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迹解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旧作重发:中西方笔迹学的差异

送交者: 韩进[☆★★声望品衔11★★☆] 于 2021-09-30 20:58 已读 23290 次  

韩进的个人频道

+关注

《韩进笔迹学》节选:中西方笔迹学的差异


 


 


 


中国笔迹学泰斗 韩进


 


 


 


中西方笔迹学存在巨大的差异,原因首先是文字有巨大的差异。


 


尽管中西方笔迹学都认为,笔迹分析结论应该综合各种笔迹特征而得出,不应该只依据一种或几种笔迹特征就仓促地作出武断的结论。但也许这种看法只是针对全篇结论而言。根据我们拥有的资料,我认为相比之下,西方笔迹学具有更明显的依据一种笔迹特征作出初步结论的倾向。因为西方笔迹学的方法基础是一种笔迹特征表示一组心理含义;纵然最后的结论是综合的并有取舍过程,也是通过推理、判断进行分析思考。使用这种方法,每一种笔迹特征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只要不与其它笔迹特征的心理含义直接冲突,你就没有理由修改或删除它。最终的结论尽管经过了种种“斧正”,但结论的实质始终是组合起来的,是物理意义上的堆积,没有类似化学反应那样的“质变”现象发生。在这种取舍过程中,不会增加新内容。如果个别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在某种情况下要增加新内容,那也是已经有固定的模式,注定了某几种特征“相加”必定要产生某些新内容;西方过去的研究方法决定了这种性质。


 


而中国的笔迹学专家们,普遍使用的是直觉、感知等方法,从一开始就是使用着综合性的方法,把若干种笔迹特征综合感知——不是进行综合考虑、归纳分析,而是一开始接受的就是综合性的、模糊的信息,产生的结论具有内在的浑然一体的特性,没有单独根据一种笔迹特征产生的痕迹。中国专家们使用的分析方法,结论中很容易出现新内容,是任何单独一种笔迹特征里面都不包含的内容。新出现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分析笔迹的专家们提供了广泛的创造性发挥的余地。


 


尽管使用直觉感知方法分析笔迹的专家并不只是我一个,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其它专家都没有清楚地介绍或描述出这种分析方法。或许是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或许是自身认识尚且模糊,或许是认识清楚了,但不愿意公布于众也未可知。我的临摹直觉感知分析方法,从1993年我的第一本书问世起,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到我的第二本书问世,因为介绍得更为详细一些,读者反映就更好了,至今我没有听到对它学术上的批评性意见。


 


不同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学术研究的方向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笔迹学的研究中,这种差异尤其明显。西方笔迹学的可操作性强,结果他们的自动分析“仪器”、软件开发等就比中国兴旺发达。


 


历史上中国也有许多能工巧匠,也有许多武功高手,也有名医名药,但只能师傅传给徒弟,代代相传,却很少有进步,更搞不成大规模生产;甚至传来传去就“绝迹”了。中国的分析笔迹的方法,利于单兵作战,不利于形成大兵团。从入门提高到比较高深的分析水平,单个的中国人是快而有效的。但中国人很难著书立说自成系统,更难办起学校学院之类,今天的“韩进笔迹学研究院”也是刚刚起步,属于尝试阶段。


 


西方人善于分析和推导,在了解事物的初始阶段缓慢,一旦解析清楚之后就能产生加速度,突飞猛进,蔚然成壮观景色。


 


中国的文化重直觉、重归纳,在了解事物的大概和本质方面,不仅快而且优于西方的分析推导方法。但越到后来,认识事物的进展就越缓慢,缺乏加速度。正如中国的历史,快速发展并辉煌之后,就是停滞不前,成为沉睡不醒的“睡狮”。


 


有人说,西方人每个人都是0.5,但 0.5+0.5=1 ;中国人也许每个人都是1,但 1+1=0.5 ,甚至是1-1=0;因为中国人彼此之间不沟通,无积累(很少有积累;至多是师傅和徒弟之间的积累,没有全社会的积累),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做同样的事情,在做同样内容、同样性质的探索和实验(试验),所以中国的发展很缓慢。


 


尽管西方笔迹学理论诞生至今已经有300多年,西方的笔迹学实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西方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统计测量的分析手段,使笔迹学始终带着“经验性技术”的基本色彩。直到1988年,韩进完成“临摹直觉感知笔迹分析法”(1993年出版专著首次进行了阐述,1998年又出版专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我们对笔迹的认识才获得了理性的武器,才出现了根本性的突破,笔迹学也迎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新时代。

喜欢韩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韩进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