[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杭州第二大街(中)紫陌红尘不可追

送交者: 真老玩童[♂★★声望品衔9★★♂] 于 2020-11-08 14:12 已读 1908 次  

真老玩童的个人频道

+关注

杭州第二大街(中):紫陌红尘不可追

Original 城市采秘团 城市秘密 


收录于话题 #城市生活志


点击城市秘密关注,为你用解密的方式读懂城市


城市生活誌


城市秘密向你发出邀请1分钟前
城市秘密推出新栏目“城市生活誌”,通过个人记忆还原城市现场,体验城市立场,体现一座城在历史各阶段的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12758711@qq.com,主题请写上“城市生活誌”。


全文4346字,阅读约5分钟

《城市秘密》特邀作者:顾建武


投稿邮箱:12758711@qq.com


上一篇清泰街(上)我们吃了康乐面馆的鸡汤面,见了猫儿桥上的算命先生,缸儿巷里听了回说大书,文章短了,可网友们的长评还是如约而至。网友@阿甲留言:很怀念水漾桥的面馆。七十年代,面馆门口是倒卖粮票的黑市场。卖粮票叫“拷核儿”(念胡)。有贩子收购,路过便会兜上来问。一斤的最贵,盖印杭州市区的五斤、十斤就贱几分。面馆里三教九流也多,曾经看见两个道上的人在桌上催债。债主一碗拌川就着一瓶杭啤,翘着一条腿在凳子上,一双筷子来回卷弄剩下几根面条,满面通红,咄咄逼人状,对方面前空无面碗,不停地哀求着宽限宽限:“个两天实在是挂罐儿(手头紧的厉害)……”看完让人忍俊不禁,仿佛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蹦到眼前。一眼千年,一条不长的清泰街都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回忆和共鸣便是因为它浓郁的生活魅力。我们的城市需要有故事的街巷。


▲清泰街160号,原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旧址上建起的娃哈哈总部大楼。摄影@肖奕叁


走过清泰街的你们可能都未细心留意过一座6层土灰楼,千亿级企业娃哈哈集团在这里起家,总部在此坐落了32年,未曾迁址。今天我们就要说道说道这条千年商街的“造金能力”,传说当年这带附近中河挖出来的淤泥,都是有含金量的...



在清泰街西面、原盔头巷和珠宝巷之间,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平桥,桥栏是用青石块垒砌的,桥中央有两个微微外凸的隶体大字荐桥。从色泽和新旧程度上判断,这桥栏和栏中之字年份不长。


说实在的,我在清泰街住了不下5年,从来都不知道这座桥叫荐桥。少年时看到的这座桥是简易的水泥栏杆桥,因为桥中央没有镌刻桥名,又因为桥附近的百杂货店门口有7路公交水漾桥站,所以我们都习惯把这座桥称之为“水漾桥”。后来听说是荐桥并非水漾桥,感觉很意外也很新鲜。为了究其原委,我特意拜访了几位曾在当地生活过的老邻居,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现在的荐桥


曾经有三条河穿过清泰街,中河、东河和市河。荐桥位于中河之上。当清泰街还是石板路时,荐桥和南面的柴垛桥、北面的回回新桥都是石拱桥。到了民国,政府为适应现代交通发展,把杭州一些石拱桥、石梁桥改建成了平桥,荐桥便是“拱改平”的桥梁之一。


▲城秘曾在中东河的文章中写过中河南北两段上一共有三十三座青石古桥“梅云西登仙,盐油丰回荐,柴府铁三新,望通黑稽仓,六部炭南梁,朱美洋海化,水小大通江”旧文回顾:中东河的前世(上)杭州的两河流域)。


查民国十四年(1925年)杭州市区街巷图发现,清泰街从佑圣观路到中山中路三元坊这一段路,那时候还叫“荐桥直街”,我无法考证究竟是先有荐桥还是先有荐桥直街,但可以肯定的是,荐桥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古桥,可遗憾的是,有关荐桥的历史记载几乎为零。


