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张新宁--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学派及其观点 (2)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2-06-02 9:55 已读 6420 次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四)多元决定学派


从1975年起,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尔夫和斯蒂芬·雷斯尼克共同参与到一项旨在反思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集体研究中,致力于用一种新方法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其中心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新的解读。沃尔夫在2007年发表《卡尔·马克思的在美国的新解读》一文,奠定了多元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术地位。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用“多元决定”取代“辩证法”一词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相互作用。该学派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主要从经济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因此,“经济学”涵盖所有社会形态内包括商品与服务的生产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分配的循环过程。“非经济”则指其他所有构成“社会”整体的循环过程。该学派将社会与经济的关系视为“多元决定”,并用“多元决定”取代“辩证法”一词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相互作用。第二,分析多元决定论与循环。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层面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相生相成,并不认为经济对非经济因素起优先决定作用。多元决定否定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社会整体内各因素、各部分都是由其他因素或部分的合力“构成”(也可称之为创造)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于社会其他因素而独立存在,或是其他社会因素的成因,正是由于社会其他因素才构成社会存在。多元决定意味着每一个社会因素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在构成(也可称为引发)其他社会因素的过程中,每一个社会因素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该学派认为,经济是由自然、政治及文化等社会层面所决定的,它受这些多元决定因素在各个方面的影响与推动。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现象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为了突出强调社会形态中各种现象的不断变化,该学派认为永远处于运动的状态为“循环”,循环也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理论的基本元素。第三,阶级循环。该学派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形态的分析通常始于对阶级循环以及构成社会阶级结构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阶级结构是如何在其他非阶级循环的多元决定作用下构成社会结构。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在深入探索阶级循环如何参与到对社会其他非阶级循环的多元决定过程中。因此,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切入研究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宗旨,核心就在于深入理解阶级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就如同新古典主义的个体本质论以及凯恩斯主义下的社会结构概念和心理倾向作用。每个理论都从自己的研究切入点出发,探究经济如何在社会形态下运转以及与其他社会方面进行相互作用。


多元决定学派的研究从两个切入点展开:一是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该学派认为,因果关系的多元决定论与新古典主义,因果关系特征的还原论的理论和凯恩斯经济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二是阶级的概念及其对应的社会政治动机。该学派认为,阶级的形成和社会政治动机能帮助我们理解很多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而这些,很多都社会学家所忽略了。具体地说,他们强调社会剩余劳动力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如果对阶级形成和社会政治联盟的认识不足,很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变革的政策和方案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因此,该学派认为,阶级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多元决定学派以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占有和分配的独特理论为核心,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聚焦于阶级(作为剩余价值的社会组织),以此来真正理解社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重新解读《资本论》并且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美国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五)新左派


新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左派运动的主流中,之后得到发展和完善。新左派运动萌芽于50年代后期的美国黑人和学生政治运动,作为独特的社会活动始于60年代,以大学生为主体,对美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掀起了一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文化革命。当时的主要思想家包括赖特·米尔斯、赫伯特·马尔库塞和埃里奇·弗罗姆等。


