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数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洁癖小哥宅出最高境界:200㎡智能豪宅,连狗都是电子的

送交者: 【魅力时尚】[☆★★声望品衔11★★☆] 于 2020-03-22 3:43 已读 1245 次  

【魅力时尚】的个人频道

+关注
疫情爆发至今,大家进行了2个月的“宅家运动”,

“在家无聊行为大赏”、“宅家一日游”,成了这个时期的奇特景象。

更多人也是在这段时间,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比如重新规划收纳空间、研究厨艺,或是用小型健身器材打造出一片健身空间。

这周末,我们整理出了5个智能、高级、舒适的家,屋主有追求高科技感的洁癖小哥,也有疯狂热爱极致音响的大叔,还有用枯枝烂叶就在家造出仙境的美院学生……拥有这样的家,即使是足不出户,也能宅出各种姿势,一起学起来!

BBC是厦门人,曾经创业做生意,30岁后就退休了,现在是自由职业。

作为一个重度科技控,他向往的居住环境是一种非常“界面化”的空间:他的家里编程了6个触屏面板,控制家里所有的灯光、窗帘、电器,对着手机喊一声“hey siri”,就能把窗帘打开、灯光调暗,不费吹灰之力。

BBC的家毗邻邮轮港,200平一个人住,窗外看出去就是绝佳的一线海景。房子原来是四房两厅,现在改造成两房两厅。整个形状呈一个L型,公共区域能一眼望尽,过了餐厅就是客厅。来玩的朋友,基本上就限制在这个公共空间了。

家里除了零星几个家具外空空如也,BBC有点轻度洁癖,墙面上能看得到的都是柜子,加起来有87㎡,储物空间占了整个家将近一半的空间。墙面上没有任何实体按钮,BBC找了智能化公司来做,全智能的部分主要由六个面板控制,把灯光、窗帘、空调、新风等所有功能统一集成到触控荧幕。就连面板的屏幕都是可以编程的,想要让它显示什么,可以随时更换掉。需要几点去打开、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预先设置好。程序会根据屋主的时间和要求自动运行。

屋子里还有动态感应的感应器,人一进门,它会自动帮你打开场景或是灯光。当人离开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离家场景,只需要按一下按纽,就会关闭所有的电器跟灯光,同时把电梯给呼到这个楼层。出门的时候,电梯刚好就在门口。

BBC是一个内向型居住者,他说,自从搬进来后他就很少出门了。反正是自由职业,目前所有的事,都可以靠网络沟通完成。甚至连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全部手机可控,完成后会推送消息到他的手机上,非常适合懒人。家里花钱最多的地方也是电器,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洗地机,都买最好的。他还买了一只电子狗作为日常陪伴。

因为不太希望客人看得到私人空间,所以他把主卧和客房分布在L型的两边,完全封闭起来,找不到门在哪里。

不仅如此,为了能好好休息,他买下了酒店一模一样的整套床品:威斯汀的床垫、丽思卡尔顿的垫子、洲际酒店的床品,专门请教了酒店业的朋友以及上网扒了客房整理的教学视频。他说,“毕竟一个人住,只需要考虑我自己。干净整洁、有秩序感,眼之所及没有乱七八糟的电线,没有一地的杂物,这就是我向往的空间。”

冯泽宇是个90后,研究生毕业后,就回到了郑州老家,在一所大学里当音乐老师,教古典萨克斯管。

一年之前,他住进了现在的家。270平米的房子,被划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空间:190平米的公共空间,和80平米的“密室”。

冯泽宇从很小开始就学音乐,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他决定直接回到老家郑州发展,这样可以方便照顾父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他发现两代人的作息时间、生活方式很不一样。练习萨克斯每天需要3个小时,不能受人打扰,父母也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正常的生活被打乱,双方都在迁就彼此。所以他决定搬出来,一个人住。

房子是冯泽宇父母10年前买下的公寓,恰好就在同一个小区内,步行只需要几分钟。一进门是60平米的公共空间,是他的“音乐厅”。放了一架钢琴、两把萨克斯管、一个落地灯和两把椅子,这就是一个公共区域的中心。

靠近客厅和厨房的位置,设计师李成做了3个木质阶梯,形成了一个错层。冯泽宇一般会在这里给学生上课,或者邀请朋友来家里听演奏,变成一个很自由的“小舞台”。

家里公共空间还包括健身房、茶室、客卫和储物间,每个空间都是独立的。茶室用来谈一些比较“正经”的事情,每天还在健身房运动半小时。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冯泽宇录入了他们的指纹,让他们可以自由进出公共空间。即使主人不在家,朋友也可以在这里工作、休息。

