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枫下花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别裁红楼梦:这才是史湘云清诵《葬花吟》样子

送交者: 大秦帝国111[☆★金嗓仙女柯南★☆] 于 2022-01-23 12:20 已读 356 次  

大秦帝国111的个人频道

+关注
?❀别裁红楼梦:这才是史湘云清诵《葬花吟》样子

话说史湘云与林黛玉都是豆蔻少女,然而原唱陈力老师唱《葬花吟》声音实在有点凄厉,似哀怨少妇,所以楼主清唱与翻唱,别出心裁还原一版书中史湘云与林黛玉少女时代清音的《葬花吟》,再深谈几个我对红楼梦的创见新解。

--我读《葬花吟》(第五分钟开始诵读)能够读出乐观清净来,其实我觉得贾政、林黛玉与史湘云薛宝钗晴雯都是贾宝玉的引路菩萨,《葬花吟》跟《圆觉经》很般配--花落人亡其实是说空空,空中无花,如梦幻泡影,人亡就是指空掉人、我、寿命、有形无形众生等相,去掉红尘烟火与世外桃源之间的分别心。

清唱+吟诵(第五分钟开始),制作,出镜--楼主

吴语翻唱,制作,出镜--楼主


这是我遥寄给一位在上海生活的中国台湾省来的闺蜜的,她也热爱评弹、昆曲,她早先在日本学习声乐,非常漂亮的女中音歌喉。当我看见她跟我一样情迷国货古典美妆戴春林、谢馥春时候(我从回国轮值工作开始以后,除了妮维雅和两三件在苏州生产的欧莱雅的彩妆外,基本没有用过洋牌子了,杭州孔凤春的白玉霜也是极好的,适合夏天用,比得过Benefit贝玲妃的猪油膏和反恐精英两样加起来的效果)还有折扇、绢扇、汉服妆时候,没有想到她一个对岸台湾省的女生居然这么喜欢大陆尤其我们江南纯正的古典文化。
19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每个大陆女生童年美好的记忆,永远的宝黛钗凤湘,永远的陈晓旭。但是阿姨妈妈姐姐们力捧的那些《红楼梦》插曲原声,楼主和伙伴们真不敢恭维---王立平的作曲是极好的的,可惜毁在了陈力阿姨尖锐的声线上,也许因为陈力阿姨是北方人,受的声乐教育是适应那种东北大地原野般大气磅礴又穿透力极强的红歌歌咏唱法。后面的老牌歌后郑绪岚就比她演绎得要好很多。

楼主突发奇想,也许根源就在于陈力女士的北方汉语发声唱腔上不太适合王立平采用南方戏曲元素创作的这组歌曲----假如把这些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用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的母语--吴语来演唱,或许会柔和很多。试水了一下,大家看看是否更有《红楼梦》大观园女儿国腔调了呢?
歌名:葬花吟
演唱:楼主
原唱:陈力
作词:曹雪芹
作曲:王立平

歌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永远是一部对现实与历史的镜像小说,常看常新。最近有些新的感悟:

第一篇  薛宝钗林黛玉的姓氏大有深意

《红楼梦》本意是风尘怀闺秀---但是怀的是哪里的闺秀呢?

想当初,乾隆帝手捧 《红楼梦》对和珅说,此明珠(纳兰容若的父亲)家事尔。我觉得这个史料不能忽视,君无戏言。今天单说林黛玉,想起纳兰容若咏雪的词“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我的理解是,林黛玉阆苑仙葩,别有根芽,是富贵花,但不是普通烟火气的富贵花。
父系为书香门第,名臣世家林黛玉之林---比干的后裔;

父系为历代皇商的薛宝钗之薛---昭武九姓之一,也就是汉化的,进入长安然后定居中原的,故乡是帕米尔高原那一边河中地区粟特人(伊朗裔的黄白混血,上到斯基泰-塞种和吐火罗人),此外是从蒙古高原迁居到塔里木绿洲地区定居的突厥回鹘的一支--薛延陀部,这两支史上以做生意闻名。姓氏就暗合俩姝的出身,如此小美人薛宝琴人见人爱的异域情调也变得异常合理,所以,红楼梦作者学问有多高明,略见一斑。

