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红军会师时,有4位将领高调支持张国焘,他们后来结局如何?
1935年9月,趁着红一方面军的虚弱,对于
张国焘来说,分兵夺权,撕裂政党,另立中央,再没有比这次更好的机会了,他决意一定要抓住。
在阿坝会议上,张国焘凭借着自己当时在党内的崇高地位,煽动蛊惑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们,直言党
中央北上的决定是分裂、是逃跑,应当要南下四川,占据富庶之地,抗敌作战!
而在次会议上,也更是出现了四位将领来支持张国焘分兵,这四位将领究竟是谁?而他们在张国焘背弃革命之后又如何了?
“草地分兵,公开夺权”
1935年,6月,懋功成功会师。
但中央领导人们并不敢多加停留,迅速组织召开了会议,一致同意了毛泽东等人的北上意见,打算将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合兵,打出一片根据地来,
此时的张国焘也表示了同意。
但在后续的实际行动中,张
国焘却因为自己率领的部队要去打胡宗南部,竟然拒绝了军委的命令决定
,以
“补给困难”
为理由,拖延北上。
而要知道,此时的红一方面军由于在长征期间遭到了国民党军的穷追猛打,
队伍已经减员负伤了很多战士
,而
张国焘领导的
红四方面军
,因为没有遭到太多战斗的缘故,可以说是兵强马壮,此时正是需要张国焘领导红四方面军支撑起来局面的时刻。
肩负着重要责任的张国焘,此时却并不想着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相反的,张国焘看到这样的情况,决定趁此机会,凭借着自己的兵强马壮,向党中央索要更高的职位,甚至一度要求中央将军委主席的职位交由他来担任,并说道
:“既然红四方面军要联合红一方面军,就需要一个能说的话上的人来领导。”
暗示中央应该给予他
“独断专行”
的大权。
党中央为了
安抚张国焘
,并推动他支持北上,只好任命为
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
,给予了他相当大的权力,但这还是不够,张国焘一度想要安排自己第四方面军的人进入到中央政治局中去,打着
“提拔工农干部的幌子”
,方便他能够更好的夺取权力,以达到控制中央的目的。
但由于张国焘的拖延,导致了胡宗南部队对红一方面军已经形成了半包围圈,为了防止被彻底包围,
这两支红军队伍只能改变行军路线,约定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草地,进行北上
。
红一方面军的左路军在经过漫长的跋涉,走过了草地后,一直在等待红四方面军来会合,但却迟迟等不到。最后在党中央的
多次发报催促下
,张国焘才命令自己的队伍,出发过草地,前往会合。
然而在刚出发不久,
张国焘突然紧急命令自己的队伍不过草地了,撤回阿坝,同时还扣押了当时在红四方面军中的中央军委纵队。
张国焘敏锐的意识到,这正是个机会。
阿坝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也正是在这会议上,出现了四个公开支持张国焘的将领。
“我们早就该见上一面”
李卓然
,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决定加入了共产党,在1930年回国以后,李卓然被调到中央苏区,担任起了毛泽东的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可以说是和毛泽东朝夕相处。
在见到毛泽东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吃饭不规律,而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后,更是心急如焚。于是李卓然专门前往住地的村里,寻找到了一位大嫂来给主席做饭,
更是自己亲自教会这位大嫂做一些湖南湘潭口味的饭菜。
在后来的
遵义会议
上,李卓然更是据理力争,全力支持毛泽东,可以说在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这次
“阿坝会议
”之前,李卓然也是奉中央的命令前往
红四方面军
中,担任起了
政治部副主任
,但是在这次会议中,一向支持毛主席的李卓然,因为信息闭塞,不明真相的原因,也是盲目的支持了张国焘分兵“南下”的决定。
在后来长征结束后,李卓然返回了延安,这是他支持张国焘后第一次返回和主席见面,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包围了李卓然全身。
领着李卓然去见主席的战士刚到毛主席的住处门口喊了声报告,毛主席就先把门给开开说道
:“是卓然来了吧,好久没见了,进来吧。”
“主席!”
