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祝和军:美在适度,过度和不及都不是美德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1-05-06 7:19 已读 265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尼克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描绘道:“最好的生活是适度的生活。”就是说,根据中庸之道生活。中庸的生活需要运用理性来驾驭人的欲望。亚里士多德考察各种德行,认为德行都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而极端皆为谬误或罪恶。他说:“过度与不及是可恶的特征,适度是德性的特征。”比如,谈到感情,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动机下,在适当的方式下所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即是美德。”还有,勇敢是怯懦与鲁莽之间的中道,磊落是放浪与猥琐之间的中道,不亢不卑是虚荣与卑贱之间的中道,机智是滑稽与粗鄙之间的中道,谦逊是羞涩与无耻之间的中道…… 

    其实,早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中国的孔子就已经把中庸之道当做处世的根本法则和方法了。孔子说,“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意思是说,中庸之道,把一切都说完了。大到宇宙演化,小到人伦处世,最精妙的境界就是中庸。如果深刻地领会了其中的精髓,就能做到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 

    “中”在这释义为正,本意“当为矢着正也”,就是箭射中靶的,达到正确的结果。庸者用也,常也。中庸之道者,用中为常道,以走极端为非也。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中正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优化决策之道,广泛适用于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工程设计,以及治国安邦的人生悠悠万事。英译中庸之道为“黄金中道”(GoldenMean),可谓实至名归。 

    《论语·先进》中记载着孔子和子贡的谈话。子贡问老师,子张和子夏谁好一些?孔子说,子张显得过头,子夏有些不够。子贡就说是不是子张强一些,孔子的答复是“过犹不及”。 

    孔子的回答正应了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的那句名言:“美在适度。”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如果能够把握适度的原则,那么就会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如果过了“度”,就会执迷不悟,最终的结果不堪设想。 

    人最致命的是沉迷和沉醉。有多少人是因为沉迷名利,而走火入魔,结果身败名裂;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沉湎酒色,而得意忘形,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有多少人因为沉醉于头顶的光环而迷失自我;有多少人是因为迷惑而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乱撞;有多少人是因为沉迷于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出卖灵魂,最终害人也害了自己。 

    曾国藩曾位高权重,趋炎附势的人很多,曾国藩对此总是淡然处之,既不因被人拍马屁而喜,也不因拍马过火而恼。但是,曾国藩的一个手下对那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人非常反感,总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一下,于是就在一次批阅文件时,将其中一位拍马屁的官员狠狠讽刺了一番。曾国藩看过该批文后对手下说,那些人本来就是靠这些来生存的,你这种做法无疑是夺了他们的生存之道,那么他们必然也将想尽办法置你于死地。 

    曾国藩的一番话让手下恍然大悟,进而冷汗淋漓!事物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你若给予对方的作用力大,对方反馈给你的反作用力也会同样大。这个道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适用。不去惹事,是非就会少了很多。如果经常处在主动去指责人的状态,那么你一定备受关注,并因此而成为众人指责与鞭挞的焦点。 

    但人在社会中,哪能不沾点是非呢?何况也确实有很多可耻的作为应该被鄙视。这就需要我们用适可而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了。面对是非,维持了自己的基本立场就可,无须强求对方完全臣服在自己的立场下。因为人的视角与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一旦成型又很难改变,因此,想要征服对方等于是要彻底动摇人的信念根基。但是,你却没有必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人本来就是这个多元社会中的一员。 

    中庸的处世方式最好的诠释便是“知性好相处”。对周围的人有个大概的印象与了解,及时调整自己与对方的人际关系,把握好自己对他们赞美与批评的心态,这才是我们应该修炼的情商。曾国藩是深谙人情之道的高手,倘若拒绝被人拍马,则必是孤家寡人无人可用;倘若沉醉在拍马中,则会让那些颇有见地的人才流失。因此曾国藩采用了淡然的处理方式,一边听着满耳朵的谄媚之辞,一边心怀城府头脑清醒地利用各种人才为自己效命,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唐朝时候,郭子仪的儿媳与儿子在闺房吵架。郭的儿媳是当朝公主,平时骄横跋扈,郭的儿子一怒之下冲老婆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是我爹爹不愿意做皇帝,你才成为今天的公主的!”公主一听,立即把这作为一条天大的欺君罪状告诉了皇帝。但皇帝只是微然一笑,说:“确实如此。没有郭子仪,我今天做不了皇帝。” 

    皇帝的话真是举重若轻!我为君、你为臣,我在主动地位,执掌着天下苍生的性命,你处于被动地位,臣服于我,任你私下说什么闺房气话,也不可能动摇我的君主地位。因此,皇帝一面承认郭子仪的功劳,一面强调了自己的君王地位,皇帝的话让郭子仪诚惶诚恐,连声谢罪。作为一个君王,没有众人的辅助不可能坐稳帝王的位置,但是,如果因为一点细小的风吹草动就以为臣子欺君,那帝王的位置恐怕更加不牢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强势人群的中庸之道关键在于充足的自信!你有足够的自信维护自己的强势状态,那么那些无伤大雅的窃窃私语便大可一笑置之。在不违反根本原则的情况下,给处在弱势状态的人一点发泄的空间,不仅不会动摇自己的强势地位,反而会因为以德服众而让人加倍服从。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因为一点瑕疵而采用强制手段压制弱势,被逼到山穷水尽的人可能会为了生存而最后一搏,从而会产生更大的冲突。 

    倘若身在强势,但却时刻担心失去强势的状态,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此时的强势只是表象,在心理上该强势已经转变成了弱势。倘若以为身在强势而又一味专横,那么该强势也会因为弱势反抗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发生质的逆转,最终成为弱势!而中庸之道则讲究退可守、进可攻,但却引而不发静观其变,进而适时地因势利导,如此作为才能真正保持强势状态不被轻易动摇! 

    中庸的处世方式,最终的目的在于缓和矛盾。在不违反各人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它像一道润滑剂,把人与人之间因棱角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矛盾及时化解,它能摒弃太过极端的做法和偏激的思想,从而让我们少生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在可能的冲突中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及时保护好自己。正是这种宽广的胸襟和“大智若愚”的智慧,让我们在莫测的世事沧桑面前处变不惊,左右逢源。这便是中庸之妙!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