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欧美咆哮:中国动车放硬币不倒?别做梦了!结果被我们狠狠打了脸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2-06-26 13:44 已读 1165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关注我,了解大国崛起背后的科研故事

2004年,南车四方动车组生产车间内,一位外国工程师正在向在场的中国工程师咆哮:


“你们中国人脑子里想的都是什么?你干脆放枚硬币不能倒得了!”


在场的中国工程师面面相觑,无一人接茬回话。


到底中国人提了怎样一个要求,能让外国工程师如此大为光火呢?您别急,开讲之前,胖先生我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在座各位有谁没做过中国的高铁呢?那么你知道运行速度如此之快的高铁上,为啥还能够保持放一瓶水不倒,甚至是直立着放一枚硬币也不倒的“奇迹”呢?对于此,也许你早已习以为常,没有刻意留意,但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中国工程师们拼了老命进行科技攻关的功劳!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让高速列车稳定运行背后的科研传奇,您各位备好小马扎,咱马上开讲!


......


1994年的一个夏天,还在上海铁道大学读书的梁建英,收到了一个在瑞士留学的朋友邀请:


“梁,有时间来瑞士玩吧,这个季节的瑞士风光,可美了!”


多年不见的好友相邀,还可以趁机欣赏下闻名世界的“欧洲屋脊”风光,梁建英心动了,于是趁着暑期放假的空档,踏上了这次足以改变她一生的瑞士之行。


年轻的梁建英从国内出发,一路兜兜转转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好友,好多年没见面,两人一路走一路说,就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梁,今天时间晚了,你又一路车马劳顿,早些歇息,然后明天我带你去领略下异国风情!”朋友帮梁建英订好酒店后,两人相约明天再见。

美丽的瑞士风光

第二天一大早,满怀憧憬的梁建英在朋友的带领下,开启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瑞士游,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让她难受不已。


原来朋友为梁建英安排了瑞士最著名的“冰川快车”观光,这趟从采尔马特出发,终点站到圣莫里茨的旅游列车,虽然全程仅有291公里,但跑一趟下来的时间要8小时左右,所以被冠以“世界上行驶最慢的观景快车”,虽然列车沿途风景美如画,但其老旧的车体、复杂的路线环境等因素,导致其运行中颠簸过大,这让梁建英在旅途中产生了严重的晕车反应!


“你看这路两侧的景色多好!我虽然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但依然觉得很好!”朋友没注意到梁建英的不适感觉,还在兴高采烈地向她介绍着。


“呕......”梁建英不想拂了朋友的好意,但晕车的感觉愈发强烈,终于是忍不住干呕了起来。


“梁你没事吧?”朋友这才发现了异常,赶忙拍她后背,帮她纾解不适感觉。


“我没事,只是这车太晃了,晕车而已。”梁建英有气无力的答复。


期待中的美好旅途竟以如此狼狈的方式收场,这让梁建英感觉十分遗憾与尴尬,以至于这一幕深深烙印在她的脑海中,直到她大学毕业后,进入四方机车公司从事国产动车组研发任务时,依然时时思考着这一点:


“我们中国人的动车组,不管跑多快,一定要稳!”

晕车反应,体验过的人都知道多难受!

2004年,已经成长为四方机车公司高级工程师的梁建英,开始着手研发国产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此时中国铁道部虽然和欧美巨头们签订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大框架协议,但中国人的动车组自主化研发之路仍旧阻力重重。


“350km/h的动车,全速行驶中,怎样才能降低颠簸,让旅客们更舒服一点呢?”在和外国工程师的交流中,梁建英依然念念不忘这一点。


“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外国工程师问道。


“水瓶放桌上,至少不能倒!”思考了一会儿,梁建英笃定地回答。


“依我看啊,你干脆放枚硬币不能倒得了!”外国工程师听了梁建英的回答,噗嗤一笑,随即毫不留情地揶揄道。


面对嘲讽,梁建英抿了抿嘴,她很想反驳一句,但她知道这个时刻不论自己说什么都没用的,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成就来才是硬道理!


“这毕竟是你们中国人第一次制造动车,千万别一上来就想一口吃个胖子,这不现实!”见梁建英没有出声,外国工程师也觉得自己说得太重,于是语重心长地劝慰她。


“是啊是啊,不行我们就先把各项指标定得低一点!”在场的一众中国工程师们也出言附和。


梁建英默不出声,但她并非是因为听了众人劝告后死心了,此时她的内心已经掀起了一阵风暴:


“硬币立而不倒!我怎么没想到!这才是我想要的效果!”


