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此人最有可能改变关羽失荆州和马谡失街亭两件大事,可惜错过了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3-04 16:56 已读 222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刘备立足荆襄之后,网罗了大量的荆襄藉人才,武将诸如黄忠、魏延,文官则如庞统、伊籍、蒋琬、向朗、马良。

马良在诸多文官之中尤其值得一提,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马良一出场就为刘备谋划了夺取荆州南部的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以巩固刘备在荆襄战果的长远之计。

而在历史上,马良不仅仅是因为其相貌独特、能力出众,在笔者看来,其更是因为和蜀汉集团的两件大事颇有联系。

▲《三国演义》剧照,马良

一:马良的奇特相貌

三国时期对人物的相貌记载不算少,大到外表体型,小到五官须发。从帝王到将相,也各有特点。

帝王者,例如,刘备“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颇具帝王福相,孙权“形貌奇伟”之相。

诸侯、武将诸如马腾“长八尺余,身体洪大”、许褚“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典韦“形貌魁梧”形象威猛高大,也有诸如孙策“美姿颜”的玉树临风。

还有短小精悍的典型,如乐进“容貌短小”。

文官而言,有记录的亦多是相貌堂堂,诸如诸葛亮“身长八尺”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当然也有特殊类型,如司马懿“鹰视狼顾”。

▲《三国演义》剧照,诸葛亮。

这些都是外表体型的相关记载。

而具体到五官须发,有记载的就并不多见,典型的有马腾的鼻子“面鼻雄异”。较为有意思的是,《三国志》中对于人物的胡须也有记载,笔者整理之后大抵总结了两类,一种是胡须长得又长又漂亮的,如关羽“羽美须髯”、程昱“美须髯”、崔琰“须长四尺”,还有一种是胡须有其他颜色的,如孙权“紫髯”、曹彰“须黄”,就胡须而言,长须美须给人以儒雅之感,而不同颜色的胡须如曹彰则给人一种异域猛将之感。

而马良外貌之奇特,可以说是整部《三国志》乃至中国历史中十分罕见的,《三国志马良传》记载“良眉中有白毛”,也就是说马良的眉毛呈白色。

依据《三国志》记载的马良逝世年龄,不过三十六岁,因此可以推断马良在荆襄刚刚加入刘备集团时,年纪并不大。

虽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马良的白眉也许是遗传基因上有一定问题,但一般而言,少年须发眉毛呈白色,多给人一种老成持重的感觉,也因此,马良“白眉”之名逐渐传开。

▲《三国演义》剧照,马良。

二:马良的能力

《三国志马良传》记载。当时荆襄有谚云:“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明马良在荆襄马氏五兄弟中的声望和能力是最强的。亦可见,马良也不是虚有其表,而是确有真才实学。在笔者看来,马良的才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良有外交才能,对孙刘联盟有深刻认识。

《三国志马良传》记载马良曾经奉命出使东吴,在出使前期,他对诸葛亮阐述了对孙刘联盟的看法,认为当下出使的任务是为了“协穆二家”。

这里马良出使东吴的时间节点应是刘备入川后、关羽统领荆州期间,这一期间孙、刘两家关系微妙,马良能够指出刘备集团在还未消化益州时仍然需要保持和东吴的良好关系,足见马良对孙刘联盟的认识之深刻。

第二,马良会做统战工作。

刘备东征孙权,马良奉命招纳五溪蛮夷作为东征军的支援,结果马良不辱使命,最终“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虽然此时蜀汉的声势和实力处于顶峰,但是五溪蛮夷恃勇善战,要能够全部策动其支援东征亦属不易,可见马良熟知少数民族的心理和需求,因此才能出色完成动员。

▲《三国演义》剧照。

而笔者大胆猜测,马良之弟马谡在诸葛亮南征时所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想必也是受到其兄长之前统战少数民族的经验所启发。

第三,马良有一定的理政能力。

《三国志马良传》记载“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由此可见,马良曾经在刘备、诸葛亮入川后留守荆州。

当时荆州的战略地位对于刘备集团而言不可谓不重要,因此,除了让关羽总督荆州外,刘备、诸葛亮还将马良留下处理荆州的相应事务,不仅仅是因为马良荆襄本土士人的身份,在笔者看来,还有其他的原因,一是马良具有理政的才能,二则是马良会处理和同“骄於士大夫”的关羽的关系。