第二篇  英国公与荣国公

明宣宗朱瞻基时代参与废除胡皇后的朱家三朝元老、英国公张辅,他的父亲,明成祖朱棣靖难第一功臣,荣国公张玉,在南京还有府邸旧址。我一向就坚持《红楼梦》原本写的就是明初六七代帝王家事及国事,鉴证者就是荣国公张玉家族,以他们的视角口吻写下来的口述历史。包括废立皇后等,“元妃”是否有隐喻,都值得考究。曹雪芹家族只不过是当年为官居住在南京江宁织造,还有苏州织造等亲眷,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了前朝历史故事文本,进行增删篡改而成的,绝非全然他满清自家故事。

脂砚斋很多说法是声东击西的。从成书到合法刊行的文本史来看,嗯,红楼梦,按照脂砚斋的说法是写完了--------严谨点,披阅、增删完毕了,也就是说本来就是南京城里从前所有的关于前明的荣国公张玉家族往事的一本石头记(清代与明代帝王表面上没有那么对立,因为清军入关名义上是打李自成,勤王的,清帝还假惺惺祭祀南京明孝陵等),江宁织造曹家祖孙三代又陆续删改并且加入自己家族以及在江南陪同康熙游历的纳兰容若家族故事,等于是一部从明代到清代的贵族百科全书。


第三篇 枕霞旧友史湘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护官符(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正册判词

从“金陵护官符”来看,楼主我认为史家的特点是:人口众多(史湘云身体好,体健貌端,雪天啖半生的鹿肉,可以说史家生殖力或者说生命力强,基因强势,同时也说明史家没有黄赌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家族聚集性健康问题)、仕途声望稳定、是清官、清流世家--因为是清官,不会圈地寻租搞房地产,所以众多人口,房子不够,住不下,女眷还需要自己做女红来勤俭持家。  

书里写史家竟然有十八房分支---在婴儿与儿童夭折率很高的古代,竟然一个老太爷生下来的十八个儿子都顶门立户、开枝散叶了,只能解释为先天基因与生命力优势+优秀的生活习惯。

 曹雪芹写林黛玉与史湘云互为知己(凹晶馆中秋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其实是写林家与史家的站队相似--都是贵而不骄的清流,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不仅是探花,占着天下数一数二的肥缺--巡盐御史却保持清流本色,官声及家教极好。

可以说,贾母(史太君)、林黛玉与史湘云都是作者立场上封建社会理想政治人格的化身-----据说,红楼梦是刚刚得宠的和珅力推才风靡的,我私心忖度,那时候家道中落,钮祜禄世家子和珅刚刚从国子监出身与能吏位置上爬上来,还不是一个大贪官。 

钮祜禄家族家道中落时期的帅哥和珅,当时他还是少年俊杰,不是大贪官,邂逅了红楼梦的全本,他建议乾隆帝组织班子再度删改这本书,令这本书成为敲山震虎的贵族行为规范教科书以加强君主极权,这样后面四十回才最终起了变化--然后钦定的红楼梦就出版刊行了。

不得不说和珅这套文化政治学四两拨千斤,相当成功,文韬武略的乾隆帝能够视为白月光的好基友,其实很不简单,据说和珅还是语言天才,署理广州通商口岸的外贸也是相当能干的。于是就有了本楼开篇段子,乾隆帝手捧 《红楼梦》对和珅说,此明珠(纳兰容若的父亲)家事尔。 

在清代,文字YU的大时代,凡是统治者默许刊行的小说话本,都是有利于统治利益的----这本书反贵族反权臣反权贵,但绝对不会反封建(因为这本书就是教导权贵要驯顺于君主),更谈不上反清复明等,只要明白这一点,很多庙堂到江湖的红学大谬都会看淡看穿。甚至乾隆还淡淡点评过“此书乃明珠家事”,他妈妈崇庆皇太后还特别爱听红楼梦故事。

  我很不满意87版红楼梦给我家湘云安排了那么一个不堪的结局!我觉得原判词意思就是写史湘云如屈原、毛洪涛老师那样为“大节理想”而自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其实,从贾母(史太君)回忆儿时在枕霞阁失足落水被救起往事,就已经伏笔了史湘云后来也是落水或者投江被救,保持了清流本色。恰好,湘云的别号就是“枕霞旧友”。

第四篇 南巡

既然核心是指南巡是爱新觉罗氏向南方士族官僚及驻扎南方的八旗文武等社会各阶层宣示天子个人极权的恩威,也就是强化爱新觉罗家族在满洲人内部超然的地位,那为什么不触及爱新觉罗家族自己的家族史叙说呢----

其始祖源流不同于传统女真各部的东胡-鲜卑-室韦血缘,而是直接来自西伯利亚森林草原地带,为叶尼塞语系的古代诸夏-古羌(包括后来的华夏)体系留守在西伯利亚的小支,可以说是羌夏近亲,比拟匈奴被太史公盖章为华夏苗裔一样的地位。