在美国当代,新左派的代表人物有大卫·戈登、萨缪尔·鲍尔斯、托马斯·韦斯科夫、米切尔·瑞奇等。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提出了社会权力结构关系影响经济均衡的理论。针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基础上的现实以及资本主义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的新情况,新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社会权力结构关系影响经济均衡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新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源配置问题的实质是由其经济关系本身造成的,劳资关系、劳动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以及劳动过程中权力的配置对经济均衡具有重要影响。戈登认为,企业劳动关系状况,不仅对劳动生产率,而且对资本生产率、滞胀和就业等宏观经济状况都有重要影响。第二,分析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新左派认为,为建立“参与民主制”就必须建立起一个个与现行社会制度相平行,但又有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准则和方式的微型社会结构,即所谓“平行社区”。新左派主张通过民主的社会主义达到经济平等,并进而实行激进的社会平等,变革是使人们从一切非人性的压抑下解放出来的方式。韦斯科夫在《以企业为基础的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一书中倡导独具特色 “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或“民主自治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戈登也在1983年《走过荒原:面对经济衰退的替代性民主选择》阐明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鲍尔斯在1987年出版的《民主和资本主义》一书中认识到了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认为自由民主在原则上与资本主义是相抵触的,因为它允许话语与实践从一种“人权”范畴“转化”为另外一种“财产权”范畴。韦斯科夫把自己所倡导的独具特色的模式称之为“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或“民主自治的市场社会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企业必须实行民主自治的,给予每一个成年公民以平等的对所有企业生产性资本收益的索取权利以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政府通过控制资本构成的总体比率和方式等办法来影响企业的决策, 民主自治的市场社会主义由于资本所有权分散、较大程度的总体收入分配平等和工人自治制度而在效率方面具有总体优势。第三,重视阶级、种族、性别、民族等因素的分析。鲍尔斯与金蒂斯在1976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生活的矛盾》一书中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强调教育对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起的作用,认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阶级矛盾关系的反映。瑞奇在1981年出版的《种族不平等》一书中对美国历史上不同地区及不同行业的收入情况进行比较之后指出,种族关系越紧张、种族歧视越严重的地区和行业,白人工人的收入就越少;而种族关系相对和谐的地区与部门,白人工人的收入就越高。由此看来,无论是有色人种还是白人工人,他们都将从种族主义的消除和种族关系的改善中得到收益。第四,创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SA)由大卫•戈登、理查德•爱德华兹、迈克尔•瑞奇三位学者于1982年首先正式提出,如今在西方非主流经济学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派生。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案,鲍尔斯、戈登和韦斯科夫提出了一个激进政策,强调必须形成一种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以大大增强劳动人民反对法人资本的力量。虽然对潜在的、强大的反资本主义动力,它只表现一种动员手段,但在本质上这是一种平民主义的方案。


美国“新左派”运动的主体是大学校园内的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由此它又称为“校园马克思主义”、“左派学院马克思主义”或“北美马克思主义运动”。这一激进运动涉及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基本领域,这些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本学科的正统理论进行审视、批判和反思。新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间阶层对富裕社会和福利国家的妥协主义态度遭到冲击,动摇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并使许多人对现存制度产生了怀疑。但是,该学派从企业权力结构的观点来解决“正统”经济学的“个人偏好”,特别是从劳动过程中劳资利益冲突和权力博弈的角度来说明资本家权力的来源,揭示出资本主义资源配置的实质,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资源配置的思想。


(六)分析学派


源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8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分析学派,是20世纪初以来流行于英美地区的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该学派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命题分析和方法论等多种角度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重构,试图为其确立“微观基础”。


该学派的在当代美国的代表人物有约翰·罗默、埃里克·奥林·赖特和乔恩·埃尔斯特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上,运用分析哲学、数理分析、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等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著作,拒斥辩证法。分析学派主张运用广泛存在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化的方法、微观基础主义与均衡分析的框架来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很多经典问题,因此这一学派又被称为“新古典马克思主义”学派。罗默在1981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对当时流行的机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等解释模式进行猛烈批判,认为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微观基础。埃尔斯特在《理解马克思》等一系列著作中主要运用社会科学哲学和理性选择理论,并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批评新古典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埃尔斯特并没有一般地去“反对”马克思乃至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是致力于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分析性“重建”。埃尔斯特在《理解马克思》一书中首先说明和证明的是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反面是方法论集体主义,它和黑格尔启示的两个其他方法——功能性解释和辩证演绎——密切相关。第二,研究范畴上,运用经验理论和规范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命题。如运用经验理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问题,运用规范理论研究包括异化、剥削等问题在内的公正和伦理理论。罗默在1982年出版的《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一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并构建一种私人所有权经济的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不仅使用了均衡的新古典模型和博弈论,而且把剥削和阶级归于代理人的不同的禀赋(以及他们的不同偏好)。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一书中,罗默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对马克思的再生产与剥削理论进行了模型化的分析。赖特吸取了罗默有关财富、剥削和阶级相互关系的观点,也认为资源的不平等是剥削的存在及阶级划分的基础,但他对罗默的理论又加以修改和扩展,并形成了用四种财产类型划分不同社会形态下阶级形态的“罗默——赖特”阶级分析一般框架。第三,研究目标上,试图以决策者的理性行为推演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体系的命题。比如,罗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一书中认为,马克思经济理论必须改写以适应社会的现实情况建立一个新的基础,因为马克思只是提出了原则,而无精细的说明。罗默在《社会主义的未来》中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出路,可以克服苏联型社会主义经济的弊病,并以其公有制的优势获得比资本主义更多的社会平等。罗默讨论了关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三种类型的建议:“以工人管理企业的思想为基础的建议,保留传统的管理形式但考虑收入分配更平等的建议,以及不把改变财产权想象为新制度重要特征的建议。”罗默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新模式是: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保留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证券经济——某种形式的公有制,即全国所有企业的资产以证券形式平等地分配给所有的成年居民,这种证券可以在市场上交换,但不能与货币相交换;三是企业利润平等地分配,劳动者可以凭借证券获得自己企业和其它企业的红利;四是计划体制通过差别利率对投资进行社会管理。但是,罗默认为社会主义的基础不是国家所有制,而是平均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发端于英国和美国,主张应用分析哲学的方法,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从总体上看,分析学派在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分析时,非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观点,特别是分析哲学的、建立数理模型的、现代心理学的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概念和观点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学派尽管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剥削理论、价值理论等,提出批评,但该学派还是声称马克思的许多分析都是正确的,并且可以用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加以论证。分析学派不仅批判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法观念,而且还拒斥原本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法思想。其独特的方法论,能够促进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为全面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解释体系和枷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同时,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一种研究,是以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反思者的身份出现的,透过这一反思的方法论视角,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理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反思,引起了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思考和建构。


