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张新宁--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学派及其观点 (1)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2-06-02 9:54 已读 5974 次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过三个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垄断资本学派、价值学派、阶级分析学派、多元决定学派、新左派、分析学派等六大学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批判资本主义弊端、探索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基本特征是时代背景具有复杂性、思想渊源具有多元性、立论基础具有一元性、基本方法具有集成性、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各个学派的研究成果,认识到它的继承性、创新性、修正性、批判性和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派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繁荣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标志,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向更大规模、更高领域、更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动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六大学派。认真厘清各个学派的渊源及主要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脉络及研究概况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美国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科技发展及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相结合,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成阶段,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美国相继出现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和反越南战争的群众运动,建立了一些松散的、没有严密组织的左翼团体,其中尤以成立于1968年试图与美国经济学会相对立的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最为著名。但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也较为庞杂。第二阶段是中期阶段,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相对沉寂。在这一阶段中,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尤其是里根总统上台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使得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相对沉寂。第三阶段为复兴阶段,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复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国操纵下的经济金融化、金融虚拟化、金融衍生产品毒化、泡沫化以及金融监管缺失日益严重,最终泡沫破裂,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期间,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对未来社会主义提出构想,逐渐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学说体系。


总的来说,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致力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批判,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和经济危机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对对未来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阶级力量,形成了一些较大的流派。程恩富认为,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流派有第二国际各派的经济思想、欧洲共产主义、美国垄断资本学派、不发达政治经济学、市场社会主义、管理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等。美国学者贝特尔·奥尔曼认为,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依据是否承认辩证法和无产阶级使命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其中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出现十个新流派,即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社会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市场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派或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英国学者大卫·麦克莱伦认为,当前流行四种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即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同后现代主义思潮结合起来的思潮、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涌现的或原来就有但仍较活跃的主要流派有分析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日本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后马克思主义等。李佃来认为,美国马克思主义主要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等派别,它们代表了当前美国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其观点反映了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风貌。

上述学者对美国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划分,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把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归于激进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是因为这些学派直接继承“老左派”的思想传统,尖锐地抨击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甚至还抨击资产阶级上层建筑,极力主张改造现行制度甚至向社会主义过渡。尽管这些学派思想渊源略有不同,理论主张千差万别,由于其坚持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并不影响其激进性质,因而都属于激进政治经济学范畴。正如罗伯特·海尔布伦纳(Robert Heilbroner)所说:“尽管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不同流派,但所有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均包含着四个基本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对认知和社会的辩证法研究,由此而界定了客观现实的本质是运动的、冲突的,阶级斗争以及社会和政治现象的固有矛盾造成这种社会失调以及其他相应变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自由主义所认为的社会内部协调一致或平稳状态的回归,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个要素是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研究;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经济活动的发展,以及阶级社会中由社会产品分配而引发的阶级斗争。第三个要素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看法;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及其命运完全由一套‘现代社会运动经济规律’所决定。第四个要素是对社会主义的规范化认识;所有马克思主义者均相信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一个终结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美国的主要研究学派


判断一个观点和主张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应当分析其方法论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兼具其它学科方法论的一些特征;理论主张上运用价值理论、阶级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构建理论主张;立足点上站在工人阶级和普通群众的角度运用消灭私有制理论坚持批判资本主义弊端;发展目标上赞成资本主义必然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具体说来,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源配置的规律,着重分析与观点是否坚持劳动价值论、是否坚持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问题、是是否坚持消灭私有制、否赞成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在这个判断标准下,根据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政策主张等内容,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以分为垄断资本学派、价值学派、阶级分析学派、多元决定学派、新左派、分析学派等六大学派。下面对每个学派的起源、发展、主要观点逐一进行概述。


(一)垄断资本学派


垄断资本学派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由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他们于1966年合著出版的《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一书为这一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垄断资本学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在当代美国,垄断资本学派的代表人物除巴兰和斯威齐外,还有哈里·马格多夫、哈里·布雷弗曼、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等年轻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其中马格多夫和福斯特先后接替斯威齐担任《每月评论》主编。


