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真是太太太想念福州的早餐了!!!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07-08 3:40 已读 2086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一勺米浆下锅,柴火飘香,虾米沉入纯白色的汤,撒上葱花蒜叶,热腾腾的锅边被乘起,配上三角糕、油条、春卷,亦或是油饼和麻球,组成一份心满意足的早餐。


不远处,拌面扁肉坚守阵地,即便从1元涨价到4元甚至5元,依然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日常。



久居这里的人们,往往用着很「福州」的方式,开启属于自己的清晨。


福州被按下暂停键已有一个半月,你有多久没吃过虾油味的早餐了?


九年前,神文《一曲忠诚的赞歌》火遍天涯豆瓣猫扑人人贴吧,让沙县小吃一夜爆红出圈。



外地人眼中的沙县小吃或许如文中所说,包子,大份馄饨,鸡腿还有大排套餐。


但对于福州人来说,拌面扁肉是沙县小吃永恒的神仙CP,没有彼此一定是不完整的。



两者单吃的口感并不算优秀,拌面里浓郁的花生酱让人觉得干、腻,而扁肉的汤水也过于寡淡,吃完依然没有饱腹感。


当它们相遇时,便如画龙点睛般巧妙结合,互相成就。



碱面挂上花生酱的腻味被扁肉里的骨汤一一化解,扁肉的种种缺陷也被拌面全部弥补,也是少数能早午晚餐皆宜的福州小吃。


“三坊七巷老居民”们还有这样一种吃法,在拌面中滴上几滴醋,既解腻,又开胃。而想品尝一份味美价廉的拌面扁肉,福州也有太多小店可选。



省府路张记大名鼎鼎,无数人慕名前来,鼓西路玲记,一碗骨汤独步福州,尚干依忠、老牌依强牛肉、安平依杰拌粉,连锁的淳百味、学军盛记等更是遍地开花。


拌面扁肉,已是铭刻进福州人DNA里的一份美食。



芋泥是谁发明的已经不可考,但它自古就是福州小吃却是板上钉钉的事。


传说当年林则徐赴外国使节的宴会时,看见冰淇淋上冒着白烟,误以为是热菜吹了吹,这个举动被歪果仁当作笑柄。



过了些日子,气不过的林则徐在回请外国使节的宴席上端出芋泥,歪果仁们想都没想拿起勺子就狼吞虎咽起来,哪知道上面淋的是滚烫的猪油,最后落了一嘴泡。


芋泥的历史已过去百年,在今天,它仍然是福建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细腻的槟榔芋削净表皮,放入高压锅蒸熟后趁热碾压成泥。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碾压,确保没有结块才能有软糯如泥,入口即化的口感。


点睛之笔是上好的熟猪油,之所以浓稠绵软,都是依赖着猪油的浸润,但与多数福州小吃一样,芋泥也存在单吃过腻的问题。


所以许多人眼里,最适合与芋泥组成CP的就是花生汤。



花生汤顾名思义,使用花生熬制而成,作为福州传统的甜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甜腻,反倒多了一丝清爽。


虽然糯米饭、藕糕也是大多数店里的热销产品,但甜腻的芋泥与花生汤永远是那对最受喜爱的天作之合。



每一碗早上的花生汤,都是凌晨开着火熬出来的,新鲜即是正义,再优秀的汤,放久了也不会太好吃。


精髓在于熬制的火候与时间,须得酥烂不碎,漂浮汤面。熬久了,花生便烂在汤中,熬的不够,也达不到入口即化的绵软口感。


福州小吃的魅力也在于此,成双成对才能发挥食物们的最大美味。



若想一尝这两样,那么可选的地点实在太多,大名鼎鼎的没牙伯,叶家花生汤,彬德桥万龙米时粿和老福州徐记等等,略有名气的店基本都不会踩雷。



什么食物可以在福州造节?


