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仁寿,“炫技”千年。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2-12-03 2:16 已读 817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 仁寿非遗 ◆


一瓶一罐、一喊一呐


一雕一刻、一糕一味


……


数千年时光浸润


贯穿了陵州城整个历史脉络



当双手与技艺相遇


每件器物,就有了温度



当美食与历史融合


每口味道,就有了情思









当那些古老技艺


历经了数千年时光的洗涤


传承至今,仍闪闪发光




仁寿


1400多年的历史


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


让大美仁寿有如一部


韵味十足的史书


纸上是写不尽的灯火繁华


笔下是道不完的世事沧桑




翻开仁寿,穿越时间


看流传千年的古老技艺


在陵州史上


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半城流水半城山,一座陵州城千年。


砥砺奋进、干劲十足……用一个“拼”字形容仁寿,毫不为过。





历经1400年岁月沉淀的它,亦是低调、淳朴、安稳……温柔而优雅,悄然绽放于巴蜀之地。


似乎连空气中都飘荡着千百年故事的余音。




去仁寿的理由有很多:为了放松,为了美食,为了看一看山水风光。


但打开仁寿最好的方式,却是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1400多年的历史,在这古老技艺的传承中尽情绘写。



1个省级非遗项目,9个市级非遗项目,20个县级非遗项目。


从抬工号子,到仁寿陶艺、张氏芝麻糕制作技艺、仁寿石雕雕刻工艺……烙刻着传统根脉的非遗,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走吧,翻开仁寿这部史书,看历史溶解于古老的非遗文化。




抬工,仁寿人称抬匠;号子,仁寿人称哨子。




“不唱号子,路难行” 过去仁寿境内多山间小道,货物流通皆需人工搬运。


抬工号子,便是仁寿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为了协调步伐,鼓舞干劲而形成的民间艺术。



仁寿抬工号子涉及到历史故事、戏剧人物、爱情故事等方面,主要用于开山、打石及民间婚丧嫁娶活动中搬运、扛抬时传唱。




在那个交通匮乏的年代里,抬工号子穿山越岭,悦耳动听,唱遍了陵州大地,也将仁寿人团结一致的精神,传唱至今。




◆ 2007年,抬工号子被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9年,更是直接“抬”进央视,在全国人民的眼前惊喜亮相。



在时间的积累沉淀之下,雄浑有力的号子声仍响彻仁寿小城。


这声遗韵,传承已久,经久不衰!




据《仁寿县志》记载,仁寿芝麻糕起源于清朝,为皇帝贡品,被民间称为“芝麻糕大王”。


清末民初,仁寿芝麻糕曾名为“自林商号”,创建“张氏糖果厂”。




张氏糖果厂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远近闻名,在糖果行业竖起了“张氏”的金字招牌。


到解放前夕,“张氏糖果厂”成为了仁寿县境内著名的糖果糕点厂家。


新中国成立后,张老先生后代继承了糖果厂的业务。



然而,即便是在机械化的今天,仁寿芝麻糕的古法制作手艺,仍代代相传。



选芝麻 | 在筐中挑选优质芝麻,用白纱布包裹反复清水沥洗5次,放阳光下晾干。



炒芝麻 | 把芝麻和核桃仁一起大火翻炒,炒到用手轻轻一捻,芝麻便在指尖爆开。



磨芝麻 | 用石磨把芝麻碾压成浓稠的芝麻酱。



熬糖 | 水和糖熬至沸点起锅冷却,搅拌,直至反沙,极讲究技巧。



配糕粉 | 大米+糯米用60℃温水浸泡,然后晾干磨成糕粉炒熟。用滚筒碾成绒,过筛使用。



上盆成型 | 每盆取熟糕粉铺开打底,取糕心倒入盆内,将糕粉和芝麻酱铺平压紧,再取糕粉铺面。



一块块香醇美味,口感绵密的芝麻糕,便完成了。



若是前往仁寿,请务必带上一盒芝麻糕回来。


平日里,呷一口茶吃一口糕,芝麻的香醇正好衬托茶的鲜爽,如清风过境,惬意清爽无比。




在仁寿县城西南方向,有一镇名曹家


这里有着近10万多株百年古梨树和成片的梨树林,是远近闻名的“百年梨乡”



