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悲壮的西征:深究西路军的来龙去脉(一)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2-11-12 16:19 已读 995 次 1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言: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5、红9、红30三个军约21800人,西渡黄河,开始了悲壮的西征历程。4个多月后,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令人无比悲叹。长期以来,西路军的历史一直云遮雾罩,众说纷纭,不同时期有不同解读,至今尚无定论。笔者一直想探讨西路军从形成到失败的过程及原因。今以当年往来电文等资料为基础,参考相关亲历者回忆文章,试图厘清西路军的来龙去脉。惶恐自不量力,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西路军为何失败?草地分裂已埋下种子  

1、会师之初即起争执

讨论西路军问题,不能不从红一、四方面军草地会师谈起。西路军的产生,与“打通远方”,即从苏联取得援助密切相关。

1934年10月10日前后,也即长征前夕,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遭破坏,全部电台及密码被被敌缴获,致使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完全中断。

当时,中共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重大事项必须得到其批准。况且,那个时候中共还比较弱小,来自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必不可少。因此,遵义会议后,中央先后派潘汉年、陈云等人离开长征队伍,转赴苏联,设法与共产国际的恢复联系。其主要目的,一是得到指示,二是寻求援助。尤其在艰难的长征途中,寻求苏联援助显得尤为迫切。

1935年6月16日,即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的第4天,中央在给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的电报中说:“今后我一、四两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这是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早提出“打通远方”的文献。

在此前的遵义会议上,中央解决了军事路线及红军指挥权问题,对政治路线采取搁置方式,也没有进行大的组织改组。因此,在政宣方面,仍是留苏派掌权,左倾思想依然盛行。懋功会师不久,两军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出现。事件的起因,是中宣部长凯丰在中央红军油印刊物上,发表了《列宁论联邦》一文,公开指责张国焘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从而挑起了争论。  

2、张国焘意欲改组中央

客观地说,红四方面军经过几轮大肃反,有文化的干部多数被杀,剩下的多是工农出身,总体上比较草莽。这本不是什么大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就可以解决。

但会师以后,留苏派领导,如凯丰、博古等一如刚到中央苏区时一样,看红四方面军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指责红四方面军是“右倾逃跑主义”,干部有“军阀主义”、“土匪作风”等。

当时在中央掌权的留苏派,大多是王明的代言人。张国焘在苏联期间,与王明一派结怨颇深。凯丰在会师之初就发表文章批张,历史恩怨也是个重要原因。张国焘本来对那些不切实际的“二十八宿”就看不顺眼,概念中“强大的”中央红军此时只剩下1万多人,难免心存轻视。这时正好借助凯丰、博古、邓发等人的文章及指责,认定中央苏区丢失的原因,是政治路线存在错误,而不仅仅只是军事路线,进而提出解决中央的政治路线问题。就这个问题,在会师之初,张国焘就对张闻天说:“如果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摆脱既定公式的束缚,放弃成见,大胆从政治上作一番研究,也许为时不算太晚。”在沙窝会议上,张国焘要求“中央应遴选一些新人参加中央工作,这可巩固中央的领导作用”;并指出当时部分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博古、王稼祥、朱德)“也不全是六大选出的中委”。其实质,就是要改组中央领导层。

其实,会师后两军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团结,是共同摆脱危局、寻求出路等大问题。据徐向前回忆说:会师以后,毛泽东一直主张讲团结,团结第一,大局为重。可左倾领导不这么认为。  

3、南下还是北上

应当说,左倾领导那些有害无益的指责,不仅激起红四方面军干部的反感,更为张国焘挑拨、煽动两军关系找到了借口,进而发展成北上、南下之争。这无形之中,也在红一、四方面军干部之间制造了对立情绪。

其实,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也不否认中央存在政治路线问题,但一来当时在长征路上,急需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是军事指挥问题;二来政治问题更为复杂,牵涉面更广,涉及的人更多,解决难度更大。这样的问题,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才有解决的可能。后来在延安整风运动,才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会师后的斗争主要是在王明派中央领导与张国焘之间展开。但因涉及中央领导权这个根本问题,毛泽东肯定要支持中央。

