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海外华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卖出这天价,越来越荒诞

送交者: yejushi[★★★★强图奋发★★★★] 于 2022-05-05 10:39 已读 3383 次  

yejushi的个人频道

+关注

[iframe]"[/iframe]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 1 】

《西虹市首富》中模仿巴菲特午餐的“拉菲特午餐”。

办了20年、3000多万人民币一顿的巴菲特午餐,要落幕了。

几天前格莱德基金会表示,“股神”巴菲特的第21届慈善午餐拍卖活动将于2022年6月中旬举行。

并宣布,这也将是最后一届。

上一届午餐是在2019年,被孙宇晨以破纪录的456.7888万美元拍下,而后因为疫情停办两年。

1930年生人的巴菲特老爷子,在他89岁那年见识到了新时代的险恶。

他的午餐不仅被孙宇晨大肆用作形象宣传,还被孙宇晨以突发肾结石的理由放了鸽子、延期举行。


【 2 】


多年前,巴菲特午餐在普通人眼中是一次与世界首富交谈、改变人生的传说级宴会。

畅想着午餐桌边风云际会,个个是金融巨鳄。

但近些年来,它俨然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眼中、富人们彼此应和的荒诞把戏。

巴菲特也好、那些与他吃过饭的中国富豪也好,如今在国内的口碑都已经天差地别。

巴菲特午餐史上的卷王

都是中国人

92岁的巴菲特,至今其实只来过中国四次。

甚至他及名下伯克希尔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都并不算多,但这并不妨碍巴菲特成为中国成功学书籍封面上的常客,无数国人心中的“股神”。

其中不乏各种对巴菲特本人的奇怪分析↓


【 3 】

1996年,《上海证券报》发表了一篇《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

华伦·布费就是彼时巴菲特的译名,这被认为是国内最早介绍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文章,“股神”的名号从这开始打响。

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炒股热的90年代,人们彻夜在证券所外排队、争抢认购证的名额以购买股票。

所有人都说费翔歌里的一把火燃烧的不是冬天,而是股市。


【 4 】

电影《股疯》

此时巴菲特的名号在中国还没有真正走进平头老百姓的内心。

大多数普通人对专业金融知识毫无概念、也毫无兴趣,只是随着时代大流、冲进了证券所,谁也不关心一个没听说过的外国老头。

随着机场成功学的兴起,巴菲特的名号逐渐传开。

直到十年后的2006年,创立了“步步高”、“小霸王”两个知名品牌的段永平,以62.01万美元的天价拍下巴菲特午餐资格。

巴菲特的名号,响彻了各大报纸与电视新闻。

段永平曾在2001年以1美元的价格购入大量网易股票,两年后,网易股飙升到70美元,他的身价涨至10亿。

他称这一次成功的投资,得益于巴菲特“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的理念。

而高价拍下巴菲特午餐,“就是想给他老人家捧个场,告诉世人他的东西确实有价值”。

事实证明段永平成功了,巴菲特“股神”的称号大范围传播,这场午餐会也在人们的想象中充满名利迷辛。


【 5 】

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

那年段永平赴约时还带了个年轻人,黄峥。

黄峥把巴菲特视为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陌生人,并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说:“这顿饭对我最大的意义可能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9年后,黄峥创立了“砍一刀”让人烦躁、但便宜价格让人快乐的拼多多。

不知道拼多多的模式,能不能算得上“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 6 】

网友制作的吐槽拼多多的表情包。

已知的巴菲特午餐拍得者里一共有4位中国企业家,其中3位掀起了价格史上的内卷。

可以说中国人在推动巴菲特午餐涨价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段永平是第一个“卷王”,2005年拍下午餐的哥们只花费了35.11万美元,而段永平直接抬到了60万的标准。

被称为“中国私募基金教父”的赵丹阳是第二个卷王。

他2008年拍下午餐后,把巴菲特午餐的价格从60万美元档次,直接翻倍抬到了211万美元。

而前文提及的孙宇晨是第三个,赵丹阳之后,巴菲特午餐的价格常年在两三百万美金的水平上徘徊、持续了十年。

结果2019年孙宇晨以456.7888万拍下午餐创下新纪录。

成功后,他在如今已经被封号的微博中高调宣布这个价格是“历史新高”。


【 7 】

夹在孙宇晨与赵丹阳之间的,还有一位大众知名度相对较小的企业家朱晔,天神娱乐董事长。

朱晔的知名度虽不如其他人,但他的经历,可以说是巴菲特午餐的神话滤镜在中国破灭的重要节点之一:

