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太平天国没出过远门的老农们,竟能8天走600里,从两广打到南京?

送交者: 核酸检测[★★★声望勋衔13★★★] 于 2022-08-17 3:28 已读 1233 次 1赞  

核酸检测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洗兵大秦海上波


字数:2988,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长期以来,农民都被认为是中国最保守、最封闭的社会群体,许多农民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他们所生活的村子百里以内那一方天地。但却恰恰是这样一群人组成的农民起义军,经常在我国的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远征奇迹。远在元末的红巾起义军,从河南出发,一直打到蒙古草原,贯穿了蒙元王朝的腹心区,超越辽东,直入高丽。后有太平天国,从两广出发,跨越两湖,杀入南京,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这皆是不争的事实。但有人不禁要问,以太平天国为例,一群蜗居山区的客家山民,恐怕连湖南都没去过,就更别提什么南京、苏杭、武昌了,是什么力量支撑太平军跨越了从金田到南京的数千里路程?试想今天的旅客尚且有在山区徒步迷路的例子,又是什么让一群普遍缺乏文化素质的山区农民,在陌生的征途上不至于迷路,并且完成数千里的远征呢?

关于太平军行军能力这事,排除太平天国上层主要是两广客家人而形成的地域血缘集团的凝聚力,以及拜上帝教的精神加持这些不争的事实,仔细探究太平天国的征战历史,会发现他们不仅不仅走得远,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走得快!例如太平军自郴州进发长沙,仅用8天时间就跨越600里山路,一路连克4县,平均每日行军75华里,清军惊呼“无一兵一勇与之面者”。


▲太平天国形势图


而醴陵之战,太平军更是9月7日寅时起程,“分由小路”进军,昼夜兼程,一路星驰,先锋曾水源于9月8日子时即一气呵成直下醴陵县城,创造了连续强行军18-20小时,跋涉170华里的军事奇迹!也无怪醴陵县清军面对宛如真天兵天将下凡一般,陡然出现的太平军会土崩瓦解了。


▲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绘画

▲太平天国所用长矛


其实,比起号称封建王朝集大成者的清王朝军队,一群“乌合之众、邪教徒”得太平军,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和军事纪律。以杨秀清为首的太平军将领十分重视“知彼知己”,强调了解地理情况,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


太平军每次行军,都要预先派斥候调查道路远近,并将所行道路都写在纸上,而且要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到指挥官。“相去约计有多少路程,必须访问明白,即在军中选择熟谙路径之人多名,知得由此去多少路到一市镇,又有多少路到一村乡,用纸写得清清楚楚,使之了如指掌,依样书写多张,如明早五更起身,今晚即将路程单交与各军总制”。


甚至连路上的崎岖坎坷之处都要预先探查,比如河流、高山、深沟,提前安排渡河事宜,“恐船只由渡处逃走,务必先发兵士由某处两头拦绝,方得船只以渡军兵。”,或者派出工兵部队作为先导,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点定数十人,各带脚锄铁锹,跟随先锋先行修整路道”。



再者,若是兵临陌生之地,军中没有向导,太平军就要临时搜寻强调,但杨秀清特别强调,不能随便抓向导,“他果能识得路途,方可用他,断不可随拿一人,即叫他引路,须防其中有奸诡之计”。为了避免岔路,太平军还会安排专人携带证明身份的路凭(盖有军官印信)去指明歧路。


一旦开始行军,太平军更不是一窝蜂扎堆,而是“分为前、中、后三队”,安排前锋、中队、后卫,“分一旗还一旗,陆续行走”。清军也称太平军“一军尽一军继续,宽路则分双行,狭路则单行。……鱼贯以进,斩然不紊。……但有官兵迎剿追击,首尾蟠曲钩连,顷刻坌集,可以相救”。


一旦涉及南方密布的水网地区行军,太平军更是往往“水陆三路并进,行则同行,住则同往,必夹江为营”,仍旧每一路分前、中、后三队,以陆师控制江河两岸渡口、险要,水军控制水面交通线,中枢、辎重、家属上船,陆师轻装夹江进军,速度大大加快,以致清军“几无御之之法”。