从组织整体利益上讲,张国焘此时提出解决政治路线问题,有点不合时宜。这一点,他并非不清楚。只是他有他的目的,就是要借助红四方面军实力,借机改组中央领导层,削弱或消除王明的势力,进而取得最高权力。这才是北上、南下之争的核心所在。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持续侵略中国,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红军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这个形势,才能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就必须打出“抗日”旗号。因为日本侵略者在北方,要抗日就必须向北前进。这就是中央提出“北上抗日”并坚持北上的根本原因。此外,苏联也在北方,要获得苏联援助,也必须向北。

而南下川康地区,一来背离抗日前线,也背离了苏联;二是四周为大山所困,最多只能割据一方,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发展。  

4、双方结下了很深的心结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南下肯定没有出路。这一点,中央在1935年9月8日给朱、张、刘的电报中说得很清楚。但张国焘不为所动,坚持南下,并喊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这个口号,对红四方面军干部战士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格局不高。

毛泽东多次对红四方面军干部说:“南下是绝路,北上才有出路”。聪明如张国焘,难道真的不知道南下是死地?在莫斯科近3年时间,张国焘斗不过王明。他之所以坚持南下,就是想利用红四方面军人多势众这一优势,设法改组王明派中央。

1935年9月10日凌晨,中央红军单独北上时,在红军大学住地附近险些发生武装冲突,真是剑拔弩张。当时彭德怀和红大教育长李特都拨出了手枪。这时,在一旁的毛泽东对李特说:“李教育长,我们北上抗日,先走一步了。我相信四方面军随后也会来的,我们会团结起来的。”

短短两句话,也是两个预言:时隔1年,红四方面军循路北上;不到2年,红军奔赴抗日战场,并发展壮大。

草地分裂后,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南下,10月5日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公然另立中央,自己担任临时中央主席,并开除毛、周、张、博党籍,不仅把事情做得很绝,个人野心也暴露无疑。在这次会议上,红四方面军绝大多数干部都是举了手的。

但中央从维护党和红军团结出发,始终对张国焘及红四方面军抱有希望、留有余地、保持耐心。这一点,连张国焘在回忆录中也说:“毛泽东等接到我们另行成立临时中央的电报,亦没有作意气用事的不满表示。”

二、张国焘为何同意北上?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1、红四方面军南下陷入困境

应当说,双方对草地分裂都负有责任,但张国焘应负主要责任。张国焘与中央、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草地分裂时结下了很深的心结。尤其是张国焘,几乎没给自己留下退路。

后来西路军的形成,有两大重要因素:一是打通远方的期盼,另一个就是双方结下的心结。

1935年9月中旬,徐向前和陈昌浩率右路军的红4、红30军和红军大学部分学员,回头穿越草地,与左路军会合,进军川西南,准备“打到成都吃大米”。在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获胜后,四川军阀为力保成都平原,调集80多个团的兵力,拼死阻扼红军。11月中旬,双方在百丈地区展开决战,血战7天7夜,红军兵力劣势,决战地点选择不当,伤亡近万,不得不撤出战斗。此战成为红四方面军南下方针碰壁的主要标志。 

百丈决战失利后,红四方面军不得不转到川康地区。这里地广人稀,天寒地冷,土地贫瘠,本来就十分贫穷。数万大军突然到来,使粮食等物资和人员补充都十分困难,红四方面军逐渐陷入困境。这个时候,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开始体会到“南下是绝路”。

草地分裂时,张国焘曾公开宣传说中央红军北上“不会拖死也会冻死”。这时,中央红军直罗镇战役胜利及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的消息传来,加上朱德、刘伯承等人的耐心工作,红四方面军内部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干部开始怀疑“南下方针”的正确性,进而质疑“另立中央”。  

2、共产国际派人到达陕北

这个时候,张国焘给四川军阀写信,希望搞统一战线,但没有得到回应。由此可见,他仍希望留在川康地区,内心是不愿北上的。但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促使他同意北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远方来人”,并明示红四方面军北上以后,可以单独行动,“打通远方”。

