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艺术兴趣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俄罗斯画派是怎样统治中国七十年的?

送交者: 长岛风[♂★★★声望勋衔14★★★♂] 于 2019-09-19 14:00 已读 906 次  

长岛风的个人频道

+关注
解放初期,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中国全面送入苏联的怀抱。所谓的全方位向老大哥学习,造成的最后结果就是至今中国仍有相当大的一批人(常被讥笑为黄俄)对俄罗斯文学艺术的顶礼膜拜。其实文学艺术这个上层建筑领域东西是最应该百花齐放的,但但不幸的是在中国,所有东西都被纳入政治体系,美术也无法幸免,不但迅速地全盘苏化,而且凌驾其他派别之上,开始了一段长达近七十年的苏派统治,至今也没有完全地摆脱这种影响。。

什么是苏派美术?根据官版正规的教科书多年的宣教,不少中国人认定俄罗斯画派和其它艺术流派是自成体系的,但本人则认为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基本都是舶来品,持有这种自成体系观点的人是错误的,也反映了发明这种观点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俄罗斯艺术的发展历史。彼得大帝之前的俄罗斯是一个封闭落后的社会,所谓的艺术基本来源于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宗教影响,但却始终未能接受文艺复兴后西方现代透视解剖和物体质感的理解与表达,色彩单调庸俗,构图缺乏变化。彼得大帝掌权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欧化,使俄罗斯从封建农奴制迅速向资本主义过渡。 十八世纪中期叶卡德琳娜后,俄罗斯开始不惜重金派出大量艺术家出国学习,同时聘请意大利、法国、英国艺术家来俄任教,对俄罗斯后期的绘画艺术以及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构图与画面的表现开始欧化,不仅绘画, 包括音乐,舞蹈甚至建筑都受到欧洲时兴的巴洛克流派的影响。有人去俄罗斯旅游,回来后对俺赞叹不已俄罗斯建筑艺术的精美,我实在忍不住告诉他, 你说的这些精美建筑,除了拜占庭东正教洋葱头影响勉强算是正根以外,其他例如冬宫、夏宫、埃尔米塔日在内都不是俄罗斯风格,而是彼得大帝以及罗曼诺夫子孙们对照法国的凡尔赛、卢浮宫巴洛克造型风格的山寨版。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把俄罗斯的绘画和雕塑比作欧洲舶来品一点也不为过。所谓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即苏派)也并非俄罗斯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通过改革开放对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画派的一种模仿而已。比较著名的俄罗斯画家列宾大家都比较熟悉,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人是留学意大利和法国的海归,其作品带有强烈的法国画家库尔贝和米勒(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等人的影子。西方现实主义画派追求的是抓取生活中瞬间的美感,主观能动地进行表现,然而俄罗斯现实主义则一味追求戏剧情节的处理,有意识增强为政治服务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欧洲人的审美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逐渐从追求形体的完美过渡到对色彩的理解,所以现实主义流派在西方并不流行。但俄罗斯传统中的思想守旧与国民低下的文化素质却一直影响着俄罗斯民族的审美观,始终抱住现实主义不放,而且向其相反的方向为政治服务。从列宾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几百年不变就可以看出,这种强调了戏剧性地现实主义在东方民族中颇有市场,根深蒂固。其实,要说俄罗斯没有自己的风格也不公平,俄罗斯不同于欧洲的风格就是:相对于欧洲的明媚阳光响亮色调而言,那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民粹主义框架下独特的美学概念:灰暗色调, 沉闷画面,压抑气氛。。。再一个就是,经过斯大林时代的改造后的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把西方现实主义流派当中的主观能动表现改造成为一切服从党的指令。。。说的有点跑题了!

50年代初期,中国也采取了彼得大帝的办法,派出去,请进来,但派与请的对象却不是资产阶级的欧洲,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和山寨了欧洲流派外加为党和政治服务的所谓苏派风格。一些延安鲁艺或新四军出身的红色画家们(如罗工柳、肖锋、林岗)被派到苏联学习绘画,还把一些苏联画家请进来讲课。当年有个苏联人叫马克西莫夫,是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教授,此人绘画技艺平平,但却是苏联的劳动模范。老马不愧是劳动模范,来中国后同时教三个训练班,两个官办的,一个私立的(没有通过组织推荐筛选),所以在今天的中国美术界,可谓桃李满天下。中国本来西方绘画的底子就薄,全国一共两个半画油画的,于是这些人毕业后成了正宗的科班出身,从50年代开始,就把持了中国美术界的各个衙门和学校,把俄罗斯画派捧为神明,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不登大雅之堂。中国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就成了苏派的培养基地和大本营。有人过去就讥笑中央美院:徐悲鸿的老班底+党委书记+契斯卡括夫教学法(俄罗斯美术教程)。老师是苏联人,学生们自然只知道苏派,徒子徒孙一代又一代,都是苏派传人。记得陈丹青说过, 即便是他这样的中央美院研究生,也是到美国后才听说美国还有个世界大师级画家叫萨金特,而且在华盛顿国家画廊人生第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大师的原作。

天佑中华!1976年9月中国发生了那件大事,邓小平重新回到中国掌舵人的位置。随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开始挑战所谓的“苏派”,最早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著名画家陈丹青。1977年全国美展(以建军50周年为主题),陈丹青的一幅《泪水洒满丰收田》让全国观众与美术工作者耳目一新。陈丹青表现的是西藏农业区几个藏民在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逝世的那一瞬间,虽然当时的政治环境仍然避免不了一些教条主义概念化的东西,但是通过他画作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苏派所谓的现实主义正本清源,来自全国的参观者把一幅小画(尺寸相比美术馆来说很小)围的水泄不通,争相询问:这个陈丹青是谁? 当听说作者是一个上海知青时,又纷纷为其作品的造型技巧、处理方式赞叹不已。陈丹青的出现,正是中国从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和苏联的现实主义重新回到法国意大利,重新回到追求生活瞬间的理念,重新回到视觉造型本身的一个重要开端。

陈丹青的油画《丰收田》,刻画记录了一个生动的瞬间,展现了对现实美感的追求。。

何孔德的《古田会议》, 所谓苏派现实主义,戏剧化了一个政治场面,凸显了一个造神政治目的两幅画的造型技巧都很高,但是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却相差甚远


坛主:石壁居士于2019_09_19 15:16:24编辑

坛主:石壁居士于2019_09_19 15:16:41编辑

喜欢长岛风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长岛风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