垄断资本学派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阐述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理论。斯威齐和巴兰合著的《垄断资本》一书以“经济剩余”为中心概念,以对美国经济运行中经济剩余的生产和吸收的矛盾关系的分析为主要线索,揭示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停滞趋势的必然性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马格多夫在1968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经济学》一书中对帝国主义新现象进行了分析。布雷弗曼在1974年出版的《劳动与垄断资本》一书中对劳动过程、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和国家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福斯特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金融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二,试图用“经济剩余”的概念来代替剩余价值,用所谓经济剩余增长的规律来代替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分析。1957年,巴兰发表了被称作战后西方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提出“经济剩余”的概念。巴兰和斯威齐合著的《垄断资本》一书,抛弃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建立起以经济剩余概念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力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实现对垄断资断资本主义趋于灭亡的科学证明。第三,阐述以资本积累为动因的消费不足危机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论》一书中,斯威齐提出一个以资本积累为动因的消费不足危机理论。斯威齐认为,马克思在许多地方都认为危机和生产停滞同消费量的大小有关。他认为,消费不足论所探讨的只是一种消费不足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是一直存在的,但它可以全部或局部地为种种反作用力量所抵消。而这些反作用的力量,斯威齐并未给予解释。


垄断资本学派始终贴近现实,既遵循马克思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又有自己的创新,在比较和鉴别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该学派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新研究”和“重新塑造”,试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有关系的研究中,既主张恢复马克思经济学的“传统”,更倡导马克思主义必须对世界作出重俗人解释,并在这一重新解释中,批判它过去已经提出的旧的解释。但是,该学派有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修正”,甚至抛弃了马克思的原意,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巴兰和斯威齐合著的《垄断资本》一书,抛弃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建立起以经济剩余概念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力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实现对垄断资本主义趋于灭亡的科学证明。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也是马克思生产方式批判理论的集中体现。如果抛弃了剩余价值理论,就必须意味着抛弃了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批判理论。二是企图以经济剩余增长规律代替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这不仅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深刻矛盾的否定,是对资本主义内在运动规律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否定。


(二)价值学派


近年来,价值学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批判修正的或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该学派积极参与经济危机的根源、发生机制、传导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润率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是否仍维持下降趋势、此次经济危机是否肇源于利润率长期下降这一问题的争论,取得了可贵的成果。


价值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安瓦尔·谢赫、安德鲁·克里曼等学者,其主要观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安瓦尔·谢赫批判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邓肯·弗利和法国经济学家吉尔达·迪梅尼尔提出的用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MELT)来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新解释,认为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就被颠倒了。谢赫论证了抽象劳动的概念不是一种精神的概括,而是真实的社会过程即劳动过程在思想上的反映,这个过程在资本主义中渗透了商品关系。因为“当人类劳动被引向商品生产时,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获得的性质”,所以,在商品生产中,劳动“从一开始就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第二,建立“分期单一系统解释”理论。克林曼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商学院教授阿伦·弗里曼等人撰写《价值论争新进展与经济学基础》一书,在对各种价值论争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建立了近20年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颇有影响的“分期单一系统解释”(TSSI),并试图利用该体系解决马克思经济学中存在的一些马克思未曾解决的问题。第三,运用利润率解释的下降趋势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较于任何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谢赫更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以利润率为主要动力,当前的危机是一场“被延缓或转化为虚假繁荣的结构性危机”。谢赫通过艰苦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过度竞争”与利润率的关系,认为很少有证据能够表明“过度竞争”对相关价格产生了任何影响,它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与利润率无关,持续的“产能过剩”也不能解释利润率的长期下降。他还论述了工资与利润的关系,批评了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按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安德鲁·克林曼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而引起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所揭示的道理。第四,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紧密相联。安瓦尔·谢赫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关于经济危机与再生产紧密联系的三种基本分析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资本主义能够实现自我再生产。第二种思路与第一种思路相反,认为资本主义体系无法自我扩张。资本主义只有在保持增长的条件下才能生存。但要维持增长,它需要一些外部需求来源,如来自非资本主义社会的需求。这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最终会由体系外的因素所调节,资本主义体系的限制来自外部。第三种思路认为,尽管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实现自我扩张,但资本积累的过程加深了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矛盾,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这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在内部。谢赫认为,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的规律进行解释。谢赫进一步分析道,资本主义积累是由利润驱动的,但是,资本积累会使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利润率的下降意味着积累率的降低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同时意味着资本主义关系的扩张、工人阶级规模和力量的壮大。