答案只有一个:锅边节。福州人对锅边是没有抵抗力的,这种全民早味,要动用全身感官去品鉴。



往年的正月十二到二十七,连续13天,尚干将进行 “排暝”,指的是尚干13个村20房林氏后人为举行祭奠和感恩先祖的活动。


每天轮流一个村子煮锅边炸油饼,全家老少齐上阵,架起大锅大火,客人来了,就乘上一碗锅边,也被福州人形象的称为“锅边节”。


锅边看似做法简单,但其实却自有自己的江湖。黄蚬子或水母鸭做高汤,辅以小肠、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或少量香菇、蛏干等食材切碎,一碗锅边吃尽海鲜。



最精彩的还是泼出一片的“抆”米浆了,讲究快准狠,锅要用大铁锅,火开得足够大,火苗冒到锅沿,然后在汤开后用生番薯沾些花生油,刷一圈防止粘锅。


将事前磨好的米糊,行云流水地沿着锅的边沿快速倒一圈,片刻后把微干的米浆铲到锅里,连续数次,米浆遇水变得卷卷的,乘碗,撒葱花和蒜叶,一锅热气腾腾的锅边就此宣告出道。



而吃锅边,少不了最佳CP——炸物,有人喜欢油条,有人钟情三角糕,也有人只爱春卷。


但在锅边节里,官方CP就是海蛎饼和油条。


看白如绸缎的米浆送到嘴边,一口饱腹,吸溜地,锅边就到嘴里,一口锅边配一口油饼或海蛎饼,早晨瞬间圆满。



随着时间推移,福州做锅边的店越来越少,柴火锅边,梅园小区锅边、荷泽小区锅边和凤凰新村无名锅边店等等大多深藏老巷,只得在闲暇时才能有心前往。



捞化与虾油犹如不可分割的双胞胎,在每家捞化店都紧紧捆绑在一起。


哪怕你在外头吃再多的饕餮大餐,这一口满含虾油味的汤粉总能让你回想起最浓郁的福州记忆。



“捞化”中的“化”是莆田的兴化米粉,当兴化粉来到了福州,捞化就成了福州的古早味。还分为了清汤捞化和猪血捞化两大流派,各领风骚。


细粉在开水中捞好,倒入鲜香的高汤中,辅以配料,一碗捞化就出锅了。


而加配料种类的多少,以及干净、新鲜程度,往往是衡量一家捞化店好坏的重要标准。



猪的各种内脏、牛肚、鲜鱿,牛滑、鱼滑等半成品,还有各类素菜。猪软骨、猪腰、猪肺、猪大肠、罗汉肉等最受老福州人喜爱的配料。


配料口感讲究鲜脆,在沸水中烫几秒即捞出,保持原料的鲜脆嫩,不带血水不老不柴,有嚼头,最后再撒上油锅里炸过的红葱头和青葱末,堪称点睛。



老福州人对吃捞化也分为众多流派,有的把虾油倒进捞化里,有的把虾油装小碟,蘸着吃,也有人始终接受不了虾油味,干脆就不加。


但如今,在这个对吃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虾油显得愈发落寞。


即便如此,它依旧是许多人一辈子不舍的味道。



那么有人问,福州哪里的捞化好吃?


古街、依土、伟榕、福屿、安平依杰、老洪、寻味……每个人有每个人钟爱的口味,不必专程为了捞化跋山涉水,也许最合适你的,就在家楼下。



在福州,鱼丸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味觉符号。鱼丸店遍地开花,家家都打着手工的名号,称得上好吃的却极为难找。


鱼丸鱼丸,自是由鱼肉做成的丸子。同时,多余的鱼肉还可以做成鱼滑、鱼饺、凉拌鲨鱼皮,鳗鱼骨等产品。



外皮是由鱼泥打成,多是鳗鱼或者鲨鱼,要想打出有嚼劲的鱼泥,需要严格把控地瓜粉的分量。


多了,便有着福州人厌恶的“粉味”,少了,又失去了粘合的弹性。



肥瘦相间的肉馅也暗藏技巧,要做的符合福州人口味,还少不了糖的加入,在甜咸之中找到最恰当的比例。


最后将鱼泥与肉馅用巧手融合。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刚柔并济的力道,让鱼泥完全包裹住鲜肉而不破,这时,一颗鱼丸才彻底成型。