2015年,朱晔以235万美元的价格拍下午餐,这是天神娱乐彼时约15%的年利润。

2018年,朱晔因个人与公司账户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

三年前风光无限万众瞩目,三年后陷入尴尬局面、公司巨额亏损。

吃瓜群众们开始唏嘘感叹,和股神吃过饭,原来也会这么惨。

巴菲特午餐,成功学代餐

世纪初开始,巴菲特就一直是成功学故事中的常客。

且对于大众而言,巴菲特午餐算得上是那些故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人或许对巴菲特的过往经历了解甚少,不清楚他发家致富的路径,不清楚他究竟因何成为首富、拥有股神称号。

但却一定会对午餐会印象深刻。

因为午餐会在无数新闻、传记、文章中,都被塑造成了“一顿午餐改变人生”的叙事,看起来充满财富秘闻,让人渴望着一探究竟。


【 8 】

巴菲特午餐举行的常用餐厅,最贵的菜品是59美元一只的澳龙。

2008年赵丹阳在午饭间隙向巴菲特推荐了物美商业的股票,巴菲特随口表示会适当关注。

没想到等赵丹阳回国,物美的股价已经涨了近24%、浮盈1400万美元,是饭钱的六倍。

巴菲特这才回过神来,立下了“饭桌上不谈个股”的规矩。

2015年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虽然并没有向巴菲特推荐股票,但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公司。

结果这顿饭后,天神娱乐的股价直接从66元飙升到125.20元。


【 9 】

从始至终,大众都无缘亲眼见证或亲耳旁听到午餐会的内容。

但这些实打实的股价涨跌,再加上各种成功学作者的宣传与分析,巴菲特午餐会在成功学体系中的地位逐渐被神化。

午餐会上流传出的一字一句都被视同财富密码,大众对午宴充满了纸醉金迷的幻想——

“那位股神,会在午餐会上透露什么商机?”


【 10 】

完全奠定巴菲特午餐传说地位的,是一本名为《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的书,在世界范围内畅销。

它由2007年的中拍者盖伊•斯皮尔(Guy Spier)撰写,并在书中高调宣称“巴菲特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 11 】

这本书被多次再版,封面上赫然把午餐会称为“财富、智慧与价值投资的转变之旅”。

这些表述或许会让很多人以为是,作者是在与巴菲特吃完午餐后醍醐灌顶、进而走向人生巅峰。

但其实完全相反,写这本畅销书的盖伊•斯皮尔确实曾被巴菲特改变人生,但那是在1997年,他模仿巴菲特的经营模式创建了对冲基金Aquamarine Fund。

十年后他高价拍下午餐,更像是致敬,而非真正的取财富经。


【 12 】

巴菲特餐桌上的名流富豪们,没有一个是在午餐后才迎来人生巅峰的。

不止一位中拍者提过,午餐会上能听到的投资理念知识其实都能在市面上的巴菲特书籍中看到。

甚至和巴菲特吃完午餐后,走上大亏本错误道路的例子都存在:

2015年拍下午餐的朱晔带着巴菲特“遵循自己价值投资的理念,你觉得企业的价值值得买,那就买入”的名言回了国。

接下来,天神娱乐实行了激进的并购策略,大举并购、以高溢价迈入了影视、广告、互联网公司的股权。

结果公司亏损了75亿元。


【 13 】

《西虹市首富》中的“拉菲特午餐”。

这些让巴菲特午餐光环破灭的细节与真相,长久以来被成功学书籍隐去。

十数年来在大多数人眼中,午餐会依旧是成功钥匙式的存在。

这是因为,成功学式叙事本就热衷于织造一个重要选择完全改变未来的故事。

一个人的成功,背后必定有很多种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但大众注定不想听到这些大实话。

拜托,我都特地来看成功学故事、特地为“巴菲特成功秘诀”花钱了,难道你要告诉我老爷子的成功是因为他人聪明、生对了时代这些无趣的理由吗?


【 14 】

它们完全无法被复制,人无法给自己安上巴菲特的脑子、也无法让自己再投胎一次。

对芸芸大众更友好的成功故事显然是“一个契机改变未来”。

而巴菲特午餐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一顿午餐改变人生,巴菲特一句话改变人生。

诱人的偶然性,才是巴菲特作为成功学最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再平凡的普通人也可能会望着霓虹灯海、有那么一瞬的憧憬——

多读一句巴菲特名言、多理解一分名人思想,我时来运转的机会会不会更大?