▲1929年杭州地图上标的荐桥直街


我曾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天,在官巷口生药店做主管的许宣,从保俶寺烧香回来,路遇“起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的白娘子。两人在寒暄闲聊中互问了对方姓名和地址。白娘子告诉许宣:“奴家住在箭桥双茶坊巷口”。


查《杭州市地名志》发现,白娘子所说的“箭桥”就是荐桥、“双茶坊巷”就是西起丰禾巷,南连清泰街的严衙弄。


记忆中的荐桥有两个河埠头,一个设在河边立新糕团店内侧,外人无法沿石级而下;一个是公用的,经常有农民的小船停泊在此,向路人售卖成捆的青皮甘蔗等一些农作物,也可以用粮票调换。有些小船上的农民还兼收鸡粪,两分钱一斤。那时候我和墙门里的几个小邻居都自己养鸡,但我们不太愿意把鸡粪卖给荐桥河埠头的农民,宁愿拎着小篮多走许多路,把鸡粪卖给菜市桥下的农民,因为菜市桥下卖鸡粪一斤可以多赚一分钱


桥下之中河又称沙河,为唐朝李珣所开,苏东坡曾对此河作过如是描述:“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细细品味,感觉和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此桥非彼桥,那么路人皆知的“水漾桥”又在哪里呢?


其实水漾桥有两座,一座叫“水漾桥”,一座叫“水漾新桥”两座桥都在原市河之上。水漾桥建于宋代,旧址在康乐饭馆北面的光复路、老水漾桥弄的旁边。当时此地有“永清桥”,对桥之巷称“水巷”,故永清桥又名“水巷桥”。可能杭州人觉得“水漾”有清风徐来,水纹微皱之意,而“水巷”之名过于老土,于是便约定俗成地把水巷桥改成了水漾桥,再说了,杭州话里,“巷”和“漾”同声同调,本来就很难区分。


▲老水漾桥弄


水漾新桥建造于1914年(民国3年),旧址在原康乐饭馆东面的光复路上,是一座跨度约3.5米的拱形桥。18年前,在开元路工程改建时,挖出了这座在地底下埋藏了多年的老桥,据目击者说,桥上“水漾新桥”四个隶书大字和下面一行“中华民国三年建”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荐桥东边紧贴中河,有一爿糕团店,叫“立新糕团店”店名是清泰街更名为立新路以后改的,老店名叫什么我记不起来了,可能现今65岁以下的人都记不太清楚了。我问了很多原来居住在附近的熟人,有的说叫“宋义兴”,有的说叫“宋仁兴”,后来想起曾有两位同学在这爿店里上过班,于是多方打听寻找,却发现老同学年久失联人去楼空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去原地寻访,未果。正傻傻地站在荐桥上发呆,巧遇了老邻居志林,他比我大五六岁,当年待业在家,还记得他在门堂里打拍子指挥街道青年合唱“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那神气的模样,他和我一样也是来旧地走走的。他告诉我糕团店的老名叫“宋恒兴”,并述说了一些他所知道的这爿店的历史。


这家店开店于十八世纪末,是杭州最早开设的糕团店之一,创始人是绍兴宋姓人士,入股人有中山中路高义泰高老板和解放路明湖池傅老板,还有钱庄人士参与,实力非常雄厚。据《杭州年糕业概述》透露,抗战胜利后,杭州年糕业的经营规模形成了大中小三个档次,清泰街的“宋恒兴”和庆春街的“大吉祥”规模最大数第一


记忆中宋恒兴敞开式的门面不算小,店堂两边是卖糕点的柜台,中间是过道,直通里面工场。荐桥东侧的河埠头是宋恒兴专用的。据老邻居回忆,这家店以前搡年糕的石臼就摆放在店堂里的,糕花师傅把蒸熟的糕花倒进石臼里,先由一人用小木槌把糕花揉成饼状,再由三位体力强壮的人用力捶搡。一般店里做年糕都用轧粉机、轧糕机等机械,而宋恒兴沿用的一直是石臼、木杵和石舂,靠的是人力,所以他们搡出来的年糕细腻柔滑,韧劲十足,到了年脚边,买年糕是要排队的。老店买卖很公平,热乎乎的年糕秤完后,营业员总会剪一小截年糕添加给顾客,以弥补热气蒸发后的份量不足。