1935年11月下旬,张浩奉共产国际之命,带着密码本,历经千辛万苦,从苏联返回中国,抵达当时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这样,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得已恢复,从而在与张国焘的争斗中占据有利地位。可以说,张浩抵达保安,为解决双方矛盾并最终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张浩原名林育英,是林彪的堂兄,也是林彪走上革命生涯的引路人,早年曾跟随张国焘从事工人运动,一起“共过患难”,深得张国焘信任。1935年12月22日,张浩以私人名义给张国焘发去第一封电报。此后,双方电报往来不断。据徐向前回忆:“特别是张浩来电,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肯定中央北进路线是正确的,高度评价中央红军的英勇长征。这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无疑是当头一棒。” 

为了给张国焘台阶下,根据朱德的建议,在陕北的中央同意张国焘的临时中央改为西南局(北上后改称西北局),直属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中央为平行机构,“都不再以中央名义命令对方”。随后明确暂由张浩担任双方的联络人,并且双方的“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等等。中央希望以这些让步,换取张国焘自动取消临时中央。 

3、张国焘仍在犹豫

可以说,中央在这一点上是极为隐忍的。为进一步打消张国焘的顾虑,张浩还在1936年2月14日的电报中说:“育英动身时,曾得斯大林同志同意,主力红军可向西北及北方发展,并不反对靠近苏联。”

这封电报隐含的意思,是红四方面军北上后,可以有独立发展空间:可以单独行动,“靠近苏联”,在地域上与中央红军靠近,形成“犄角之势”,但又“暂时保持相当距离”。这既是促成张国焘同意北上的重要因素,也为后来的西路军埋下了伏笔。

1936年5月30日,张国焘取消临时中央,为北上消除了一大障碍。

应当说,在劝说张国焘最终同意红四方面军北上一事上,中央是想尽了办法,但张浩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此极为感念。可以佐证的是:1942年3月9日,张浩病逝安葬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自为他执绋抬棺。

但此时,张国焘已有北上之意,但仍在犹豫,似乎还需要再推一把。

1936年7月初,红2、6军团长征抵达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随即电令红2、6军团和红32军(原红9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应当说,红二方面军领导对张国焘最终下决心北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是贺龙和任弼时,都是张国焘的老熟人。

早在南昌起义时,张国焘就与贺龙相识。起义军南下广东时,两人一同行动,路上贺龙还给张国焘等人讲过一些“做土匪的故事”,使在场的人“听来为之毛骨悚然”。起义军抵达瑞金时,经周恩来等人提议,张国焘为贺龙主持了入党仪式。 

 4、“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在庆祝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大会上,临到张国焘讲话时,贺龙半真半假地对他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贺龙自“两把菜刀闹革命”以来,出生入死,杀伐果断,也深通江湖手段。他以统一指挥为由,要求北上之前两个方面军总部一同行动,并安排红二方面军部队担任内层警卫。连朱老总也说贺龙“对付张国焘很有办法”。这个时候,张国焘肯定会想到当年贺龙讲的那些“做土匪的故事”。

张国焘与任弼时也相识有年。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红二方面军政委,站在第三方角度,积极充当“调解人”,从中做了大量的劝说和调解工作。任弼时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在动员张国焘维护团结、共同北上一事上,既讲原则,又讲策略,斗而不破,相当耐心。在此期间,任弼时深得张国焘赞赏,认为他“经过许多磨练,已显得相当老成”。

应当说,是上述因素共同促成了张国焘最终同意北上:首先南下碰壁;其次是有了一个“机构平行、互不隶属”的台阶;第三是红四方面军可以独立行动。在此基础上,中央借助共产国际名义在前面拉,朱德、贺龙、任弼时、徐向前等在后面推。

1936年7月,在分裂近1年之后,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只是这1年折腾下来,8万多人的红四方面军,在三大方面军会师时,只剩下3万多人。

