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虽残暴,但做了件好事: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
安史之乱被人们称作是,导致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而黄巢的举动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虽然是水浒传中宋江所写的反诗,但也揭露了黄巢掀起农民起义所带来的影响。
尽管史书上留下了他很多残暴的行为,但仍然有许多人对其保持钦佩,
只因为他拔除了一颗,我国持续600年左右的“毒瘤”。
末世之火
唐朝末年本来就风雨飘摇,
而一位盐商之子的出现,更是掀起了惊天巨浪
,瞬间将迟暮的王朝推向了深渊。
他就是黄巢,
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
,一个被历史尘埃掩埋,却又在变革的回响中,不断被提及的名字。
黄巢起义,这场持续十年,席卷大半个唐朝的农民战争,
直接打破了封建王朝统治的根基,也彻底改写了历史的走向。
那段时期用一个字形容就是
“乱”
,内忧外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苦不堪言,而门阀更是如同附骨之疽。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黄巢出现了,他出身盐商家庭,
虽不曾饱经风霜,却也目睹了底层百姓的苦难。
因此他胸怀抱负,想要一展宏图,想要让百姓生活变好,
可是却始终屡试不第,被无情的挡在仕途门外。
乾符二年,大旱降临,对农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而早已对现实失望透顶的黄巢,毅然决然地举起了义旗。
这场起义,如同干柴烈火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
无数走投无路的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了他的队伍。
这支裹挟着百姓怒火的队伍,也在一天天壮大,
他们攻占了东都洛阳,打破了长安城门
,建立了属于农民的
“大齐”
政权。
黄巢,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盐商之子,一跃成为了
"冲天大将军"
,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而这场起义,
不仅仅是农民对封建王朝的反抗,更是对世家门阀的致命一击
,那么为何这么说呢?
打破千年的枷锁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
这些世家门阀便一直笼罩着中国社会
,他们凭借着庞大的基业垄断了官场,将寒门子弟拒之门外。
虽然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但这些世家的影响力依然根深蒂固,
可以轻易的操控考试打压异己,想让谁中就让谁中。
无数寒门子弟,空有一身抱负,却不能施展,
即便心中充满了愤懑和不甘,最终却只能化作一声声的叹息。
而黄巢可以当做是,这些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子弟缩影,
他亲身经历了科举的黑暗,目睹了世家的丑恶。
所以当他带领起义军攻城略地之时,首先想到的,
便是打破世家门阀的枷锁,让天下寒士,都能有出头之日。
起义军每到一处,便将矛头对准了当地的豪强士族,
他们焚毁田契,开仓放粮,将门阀的财富分给百姓。
无数曾经高高在上的门阀士族,在这场风暴中家破人亡,
曾经不可一世的豪族,也在这场浩劫中烟消云散。
在这之后他颁布法令,废除苛捐杂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试图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然而却是忘了黄巢起义军的
“流寇”
本性,因此这场革命注定了就是个悲剧,因为这些人缺乏稳固的后方,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进入长安后,面对繁华的都市和堆积如山的财富,他们迷失了方向,
曾经的理想和纪律荡然无存。
“杀人满街,巢不能禁”
,黄巢无力控制局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支曾经充满希望的军队,一步步滑向深渊。
黄巢起义,
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对门阀政治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自此之后门阀政治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
新时代的曙光
世家门阀的衰落,并非意味着混乱和倒退
,相反它为一个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时代,打开了大门。
庶族地主,在门阀势力的衰落中崛起
,他们拥有土地,掌握财富,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科举制度,在黄巢起义的洗礼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它不再是门阀士族的专利,而是成为了有志青年,能公平竞争的舞台。
寒门子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走上了仕途
,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印刷术的兴起,更是为文化的传播插上了翅膀
,书籍不再是贵族的专属,知识的大门,向所有普通人敞开。
黄巢起义就如同黎明前的黑暗,
虽然短暂,但却孕育着光明
,它打破了旧的秩序,扫清了前进的障碍。
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不过黄巢的功过是非,注定会引发无尽的争议
,支持者赞誉他为
“英雄豪杰”
,是为民请命,推翻暴政的义士。
他揭露了唐王朝的腐败,
打击了门阀政治的嚣张,为百姓争取了利益
,也为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反对者则斥责他为
“杀人魔王”
,是残暴嗜杀,荼毒生灵的暴徒,他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让本已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加速走向了灭亡
,然而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话,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
我们不能用简单的
“好”与“坏”
来评价黄巢,也不能用单一的视角,来解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黄巢起义,固然有其残暴的一面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暴力往往是弱者唯一的武器。
黄巢虽说出身不算太差,但他却目睹了统治者的残暴,
他拿起武器反抗,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的绝望。
而且黄巢起义,固然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但同时也要看到,唐朝的腐朽早已深入骨髓,
即使没有黄巢,也会有“蓝巢、绿巢”。
所以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历史珍贵的原因,它警示我们,
任何一个王朝,如果忽视了百姓的利益,最终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只有不断改革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变化也未必就是一种坏事,正所谓不破不立。
或许黄巢自己也没有想到
,自己当初那残暴的举动,竟然无意间打破了封建的枷锁,让后世的人们吃到了红利。
参考资料:
《旧唐书·黄巢传》
《新唐书.逆臣下》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