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你想知道的猴痘知识都在这里

送交者: BLUESKYUK[★★★★声望勋衔17★★★★] 于 2022-06-14 19:44 已读 8713 次  

BLUESKYUK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你想知道的猴痘知识都在这里

2022年5月7日,一名近期去过非洲尼日利亚的英国人首先在伦敦确诊猴痘。随后在英国其他地区,以及英国以外的欧洲其他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波兰等,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出现了近千例猴痘病例报道。



什么是猴痘?


大家都听过“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以发热、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而“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传染性疾病。之所以称为猴痘,是因为最早于1958年首次从丹麦实验室的猴子皮肤疱疹(痘)中分离出该病毒,因此得名。


“猴痘”的名字虽然来自猴,但猴痘病毒真正的来源并非猴,其自然宿主可能为非洲啮齿动物(如冈比亚巨鼠和松鼠)。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9个月的男婴被确诊为第一例人类感染病例,自此,猴痘逐渐在非洲多个国家蔓延。


自从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确诊第一例人类感染病例以来,绝大多数病例均发生于中非和西非地区。


此次的猴痘疫情,短短1个月已波及非洲以外的30多个国家,确诊病例远超1970年以来非洲以外国家确诊例数总和,而且在感染病例中,仅少数患者有猴痘流行地区(非洲)接触史,多数患者并无流行病学关联,这意味着猴痘病毒在未进入各国监测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隐匿社区传播。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报告:这是欧洲首次报告了与西非和中非没有已知流行病学联系的传播链。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警告,预计未来几周将有更多的国家出现更多病例,并已将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级别评估从低级风险上调为中级风险。



回顾以往的猴痘疫情


在过去50年间,绝大多数猴痘发生于中非和西非地区(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等),而在非洲以外仅有美国(47例)、英国(3例)、以色列(1例)和新加坡(1例)。


回顾2003年美国猴痘疫情,涉及美国六个州,追溯病毒来自于宠物土拨鼠。这些土拨鼠曾与一批从非洲加纳进口的啮齿类动物同处一个动物配送中心。随后这些非洲啮齿动物被检测出猴痘病毒阳性,推测其将病毒传播给了美国的土拨鼠,最终导致47人因密切接触土拨鼠而感染。这也是人猴痘病例首次出现在非洲以外国家。



猴痘有哪些症状?


猴痘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通常为5~21天。感染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1.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背痛、肌肉疼痛、乏力和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是猴痘区别于天花和水痘的重要临床特征。


2.在发热1~3天后出现皮疹,多从面部开始,由红色斑疹组成,逐渐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包括掌心、足底等,并由斑疹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最终干燥、结痂脱落,可遗留凹痕和色素沉着。



猴痘与天花“师出同门”


虽然我们对猴痘并不熟悉,但一定听说过另外一种传染病——天花。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导致的严重传染病,而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师出同门”,均隶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


众所周知,在20世纪初,天花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1980年WHO正式宣布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猴痘病例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猴痘患者数量增加了14倍。有学者认为,猴痘数量的猛增与天花的根除有关,因为天花病毒与猴痘病毒的基因组存在90%以上的同源性,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率可达85%。


全世界消灭天花后,各国常规停止了对儿童接种天花疫苗。因此世界各地40~50岁以下的人群因未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也缺乏抵抗力



猴痘如何传播?


猴痘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既可从动物传播给人,也可发生人际传播。


猴痘的传染源通常为携带或感染病毒的动物,包括非洲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等多种动物,其传播途径包括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以及狩猎、剥皮、加工和食用感染的动物等接触传播,或者长时间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皮肤疱液),也可导致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英国发布的猴痘疫情简报显示,截至6月9日,英国累计猴痘确诊病例366例,其中99%为男性,平均年龄36岁。但猴痘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效率相对较低,其基本传染数R0只有0.6~1.0,远低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株(R0在7左右)



感染猴痘会有致命风险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2~4周,并完全康复。2003年美国疫情中的47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目前世界各国报道的猴痘病例也尚未出现死亡病例。


但不可否认,猴痘病毒感染也可导致肺炎、脑炎、角膜炎危及生命。猴痘病毒有两个不同的进化支,中非株致死率10.6%,而西非株相对温和,致死率3.6%。从目前英美等国猴痘病毒患者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来看,引起此次疫情的毒株在基因序列上与西非株相似。



猴痘的诊断与治疗


结合21天内的流行病史(非洲、欧美等地区感染动物和患者的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临床可做出疑似诊断。有病原学结果,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或病毒培养阳性者,可予以确诊。


如同其他病毒感染一样,猴痘目前尚无循证支持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以对症、支持以及防治皮损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为主。近年来美国针对天花病毒开发的新型药物,包括Tecovirimat和Brincidofovir等药物相继获批。此外,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巨细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的西多福韦(Cidofovir),也已被批准用于正痘病毒,包括猴痘病毒的爆发。



如何预防猴痘?


及早发现病例,严格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的关键。虽然我国还从未有猴痘病例的报道,但存在猴痘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随着发生在欧美国家的疫情扩散,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有必要开展猴痘的大众科普和宣传,加强类似症状病例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从而阻断传播和流行。


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基因组存在90%同源性,因此接种天花疫苗是可行的预防猴痘的办法。猴痘病毒有相对较长的潜伏期,意味着即使在接触病毒后,接种天花疫苗也可能起到暴露后预防的作用。对于高风险者,如感染者的家人、医务人员等,可以考虑在接触病患后尽快接种天花疫苗,根据以往研究,在接触后4天内接种效果最佳。


近期,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多国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称,未来有可能发现更多病例。


作为临床医生,应加强学习和培训,重视流行病史的询问,应将猴痘感染作为发热、皮肤疱疹疾病的鉴别诊断。


严防输入,尽早发现病例,严格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Kozlov M. Monkeypox goes global: why scientists are on alert. Nature,
2022, 606(7912): 15-16.


[2] Mahase E. Seven monkeypox cases are confirmed in England. BMJ, 2022,
377: o1239.


[3] Adler H, Gould S, Hine P,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human monkeypox: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the UK. Lancet Infect
Dis, 2022, S1473-3099(22)00228-6.


[4] Mauldin MR, McCollum AM, Nakazawa YJ, et al. Exportation of Monkeypox
Virus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 J Infect Dis, 2022, 225(8): 1367-1376.


[5] Vivancos R, Anderson C, Blomquist P, et al. Community transmission of
monkeypox in the United Kingdom, April to May 2022. Euro Surveill, 2022;
27(22). doi: 10.2807/1560-7917.ES.2022.27.22.2200422.


[6] Saxena  SK, Ansari  S, Maurya  VK , et al. Re-emerging
human monkeypox: a major public-health debacle. Med Virol, 2022 Jun 1. 
doi: 10.1002/jmv.27902.  Online ahead of print.


[7] Hammerschlag  Y, MacLeod  G, Papadakis  G, et al.
Monkeypox infection presenting as genital rash, Australia, May 2022. Euro
Surveill, 2022 Jun; 27(22). doi: 10.2807/1560-7917.ES.2022.27.22.2200411.


[8] Mahase E. Monkeypox: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outbreak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BMJ, 2022 May 20; 377:o1274. doi: 10.1136/bmj.o1274.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感染疾病中心 路明 主任医师


审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感染疾病中心 沈宁 主任医师

喜欢BLUESKYU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