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误判了美国的实力?美国是否真的走向衰落?俄媒评判中美实力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2-09-10 17:12 已读 7549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无须讳言的是,中国和美国对于彼此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作为相对落后一方的中国有着更大的动力和更加充足的理由去了解美国,这一点在中国国内最直观的体现是中国各级学校往往都会将英语列为必修的科目。


与之相对的,美国对于中国的了解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里称得上是深入,但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冷战的开启,太平洋两岸的往来逐渐断绝,美国对于中国的了解也陷入了停滞。


这一情况在冷战结束后甚至变得更为严重,典型的案例就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开始大流行时,由于关闭了中国在美国开设的孔子学校,美国出现了找不到懂中文、能够翻译中文作品的人的尴尬境地,不得不从国家层面动手,集中力量来翻译污蔑中国抗疫的内容。


另一个颇为典型的案例并非出现在美国,2021年初中国对欧盟采取了反制裁措施,其中有一名号称是“汉学家”的人阿德里安·曾兹,中文名为郑国恩,其之所以能够成为汉学家,所依托的资本是其曾经在2007年前往中国新疆旅游。


类似的,欧美许多号称是汉学家的人,只是在很久之前来过一两次中国,甚至无法读写汉语汉字,完全依托某段履历或者自己的出身才能够成为汉学家。更加极端的情况出现在欧美华人圈,许多参与西方对华研究的华人或者华裔人士是纯粹缺乏对现代中国最基本的认知,受到“琥珀效应”和“皈依者狂热”的双重影响,作为西方对华研究时的被研究对象和研究合作者是完全不合格的,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华裔面孔才能够身居高位。

正是由于中美对彼此了解程度的天差地别,因此在中国以前无古人,后也极可能没有来者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家飞速的发展和崛起后,有不少的西方媒体开始了反思,反思为何中国能够取得成功,反思美国是否误判了中国。


比如说美国著名智库威尔逊中心在2020年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从1950年美国杜鲁门政府时期开始对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回顾,指出70年前美国认为中国是弱小的、落后的的,因而不敢与美国开战。


美国官媒之一的《西雅图时报》在2018年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不乏担忧地表示当时执政的美国特朗普政府误判了中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决心,2018年也正是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的年份。美国的另一家与官方关系密切的媒体《野兽日报》则在2022年发表了一篇社论,认为目前执政的拜登政府可以通过对尼克松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进行反思来避免误判。


不过,在这样一片反思声中,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声音出现。2020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马克·菲尔彻发表文章称,中国押注美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衰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国对美国产生了误判。不过,菲尔彻在文章中对中国的攻击仍是一些传统模板套路,比如中国在一带一路和第三世界国家构筑债务陷阱,又或者是中国缺乏领导力,以及中国对供应链安全、台海局势的影响等等。


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费里曼中国研究部主任裘德·布兰切特在2011年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表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越来越自信地判断美国正走在下坡路上,并表示这是对美国的一种误判。


应当说,对“中国误判美国”这一可能性进行反思是正确的,批判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一项优良传统,讲究实事求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郑永年在2020年也曾提出过,中国绝不能误判美国,而必须理性、现实地解读美国。不过,与马克·菲尔彻和裘德·布兰切特不同,郑永年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不能够误判美国,是因为美国已经将中国定义为其最大的敌人,欲除之而后快。中国是否误判美国,这一点还有待讨论,但中美关系的矛盾已经呈现出了不可调和的趋势,这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事情。


中国学者,或者说中国民众,在看待“是否误判美国”以及“美国是否衰落”这两个问题上,有着十分清醒的头脑。

美国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美国,而是一个不断处在动态变化中的美国。在1952年之前,也很难有人想象美军力挺的总统居然会拿美军开刀,从而让美国进入战后繁荣,而不是被军工复合体所绑架。


在2001年之前,也没有人能够想象到挟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之威的美国居然会遭到当头一棒,从而开始了著名的拉姆斯菲尔德军改;