李卓然用用着颤抖的声音讲到。
毛主席招呼着李卓然进来坐下,说道
:“你回来好些天了,我们早就该见上一面聊一聊,但一直忙,今天可算有时间了。”
说罢毛主席点上一支烟,笑着对李卓然说道
:“你应该也有好多话要对我说吧。”
毛主席的和蔼让李卓然感到格外的亲切,先前的紧张也一扫而空,这种感觉就像是让他回到了刚刚成为成为毛主席的办公室主任的那些日子,让他无比的怀念和熟悉。
后来,中央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仍是让李卓然负责他之前的政治工作,担任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职位。
“我愿意为国家打一辈子长工”
何长工
的早期经历和
李卓然
有着惊奇的相似,都有留学经历,都是毛主席身边的嫡系,也正是这样特殊的早期经历,何长工自然也是深得中央领导人的信任,于是让何长工担任了
红九军团的政治委员
的职位。
而
红九军团
主要担负的就是
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的责任
,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为了掩护和殿后大部队撤退,
红九军团更是经历了无数的血战
,每一次战斗都是和敌人硬碰硬的阻击,以至于在1935年懋功胜利会师后,
红九军团也是只剩下及千余人
,于是是将红九军团进行改编,编为32军,跟随红四方面军进行行动。
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台上俯视,自然知道毛主席的伟大决策的正确性。但在当时,何长工的红九军团从长征初始,就在为红军的大部队保驾护航,时不时的被国民党部队给咬上一口,战士的大量减员牺牲,而红一方面军也是经历了不少恶战,疲惫不堪。
而此时的红四方面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斗志高昂,整体队伍并没有得到过多的战损,已经被整编为32军的第九军团,此时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战斗,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而张国焘此时也是身居红军总政委,
话语权的掌握加上在队伍中的威望
。何长工也是站出来支持了张国焘的南下战斗的决定。
但在后来红四军重返延安后,何长工也并没有因此受到处罚,甚至还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宽慰道
:“谁都会犯错误,但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咱能虚心的改正,这就是好的。
”
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先前的事情而在意,甚至还安排了何长工担任起了抗大和东北军政大学的校长,将教育任务交给了何长工,可见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何长工后来也感动的说道:
“我愿意为国家打上一辈子长工。”
“被架空后的无可奈何”
罗炳辉
参加过讨袁战争、北伐战争等多场战争,战斗经验丰富,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也是被任命为了红九军团的军团长。
而这个红九军团,也就正是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何长工所在的军团,罗炳辉也正是何长工的军团长。
作为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罗炳辉作战勇猛,指挥得当,在
湘江血战
中,罗炳辉亲自前往第一线动员战士,鼓舞士气,在正面与白崇禧的军队展开对抗,最终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红九军团在这一战中,伤亡近半,原有的两个师也被迫转编成了三个团
,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军队也在后来被改编成了红32军。
但作为军团长的罗炳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不同意张国焘的南下主张,明确要求张国焘北上抗日。张国焘见拉拢不成,以红32军中有机会主义分子的名义,索性将红32军的全部电台予以没收。
没有了电台,红32军就无法与中央再取得联系,同时将自己的亲信安排进了红32军中去,名义上罗炳辉仍然是军团长,但在实际上,罗炳辉已然被张国焘给架空。
罗炳辉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红32军,在张国焘的裹挟下被迫南下。
但在后来罗炳辉返回延安后,党组织明白罗炳辉的苦衷,仍将重任交付于他,让罗炳辉去担任皖南新四军的副司令,与陈毅同志并肩作战。
但由于常年的艰苦战斗,担任部队指挥的罗炳辉患上了严重的
高血压
,最后因为
脑溢血
而英年早逝。
“邵大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邵式平
身材高大,性格豪爽大气,说话也是直来直去,曾与方志敏一同领导部队组织过革命斗争,在与毛泽东相始不久,就因为他的豪迈性格被毛泽东称为
“邵大哥”
。
在长征开始后,邵式平担任了红五军团的工作部部长,跟随第四方面军行动,但很快张国焘野心暴露,私自召开阿坝会议,但当时的邵式平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政治问题,遭受到了张国焘的蛊惑。
于是在阿坝会议上,邵式平站出来为张国焘发言表示拥护,甚至还被张国焘任命为了
“金川省委书记”。
但在朱德的帮助教育下,邵式平很快就意识到了张国焘的阴谋,随即决意与自己的错误行径决裂,在1936年的时候,和朱德一起返回了延安。
在回到延安后,邵式平的心里面一直惴惴不安,自己在长征的过程中犯了错误,但回到延安后却一直没有收到处分,反而还任命自己成了关中省委书记,让他一时间难以理解,更是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紧张。
毛主席得知后,就专门叫了邵式平过来。结果邵式平去了以后还没来得及寒暄,就急忙坦白,进行检讨。
“好啦好啦,别再说这些事情了,当时情况那么复杂,是主客观多种因素造成的,又不怪你,你说是吧。”
自己的检讨还没说完,毛主席就直接打断了邵式平,紧接着就又说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你可是邵大哥,就别再因为过去的事劳心伤神了,过去就让它过去。”
邵式平听完顿时就觉得一股暖流划过心田,激动万分。
后来,
邵式平还被毛泽东亲自点名
,任命为
江西省的第一人民政府主席
,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也就是后来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并在后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
可以说,正是由于毛主席的宽广胸怀,和我党对待处理事情上的公平公正,才能让这四位同志的错误得到正确的解决。
不仅让这四位同志有了及时改正错误的机会,也是给党和国家保留了珍贵的人才。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