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天津大妈头上的纱巾,沙尘暴也吹不进去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1-03-04 14:30 已读 1438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天津街头,总能发现一些伴随大风出现的神秘女子。

 

尽管都看不太清容貌,但仍能从中感受到某种冲击力。

 

当她们靠的越来越近时,如果没有经验,很容易强迫自己高举起唯物主义的旗帜。

图片来源:天津生活资讯

 

只要一刮风,天津的路面上就会自然形成一场超现实艺术博览会,参展的大妈们会随机出现在各个角落。

 

要是赶上了,不用深入也能顺利走进这座城市所孕育的多元文化里,并且有机会从物理层面重新理解拉风这个词的具体含义。

她们至今掌握着一种经过历史验证的面部防护技术,比谁都明白二月春风不一定是剪刀,也可能是砍刀。

 

在大风天里进行全包围式的保护,才能隔绝一切向面部袭来的自然攻击。

 

只是单从外表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有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迷惑感。

尤其是对于第一次见到的游客来说,首先要让自己保持住平稳的心态,不然很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

 

“读书时去天津玩过几次,第一次就给我整蒙了,大街小巷婶子们头上戴一个塑料袋算怎么回事儿啊。”

图片来源:每日新报

 

也有朋友表示自己当年去天津旅游时第一天就被当场吓尿,街头的画面让他一度以为自己误入了车臣老干部活动中心。

 

“在我钱包都要掏出来给跪下时,幸好大妈一个拐弯骑车走了。”

 

“我只记得她头上套着一件豹纹纱巾,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报纸糊在脸上,但还是压迫感十足。”

不同于其他地方,这些天津大妈对于风沙防护有着自己的理解,采用方法的规格已经步入军工级别。

 

在她们心中,一条纱巾要是不能把整个头都包起来,基本就算是白买了。

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带来的延展性,她们将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变得更简洁,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纱巾的正确用法。

作为一种天津的特色人文景观,你也可以把大妈们的行为看作是一种关于人体装置艺术的创作。

 

风吹来的那些问候,都被她们用行动完美翻译了出来。

到这里上学的外地学子往往还没认识本地同学,就已经能从路边感受到天津人民与生俱来的发散性思维。

 

大妈们善于将自己对美学的认识融入实用主义,再将其转化为某种诗意,每条纱巾里都蕴含着对下一代的艺术启发。

 

你可以从中发现朴素的乡土智慧与流行文化之间就隔着一层纱,据说曾有国际友人到天津旅游之后将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经过朋友们的讨论,一致认为他发现了寂静岭的原型。

 

以及火影忍者是怎么致敬天津的。

务实的劳动人民总能给一样东西同时赋予两种对立色彩,熟练掌握精神物质一把抓。

 

其中更进一步的做法是构建符号化,在一些狂热爱好者的心里,纱巾一戴上,春天就来了。

就像是内在性格的外在体现,有时候纱巾甚至可以进化为某种延伸器官。

 

“我们邻居大姨常年蒙纱巾,还都是蓝色橘色的,我爸说都没看清过正脸。”

 

当然要想进入这种语境,得先解放自己的幽默感。

 

比如根据一位祖传天津人的说法,这条纱巾还具有更明确的功能性。

这项技术是有传承的,年轻人中也有受众

 

自我调侃只是天津人民展现出的一贯形象,如果足够细心,还是能在其中发现隐藏的关键信息:

如果在刮大风的天气里摘下纱巾,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的能量汇聚。

 

确实,天津的风有多邪乎,那条纱巾最清楚。

 

“北辰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在南方我们把它叫台风”

 

“之前走在天津街上,看很多女的拿纱巾把整个头都包住,我还笑话人家。后来起风了,我头上只要有洞的地方全是沙子。”

 

“风裹挟着尘土和枯枝落叶扑面而来,我顿悟了,大妈们的纱巾,其实是集口罩、护目镜和发型保护装置三合一的大杀器。”

图片来源:这里是天津

 

有经验的人说大风是春天的致命伤,纱巾就是风里的安全屋,尤其是在沙尘和杨树毛子无孔不入的时候。

 

呼吸顺畅,不遮挡视线,不会弄乱发型还兼顾美感,如果想在风里舒适的出门,没有比纱巾更方便的东西了。

 

实在没纱巾的话,塑料袋扣个洞也是能顶一顶的。

早在2010年的北京沙尘暴里,就已经有人完成了这种壮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本地朋友的介绍中,天津老一辈人几乎都带过这种东西,他自己小时候也带过,并且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幼儿园时候被我妈这样包装过,确实挡风,不过老和鼻涕混一块,糊嘴,喘气都费劲。”

 

“但你要是不戴,一般可以省一顿饭钱,路上吃土就吃饱了。”

有气象资料分析显示,天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靠海但是干旱少雨,唯独风大,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沙尘天气的高发期。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春风带给天津人民的不是新鲜青草味,是沙尘暴。

天津一年四季的天气属于随机播放

 

到了最近十年,国家开展的许多风沙源治理工程已有成效,沙源地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纱巾逐渐成为一个时代印记。

 

要知道当年想在华北平原上当潮人,就得戴纱巾。

摄影师Yann Layma(阎雷)拍摄于80年代的北京

 

环境因素让这种时尚在天津留存了下来,不过今天随着劳动人民防沙治沙的努力,戴纱巾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再过些年,也许这种民间智慧将彻底失去它存在的必要性。

有的天津朋友为其赋予了情感色彩,感叹一种儿时记忆即将结束,他们发现当初戴纱巾的妈妈,现在都已经成奶奶了。

 

但对于真正的核心用户来说,防沙尘只不过是纱巾的功能之一,刮不刮风都跟她们关系不大。

 

美学才是种永恒的精神追求,当你在大晴天里看着那些蒙面骑士的背影,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天津,不管多大年龄的女性,都要叫姐姐。

图片来源:奏耐天津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