在2016年之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到“沉默的大多数”能够因为“懂王”特朗普的横空出世而参与到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来。而到了2020年,在民主党美国发动政变将特朗普赶下台之前,也很难有人能够想象到如今的美军居然能够以一种极不顾及吃相的方式参与到美国政治之中,将军队干政和发动政变摆上了台面。当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是美国,所以人们普遍不将马克·米利瞒着时任总统与中国方面通话的事视作是军队干政和协助民主党美国发动政变的证据,思维定势的可怕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由于美国不断地发生改变,因此对美国以及中美关系进行判断和决策无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很难说未来是否会出现能够佐证“中国误判美国”的事件,但以一种较为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的话,这类事件很难上升到战略层面,往往只能够局限于战术甚至是战斗层面。


正如上文所说,极致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决定了中国会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客观理性地看待美国,这不是一个建议,而是中国人现在就在做的事情。


而在“美国是否衰落”这一问题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以一般常识而言,美国毫无疑问是没有衰落的,无论是GDP总量,还是美国在军事、科技、政治和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力,都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侧目的。


美国之所以能够有如今的地位,就是因为美国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但是,在美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是西方阵营的衰落。比如欧洲的代表英法德三国,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欧洲四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同样是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实际上出现了负增长。


至于更加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日本,时至今日也没有走出广场协议的阴影,失去的时间从十年到二十年再到三十年,很快就将到达四十年。

美国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霸权国家,其之所以能有覆盖全球的影响力,离不开其他西方阵营国家的支持。正因如此,其他西方国家的衰落,客观上造就了美国的相对衰落。


虽然按照GDP数值来看西方世界的衰落似乎是始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但更加客观地说,根源需要向前追溯,而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源头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拉开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根据《世界不平均报告2022》的数据,1960年到1970年左右,国家间的不平等超越了国家内的不平等,这一时期正是越战时期。这一数据在1980年达到顶峰,随后快速下降,国家内的不平等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不平等的主要组成部分。


简单地说,从1980年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而发达国家内部问题增多,精力逐渐转向内部。许多人常说特朗普政府时期试图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事实上美国这一轮的战略收缩始于里根时期。


动态中的美国处在高速的“运动”当中,从政治光谱的角度看,就是美国既可以是极左翼,也可以是极右翼,当然在左右之间徘徊的时间也不少;


从发展角度看,美国今天能够衰退,明天也能够报复性增长,时而通胀时而通胀,让时而通缩时而通缩的日本艳羡不已;


而从国家的角度看,美国的衰退也是薛定谔态的,支持美国正在衰落和认为美国依旧强大的人各执一词,且都能够拿出自己的证明。西方学者出于维护自身地位的考量,是决然不会承认西式民选体制的错误的,而堪称怪物体质的美国由于是西方的核心,因而也被纳入西式民选体制并加以吹捧。


法西斯主义是一部战争机器,他的全部生命在于进攻,一旦进攻停止,那么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对西方世界来说,“法西斯主义”这个词还可以换成“殖民主义”,西方国家的崛起建立在对非西方世界的殖民之上,哪怕到了21世纪这样一个看上去文明已经遍布全球的时代,直接和间接殖民仍没有被彻底消灭。


美国能够依托自身的体量、地位以及手段,在西方整体逐渐因为殖民主义衰朽而衰落的情况下,客观上维持了自身的相对进步,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美国衰落了,但也没有衰落,衰落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对衰落的定义,或者换句话说,是立场决定了结果。

俄罗斯官媒之一的《消息报》曾就世界最强大国家进行排名,从经济、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世界领到了和参与国际联盟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美国当之无愧地排在第一位,而中国则锁定了第三名。中国远远没有达到美国的水平,但中国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美国最有力的挑战者,并且做到了包括自封为世界第二的俄罗斯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规划不断发展,就无需考虑和顾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部势力的影响和干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世界之巅。


这一特权在过去属于美国、苏联和大英帝国,他们都曾在各自的上升期品尝过滋味,但无论是美国、苏联还是大英帝国,都没有中国这般扎实的根基,和坚定的信念。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