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46年蒋介石密令炸开汪精卫墓,开棺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送交者: Breezea[★★★声望勋衔13★★★] 于 2025-02-05 7:28 已读 852 次 1赞  

Breezea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46年,蒋介石的一支军队正在开挖一处墓穴。随着一声巨响,墓门最终被炸开来。

待到众人进去看时,才发现里面躺着的,正是未曾腐烂的汪精卫的尸体。

经过众人的搜查,在他的衣服口袋里发现有一张纸条。

蒋介石为何要下令炸开汪精卫的墓?那张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


年少留学,革命元老

1883年,汪精卫在广东三水出生。此时的他,还不叫汪精卫,而是叫汪兆铭。

汪精卫的家庭虽不算富裕,但却颇具文化气息。他的哥哥汪兆镛曾经高中举人,而他本人也中过秀才。


在当时,清朝的统治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地步。为了维持统治,清政府进行了改革,而作为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自然也是清廷的重点改革对象。

而此时的汪精卫,仍然幻想着“学而优则仕”,科举制的改革,自然打破了他的幻想。后来,汪精卫自费去了日本留学。


正是这次的日本求学,让汪精卫得以与孙中山结识,他被三民主义深深吸引,之后加入了同盟会,在同盟会中从事一些革命宣传工作。

此时的汪精卫,是一个热衷国事,向往民主的革命青年了。

回国之后的他,继续从事着革命事业。

1910年,一直从事文职的汪精卫竟然头脑一热,与几个革命志士一起策划了一场暗杀活动。

暗杀的对象,是当时的摄政王载沣。为了这场刺杀,汪精卫等人精心谋划多日,企图以此来打击清政府的统治。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政府虽然已经没落,但堂堂摄政王也绝不是几个年轻小伙子就可以刺杀的。

毫不意外,这场刺杀失败了。而汪精卫也被关进了狱中。

在狱中的汪精卫,本已做好了为革命而献身的打算,但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把他当做政治筹码,一直都没有杀他。

后来,革命者发动了武昌起义,为了缓解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的关系,袁世凯将汪精卫放了出来,让他担任南北和议的代表。


最终,在汪精卫等人的游说下,革命派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胜利,把革命果实让给了袁世凯。

不料,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并没有遵守诺言,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悍然称帝。

而当初主张袁世凯上台的汪精卫,此时正在法国留学。

袁世凯的行为引发了众怒,在孙中山准备发起护法运动时,孙中山却发现他的身边无人可用了。

就在1912年,孙中山与黄兴之间产生了对于革命出现了不同的看法,黄兴就此离开了孙中山。而黄兴的离开,也带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


正在孙中山感到为难时,汪精卫留学归来,他先是对自己轻信袁世凯感到痛心,紧接着又发誓一定要打到袁世凯。

当时孙中山正值用人之际,况且当时连孙中山自己都相信了袁世凯,所以孙中山并没有过多的苛刻他。

就这样,汪精卫又重新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他在孙中山的身边处理文件,撰写文章。

在推翻袁世凯后,各路军阀又成为了组建国民政府的障碍。

孙中山深感革命事业任重而道远,而如今的国民党有诸多弊端,便决定改组国民党。


此时的汪精卫,毫无疑问成了孙中山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国民党一大”上,汪精卫被选为大会的主席团成员。

后来,就在革命即将胜利之时,孙中山却不幸病逝。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瞬间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党内急需要一个资历深,有实力的人来主持事务。

而当时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三人。

与其他二人相比,汪精卫原本不占优势,但在蒋介石的帮助下,汪精卫成功击败其他二人。


1925年,汪精卫在国民政府常委和军委中都成功担任了主席一职。

汪精卫终于成功地成为了国民党的领袖。而此时的他,年仅42岁。

汪精卫自1903年远离家乡出国留学,到1925年成为国民党的老大,中间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

面对命运的垂青,汪精卫能把握得住吗?他又是怎么一步步沦为臭名昭著的汉奸的?