再往里走,就是他的私密空间。这里像极了一间“密室”,只有输入自己的指纹才能进入。

门锁打开之后,“密室”一共有80平米,这里有冯泽宇的起居室和书房。其中有20平米,设计成了一个室外的日式小庭院。起居室和书房靠近庭院的一侧,设计了六扇落地窗,是可以完全打开的。碰上雾霾天,便可以躲在室内,舒舒服服地看书喝茶。

起居室是冯泽宇最喜欢的空间,每天除了练习萨克斯,他几乎都待在这里。

从搬进来到现在,连爸妈都没有进来过,冯泽宇说,即使以后有女朋友,也不会让她进来。

冯泽宇是一个典型的摩羯座,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要克制。几点练乐器、几点起床、几点睡觉,都是一成不变的。他也喜欢看书,请设计师预留了一个空间作为禅堂,除了一盏落地灯,没有任何的家具和装饰品。“一个人需要时时关照自己的内心,这非常重要。”

北京人苏航从小生活在二环的大杂院里,为了肆无忌惮地听音乐,他租下了通州的两座四合院,花了两年不计成本地进行了一个大改造。现在,这里是很多发烧友梦寐以求的音乐天堂。

苏航对音乐的狂热,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小时候,苏航每天坐在父亲身旁看他折腾黑胶唱片,后来父亲越来越忙,他就开始亲自摆弄这些机器,觉得他们在代替父亲陪伴自己。后来苏航开始买CD、买唱片,光在这里陈列出来的就有一万多张,还有不少绝版唱片,“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对音乐到底有多贪婪。”苏航将这些黑胶和CD视若珍宝,他严肃地说:“从不送人,绝不能借。”

四合院占地一共有两亩,除了一个工作室,其他空间全部是苏航听音乐的区域。苏航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把它变成了今天的模样。他说:“我只要醒着,就必须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

苏航做的第一个大改造,就是把所有的吊顶全部拆掉。房子新添加的梁、柱子等这些附属结构的老料,全部是从各个地方收集来的。个别房间的外墙也往外推,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格局。让屋脊的中轴线在房子的正中间,除了在视觉上看起来完全对称,更重要的是让声音在房间里更有延伸感。苏航说:“房间不对称,声音也不会对称,因为人有两个耳朵,要同时接收到声音才行。”

正房取名叫“兰馨堂”,面积约100平米。改造之前,这个房间非常通透、明亮,但在朝阳一侧的玻璃窗上,挂满了白色的透明窗帘,遮挡住了进入房间的大部分光线,整个房间的氛围变得非常柔和。

苏航把绿色的皮质沙发摆在了“兰馨堂”正中间的位置,是“皇帝位”。房子设计完成之后,很多人纷纷慕名而来:三分之一是发烧友,三分之一是陌生人,三分之一是客户。至今为止,来过的不下上千人。

苏航会细心地观察他们,根据他们的气质和谈吐判断这个人喜欢听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听优雅的音乐,有人偏爱口水歌。”而苏航只把自己认为对的、好听的放给他们听。

除了音响、CD和黑胶唱片,苏航收藏的唯一与音乐不相关的东西就是动物标本,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几百件。

外院最小的一个房间改造得非常精致。苏航会在这里私密地接待很多明星朋友。体量最大的非洲藏羚羊标本,就存放在这里。这样体量的标本,只有市级以上的博物馆才会有。

除了500多平米的室内空间,剩下一半的空间都是庭院。苏航听音乐从晚上12点之后开始,门前种了很多高挺的、浓密的植物,尽可能阻隔声音,不打扰到邻居。院子造了两年,他只在春天和秋天修建庭院,常常搬一把椅子坐在正房门口,呆呆地看着院子。“搬到这里之后,终于过上了我认为的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用考虑什么时候可以听音乐,什么时候不可以。”

建筑师钟乔的家在高层公寓楼的第20层,是一个170㎡的LOFT空间。改造的时候,钟乔竟然偷偷花了3000块,在一进门的地方挖了一个水池,养了11条锦鲤。

钟乔和爱人都在深圳长大,算是最早一批的深二代。2018年,因为厌倦了市中心的吵杂,全家人一起搬到了城市北面的山脚下。房子位于深圳银湖山的北坡,是一个闲置了七八年的毛坯二手房。第一次来看房时,能看到对面的山脉,视野非常开阔,北面有一个湖,白色的鸟儿在湖面飞,自然环境非常好。