应当说,虽然最终同意北上,但张国焘及四方面军干部的心结依然未解。

三、北上途中为何争议不断?只想“呼应”不愿会师 

1、北上目标是河西走廊

张国焘在苏联待过3年,深知斯大林厉害。可以说,在中国他谁都不怕,但对共产国际却心存敬畏。对于另立中央等错误的性质,张国焘自然十分清楚,内心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1936年9月,在红四方面军北上途中,张国焘曾对徐向前等人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 

所以,张国焘一直心存这样的想法:红四方面军北上后,在地域上与中央红军靠近,形成“犄角之势”,但又“暂时保持相当距离”。也就是说,他同意北上,但内心并不想与中央红军会师,希望继续单独行动。这一点,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有依据的:

其一,1936年6月28日,红四方面军颁布《二次北上政治命令》,宣布:“党目前战略方针是创造与巩固西北广大抗日根据地任务之下,主力红军首先向松潘、甘南行动,消灭该地区之敌王均、毛炳文等部,进而与一方面军呼应。”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呼应”,而非会师。

其二,张国焘在回忆录中说:红二方面军在西康地区休息1个月后,“我们乃决定全师北进,以二方面军为右路,向甘北进军;总司令部则率四方面军为左路,经岷县,取道泷西通渭,折而向西,夺取甘肃的河西走廊”。

张国焘的设想,是红军在西北拥有一大片地区,以红一方面军在陕北居右翼;红四方面军夺取河西走廊居左翼;红二方面军在甘北居左右两翼的中间地位。张国焘在回忆录中还说:“四方面军的同志,也觉得河西走廊将是未来西北抗日局面的交通要道,正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因此也不致于与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摩擦。” 

2、又起西进北上之争

也就是说,红四方面军北上行动开始之前,张国焘的目标已经是河西走廊,不想“与一方面军挤在一块”。这个观点也代表了红四方面军很多干部的想法。

1936年9月,红四方面军北上抵达甘南后,即准备西进河西走廊,但中央一直要求红四方面军继续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双方争执又起。

在24日的电报中,中央还详细说明了会师的理由和步骤:“胡宗南部正陆续进入陕,企图压迫红与削弱红军,隔断中苏、隔断东北军与红军,然后强迫我们就范,成立妥协。对这一情况的对策:第一步似应集中三个方面军于静宁、会宁、定西一线及其南北,给胡敌以相当打击,使其不能达到隔断红军、各个击破之企图。第二步以两个方面军占领宁夏,以一个方面军控制胡敌。占领宁夏是整个政治军事上极重要的一环。如红军因分散而不能达此目的,尔后将发生极大困难。至于第三步则在占领宁夏之后,那时我们已得远方帮助,处于有利地位,分兵略取甘西、绥远乃至重占甘南均甚容易。此为西北大计。” 

中央的意图很明确:是先击破胡敌,再向北占领宁夏,后考虑“分兵略取甘西(河西走廊)”等地。这与张国焘西取河西走廊的想法明显不一致。一个要西进独立发展,一个要北上共同对敌。同一天,毛泽东致电提醒彭德怀等:“接朱电,国焘又动摇了北上方针,我们正设法挽救中(对外守密)。” 

3、西进青海计划受阻

这时,在西进、北上问题上,红四方面军内部也出现了争论。

首先出来反对西进的是陈昌浩,主张遵照中央指令,北上静宁、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陈昌浩是留苏派,“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对共产国际相当敬畏。张浩到达保安后,共产国际与中央沟通了联系,并认可了中央的路线和政策。

此后,陈昌浩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从组织原则、个人及红四方面军前途、地位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服从中央决定。为此,在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岷州会议上,陈昌浩与张国焘发生了共事以来的第一次冲突,并且非常激烈。

此事让习惯于一言九鼎的张国焘异常烦闷,会后在对徐向前(未参会)等人叙述冲突情形时,甚至流下了眼泪。即便如此,张国焘仍不同意北上会师。他从军事形势角度,对北上和西进的利弊得失进行了详尽分析,最终把徐向前给说服了。

