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家風。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0-01-26 18:39 已读 383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杭州西湖边上,钱王祠里每日游人络绎不绝,也有各地钱氏后裔前来瞻仰祭拜。

中国人的立祠传统由来已久。但是走遍大江南北,像钱王祠这样屹立千年、香火不绝的,实为罕见。这是钱王的荣耀,也是钱氏家风惠泽久远的见证。

钱氏始祖钱镠,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奠基者。在他治下,江南兴渔盐桑蚕之利,富甲天下,文艺同样著称于世。吴越王治国有略,受民爱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编于宋朝的《百家姓》把“钱”列为仅次于皇姓的第二姓。

钱氏家族在江南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超过千人。近代以来,钱氏人才大名更是如雷贯耳: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历史学家钱穆,文学家钱钟书,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都属于这个江南望族。

自钱镠父子开创吴越国开始,钱氏一门世代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代有人才涌现。“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名不虚传。



吴越王 钱镠



杭州钱王祠




钱镠在八十一岁去世时,留下了十条遗训。四十多年后,吴越国将大好河山拱手让出,而钱王的教谕,成了钱氏子孙代代相传的遗产。

钱镠第一次正式向自己的家族提出训诫,是刚刚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那时他因战功卓著,被唐昭宗授予免其本人九死或子孙三死的“金书铁券”。面对这古代社会的至高荣耀,钱镠却格外冷静,并借此发布家训,警示后辈不得恃宠而骄,违法乱纪。

后来经过不断完善,钱氏家训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教化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方式,如心术端正、勤俭为本、提携宗族、普惠相邻等等。家风清正,国风廉明,如春风雨露般,滋养着钱家后人。



金书铁券


钱氏后代多人杰,离不开优良的教育传统。钱镠出身贫苦,起于草莽,自幼读书不多,但建立基业之后,非常注重拜师学习,昔日一介武夫竟也能写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般诗情画意的句子。

钱镠有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子孙即便头脑愚笨,也是必须要读书学习的。尊师重教,读书明理,从此延续为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

钱穆年少丧父,家境清贫,钱母顶住生活压力,再难也要让孩子继续读书。曾有乡邻为钱穆兄弟介绍工作,都被钱母拒绝:“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留下几颗读书的种子。”钱家的家风与古训,在最黯淡的日子里也能熠熠生光,守望着坚不可折的精神与理想。



左上起顺时针: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


古人读书,为建功立业,也为出人头地。钱氏原是王族,读书处世反而少了些争名逐利的色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利益只在自己一身时,就不要去谋取;若在全天下百姓,就一定要谋取。利在当前一时,固然要谋取;若是利在千秋万代,那么更是要去谋取的。

吴越王为了百姓安宁,甚至可以放弃王位,纳土归宋。钱氏家风教化,甘为利国利民的大义,舍弃蝇营狗苟的小我,钱氏一族涌现忠良国士也就不足为奇了。如科技界“三钱”,以国家需求勉励自身发展,遇历史重大关头,堪为兴邦栋梁。




千年钱氏,重视“修身齐家”,更重“治国平天下”。无独有偶,中国近代的一位著名“大家长”梁启超,也将家国情怀融入了梁氏后人的血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至今仍让中国人精神振奋。在自己家里,梁启超也非常重视对梁氏少年的培养。梁启超的子女,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共有九人,每人各有所长,先后有七位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并在学成后归国效力。比如梁思成,在条件恶劣的年代走遍中国,考察保护古建筑,费尽心血,不遗余力,所凭无非是严谨的学术精神和赤诚的家国情怀。



梁启超与长女梁思顺(右一)、长子梁思成(左一)、次子梁思永(右二)


和钱氏不同,梁启超没有编撰成文的家训或家规,而更多地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他与子女的家书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深忧远思与殷殷期望: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

——1919年12月2日致思顺书

“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1927年1月27日给孩子们书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1927年2月16日给孩子们书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

——1927年5月5日致思忠书




梁启超把自己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交给自己的孩子做实践。他树立的家风,培养的不是旧式家庭的孝子贤孙,而是新的国民。

少年强则国强。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之幸,更是一个国家之幸。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是岁月里一盏长明的灯,见证着一个家族的源远流长,辉映着家族成员共同的记忆、价值观和身份归属。

平常人家的家风,一般重在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与伦理道德;而在背景显赫的大家族,家风更会上升到社会与国家的高度。无论大家还是小家,家风之中,都有家族的根脉,有传统中国存续的醇浓余味。




旧日的名门望族,往往是当地社区的精神支柱与核心力量,修桥补路,开办义庄,捐资助学,赈灾济贫……善行义举,代代相袭,皆是家风使然。贵族之贵,在于担当。

当代社会,有这样影响力的大家族已经十分少见了。家族的社会功能不再明显,家风的延续,似乎也少了些空气和土壤。

但无论如何,世界再大,家仍是人内心深处最踏实的角落,也是对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古往今来,有些教谕与时偕行,有些道理亘古不破,那些泽被世代的家风传统,值得全民汲取与传承。




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吴越钱氏、新会梁氏那般的赫赫之名。但是,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是撒在人生里的第一颗种子、淌在心田里的水泉,在潜移默化中布德流惠,代代相传。

流芳百世的家风,是一部部隽永的故事——在六朝颜之推的家常闲叙里,在宋代朱熹的精微阐释里,在曾国藩的老成持重里,在傅雷家书的爱子情深里……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却有改天换地的力量。

那种力量,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无论朝夕相处,还是聚少离多,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深处,都回荡着相通的召唤。每到节日,把家里的那盏灯点亮,一家人围坐一团,谈笑之间,有和煦的家风充盈着,那些遥远的岁月也就一并回来了。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