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纽约日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最不平等的条约,带来了最深远的利益

送交者: 凌飞电脑[☆★★★保守派右派★★★☆] 于 2019-10-21 17:50 已读 1912 次  

凌飞电脑的个人频道

+关注

俄罗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作为毗邻而居的两大帝国主义强权,长期以来有着深远的矛盾,
俄罗斯帝国在三次瓜分波兰后迅速西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企图中,德国和奥匈帝国希望将民族主义日益膨胀的波兰、乌克兰等被俄罗斯帝国殖民统治的地区从沙俄治下剥离出来,建立一个缓冲隔离带。
1914年-17年的三年拉锯中,尽管俄军在加利西亚战役、勃鲁西诺夫攻势等多次战役中将奥匈军队几乎打残。但面对装备、训练、指挥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德军,俄军大量农民兵素质低下(被称为"灰色牲口"),



铁路线难以供给规模庞大的千万级别前线部队,上层指挥与贵族军官效率低下,战术思想落后等等缺点被无限放大。


一战中的俄国动员海报


到了1917年以后,俄军在士气上已经跌落低谷,开小差的逃兵逐日增加。即便是新政府的克伦斯基在前线四处演说煽动,反馈给他的仍然是惨败与崩溃。
随着临时政府兑现停战许诺的可能日益缩小,1917年11月7日的十月革命将犹豫的临时政府推翻。布尔什维克的新政府第一要务,便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没有胜利者的帝国主义战争。

1917年11月8日,也就是十月革命的次日,弗拉基米尔·列宁签署了"和平法令",并经由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批准。该法令建议"所有参战国家及其政府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并要求苏俄立即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夫·托洛茨基被任命为布尔什维克新政府的外交人民委员。11月15日,托洛茨基又对外发表《苏维埃政府向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进行停战谈判的呼吁书》,正式宣布与德国为代表的同盟国集团开展和平谈判。11月22日双方签订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临时停战协定。


尽管协约国警告刚刚建立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私自媾和将导致严重后果",但早已精疲力竭的俄国与俄国民众已经不可能支撑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
1918年12月22日,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俄語:Адольф Абрамович Иоффе,拉丁化:Adolf Abramovich Joffe;1883年10月10日-1927年11月16日)率领的苏俄代表团抵达被同盟国攻占的布列斯特要塞,与四国同盟代表展开和谈。尽管巴伐利亚王子利奥波德将军为首的同盟国热情款待苏俄代表团,他们也提出了十分严苛的和谈条件。


越飞在一开始就声明了苏俄的要求:"在民主和平的形式下,签订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但是同盟国一方面表示接受,一方面却要求已被同盟国占领的地区,如波兰、拉脱维亚和库尔兰等不予归还。
最终,越飞代表团转达给新政府的和谈条件包括:将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这意味着,和平的代价将是割让俄国西方的发达工业区,并且给这个已经被战争摧残了三年的国家加上一笔沉重的赔款。这是令布尔什维克政府难以完全接受的。


为了拖延谈判,期待其他协约国家加入谈判乃至同盟国无产阶级起义,列宁派托洛茨基前往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取代越飞担纲谈判。
但是彼得格勒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列宁坚持立即答应对方的要求,签署和约,布哈林等人则反对签约,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但不签约,拖延时间,以期不战不和的局面,进一步拖延时间。


但是协约国不仅完全没有来到谈判桌上的想法,还将苏俄的和谈视为"背叛"。同盟国集团对于苏俄则是咄咄逼人的态势。

1917年克伦斯基攻势以后俄军已经丧失了最后的士气,如果德军在东线再发动一次攻击,对面必然是兵败如山倒。

尽管同盟国居高临下的和谈条件与蠢蠢欲动的东线军队都是苏维埃俄国无法承受的。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必然引起国内的轩然大波,但是拒绝和谈就等于重走克伦斯基临时政府的死路。这时,托洛茨基拖延谈判,不战不和的中间派观点占据了多数。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担任外交人民委员、谈判代表团团长的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割地赔款换取和平,要么德军立即发动进攻。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德国旋即展开代号"拳击行动"的大规模攻势,德、奥、土三国的军队开始对原沙俄范围内的红色政权大举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为了在局势进一步恶化之前挽回时局,退出战争,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不仅没有停止进攻,反而于谈判重启的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布尔什维克中央只得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以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相威胁,要么立即签约,要么他辞职。托洛茨基仍然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决定支持列宁的决定。在他的影响下,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在经历反复的内部争论之后,布尔什维克政府最终接受了必须牺牲相当大的利益方才能从同盟国手中交换来和平这一事实。


根据合约,俄国损失了面积庞大的领土


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这个交通枢纽签订了最终的和约,也就是充满争议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条约规定:俄国与同盟国集团立刻停战;俄军全面复员,军舰解除武装;俄国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割让给德奥两国,将俄土战争中获得的地区归还土耳其;俄国承认芬兰、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独立;另外俄国还要赔偿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根据这一条约,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近5000万的人口,同时也失去了全国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条约原本前两页,从左到右分别为德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奥斯曼土耳其语和俄语。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皮洛士式的和谈胜利。在同盟国集团的强大军事压力与国内动荡的政局逼迫下,从一战中抽身而出是布尔什维克第一位的选择。尽管如此庞大的割地赔款引起了国内的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以及旧帝国势力的强烈反弹,也成为了俄国内战的重要导火索;但是,如果不退出战争,布尔什维克必然会被更严重的国内反对声浪掀翻,羸弱的俄军也不可能抵御德军的继续进攻。


在极其不利的现实面前,布尔什维克政府必然要为和平付出代价,也不得不违背之前"签订不割地不赔款的条约"这一承诺。两权相害取其轻,列宁只能选择暂时牺牲西部领土的利益来换取拯救俄国和布尔什维克事业的停战协定。在强大的同盟国面前,盈利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是不可能的。

列宁在和谈问题上充分展现了他的远见与决断力,牺牲部分利益换取和平。


当然,现实的政治退让换来的是更深远的利益。和约的签订不仅释放了西部的四百万军队,掉头回来对抗帝俄范围内愈演愈烈的白卫力量;也没人能预料到这个"奇耻大辱"的协议仅仅维持了一年。随着1918年末同盟国集团的土崩瓦解与巴黎和会的召开,苏俄政府顺势宣布《布列斯特条约》无效,之前苛刻的大量条款完全破产。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奄奄一息的国家不得不服下的高副作用药剂,列宁以他的远见和大局观为俄国与布尔什维克政权争取到了一线生机与光芒。

按:所以列宁是个政治家,而包子嘛。。
喜欢凌飞电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