也正因为马良才干出众,又是荆襄一派的代表,因此,诸葛亮和马良的关系非同一般,马良在留守荆州时曾给诸葛亮写信,心中称诸葛亮为“尊兄”,裴松之注中甚至猜测马良和诸葛亮曾经结为兄弟,足见二人关系之亲密。

三:马良与蜀汉集团的两件大事

《三国志》中对于马良的记载并不多,原因在于夷陵之战蜀汉战败,马良和多数荆襄藉的将士如张南、冯习一样因公殉职,所以历史没能够给马良过多的机会展示其才干。但是,在笔者看来,马良实际上和蜀汉集团的两件大事颇有关联。

第一件是关羽失荆州。

笔者认为,马良最后调离荆州则表明了刘备集团在荆襄的人员出现问题,是荆襄最后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笔者对马良的讨论,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入川,很多荆襄人士都随同迁移,而马良却留下和关羽一同镇守荆州,这里刘备和诸葛亮的考虑实际上是正确的,一者马良是荆州本土士族,留守荆州能够巩固刘备集团在荆州的根基,二者马良对孙刘联盟的认识准确且深刻,在荆州能够保持和东吴的关系,三者马良有才干,能够辅佐关羽处理荆襄的政务。

▲《三国演义》剧照,关羽。

这样一武一文的搭配是很合理且高效的,但是,刘备集团方面并无如此的传统,加之关羽个性的问题,最终使得刘备、诸葛亮这样的布局设想打消,马良也被调任西川。

事实上,我们看曹魏方面,在边境重地是施行文官掌政事、武将掌军事、文官节制武将的传统。也有事例能够佐证:如东南一线,早期先由文官刘馥奠定基础,后由张辽、李典、乐进三将进行积极的军事防御,再后由文官温恢主掌东南政局;文官节制则表现为曹操曾写信给张辽、乐进,令其大小事务均与温恢商议。

可惜这样的经验并没有被刘备集团借鉴,最终导致关羽一人的决策出现失误,最终导致荆襄丢失。

试想,如果给予马良一定的外交和政务权力,协同甚至节制关羽,刘备集团在荆襄的结果可能不会像后来那样糟糕。

第二件事马谡失街亭。

笔者认为,马良殉职使得蜀汉对马谡的评价失去了一条重要的参考,致使马谡仓促之间出镇街亭导致街亭丢失。

▲《三国演义》剧照,刘备。

刘备逝世前,曾经告知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这里笔者有一个大胆地猜想,究竟是刘备眼光独到,还是马良曾经和刘备提起过马谡的才干,从时间上看,马良曾经随同刘备东征,在此阶段,马良是有可能向刘备提及自己弟弟马谡的相关事项的,尤其是夷陵战败后马良殉职前,出于预感和责任感,马良很有可能告知刘备不要重用马谡,这和战国赵奢临终告知赵王慎用赵括类似。

此外,刘备仅仅嘱托诸葛亮注意马谡言过其实而未提到其他人,这里也很有可能是马良有多次提及自己的弟弟,因此刘备才尤为关注这个人。

马谡的能力,在笔者看来,作为四哥(按照马良的字,可推知其应该排行第四)的马良应该是最清楚的,马良殉职,使得诸葛亮只有刘备临终嘱托这一条参考,在需要启用荆襄派人士承担大任加之诸葛亮和马氏家族非比寻常的关系下,对马谡的重用可以说是在所难免,如果马良没有殉职,也许在对马谡的评价上会出现两否定(刘备加马良)一肯定(诸葛亮)的局势,那么诸葛亮的街亭派将很有可能会更加谨慎。

《三国志》评价:“马良贞实,称为令士”,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相貌奇特且有真才实学的马良未能最后留守荆襄和作出对弟弟马谡的评价。

在笔者看来,马良如果未英年殉职,不说能够改变荆襄失守和街亭战败这两件大事,但势必也会拜相,成为和除诸葛亮外“蜀汉四相”(蒋琬、费祎、董允)比肩的人物。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