见此,陈昌浩也就没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徐向前随即制定了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循化一带西渡黄河、进军青海的行动部署。

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气候变化,黄河对岸9月下旬已是大雪封山,又缺少渡船,几次试渡都没有成功。这时中央又来电,不赞成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并说“我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即河西走廊)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达不到任务的危险”。应当说,中央这个意见很有预见性。

在此前后,中央还有数封电报,苦口婆心地劝说张国焘继续北上,不要西进。 

4、会师之后准备打通远方

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中央对张国焘为什么是劝说而不是命令?前文说过,此时张国焘的西北局与陕北的中央是平行的,中央指挥不动红四方面军。

草地分裂后,为争取张国焘北上,中央费尽了心思:张闻天在1936年1月致电红四方面军:“兄处仿东北局例,成立西南局(北上后改称西北局)直属国际代表团,暂时与此间发生横的关系”。在1936 年5 月28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甚至确定了在“组织上可以让步到不一定受我们指挥”。

中央对张国焘为何如此迁就和隐忍?主要是从整体利益考虑:当时在陕北红一方面军主力只有1万多人,无论与蒋军、还是与友军(东北军、西北军)相比,力量都非常单薄。只有三个方面军会师以后,在西北“三位一体”中才能有一定的地位。

这样,张国焘借机取消在循化一带西渡黄河的行动,于28日下达了北上静宁、会宁地区的命令。只是这样一折腾,在甘南停留了半个月,耽误了宝贵的行动时间,致使敌军从容集结,红军后续行动极为被动。

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抵达会宁,与南下迎接的红一方面军红1师会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实现会师。可以说,如果不是黄河沿岸天气突然变化,红一、四方面军能不能会师以及何时会师,就很难说了。

中央原计划三大主力会师后,首先西方渡黄河,夺取宁夏,靠近中蒙边界,“打通远方”,并得到共产国际的同意。9月11日,远方致电中央,称红军“在占领宁夏区域以后,将给你们帮助”,计划在12月将援助物资运送至中蒙边界;同时明确反对“红军再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区域。”

四、红军为何渡过黄河?剧烈斗争下的行动  

1、会师之时敌情严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的大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似乎红军从此进入坦途。实际上并非如此,三大主力会师之时,红军所面临的敌情是非常严重的。

当时的情况,一旦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集中,实力倍增,一方面可能打通与苏联的直接联系并取得援助,一方面极有可能与东北军、西北军形成“三位一体”的割据局面。

对此前景,蒋介石极为不安,迅速制定了“通渭会战”作战计划,并在9月10日解决“两广事件”后,即紧急部署兵力进军西北,调集胡宗南第1军、王均第3军、关麟征2个师、毛炳文第37军以及东北军各部,准备在通渭地区拦截北上的红二、四方面军。

同时,以宁夏马鸿逵等部由北向南,夹击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其战略企图很明确:调动数十万大军,乘红二、四方面军立足未稳以及红一方面军离开根据地之机,一举消灭红军三大主力。在紧急关头,张学良向中央通报了“通渭会战”计划。

军委遂调整之前首先夺取宁夏的战役计划,准备集中三个方面军主力先打击胡宗南等部。24日,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等,针对胡宗南等部正陆续进入陕西,“企图压迫与削弱红军”等情况,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步是集中三个方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作战,给胡敌等“以相当打击”;第二步是以两个方面军北进占领宁夏;第三步考虑“分兵略取甘西(河西走廊)”等地。

但此时,胡宗南等部正在迫近,形势十分危急。  

2、颇为混乱的指挥体系

为统一三个方面军的作战指挥,中央于10日明确:“拟请朱、张两同志以总司令、总政委名义,依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挥三个方面军之前线作战事宜。三个方面军对朱、张两总之报告,及朱、张对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给中央军委一份,以密切前后方联络。朱、张两总、各同志对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均请随时提出意见。”

