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安娜·卡列尼娜》:从主人公的爱情中,探寻人生的幸与不幸

送交者: 蓝莓我不蓝[♀☆★★★蓝🐱★★★☆♀] 于 2020-02-15 13:45 已读 1251 次  

蓝莓我不蓝的个人频道

+关注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对于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幸福如何得来?不幸又因何不幸?


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讨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人究竟该怎么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一读《安娜·卡列尼娜》,看看他会给出我们怎样的答案。


是欲望也是爱情

“在这短促的一瞥中,沃伦斯基发现她的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从她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仿佛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地从眼里闪光。”


——《安娜·卡列尼娜》


这本书中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娜的爱情故事,另一条是列文与妻子基蒂的婚姻。


安娜作为本书的主人公,她几乎是托尔斯泰笔下最饱满,也最经典的人物。


“妩媚与风韵都不足以形容她带给这个世界的影响”,而她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她充满朝气与生命力的内心。

(▲安娜)


她在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大她二十岁的丈夫卡列宁,卡列宁身居高位,是沙俄政府中举足轻重的官员。


与安娜正好相反的是,卡列宁刻板且冷漠,孤僻又寡言。

(▲卡列宁)

尽管卡列宁习惯了这样平淡庸常的婚姻模式,但安娜却对于木讷到像“一台机器”的卡列宁和死水一般的家庭生活感到厌倦。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舞会上邂逅了沃伦斯基,沃伦斯基被安娜的美丽吸引,安娜爱上了沃伦斯基的风趣潇洒。



在遇到沃伦斯基之后,安娜深深压抑的本我被唤醒了,她的童真也一去不复返了,人性的复杂开始在她身上汹涌着。


但遵循“完美原则”的超我在抑制安娜原始的冲动,让她因为婚外情而感到羞耻,她向卡列宁的忏悔正是超我对本我的谴责。


但爱情带给她的幸福,又让她无法放弃这段婚外情,本我与超我的斗争一直折磨着安娜。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经历了甜蜜、快乐,幸福,也经历了离别,挣扎,绝望。


因为安娜与沃伦斯的相爱,也引出本文的另一条主线,曾经迷恋沃伦斯基的基蒂备受打击,甚至患上了重病,一家人不得不到远方去疗养。

(▲基蒂)


远离了城市和社交圈的基蒂一点点爱上列文,并最终与他组建了家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合后,他们的故事在新生儿的啼哭中走向圆满。


尽管同样是追寻爱情,他们的人生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一边是毁灭,一边是幸福,一边是欲望,一边是理性。


幸福的男女陷入柴米油盐,不幸的男女寻欢作乐

“人不是一片湖泊,而是一道河流,而且是草原上的河流,有的地方干涸无水。因此这道河流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泥淖,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缓,但总是河流。”


——《安娜·卡列尼娜》


如果说安娜之前的不幸是因为和卡列宁之间没有爱情,那么她与沃伦斯基结合之后就幸福了吗?


面对爱情,安娜是真挚又勇敢的, 即便是遭到上流社会的孤立也义无反顾,甘愿放弃自己优渥的生活与沃伦斯基私奔。


但和沃伦斯基私奔到意大利之后,安娜明显感觉沃伦斯基对她的爱逐渐消失了。


她不能容忍沃伦斯基不爱她了,因为此时她为了沃伦斯基付出了所有——她牺牲了家庭,离开了儿子,放弃了自己在上流社会的尊严....


所以安娜以为,沃伦斯基也应该向自己一样,“将所有的爱集中在她的身上”,所以她不容许沃伦斯基除了自己之外,和任何人有接触,社交也好,亲人也罢,必须全部放弃。


但沃伦斯基坚持的却是:“我什么都可以为她牺牲,就是不能牺牲我作为男子汉的独立性”。


一个渴望占有,一个渴望独立,观念不同的两人矛盾越来越多,原本活泼善良的安娜变成了一个怨妇,她易怒,偏执,乖戾......


安娜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沃伦斯基对她的爱没有变,是她疯狂的自私和占有欲,榨干了她爱人的能力。



“我在爱情上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他却越来越冷淡,这就是我们分手的原因......要是他并不爱我,只是出于责任心才曲意温存,却没有我所渴望的爱情,那就比仇恨更坏一千倍!”