至于几点造饭,几点拔营,都有规矩。更不许普通太平军将士沿途进入村社吃饭、喝酒、睡觉或随便捕捉民夫,以免拖延行军速度,影响沿途百姓提供补给。


▲太平军腰牌


除了行军,还有扎营。太平军可不是后世某些人所设想的那种古代军队——平时就埋着头走路,到点就休息,也不筑营,更不扎寨,或拿大车随便一围了事,或干脆闯进民居散居了事。


恰恰相反,太平军就如他们那位习惯闭门深居的领导者洪秀全一样,很喜欢当“坐寇”,不到补给不足、战略态势不利的地步,绝不做“流寇”。金田、永州、武昌到南京,太平军往往每拔一地,都会尝试进行固守,直至守不住再论,这一习惯也养成了太平军行军时也“扎硬寨”的风格。


▲太平天国军山寨遗址


太平天国行军,不在平野扎营,多依山险,或在大村巨镇构筑营寨。其营寨周围砌筑土墙,挖掘壕沟,墙上开枪炮射孔,壕沟更密插竹签,壕沟外更有荆棘围绕的木桩,或者利用南方多见的活树、竹林作为防御。


对于筑营扎寨,太平军都有严格要求。先需要将领亲自查看地形,缜密设计,《行军总要》教导将领,“凡筑营立寨”必须“料度已定,又看地利清楚”。再者,对工程量、质量、时间都有安排,“譬如今夜要去筑营,看其所筑营盘大小,要派定兵士轮班,一半筑上夜,一半筑下夜,某旗兵筑几阔几长,挖沟几深几阔几长,总要分得定定”,连何时筑成都有纪律约束,耽误不得,“限其某时成功,即到某时就要成功,倘有懦弱延玩不赶紧筑营者,按照天法究治”。


为预防清军偷袭,太平军更要求凡是大军安营扎寨,就要先选调部队,装备齐整,轮流出外把守四面要害路口,以此保证顺利筑营。因此太平军所筑营寨,对山川形势运用得十分神妙,构筑得坚固异常,就连清军也不得不对太平军的营寨做出高度评价,说其“筑垫如城,掘濠如川,坚深无匹”。又极力夸赞太平军“非师古法”,而“必坚必固,且能倚伏相救,声气相连,兵书良法,亦不过如是”。


▲太平天国所铸铜炮


太平天国大军远征,出了名的要求严格。杨秀清在《行军总要》里点明了太平军的行军经验:好的行军没有什么窍门,只有纪律和熟练四个字,“从来行军之善无他,亦曰好整以暇而已。是非纪律严明,如何能整?非练习娴熟,何以能暇?”


例如太平军安营扎寨,就不许一窝蜂扎营,而是要分好区域,“准在佐将所扎之处周围五里,一军还一军,不准混杂”,而且事先“设立锣梆号令,谕明各兵士”,避免夜间混杂,更不许士兵随意走动出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军的行军、扎营,那可谓是判若云泥。例如清将乌兰泰、张敬修、向荣都在追击太平军的过程中抱怨沿途缺乏粮食,后勤补给不力——先是强拉的民夫忍受不了跋涉盘剥之苦,逃散大半,导致大炮火药没法按时运到;再是兵粮不济,逼着清军在“十室九空,食米毫无”的山区“挖芋充饥”;最后竟然闹出了清军虽然抵达,而没法扎营,没法吃饭,也没武器打仗,“锅帐军械,虽由省委员解束,亦未到营”,这般天大的笑话。



如此看来,大清的皇帝臣僚将佐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逼着腹中无食,身上无衣,手中无兵器,连睡觉的帐篷都没有的清军去和行军有章法纪律的太平军拼命,也难怪会一溃千里了。在追击太平军时,清军指挥官向荣哀叹:“兵勇既无饷银,又乏食米,前阻大江,一片茫茫,无舟可渡,种种掣肘,殊费周章。”


太平天国军队以其严格的军事纪律,从广西到南京,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回不朽的军事奇迹,也无愧于旧式农民起义战争的巅峰这个评价。


参考文献:


《太平天国印书》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太平天国的兵法》


《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


《浙江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选编》

喜欢核酸检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