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同安苏颂一个被中国历史所遗忘的宰相科学家曾创造了七项世界第一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品衔12★★☆] 于 2025-03-18 1:40 已读 886 次 4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北宋时期,虽然说军事力量弱了点,但是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那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里面有三项都是在北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出现过很多著名人物,沈括、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范仲淹、张择端等等,可谓人才济济。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苏颂,他也是生活在北宋时期。



苏颂,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也就是厦门。历经北宋五朝,官至宰相,著名的天文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苏颂幼时就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成年之后更是如此,每天都要阅读上千页书,家中藏书数万卷,而且涉猎极广,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算法统筹、本草山石等无所不通。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历任各州郡县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制诰、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在宋哲宗时期官拜宰相。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做过官,而且屹立不倒,可见苏颂在政治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苏颂一生为官清明,为国家举贤任能,在宋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病逝,享年82岁。



在宋哲宗元祐元年,苏颂奉命检修新旧浑象仪,苏颂四处请教、遍寻古籍,在元祐三年和韩公廉集合了一批技术人员开始研发,终于在元祐七年研制成功了水运仪象台。苏颂研制的水运仪象台高12米,宽7米,像三层楼一样高巨型天文仪器,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报时的机械装置。就这一个发明就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三个第一。


第一,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浑仪的运转与现代的天文台转仪钟运转原理是一样的,可以说是转仪钟的始祖。第二,水运仪象台的活动屋顶是现代天文台圆顶的祖先。第三,水运仪象台的天衡系统是现代机械钟表的先驱。



此后,已经76岁高龄的苏颂将研究水运仪象台的原理、图样和相关文献汇编成书,撰成《新仪象法要》,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创造了第四项世界第一。


苏颂在《新仪象法要》中还绘有多种星图,一共14幅,其中“浑象紫微垣星图”、“浑象东北方中外官星图”、“浑象西南方中外官星图”、“浑象北极星图”、“浑象南极星图”这5幅是最有研究价值的,苏颂绘制的星图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全天星图中保存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星图,创造了第五项世界第一。



苏颂在研制完水运仪象台之后,又研制了一台单独靠水力来推动的浑天象,人在里面观看,就像是身处于宇宙之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假天仪,可以说是近代天象仪的祖先,是苏颂创造的第六项世界第一。



嘉祐二年,苏颂奉命编写医书,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在嘉祐六年,编撰完成了《图经本草》21卷,《图经本草》在医药学、生物学、矿物学和冶炼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图经本草》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科研价值,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算得上是一部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这也是苏颂创造的第七个世界第一。


苏颂将毕生的精力都专注于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在天文、机械、医药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