一进门,就做了个非常好玩的开放式鱼池,里面养了11条红色的锦鲤。钟乔养鱼有十几年了,光造这个鱼池,就花了有3、4个月的时间。钟乔特意去网上找了户外鱼池过滤系统,把地板整个抬高了10公分,机械的东西全部隐藏在地板下面,地上的空间展现出非常简单、干净的状态。抽水泵则藏在玄关柜的里面,一边抽水,另一边放水,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钟乔说,因为面积大了,鱼的生活环境反而比之前好。红色的锦鲤在水中游动,让整个房子都有了灵性,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听到鱼在跳的声音,有种室外园林的感觉。

为了让小区的景色更好融入室内,钟乔把客厅抬高50公分,这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就可以欣赏到小区的湖景。地板下的空间还可以作为储物空间使用。

开放式的厨房是专门为太太做的,这样女主人在做饭时,也可以跟大家聊天。钟乔和太太有很多朋友,需要一个能开小型Party的空间,特意在厨房做了一个伸缩岛台。平时自己家人吃饭的时候,桌子收回去,当有很多朋友来的时候,再拉出来。墙上还藏着一个投影幕布,有时候会在这举办一些小型的行业聚会。整个空间最多可以容纳20个人。

除了客厅、卧室,家里的格局几乎全部重新设计。书房,原来是个狭窄的走廊,钟乔把走廊的区域扩大,特意把二楼和一楼交界的栏杆取消,直接用书桌来取代。一抬眼,就能够看到下面的水面和景观。

钟乔说,现在他更喜欢在家里做设计。小朋友她们在下面玩,大人在楼上办公,也会时不时跟她们插一句嘴,聊一会天。“以前周末还会专门开车去个风景好的地方,现在真的没有那个需求,每天早上起来听外面的鸟叫声,能有这种身处自然环境的惬意感,很难得。”

90年生的李玉是中国美院的在读研究生,从大一时他就开始搬家,不停换房子租。2017年底,他从导师那里租来一栋杭州郊区的别墅,房租比外面便宜许多。房子一共4层,总面积300平米。李玉只装修了1个月,仅仅花了10万元,用了一些枯枝烂叶,就将这个毛坯房打造成了一个仙境,既能当作住所,又能作为工作室使用。

现在很多人装修就像选套餐,北欧风、日式风等等,直接套进自己的家里。作为艺术生,李玉不止一次地想过,“家,一定要因人而异,有自己的风格”。李玉的家暂且属于“自然派”。几乎没有改造硬装,墙体和地面都是原本毛坯房的样子,家里的氛围全靠软装来营造。

因为是租来的,希望走的时候还能还给主人房子最初的状态。大自然里的元素是最吸引人的,因为是从小在野外长大的孩子,李玉经常在外面捡些花花草草、枯枝烂叶,特别对竹子和枣树情有独钟,楼梯中央、客厅入口处都放了几株枯树。

房子各处还造了几个中式的框景,视觉上空间更通透,有一种意外的美感。

李玉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每一层进行了功能分区。一楼原本是车库,现在变成了仓库和作品的展厅。

二楼是客厅、厨房,李玉喜欢下厨,几乎不在外面吃饭,还在朋友的怂恿下开了一个没有菜单的“私厨”。三楼是工作间和茶室。

因为不喜欢有隔断的感觉,李玉家最有意思的就是白色帘子特别多,所有的房间里几乎没有装门,卧室只用木板钉了一个框架,用油画布做成了一个帷幔。甚至公用的洗手间也只装了一个竹帘子。 

李玉说,曾经拼命赚钱的时候,日子根本过得都不像自己的。现在他尽可能把时间都留给自己,享受在家里独处的时光。

这里有他的“草木画工作室”,有一次一个朋友生日,他就用几根枯草做成了一幅画,没想到朋友特别喜欢!后来李玉开始尝试将各种艺术手法和植物结合在一起。比如水彩、油画、国画,还有篆刻和书法等等。

李玉现在的生活就是一个人、一只狗、两只鸡。早上天一亮就起床,看看狗是不是还在打瞌睡,或者去喂喂鸡。朋友形容说,他的家就像一个山洞,李玉是在里面修仙的人。有时候出门的时候他会带一本标本集,只要有好看的花草,就把它们夹在本子里。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来创作。李玉说,他的画基本不会主动出售,也没有定价,有一次有人出了一万块买他的画,连妈妈都不敢相信。

“现在我把重心从工作移到了生活,每天就是喂鸡种菜、打理花草,活得悠然自得,而且还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来养活自己。每一天都保持对生活无比的热爱。”
喜欢【魅力时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