三、辩证地看待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近年来,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一是时代背景具有复杂性。作为一种反映时代潮流和特征的科学理论,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中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思想渊源具有多元性。由于新自由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居于主流地位,使得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中深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使其理论具有多元性的特征,这体现在一些研究成果中。例如,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其他流派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沟通”和“综合”,把马克思、斯拉法、后凯恩斯学派、现代制度学派,以及一些新古典的理论综合起来,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发展前景。三是立论基础具有一元性。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致力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批判,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和经济危机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对对未来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阶级力量,但其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一元性的特点。四是基本方法具有集成性。由于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处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包围之中,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取更多的“重构”、“重塑”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转变,同时在研究对象上,采取更为综合的思路,主张“总体的”、“分析的”等研究方向和方法。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借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个人主义、实证主义、工具主义和心理分析、数理分析等,这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中较为明显。五是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注重向现实社会转向,强调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及探讨未来社会发展前景。同时,研究的视野更加宽广、方法更加多样、理论框架更加多元,从女性经济学到环境经济学,从生产中的政治到文化转型,从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到全球经济的趋同都进入了激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


托布约尔·克努成曾说:“激进主义意识形态认为,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压迫和不公正是造成人类悲惨命运的经济根源。它提供了一种理论和观念:只要夺回对于劳动果实的分配权,劳动者就可以克服人的异化。在一场革命性的改造中,人类必须废除旧的、奴役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重新安排生产和生活方式。”身在资本主义社会并处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包围之中,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近些年来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们应当在充分肯定它的成就时更要对它进行辩证的分析。一是继承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西方国家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二是创新性,各个学派能够坚持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并探索未来社会的经济理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要求,对协调社会矛盾、推动西方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良起到了作用。三是修正性,有些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但有的成果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夹杂着左派自由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者、乌托邦社会主义者的观点和主张。四是批判性,各个学派在实践上坚持批判资本主义弊端,在理论上批判各种资产阶级学说以及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包括形形色色的庸俗经济学说。五是局限性,由于西方左翼组织和左翼学者在资本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在理论认识上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使得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显得不够彻底。


注释:


1.程恩富、朱奎:《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2.贝特尔·奥尔曼:《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十个新流派》,罗燕明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年第1期。


3.大卫·麦克莱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段忠桥译,《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4.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冷战结束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概况(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李佃来:《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及其理论进展》,《学术月刊》2010年第5期。


6.[美]罗伯特·吉尔平著:《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7.[加]艾伦•弗里曼:《1881年以来的价值理论动态》,丁晓钦译,《海派经济学》2011年第3辑。


8.美]安瓦尔•谢克:《危机理论史简介(上)》,李连波译,《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0期。


9.[美]大卫·科茨:《当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静宇、韩冬筠译,《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9期。


10.[美]大卫·莱伯曼:《资本主义、危机和重建:概念挖掘》,陈雪娟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12期。


11.[美]大卫·科茨:《论2008年投资和经济危机》,丁晓钦译,《海派经济学》2011年第3辑。


12.王卫、宁少林:《90年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述评》,《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0期。


13. [美]约翰•E•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余文烈译,重庆出版社19977年版,第46页。


14.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余万里、何宗强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页。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