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眉目染青山。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5-17 8:13 已读 272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远方的山川渐染青绿,心也跟着悸动起来了。

在城市中待得久了,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浑浊与麻木,便格外渴望去山野间走一走。

无论何时,山,总是最好的解药,最佳的“别处”。

行在山中,便似行在时间之外,身心如洗,空空寂寂。见广大,见微渺,见天地,见自己……

不知不觉,眉间心上似乎都染上了山的欢喜与从容,呼吸之间,吐露山花一样的芬芳……




常觉得,山中与外界是有着一道天然的结界的。

每每步入山中,便会生出恍惚之感,觉时间与空间都以另外一种状态存在着。

第一次听到“烂柯人”的故事,便为一种时间的错觉着了迷。砍柴人入山,见两小儿下棋,便在一旁观看了起来;等他想起回家时,才发现手中斧头已经腐烂,而人间已是沧海桑田。

“山静自有日月长,花落花开不知年。”在山中,时间似是凝固了一般,没有参照,没有催促,没有计数,只有日出日落,花落花开,像是永恒循环,于是便常常忘了今夕何夕。

如韦羲在《照夜白》写下的:在山中走着走着,似乎觉得时光已经很老很老,过了一千年一万年……




长夜不眠,万古寂静,人似乎也获得一种自由,不必拘泥于此时此地,而可以在不同时空中自由穿行。见那山是宋画中的山,便觉入了画中游;看那月是李白的月,便也有同样的寂寞涌上心头;看那潭中摇曳着王维的倒影,便也觉心中空无一物。

这样的错乱感是如此迷人,好像孤独的生命刹那之间得到了遥远的回响,变得无比丰盛;像是遇到了很多人,也像是遇到了另一个陌生的自己。

此刻孤独,永远孤独,却不感到寂寥,心头有万朵莲花绽放。

常常想,那连绵的、起伏的青山,隔绝着什么,又孕育着什么呢?为何桃花源的故事不在别处?为何那些神秘的传说总是隐匿于山的深处呢?

在山中,也只有在山中吧,才有这样的光景。所以你看古人造字极妙,人近山,便成了“仙”。

大约,山为界,林为幕,便可模糊时空的坐标,造出另一个平行世界,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如此想来,那误入桃花源的人,或许也只是遇到了自己的梦罢!




暮春时曾偶然行到无名的山中。远山含黛,绿意隐隐,草木欣然,有风过,携着飘落空中的丁香的花香。

片刻怔忪间,觉得那风,那云,那绿,那香,甚至那份辽远的寂静都在漫漫浸染着自己。于是,满身的嘈杂与尘埃似乎都被一点一点涤荡净了,身与心都变得澄澈轻盈起来,与山一同呼吸着……

内心感到一种微妙的治愈,似是一朵干枯的玫瑰置于水中,重新鲜活了起来;亦有一种朦胧的领悟,似乎人离开山水自然太久,心灵竟也会变得干瘪无趣起来。

无怪古人费尽心思,也要将山水移于园中,便是设立人为的“结界”,以淡化世俗纷扰,滋养周身的灵趣吧。




但总不若走向真正的山。

不必问山中有什么,也不必求收获什么,当你走近时,便有自己的所得。

王维于山中,所得只一“空”字。

他说“夜静春山空”,他说“空山不见人”,他说“涧户寂无人”,都是空,无人亦无声。

山空,心亦空。这空,便是澄怀,澄怀而观道,便见得无限的丰富。

春山空空,月出惊了山鸟;无人之处,玉兰纷纷开落;寂寂之中,日光流转到青苔之上……

诗意极简,小儿都可领会。但其中微妙之境,却是在日后反复读来时方才惊觉,似有一枚青叶入心潭,却惊起万重波澜。




韦羲先生于山中行,所得是一“静”字。

“走入群山深处,像是到了大荒山无稽崖,唯有太古的静。山中的寂静是风和草木的寂静,石头的寂静,世界自身的寂静,没有时间,没有历史,也没有人类——我们忘了自己。”

在无边的静中,忘却时间,忘却自己,终得一身无碍,像飞鸟一样自由。

你我呢?或许,得一“闲”字也是好的,浮生半日,与山对晤,便不枉了。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位叫孙绰的文士,在游白石山时,质疑同行的“卫君长”,“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世说新语·赏誉》)

即是说,“我看这人神情(注意力)全不在山水之间,却能写出好的文章吗?”

看山而已,与写文章有怎样的关联呢?想来,这大约是中国人的意趣了:若自然的山水不化作心中的山水,若一人没有对山水的深情,又如何能下笔有神呢?

这是中国人独有的观山之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山水不在眼目之外,更不在心之外。




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人看山水不是心往不返,目极无穷,而是‘返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

人看山,游山,但人与山之间不是静止的、分离的、“我在山之外”的关系;而是回环往复的流动,观望之间,便生出万千情思的交织。

正如“我见青山多妩媚”不是结语,而终于要回到“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回应。人赏青山之貌,山亦怀着人的情思,总要回返于心,才能体味到入于微处的悸动。




与山之间的照映,亦是一个民族记忆深处的美妙回响。

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此便成为中国人理想的隐居之所;而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则蕴含着中国人一望便知的真意。

再如中国的山水画,从不做严格的远近透视。近者可远,远者可近,妙在回还之间,却不会让人迷惑。因所画是眼中之山,更是心中之山。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是中国人的山,从来不是待征服的对象,而是一处心的道场。

山在那里,岿然。是自然的山,亦是心中的山,而终于化作眉间的山,性灵的山,文化的山。

山在那里,等风,等雨,等一身青绿,也等遇到远方的你。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