至于鱼丸店门,大多都不难找,永和、秋官郎、大福星、得胜、香记全真和海鲜俤等等,优秀的鱼丸店实在太多。


穿过砖瓦泥泞的小路,在悠长的小巷里找到它,吃一口热乎的鱼丸,一口下去是鱼汤肉汁,满口生津。


那真是最香的家乡味。



肉燕和扁肉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它的CP可是鸭蛋。



肉燕自古以来便是福建小吃,相传源于明嘉靖年间,浦城县一位退休御史大人的厨师所创,起初是大人专享的美味,随后传入寻常百姓家。


《清稗(bài)类钞》里记载:“肉燕者,闽人特殊之肴也”,到了近代,郁达夫《饮食男女在福州》中也有感叹肉燕的味美。



肉燕与扁肉最大的区别在于皮,燕皮不是普通的面皮,而是由猪后腿精肉锤打,加入薯粉,通过精细复杂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纸,色如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


看到燕皮,所有人都想不到这竟然是由肉做成的。



关于肉燕,福州人记忆最深的一定是宴席上那道“太平燕”,和鸭蛋的CP也由此而来。


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福州人去海外谋生众多,行舟之时“浪”也被压下去了,当然也就“太平”了。



在太平燕端上后,小朋友们就该捂住耳朵,因为鞭炮声往往随之而来,人们将会祈求太平、平安。


所以肉燕在福州的地位,用一句俗语足以解释:“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所有的酒楼几乎都会有这一道名菜。


外地朋友来福州时,大可推荐他带一份肉燕回去,如果不知道怎么选,那三坊七巷同利肉燕定是个不会错的选择。



碗糕是属于少数人的狂欢,据说福州夏天吃碗糕煮锅边的习俗得追溯到明末清初。


嘉靖年间,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来到福州南郊时,老百姓正打算劳军,突然遇到残敌骚扰,百姓急中生智,将磨好的米浆蒸成碗糕、煮成鼎边糊,众将士吃饱后一举歼灭残敌。


后来,福州的老百姓便有了夏天吃碗糕、锅边的习俗。



制作碗糕的材料极为简单,是家家户户皆有的普通大米。


只消加水浸泡两小时后碾成米浆,加糖静置发酵后,便可以送上蒸屉。



蒸熟后的碗糕,会膨胀溢满整个碗。


如果发酵和火候都拿捏得极好的,顶部会自然开裂成三四瓣。通体洁白如雪且气孔蓬松,一口咬下去齿颊生香,还能收获软润弹牙的体验。


它像是某种约定俗成的家庭传统,又像是承载一段记忆的过夏生活,不咀嚼几块,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Ps:做碗糕的店越来越少啦,隆福记、安泰楼等大店还有卖,许多小店做不做碗糕全看心情。



肉松是一道极富有魅力的美食。它为生活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也给你带来了几分满足感,让你从最朴素的食材里找到点睛之笔。



儿时的米饭味道味道很淡,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幼年的我们哭着嚷着说“我不吃了”。


这时候,福州肉松的出现让我们欢呼雀跃,欣喜不已。



相传在清朝咸丰六年,肉松被一位叫林鼎鼎的闽侯上街人发明,因为他的一个不小心,把猪瘦肉煮得太烂,恰好这时客人来了,催着赶紧上菜,林鼎鼎手忙脚乱之中,加入了各种配料,炒制成肉丝粉末端了上去。


谁能想到客人们品尝后,赞不绝口。



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道穿越了百余年的美食,时至今日依然让福州人对它充满期待。


稀饭配肉松,便是铭刻在内心深处的家常味。(小时候没吃过肉松配稀饭的人,是不完整的!)



福州城里偏居一隅的早餐店,谈不上精致和绝味。


但若有空,不妨顺着老街往街道深处走走,别担心迷路寻不到美味,在这里,连街边的小孩都知道馋人的老味道飘自何方。


细碎的阳光从树枝间温柔洒落,初春随着微风同来,福州最难忘的早餐,往往就藏在茶米油盐的喧嚣,流淌在人声鼎沸的鲜活之中。


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真是太太太想念福州的早餐了!!!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和厦门没什么区别 (无内容) - 精甚瞻仰 (0 bytes) 07/08/20
省内饮食方面倒是大同小异 (无内容) - 都是可怜人间 (0 bytes) 07/09/20
想馋我啊?? (无内容) - 都是可怜人间 (0 bytes) 07/08/20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