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我们在太行山上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1-10-22 4:45 已读 601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每当《在太行山上》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太行山,奔赴敌后,万众一心,结成铜墙铁壁。今天让我们走进太行山,寻着英雄的足迹,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从太原出发,沿着青银高速向东,在阳泉西下了高速,便进入山城阳泉。一条几乎干涸的桃河偎依在狮脑山脚下,蜿蜒向东穿城而过。阳泉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前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素有“中共第一城”之称。狮脑山主峰是阳泉的最高峰,无论置身山城阳泉何处,抬眼就能看到绿树葱茏的狮脑山山顶上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它宛若一把笔直的军刺直刺云霄。




沿着307国道向西行约4公里来旧街乡南沟村。这里北临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重镇西边的测石车站,被誉为“阳泉西大门”。草帽山是狮脑山主峰西的一座山峰,位于测石车站南侧,居高临下扼守测石车站,是百团大战的一个重要战场。登上草帽山峰顶,环顾四周,烧纸垴、将军垴、十亩堰等高地上遍布当年日军留下的炮楼、暗堡、交通壕等阵地遗迹。




离开草帽山,进入阳泉,顺着狮脑山街驱车登上狮脑山顶,整个阳泉市尽收眼底,桃河和石太铁路如同两条长龙蜿蜒盘旋在狮脑山脚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当年的阳泉小站早已旧貌换新颜,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展现在眼前。狮脑山主峰海拔1160米,地势险要,是扼守正太铁路的制高点。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在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中,我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00人,俘获日伪军18600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车站、隧道等260余处,攻克日伪据点2993个,使正太铁路彻底瘫痪。百团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我国抗战史中光辉的篇章。




如今在狮脑山主峰之上建成了百团大战遗址纪念公园,在此建有百团大战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碑。百团大战纪念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刺破青天,正面镌刻着彭真的题词“战绩辉煌永垂史册”,两侧分别为徐向前的题词“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和薄一波的题词“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三座形如军旗的副碑,分别镶嵌的6块巨大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左手城墙上的系列版画详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历程,右手城墙上镌刻着在抗战中牺牲的阳泉革命英烈名字,昭著他们的丰功伟绩。




静静伫立在百团大战纪念碑近前,仰望苍穹云卷飞扬,聆听远处松涛咆哮,耳边仿佛一直回荡着当年枪炮的轰鸣声及革命先辈的呐喊声。巍巍狮脑山,浸透了烈士的鲜血;绵绵太行山,抗日先烈英魂永驻,他们的事迹感昭日月,永远激励着后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离开阳泉,沿着307国道东行至柏井镇后转至七柏线。一路穿行在太行山中,脚下万丈深渊干涸无水,一条崎岖的山路盘旋在七亘峡谷的半山腰中,斗转蛇行,无不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突然眼前奇峰对峙,对面山涧幽深处,巨幅八一战旗在依山傍崖城墙上猎猎飞扬,山坡上竖着一排醒目的巨幅标语“刘伯承率部伏击日军主战场”,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之一七亘村。




顺着山路转过山岗,前面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巨型的河谷,高高耸立的西坡崖赫然屹立在山谷之中,上面一座纪念碑仿佛一柄锋利的军刺立在太行山中。在路边墙体上一面鲜艳肃穆的巨大党旗映衬下,一下子就将我带到那段激荡人心的风云岁月里了。登上西坡崖,眼前这座丰碑巍然耸立,上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七亘大捷纪念碑”七个大字。回首东望,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一条小河傍村而过,迎面一弯巨大的弧形石壁藏风聚气,如一只巨大的臂膀将七亘全村尽揽其中。密密麻麻的民居院落,不管是青石灰瓦雕琢的古院,还是拙朴简陋的平房小院,都如棋子一样恰如其分地布满谷底。山间鸡犬相鸣,村里孩童村妇应和,无论他们离你多远,无论你站在哪里,这些声响都被那巨大的天然回音壁反射到你的耳鼓,听得真真儿的,你没有理由怀疑已身处桃源仙境之中。




离开七亘村沿着234国道继续南行,汽车在幽深的太行山间辗转往复,行约180余公里就见眼前笔直峻峭的两面山崖如同两尊山神分列南北道路两侧,两山相对天门开,山光湖影扑面来,我们来到了七步沟景区。七步沟原名“漆铺沟”,因山里生长漆树、周边开设了许多漆铺交易生漆而得名。唐朝以后,这里开始有佛教僧众隐居,借用佛教里的“七步莲花”故事,取其谐音,漆铺沟也就更名为七步沟。




离开七步沟,沿着234国道继续南行,汽车风驰电掣,穿行在太行山中,丝丝微风令人清爽无比。行约60公里后抵达涉县,沿着将军大道一直西行,层峦叠嶂之下,群山怀抱之中,赤岸村静静地“潜伏”在涉县清漳河畔,这就是被称为“刘邓大军”第二故乡的涉县赤岸村。此时街道两边处处可见八路军抗战的印迹和雕塑,不由自主沉浸在那段火红的岁月时光之中。过了赤水湾大桥左手就是胜利广场,停车进入胜利广场,就见广场的中央矗立着“刘邓和他的战友们”的6位将帅铜像,从左起分别是蔡树藩、徐向前、邓小平、刘伯承、李达、黄镇。他们神情自若,意志坚定,生动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理想的坚定追求和必胜的信念。广场南边墙上是一组长54米,名为《太行烽火》的浮雕作品,从战斗、生产、生活各个侧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在太行山战斗生活的情景。




离开胜利广场,继续向西前行,向左拐入一道狭窄的巷子,路旁一座太行山中再寻常不过的小院闪现在眼前,大门上标有“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窄窄的街道由5条石砌小坡相连,四通八达,都由不规则的青石铺设,岁月悠悠,被行人踩踏变得光滑可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无数将士在上面穿梭往复的身影。这道坡叫五加坡,当年一二九师司令部代号“五加坡”由此而得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民结成抗战统一战线,作为八路军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下,临危受命,挺进太行,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司令部就设在河北涉县的赤岸村。




在赤岸村北,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约100米处的庙坡山上,安放着刘伯承元帅、徐向前元帅、李达将军、黄镇将军、王新亭将军、袁子钦将军6位将帅的灵骨,建有将军雕像和纪念碑。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将军岭”,并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




1940年6月,一二九师司令部进驻赤岸村,一直到1945年12月离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千里太行山,先后组织指挥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上党、平汉等大大小小的战斗、战役,队伍也从最初的9100人成为拥有30万正规军和40万民兵的部队,走出了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缔造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这块红色热土也同一二九师的丰功伟绩一起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永放光辉!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