▲糕团店内的打糕场景。 插画@青征鱼


宋恒兴的糕团品种繁多。临近冬季,店里主要以生产年糕为主,其他三季,除了生产年糕还生产青、白、潮、甜四类糕点。青糕如清明团子、艾饺等,白糕如松花糕、水晶团子等,潮糕如方糕、薄荷糕等,甜糕如麻团,条头糕、猪油糕等。节日前还会增加乌饭糕、重阳糕等。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四分钱一块的方糕、三分钱一块的条头糕和两分钱一块的薄荷糕。方糕是用木模压出来的,白白的糕上有一个凸显的什么字,里面有软软甜甜的细沙,热的时候一不小心会流出来。条头糕上粘着糖桂花,吃起来又糯又可口。薄荷糕糕色淡雅,用清香的粽子壳衬底,咬一口满嘴凉爽。还有裹着淡黄色松花粉的松花团子,是小姑娘们的最爱,现在估计无处可觅了。


荷花糕因在糕上有荷花图案而得名,它是一代又一代杭州宝宝的传统食品。宋恒兴的荷花糕也是很出名的,米粉细滑,膨胀性好,远路之人经常慕名前来购买。荷花糕买来的时候是潮湿的,很容易出“乌花”,但如果买回家后晒一两个太阳再风干几天,就不容易坏了。


▲70、80年代杭州小伢儿的辅食就是荷花糕。 插画@青征鱼


过了荐桥就是珠宝巷。巷中左边有横跨中河的回回新桥,右边是直通民生路的民权路。以一桥一路为界,分上、下珠宝巷。靠近清泰街的叫上珠宝巷我搬到清泰街的时候,上下珠宝巷已经合并了,记得新的巷名叫“灭资巷”。旧地重访,发现上珠宝巷已经不复存在,下珠宝巷则变成了中河中路。



▲60、70年代杭州地图上的上下珠宝巷

珠宝巷在杭城也算是大名鼎鼎了,这里珠宝荟萃,殷富聚集。据《杭州银楼业沿革》记载,巷里曾经开设过杭州黄金交易所。有人回忆说当时中河里挖出来的淤泥,也是有含金量的

胡雪岩的第一家钱庄“阜康”就开在珠宝巷。据解放前夕《浙江工商年鉴》记载,珠宝巷当时有金银珠宝店和银楼19家,其中最大的三家店叫 “信源”、“乾源”和“义源”都是经营了50年以上有名望的老店,在杭城同行中被公认为前三甲。



▲1945年美国飞虎队队员拍下的“荐桥洋楼”。这三栋西洋建筑,曾经是杭城的标志性建筑。当时杭城最大的钱庄、金银珠宝等老店(信源银楼、义源银楼和乾源银楼)都聚集在这。

珠宝巷除了做金银珠宝有名外,还出了两位名人,他们是兄弟俩。一位是人称“杭州唐伯虎”的著名画家唐云,另一位是曾经在上珠宝巷开设过“昆吾眼科诊所”,后被人社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首届国医大师的唐由之。

珠宝巷巷口有三幢韵味十足的西洋老楼,一幢是独立的,两幢是连体的,人们称之为“荐桥洋楼”洋楼非常气派,具有十足的巴洛克建筑风格。门口竖立着罗马式圆柱,柱为石砌。临街之窗,有英式圆形券顶和哥特式尖形券顶,风格杂糅,浪漫而厚重,在当年二层瓦房林立的杭州城里别具一格,犹如鹤立鸡群,尽显雍容华贵。


独立的那幢楼位于清泰街西面,靠近荐桥,大门开在珠宝巷和清泰街交叉的拐弯处,门口挂着 “杭州市粮食局”的牌子,当年的市粮食局局长叫李松林,我父亲在里面工作。局长夫人和我母亲是杭一棉的小姐妹。我们两家经常走动,关系不错。



这幢楼里的结构和布局我记不起来了,还有印象的是,一楼是票证办证大厅,地面有图案,图案纹理清晰,光滑细腻,不知是大理石的还是水磨石的,二、三楼都是办公室。楼里没有电梯,只有宽阔的扶梯,扶梯的护栏是黑色铁制的,现在可称之为“欧式铁艺”。