价值学派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参与劳动价值论的争鸣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利润率变化趋势及利润率与当前危机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理论阐发与学术争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谢赫的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一切经济关系都深深打上了资本烙印,从这个视角理解工资水平和利润率的关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再如,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探讨,使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利润率的变化情况。当然,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利润率变化趋势的争论仍有待深化;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对于当前危机的根源与传导机制的研究也待拓展。此外,克林曼在《大失败:资本主义生产大衰退的根本原因》一书认为,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能够解释此次危机,越是关注利润率的变化,就越能理解此次经济危机的期限和深度。


(三)阶级分析学派


伴随着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传统马克思主义学派在近些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成果颇丰。在当代美国,阶级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哈维、邓肯·弗利、大卫·科茨、大卫·莱布曼、埃里克·奥林·赖特等。


该学派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科茨提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六个重要特征,第一个便是“历史规定性”。他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和社会随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它的目标就是要分析、解释和评价实际存在的、曾经存在的以及可能存在的制度,如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制度,而不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试图提出经济活动的一般理论解释。”莱伯曼也提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应当“以真正的长期性的和结构性的方式来思考其任务,而不是限于作出一系列的紧急回应”,他批评了柯亨在1978年出版《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所强化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并提出应重视人类意识及其“意图”对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复杂作用,以确定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第二,强调阶级的分析方法。在危机爆发之前的2005年,哈维便出版了《新自由主义简史》一书,试图从阶级力量的变化角度重新解释“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造成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影响。哈维在著作中强调,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全球的地理问题,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历了“空间修整”的过程,将自身积累的危机与阶级矛盾转嫁到国外市场。赖特在1979年出版的《阶级、危机和国家》一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即阶级是由生产领域中的社会关系来决定的。同时他赞同马克思的基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而形成的剥削关系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但除了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这一因素以外(他称此为资本资产),他又发展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类方法,提出另外两个造成剥削的因素: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在《阶级》一书中,赖特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概念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重建。《阶级》为阶级的抽象结构概念和对特定历史环境中阶级角色的描述之间的断裂搭起了一座桥梁。它将剥削概念恢复为阶级分析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它既容纳了中间阶级的经验复杂性,也涵盖了国家社会主义阶级结构的存在性。第三,提出新帝国主义理论。大卫•哈维于2003年出版《新帝国主义》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了美国的超级大国之路、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多重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夺性积累以及反资本主义和反帝国主义斗争等问题。第四,强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探讨资本主义的未来。哈维认为资本主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危机只能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哈维在《新帝国主义》中指出,许多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成为了剩余资本的“接收器”,从而进入资本流通的体系,而“国债”的偿还,则使得资本输出国(债权国)成功规避资本的贬值,而风险完全转嫁到接收国(债务国)身上。科茨通过分析2008年美国的实体产业危机,指出美国经济正经历更为广泛的结构危机,这一危机似乎标志着新自由资本主义促进盈利和积累能力的终结。


阶级分析学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历史事实和数据对经济现象进行辩证地分析,使得他们理论的可信度较高、说理性强。赖特从一元的阶级划分标准(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转向三元的划分标准(生产资料资产、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并提出剥削根源于关键性生产资产的垄断化的观点,虽然吸收了很多新韦伯学派的理论,但是因为他坚持马克思原有的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阶级划分这个观点,所以赖特的理论仍然是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的阶级分析法。值得一提的是,阶级学派经济学家活跃于国际舞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科茨教授担任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任会长的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副会长,参与组织该学会的年度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学术论坛,并担任《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副主编。莱布曼教授主编的《自然与社会》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刊物,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美国的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