即便是后来的安娜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但她仍然执迷于自己理想中的爱情——


可以忽略家庭、孩子、道德约束,甚至可以忽略掉所爱对象的独立自由和基本权利的乌托邦式的爱情,它既虚幻也不现实,既感性也不成熟。



但安娜即便知道这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依旧是飞蛾扑火,在她眼中,得不到的爱情,唯有毁灭。



列文和安娜是相似的,他们都看重爱情对于生命的意义,都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



但他们在本质上又是不同的,列文的爱情是基于现实之上的,同时他也没有将爱情当做自己人生中唯一的追求。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两个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即便列文是和心爱的基蒂在一起了,婚后两个人同样也是经历了幸福、烦恼、苦闷的多重奏。



列文无法理解基蒂对于操持琐碎家务的热情,认为这和他原先“崇高的爱情观格格不入”;


也为基蒂“对于我的事业也好,农庄也好......她什么都不感兴趣,她什么事业不做,却心满意足”而苦恼;


但他也赞赏基蒂是个天生的哲学家,自己苦苦思索生死的意义但不得要领,但是基蒂仿佛天生就明白生死的意义;


列文对于刚出生的儿子甚至有点“厌恶”,是基蒂对孩子的怜爱,让他逐渐也为婴儿所具有的生命力而骄傲。



其实和安娜与沃伦斯基一样,两个人也曾因为爱情观和独立性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但由于他们夫妻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彼此欣赏,故而化解了不少摩擦。


如何拥有一份幸福的长久的婚姻?


我想列文和基蒂已经告诉我们了:它来自夫妻双方的悦纳和宽容,来自夫妻双方的智慧和经营。


幸与不幸,从何而来

“要是我没有这种信仰,要是我不知道应该为上帝,而不是个人的欲望而活,那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将怎样度过我的一生呢?


——《安娜·卡列尼娜》


拥有了爱情的安娜为什么没有得到理想的幸福?


这份爱情,为何会和安娜一起走向毁灭?


大多数人都看到了安娜的美丽、真实、勇敢,往往忽略了安娜内心的空虚,她一直都是被动的,被各种期待与欲望裹挟着前进。


在她十八岁的时候被动地嫁给了卡列宁,然后养育孩子,操持家务,流连各种舞会,其实这不仅是安娜的生活,也是大多数上流社会贵妇的真实写照。


安娜只发现了这种生活的乏味,迫切地需要一点东西来打破这一潭死水的生活,却没有发觉自己内心的空虚,没有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和沃伦斯基在一起之后,安娜看似主动又勇敢,但其实她紧紧地依附于沃伦斯基,在这段关系中,她始终没有任何的主动权。


沃伦斯基先爱上了她,也选择抛弃了她。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明白自己缺失的其实不是爱情,而是一种信仰,一种对自我的认知。



列文也在追求爱情和幸福,他将爱情当做自己人生中的重要追求,但并不是唯一追求。


列文在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段沉迷声色的生活,但当他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后,就毅然选择了和过去的自己诀别,在第一次求婚遭到基蒂的拒接后,他会去深刻反思自己。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沉溺在爱情中,而是用更加丰富的事情将自己的生活填满。


他和佃农们一起劳作,认真思考农业改革,读书、写作,在他心中,“这些工作以前只是他逃避生活的手段......而现在他需要这些工作是为了避免幸福的生活过分单调。”



列文将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都融入到真切具体的现实事物中,在生活实践中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在安娜失去爱情,走向毁灭的同时,列文也一点点拨开了内心的迷雾,找到人生的希望与方向。


人没了信仰,该为谁而活

“人总是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在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里。”


——特朗斯特罗姆


现在很多人都是空虚的,而我们的空虚大多来自一种不确定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想什么,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此刻该如何生活,不知道未来该如何选择......


这样的人生如没有根的浮萍,无所归依,所以我们感到不踏实,空虚,焦虑,惶恐。


如何摆脱这种空虚感?


我想应当是像列文那样,重建自己内心的信仰。


信仰并非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只要是你内心一直坚持着,守护着,坚信着的东西,并能够在低谷时期给予你力量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之为“信仰”。


信仰是一个人最大的热爱和精神寄托,它是人在前进时的指南针,也是失意时的一座灯塔。


它代表着一个人最忠实最热烈的追求,人有了信仰,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只是这个信仰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就算是托尔斯泰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想不论你的信仰是什么,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应该建立在自己的人生之上,应该摆脱对别人的期许和依赖......


这个问题,我们要用上大半辈子来寻找答案。


但无论多久,都别停止探索啊。

喜欢蓝莓我不蓝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