上述“军委-红军总部-方面军”的指挥程序,给后来的作战及渡河等行动造成一系列的混乱。其原因,就出在“红军总部”这个中间环节上。

当时朱、张的职务分别是红军总司令、总政委。当时政委有最后决定权,所以前线实际指挥权在张国焘手上。

首先,是凭空多出一个中间环节,指挥链条拉长。当时通讯不发达,军委指令不能在第一时间下达到各方面军。其次,也是最关键的,由于草地分裂的种种过节,军委意图与红军总部(张国焘)在行动方针上时常意见不一致、甚至相悖。当时军情紧急,各种意见又不尽一致,通过电报往来交流沟通,费时费力,导致决策常常滞后于敌情变化,进而在作战指挥上出现偏差。这也是后来红四方面军3个军过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什么要规定这样一个不很通畅的指挥程序呢?前文说过,当时中央与张国焘的西北局是平行机构,不通过西北局,中央是不能直接指挥红四方面军的。所以,这个指挥程序,实是一种无奈之举,主要是为了便于指挥红四方面军。  

3、在“剧烈斗争”中西渡黄河

上述指挥程序还让徐向前和陈昌浩产生了一个重大误解:以为张国焘的意见就是中央的意见。

在此过程中,张国焘仍念念不忘西进,在大政方针上不去硬抗,但在部队指挥上做小动作。张国焘做了那些“小动作”?从彭德怀27日给中央的电报可见一斑:

“甲、大帅(指张国焘)以各种方法使我不能与徐(向前)、陈(昌浩)见面,并破坏打击蒋敌停止追击的计划,更企图将总部移乾盐枱堡,使育英不能与其他干部会谈。乙、西北局有剧烈斗争,朱德、傅钟、陈昌浩三同志拥护中央,张全无进步,代表了一条明显的取消主义道路。丙、本日决去徐、陈面谈。丁、前25日间以朱张彭三人发电给徐、陈、贺(龙)、任(弼时),发后才给我看,一种阴谋强奸式的,以后联名电报作为无效。”

彭德怀在电报中用了“阴谋强奸式”一语,可见其内心的愤慨。

10月21日,敌军由南向北发动总攻,战情紧急。24日,毛、周提出:“30军迅速渡河控制西岸,9军拟以暂不渡河为宜。”同日,徐、陈致电朱、张,建议“9军、31军尾30军后渡河”。此建议随即得到张国焘同意。

25日,徐、陈致电朱、张,报告红30军渡河成功,“9军决今夜跟进渡河”。同日,毛、周致电朱、张,指出目前“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再次要求9军暂不渡河。中央的意图,是置主力于黄河东岸,先击破胡宗南等北犯之敌,再考虑渡河。但9军已经按计划在当晚渡河。中央对此只好默认。 

4、西路军在仓促之中形成

因红9军西渡黄河,东岸兵力不足,蒋军迅速向北推进,致使军委在静宁、会宁地区打击胡宗南等部的作战计划无法实施。因此,2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

在26日电报中,军委明确不同意红31军渡河,要求留在河东“以打胡为中心”。直到27日,朱、张才致电徐、陈:“毛、周电令目前作战重点,系注重击破南敌。四方面军除30、9两军及指挥部已过河外,其余各部应停止过河。”但由于关麟征部迫近渡口,徐、陈28日下令守卫渡口的红5军渡河。

至29日,徐、陈率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红5、红9、红30军在靖远渡过了黄河,共约21800人。30日,靖远渡口被敌军进占,两岸红军被割断,红四方面军所属的红4、红31军留在了黄河东岸。

11月7日,徐、陈致电红军总部和军委,提议河西部队组织前委与军分会。8日,军委致电朱、张并徐、陈等,同意前述意见,并明确“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昌浩为主席,向前为副”。至此,西路军名称及领导机构正式确定。这封电报实际上也终止了此前夺取宁夏的战役计划。

表面上,西路军的形成是受敌军压迫。但根本原因是内部“剧烈斗争”,军委与红军总部意见不一致,红9军过早渡河,致使河东兵力不足,未能有效打击敌人,才受敌压迫的。

至于西路军渡河之后的行动方向,又几经反复。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