要是说这句戏言的外国工程师知道了她内心所想,恐怕得直接后仰摔倒了,原因无他,这太难了,别说中国,就连他们也拿不出如此逆天的动车组产品来!


“我们欧美人只是说说,你们中国人怎么就当真了?”

南车四方车间内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从此之后,梁建英带领四方机车研发团队开启了中国自主化动车组研发任务,而要想在350千米每小时的运行速度下保持车体稳定,难度极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线路运用环境十分复杂,当设计作为高速列车主要承载部件的车体时,必须要考虑复杂环境对车体的影响,例如多体连接的长大编组相互耦合作用、列车与轨道及沿线设施相互作用、复杂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复杂的运用工况、超员运行、繁重任务、长交路和多隧道......


面对如此众多的不利因素,梁建英意识到,他们必须要利用列车系统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方法,研发一种不曾有过的完美车体,否则当列车在这些复杂环境下高速运行时,就无法避免车体的振动与冲击响应,同时车体与空气之间的强流固耦合作用也将影响列车的运行性能。


而要想解决这些车体设计技术难题,就得从方方面面入手,梁建英团队在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基础上,又针对性的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改进意见,包括车体与转向架、弓网、车上部件、乘客与气流之间的各种复杂相互作用等等,团队成员提出的很多优化意见就连外国工程师也没有想到,久而久之,这些老外也逐渐收起了自己曾经的高傲自大之情。


但要想解决如此难题谈何容易,研究得越深入,大家就发现难题越多,其中最难的5大问题分别如下:


(1)该如何解决由激振频率提高引起的车体部件之间的模态匹配问题?


(2)该如何解决由气动阻力引起的升功率与减阻力之间的矛盾问题?


(3)该如何解决由隧道与明线交会引起的气密强度和气密性的设计问题?


(4)该如何解决由风振引起的噪声问题?


(5)该如何解决车体强度和刚度与车体结构轻量化之间的矛盾问题?


这5大难题,一个比一个复杂,彼时团队全体成员内心都有些打鼓,有些年轻组员甚至都要动摇了心中的信念“梁姐,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怕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就是了!”危急关头,梁建英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她虽一介女流,但内心那种对胜利的渴望,却超出了在场的一众男同志们。

中国人自主研发动车组!

为了解决难题,梁建英制定了一套缜密的研发流程,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到样车试制,试验验证到设计改进,确保万无一失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并且在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团队成员经过一系列的头脑风暴,提出了数值仿真、台架试验、线路试验等方法来分析车体性能,极大的提高了研发效率和进度。


“也许,这个中国团队还真就能造出一台屹立不倒的动车来......”


梁建英团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都被合作的外国工程师们看在眼里,他们甚至已经动摇了自己的最初判断,隐隐觉得,这个中国团队也许真的能创造奇迹。


外国工程师彼时丰富的内心戏咱先暂且不谈,还来说说梁建英团队,大家经过一系列的科研攻关后,竟然真的克服了由列车高速运行引起的颠簸难题,通过气动减阻、气动降噪、气密强度和气密性、模态匹配、减振降噪和轻量化等7个方面入手,总结了一套中国人自主的车体设计创新技术!


“我们成功了!”大家相拥而泣,这一刻她们觉得之前吃再多的苦,也都值了!


“中国人真是好样的!”合作的外国工程师也早已被中国工程师不服输的精神所折服,此刻衷心地竖起了大拇指,对着梁建英团队就是一顿猛夸。


......

CRH380A动车组

2015年夏天,梁建英邀请自己当年在瑞士留学的朋友一起体验京津城际,她们乘坐的正是由她主导设计制造的CRH380A动车组,这列兼顾了高速和安全可靠、舒适环保的中国动车,给他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这真的是你设计的列车吗?这辆车简直太棒了!”


梁建英微微一笑,顺手拿出一枚硬币,直立着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看着微微摇晃但就是不倒的硬币,梁建英半开玩笑的说:


“这还得感谢当年你邀请我乘坐的瑞士列车,哦对了,还有当年那位外国工程师的善意提醒哦!”

中国加油!

如今,我们全体中国人都能够坐上速度又高、运行还平稳的高速列车,说不好还真得应该好好感谢下当年欧美人的嘲笑呢!


中国加油!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