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农村俗语“三十断红,四十断绿”是啥意思?这种说法有没道理?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1-09-19 23:03 已读 476 次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1-09-20 00:57

女人天生爱美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楚楚动人。


然而,在封建思想严重的过去,女人的这种天性是被压抑和桎梏的。


“三十断红,四十断绿”这句俗语,即是对女性穿衣打扮上的一种无形约束。



从字面上理解,意思是说女人到了30岁,就不要穿红色的衣服了;到了40岁呢?绿色的衣服也是要禁止的。


否则,会被人指责和耻笑的,认为是不守妇道的表现。


若是按照现代人的判断标准,30岁的女人,风姿绰约,堪称芳华最美之时;40岁的女人,魅力十足,不失知性优雅。


她们正是引领时尚潮流的主要群体,怎么会有如此匪益所思的说法呢。


其实,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旧时的女性,大概在十三四岁时,便由父母做主嫁为人妇,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早婚意味着早育,到了三十岁的年纪,儿女差不多也该谈婚论嫁了。


这个时候,自己俨然已成为后辈敬重的长辈,穿衣打扮就要有些分寸了,断红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若不然,岂不是与儿女的穿着一般无二,难免会惹人笑话的。



女人到了四十岁,儿女们业已成家立业,孙辈们恐怕都已经满地跑了。


那时候讲究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三代甚至于四世同堂的情形,也是司空见惯,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虽说人到中年,可面对儿孙绕膝的偌大一家子,再怎么说,长者的辈分也在那摆着,这在动辄就讲礼数论规矩的过去,当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仪表了。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的真伪,我表示十分怀疑。



通过查询相关史料,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有穿红着绿的记载。只是到晚清和民国时期,女性的穿着开始趋于保守。


尤其是有些偏僻的农村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在有些表现旧时人们生活的影视剧中,上了年纪的女性,大都是灰蓝黑三种颜色的衣服。


可以说,凡是出阁过门后的姑娘,自当了人家媳妇那天起,过于鲜艳的衣服便只能压箱底了。



除此之外,我认为“三十断红,四十断绿”这句俗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指的是女人衣着打扮,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切莫只顾着自己喜欢而有失检点。


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名作《小二黑结婚》里有个叫二仙姑的人物,虽说已经四十多岁了,却偏爱当个老来俏。


小说中对她的形象描写很是有趣,令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二仙姑“穿衣小鞋也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由此可见,二仙姑的衣着打扮,的确是有些不伦不类的。


好在经过教育后,幡然醒悟,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


综上所述,我认为“三十断红,四十断绿”这句俗语,就其本义来讲,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可是若从打扮合体的角度考虑,还是借鉴参考意义的。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对个性化的追求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度,但也应恪守公序良俗的审美标准,遵循一定的原则底线才好。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