汪蒋二人,相爱相杀

1925年,汪精卫到达了人生的辉煌时期,但这时期没过太久,他就被迫辞职。


7月2日,刚刚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庆祝仪式上踌躇满志,他对参会的众人说道:

当今党内第一大要务当为北伐。

正当汪精卫准备大干一场时,国民党内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却悄然展开。

1926年,蒋介石在广州发动了著名的“中山舰”事件。

其实,早在汪精卫上台之前,蒋介石的野心就已经昭然若揭。

蒋介石通过支持汪精卫,获得了政治上的认可,虽然在党内的地位仍旧比不过汪精卫,但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变成了国民党内少数拥有实际军权的势力。


以蒋介石的野心,一个区区的第一军长根本满足不了他。

果然,为了打击共产党,也为了削弱汪精卫的势力,蒋介石一手发动了“中山舰事件”。

事件发生后,汪精卫敏感的感觉到蒋介石有可能威胁到自己,他想要拉拢其他军队将领来打击蒋介石。

但一向致力于在党内争权夺利的他,对于军队势力重视不够。

现在的军队,早就已经与蒋介石沆瀣一气,根本没有人理会汪精卫,最后汪精卫只能无奈出走法国。


汪精卫远离政坛后,一直没有放弃对权力的争夺。他密切关注国内的形势,企图有一天可以东山再起。

很快,他就迎来了这个机会。

自汪精卫离开后,蒋介石便在国民党内一人独大,之后发动的北伐战争更是节节胜利,蒋介石在党内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国民党内一些人担心蒋介石形成军事独裁的局面,一些“拥汪派”更是借此机会,宣扬汪精卫在党内的贡献。

1927年,在国民党内一片“拥汪抑蒋”的浪潮下,汪精卫再次回国。


蒋介石只能假惺惺的迎接汪精卫,但此时的两人早已貌合神离,两人这次的合作毫无疑问也不欢而散。

汪精卫回国后,蒋介石邀请汪精卫一同反共,

汪蒋二人在反共的倾向上达成了一致,但对于何时反共,采取怎样的方式反共,却出现了矛盾。

汪精卫早年间为了抑制蒋介石,曾和共产党有一段甜蜜期,况且此时正处于北伐战争形势大好之时,为了革命形势,汪精卫希望能过一段时间再反共。


汪蒋两人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最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民党内部分裂加剧,南京政府和武汉政府两个政府分而治之。

1927年,蒋介石发表通文,表示对汪精卫曾经的行为都表示谅解,并且邀请汪精卫等人去南京执政。

此举看似是南京方面向武汉方面示弱,实际上是蒋介石想趁机吞并武汉政府。

汪精卫自然也不是傻子,他表示道

:要我去可以,但是蒋介石必须下台。

蒋介石大为气愤,但南京政府中一些反对派也趁机落井下石,就这样,蒋介石宣告下野。


汪精卫为了吞并南京政府,又准备再次拉拢蒋介石,反对南京政府。

但最后,汪精卫反被蒋介石利用,蒋介石重新上台,而汪精卫却因为中共在广州发动的起义,引咎辞职。

汪精卫这次没有远走他国,而是选择纠集反蒋势力,准备武力反蒋。

但汪精卫在军事方面是不如蒋介石的,所谓的“护党救国军”很快就失败了。

正当汪精卫感到灰心之时,蒋介石那边又出现了问题,因为与胡汉民的矛盾无法调和,蒋介石软禁了胡汉民。


国民党内反蒋风潮再起,汪精卫联合拥胡派,桂系等众多反对蒋介石的势力,又在广州成立了新的“国民政府”。

正在汪蒋两人争权夺利之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国事危急,汪蒋两人不得不再次开始了合作,国民党也进入了汪蒋共同主政的时期。

两人自1925年孙中山去世,到1935年华北事变,分分合合,几度争斗,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汪精卫接下来又是如何走向汉奸的道路的呢?


投靠日本,汉奸岁月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趁蒋介石不注意,联同众多亲日派的国民党要员,乘飞机从重庆辗转抵达香港,并公开发表了拥护日本的通电,这是他成为汉奸的标志性的一步。

蒋介石接到云南省主席的龙云的电报,大为震惊。他在日记上写道:

“此事殊所不料。”

但在此时,蒋介石念在汪精卫在党内多年,虽与自己不太对付,但于党毕竟有功。


所以蒋介石仍然以劝告为主,他极力组织党内发布对汪精卫的通缉令,而且还派人去越南河内劝告汪精卫,让他去欧洲静养一段时间。

但汪精卫拥日的决心已定,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好意,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