除了鲜灵灵的梨子外,古法梨膏制作手艺也是曹家“响当当的招牌”,由此衍生出曹家梨膏这一养生产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由优质曹家梨制作而成的梨膏,是纯天然的食品,能够生津利咽、润喉化痰、缓解咳嗽。




清咽利喉、降火生津、和胃化痰、能助消化,促食欲……


曹家梨膏营养价值高,更采用古老技艺匠心熬制,值得人信赖。



淘洗 | 选当季新鲜曹家梨,取泉水淘洗梨果。



破碎 | 将净果在簸箕中反复搓、磨,去梨核。



过滤 | 反复揉捏、挤压碎梨,置于器皿中过滤,去梨渣。




浓缩熬制 | 将梨汁倒置柴灶锅中,慢火精心熬制十二个时辰,方成梨膏糖。



每一道工艺都精益求精,每一次的制作都坚持如一。


这,便是曹家梨膏。




一抔泥土入火涅槃,出落成流光溢彩的陶器


一遍遍打磨和施釉,造就传世的泥塑传奇……


仁寿陶艺传承久远,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至1949年,仁寿尚存私营碗厂8家,工人250余名,年产日用陶瓷35万件,一时规模“盛极川南”。




始于土,成于火。


仁寿陶艺,便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陶土选择→陶泥炼制→手工拉胚→模具成型→手工刻花→窑炉建造→素胎上釉→入窑烧制→釉上加彩……


这远不是“复制+粘贴”流水线工作所能产生的,而是仁寿世代陶艺人的匠心锻造。



泥与火的缠绵,指尖温度的加持,将陶器打造得富丽堂皇,极具魅力。



2014年9月,仁寿陶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代匠心传承,仁寿陶艺自能永垂不朽。




在仁寿,还有一口牛肉,“香”遍四川,那便是:汪洋干巴牛肉。



干巴牛肉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牛肉红润诱人、口味香辣、口感筋道、余味悠长,被誉为“巴蜀一绝”




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选取优质鲜牛肉,经过“腌、烤、炒”数道工序,将其特色风味完整保存。



油润泛红、条粒成型、麻辣爽口、芬香浓郁的牛肉干,来一次仁寿便忍不住带上两包。





仁寿多山、多石、多庙,一大批优秀的石雕文物,在历史的洪流中被保留。


仁寿石雕雕刻工艺同样传承至今。




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料、设计、勾画轮廓、做粗坯、细部刻画等几个环节。


雕刻手法采用阴刻、浮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既保留传统工艺,又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提高。




如今,仁寿所留的石雕文物,登记上册的有89处,含牛角寨石窟、冒水摩崖造像等。早至唐宋,晚至清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寿有4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木质坚硬、根形奇特、温润饱满、千年不朽……中国根雕技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产生。


以长江为界,形成南、北两种风格。其中仁寿根雕便是长江以南较为知名的。




仁寿地域广阔,遍地布满适合根雕的上等根材。


经过选材、构思、造型、制作和命名等五个程序,采取清洗、蒸煮、打磨等十多道繁琐工艺,手工制作而成。




仁寿根雕主张“三真”,即“天真”、“留真”、“乱真”。返璞归真、保留本真、以假乱真。


在历史长河中,迸发出无限的魅力。



然而仁寿的非遗文化


远远不止这些


谌氏白酒、温师傅花生酥


……


这座历经上千年岁月


物阜民丰的沃土陵州


还有无数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熠熠生辉



就请走进仁寿


慢慢品读吧~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