普通人不再迷信巴菲特

世上富豪千千万,但巴菲特一直是相对特殊的那个。

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着粉丝,不是那些能一掷千金、只求见他一面的企业家,而是数不清的平头百姓。

只不过,企业家们崇拜的是一个真实的巴菲特,包括他的名气地位、他脑海中的思维、他手握的资产。


【 15 】

而普通人崇拜的是一个被成功学故事塑造出的“巴菲特”。

这个富豪似乎能一句话创造财富、一句话扭转局势,大家都希望,领悟巴菲特名言的人是自己。

因此,带上他名字的成功学书籍经久不衰,至今仍有类似视频延续着这一流行。

只不过,视频模仿量不高,关注者寥寥,热度已经大不如前。


【 16 】

相比于过去提及巴菲特必尊称“股神”的全民迷信氛围。

如今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少,对巴菲特午餐持有敬仰滤镜的人也越来越少,大家都只是看个热闹。

孙宇晨的哗众取宠,让普通人看到巴菲特午餐狼狈而荒诞的一面。

大多数中国人不再信以巴菲特为幌子的成功学叙事了,一句话改变人生,这不是扯淡嘛。

但我却相信,世界上的其他国度,一定会有下一群人会继续相信。


【 17 】

巴菲特是一个符号。

他是全球前500强中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且人生中的数个转折点都得益于眼光独到,而不是家族支持、人脉支撑这些硬性条件。

这意味着,巴菲特的成功故事是最容易让普通人也燃起信心、获得激励的。

比如巴菲特人生中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是他在80年代就慧眼独具地投资了可口可乐、买下7%的股份。

如今这家公司的规模与价值,大约不用过多介绍。


【 18 】

巴菲特的这些成功学故事十分诱人,让人幻想自己说不定也能投资中下一个可口可乐,想象着不说成为富豪、提升生活水平总是可以的吧?

会被它吸引的人,往往认真地相信自己有可能凭着一次创意、一次判断,进而取得非凡成功。

重点在于,会产生这种想法的并不是一小搓人,而往往是一个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是美国的黄金年代,它即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时代的燥热让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资本与资源在源源不断涌入美国。

哪怕是普通人都能感受到金钱疯狂扩张的气息,谁都有可能一夜暴富,只要你踩中风口。

在这个背景下,巴菲特在被《华盛顿邮报》报道人物传记后,他迅速被无数美国人推崇为了“奥马哈先知”,巴菲特成功学在美国大众当中流行开来。

因为大家发现这个富豪就是凭着投中风口平步青云,普通人希望自己也能这么“幸运”。


【 19 】

相似的剧情,在世纪初的中国也发生了一遍。

正式加入WTO后,大量资源资金涌入了中国市场。

中国也进入了野心时代,市场野蛮地腾飞,观念的领先意味着抢占市场先机。

我们见证了一批草根企业家与新兴企业的崛起,包括我们如今熟知的阿里巴巴、腾讯,见证了马云们从普通人成为CEO。

在这样的浪潮里,人们投资的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可以细究的数据,而是一个时代的狂热与对未来的预判。

那就是一个灵感火花可以燎原,一个观念可以让地下室青年一夜走向摩天大楼的时期。

巴菲特的故事也自然传入国内,成为机场成功学鼻祖。


【 20 】

但如今,一切都走向定型。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脱离巴菲特迷信,不只是因为看透了巴菲特午餐只是富人间的交友游戏或表演秀。

也是因为大家看透了社会运转的规律已经改变:

仅仅是观念的革新,已经不可能带来阶级的飞升了,所有行业都需要资源做底气,巴菲特不可能再是普通人的财富向导。

我向一位在投行工作的好友询问,巴菲特对你们行业意味着什么。

她回答,“巴菲特?巴菲特是你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巴菲特做出的每一笔投资都是巨额资金支撑的、精心策划的大局,普通人学什么巴菲特,几万块钱难道还做对冲吗?”

是啊,不只是物质上的事物,如今很多知识与智慧都已经是富人专享,它只在富豪们的资本游戏中有用。

与普通人而言,一张废纸而已。

喜欢yeju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