汪精卫在日本的支持下,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就此之后,汪精卫在汉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无法回头。

汪精卫早年间曾在日本留学,日本的先进事物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一直是个亲日派。


在这次的战争中,汪精卫又看到日本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实力,他根本不相信中国能够打赢日本。

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就极力主张向日本求和,主张

“攘外必先安内”

在抗战爆发后,蒋介石错误的判断了日本的意图,他明知中国有亡国的危险,但仍然主张从外交上解决问题。

在党内,蒋介石加强了与汪精卫的联系,企图通过汪精卫与日本人达成停战协议。

在战场上,蒋介石也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反共,另一方面尽力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


随着日本的侵略和国内反日的情绪高涨,蒋介石的情绪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而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恶化,随着蒋介石彻底转向抗日,汪精卫在党内的地位和声望也降到了最低。

而这,也是汪精卫选择叛国的重要原因。

汪精卫叛国之后,蒋介石对此大为震惊,在看到汪精卫拒绝了他的劝告后,蒋介石最终下定决心,诛杀汪精卫。

他派遣了中统的特务去刺杀汪精卫,不料杀手却杀错了人。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派人离间汪伪集团,最终成功策反汪伪集团里的骨干成员高宗武、陶希圣。

应该说,蒋介石在对汪精卫叛变一事上,还是采取了比较积极的行动的。

汪精卫确实鬼迷心窍,置国家和民族大义于不顾,决意投靠日本,最终被钉在了国家的耻辱柱上。

1944年,汪精卫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他立即叫来身边的人,口述了遗嘱,之后就去世了。

而汪精卫去世的原因,乃是因为一次旧伤。


实际上,汪精卫自上台以来,国内外多有对他不满的进步人士,在成立汪伪集团后,对他的暗杀活动更是从未停止。

汪精卫运气较好,逃过了屡次暗杀。

这些暗杀虽然没有伤及性命,但汪精卫的身体却受了伤。

正是这些陈年的旧伤,要了汪精卫的命。

在汪精卫死后,他的遗体依照安排被埋在了南京的梅花山。

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率兵回南京。在途径中山陵时,他发现了在一旁的汪精卫的墓。


蒋介石一边请人在中山陵旁为自己死后寻得一块风水宝地,一边安排手下炸毁汪精卫的墓。

就这样,汪精卫在死后一年,又被挖了出来。

墓门炸开后,士兵发现汪精卫的尸身经过了特殊的处理,时隔一年看起来仍然面色红润,尸身不腐。


经过士兵的搜查,发现汪精卫的口袋里藏有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发现上面写着:“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是《楚辞》里的一句话,意思是呼唤死去的亡魂归来。

蒋介石听闻后只是冷笑一声:

“如今日本败局已定,如果他的魂魄归来,还会接着向日本投降吗?”

随着汪精卫的陵墓被炸毁,他的一生也就此终结。

结语

汪精卫早年离家,本来是一位有志气的爱国青年,他甘愿为国赴死,到最后却变成了通敌卖国之人。


在加入国民党之后,汪精卫为了权力与蒋介石几度分合,最终却败在了蒋介石的手里。

在那个以拳头说话的年代,汪精卫的身份是一文人书生,他在党内主要以文职为主,与蒋介石的争夺,汪精卫是必然失败的。

汪蒋两人的争夺,对国民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让世人看清了国民党内部全是这些为了一己私利,争得头破血流的人。

这与孙中山先生创立国民党的初衷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背离。

孙中山先生殚精竭虑提出来的三民主义也发生了变形,沦为了一个口号,一些国民党人谋取政治资本的工具而已。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认为汪精卫为何会从爱国青年转变为卖国贼呢?

作者:第一页

编辑:CY

参考文献:

1.李明圣.1925年—1927年汪精卫与蒋介石的政治关系[J].北京党史,2012.

2.孙彩霞.蒋介石对汪精卫叛国投敌之处置[J].近代史研究,2010(04):84-94.

3.王关兴.蒋介石、汪精卫五次离合的缘由和性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

4.罗正楷.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关系[J].教学与研究,1986(05):41-46.

5.黄美真,张云.十年内战时期蒋介石与汪精卫的离合变幻[C]//中国现代史学会秘书处.

喜欢Breeze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