另两幢楼的门口,挂着“杭州市纺织品公司”的牌子,有四五扇门,平时只有一扇门是开着的,其他门都紧闭着铁栅栏。小时候我们都叫它“花纱布公司”。


▲荐桥洋楼之“义源”银楼的旧照。清末民初,清泰街珠宝巷口开设了三家名震杭城的金楼:由上海商人姚某开设的“乾源”(1865年)、绍兴盐商鲍某开设的“义源”(1917年)、沪上商人方氏与人合办的“信源”(1917年),当时杭州人购买金银玉器,首选的就是“三源”产品。解放后,政府禁止金银产品自由买卖流通,“三源”金楼相继转业。珠宝巷口的“乾源”改为杭州市粮食局,“义源”改为杭州纺织丝绸公司。 摄影@章胜贤



▲看当时的局部细节,建造得还是非常精致的。 摄影@周佳清

三大银楼中数信源牌子最老,经营最好,信誉最高。我曾在信源的首饰包装纸上看见过这样一段话:“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本楼开张百有余年,自炼十足条银、金叶,自制金银首饰,经营珠宝玉器,精工镶、嵌饰品,顾客售去,如发现成色不足情况,请到本楼调换,退货还洋,来往费用由本楼负责”。

信源开设于1865年,为上海方老板投资,原总经理名叫王文灿,盛时有100多号人。后来上海的姚老板、绍兴的鲍老板也先后来珠宝巷开设了乾源和义源,但他们两家的营业额,始终都只有信源的一半。



▲荐桥洋楼被拆,现址上建的白色洋楼。摄影@章胜贤、子夷


很可惜,这三幢充满了西方浪漫与典雅、在杭州城里十分稀罕的老洋楼,因清泰街拓宽需要,先后被无情拆毁和定向爆破了。爆破的时间大概是1996年7月。因为这些房子太坚固了,拆拆都累死,最后一幢义源采取了当时最先进的定向爆破。 



▲1996年7月,义源被拆的那天,当时儿子放暑假,我们父子俩兴冲冲去苏州旅游。当天晚上看电视新闻,正好在播出义源大楼的爆破场面,我立刻跟儿子说:“我们明早赶回去。”第二天一早我们坐火车回杭,到家后我立刻骑摩托车赶到清泰街“荐桥洋房”现场。


那天我拍了不少胶片。照片中有“义源”二字的招牌,是一整块石板上凿出来的,本想出钱向包工头买下,包工头说,“哪要钱买?有本事就搬回去。”于是我爬上废墟去掂量了一下,纹丝不动,就放弃了。回家后还是记挂那两个字,这是这幢老房子留下的唯一最直观的遗物了。第二天一早,我请了两位民工拉了一辆人力车,想去拉石板。谁知,一夜功夫,废墟基本被清理干净,一百多年的洋楼仅留下两块巨石。


以后我一直在关注那块地方,有时会特地转过去看看,直至2002年,那里依然是一片空地,荒草,还有老屋留下的那两块巨石。 摄影并记录@章胜贤


好了,这一期咱们先到这,琵琶街曾经有琵琶精?羊坝头为啥烧棺材?古旧书店你买过书吗?下一期清泰街的故事也准备好了,要听的请赶早~





贴主:真老玩童于2020_11_08 14:26:47编辑
喜欢真老玩童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好 (无内容) - 虎琥虎 (0 bytes) 11/08/20
谢谢鼓励! (无内容) - 真老玩童 (0 bytes) 11/09/20
谢谢! (无内容) - 真老玩童 (0 bytes) 11/09/20
???? - 东海独钓叟 (143 bytes) 11/08/20
来晚了,红包跑路了!:-))) (无内容) - 杭州阿立 (0 bytes) 11/08/20
(^-^) 东海独钓叟 给 真老玩童 热好一碗豆浆! - 东海独钓叟 (89 bytes) 11/08/20
老先生不灌水 :-))) (无内容) - 真老玩童 (0 bytes) 11/08/20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