爱新觉罗君主内心对于周秦汉以来华夏文化肇极,比如对孔子与理学的尊崇,必定带着睥睨满蒙各部,不亚于以色列人在新月地带闪米特诸部中贵为“上帝选民”,君权神授的那种道统与源流上的傲娇,在满蒙诸部中,按照历来“夷夏大防”理念,独踞“夏”而睥睨其余“夷”的傲娇。从这个途径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康雍乾祖孙三代对爱新觉罗皈依为“中国之君”表述的激情。

有趣的是,少数民族雄主历来特别喜欢强调自己的家族与出身与东北亚广大地区唯一的高度文明---华夏的亲缘关系(高贵碰瓷),以强调自己与属下部落的巨大差异,自己是天日之表,龙凤之姿,例如在天山与我们比邻而居近六千年的印欧部族中说东伊朗语的、我国境内帕米尔高原世代居住的高山塔吉克族先民(塞种-雅利安,塔吉克意思即雅利安人的王冠家族,王族)说自己是太阳神与中国公主的后代。

甚至成吉思汗著名的“黄金家族”(鲍尔基家族,博尔济吉特家族等),自称出自突厥的原本说吐火罗语的别支沙陀中的“黑鞑靼---沙陀是突厥联盟中高度汉化的原本说吐火罗语,为羌夏与说吐火罗语的印欧戎狄混血后代的部族;赵宋也是出自这个沙陀军事集团世代节度使家族,所以赵宋皇室祭祀、家宴等只吃羊肉。

楼主注:这种种姓制度等级有很强的原始印欧游牧部族青铜军事文化遗迹,是蒙古鞑靼对突厥汗国风俗继承,突厥此风俗有来源于说东伊朗语或吐火罗语的古早印欧军事部族-----突厥汗国分蓝突厥、黑突厥、其他民族,如鞑靼人、契丹人等三个民族集团划分,其中蓝突厥为最贵,为阿史那部落和阿史德部落,黑突厥是语言习俗和蓝突厥相近,被蓝突厥认为是自己人,但身份不尊贵的其他部落。

不论蓝突厥还是黑突厥,前身是突厥史料中的乌古斯人,或者汉文史料中的铁勒-敕勒-高车人,即隋唐以来有名的薛延陀、回鹘、突骑施、葛罗禄、回纥、钦察,其中建立突厥汗国的王族贵族就是蓝突厥;

第二等公民近似印度种姓制度的武士商贾的刹帝利阶层就是黑突厥,以将自己区别于蒙古鞑靼其他种姓阶层-----文弱的“白鞑靼”(成吉思汗的妻子家族就是白鞑靼)、蒙昧的“生鞑靼(就是生番意思)”。

南宋领兵,曾经与蒙古密切合作灭金的大将孟珙(赵珙)《菁斋点校笔记小说丛刊·蒙鞑备録》里就西八过蒙古的由来---

 立国:鞑靼始起,地处契丹之西北,族出于沙陀别种,故于历代无闻焉。

其种有三:曰黑、曰白、曰生。所谓白鞑靼者,颜貌稍细,为人恭谨而孝,遇父母之丧,则嫠其面而哭。尝与之联辔,每见貌不丑恶,其腮有刀痕者,问曰:白鞑靼否?曰:然。凡掠中国子女,教成却归之,与人交言有情。

今彼部族之后,其国乃鞑主成吉思之公主必姬权管国事。近者入聘于我宋副使速不罕者,乃白鞑靼也。每联辔间,速不罕未尝不以好语相陪奉慰劳,且曰:辛苦无管待,千万勿怪”。所谓生鞑靼者,甚贫且拙,且无能为,但知乘马随众而已。今成吉思皇帝及将相大臣,皆黑鞑靼也。

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者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者。其面横阔,而上下有颧骨,眼无上纹,髪须绝少,行状颇丑。惟今鞑主忒没真者,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物雄壮,所以异也。成吉思乃旧牌子头结娄之子,牌子头者,乃彼国(1—2571下)千人之长也,今为创国之主,译曰:成吉思皇帝东征西讨,其国强大。 

此外,巡幸与会盟,其表是犹如周天子西狩一样,跟上古戎狄夷甚至虞夏商周四代的原始军事贵族民主集中制一致的古风体现,其里是秦汉以来外儒内法的ZZ思想,天子与官僚集团对于巡幸的分歧,也是周制与秦制之间的冲突,而且周秦之间,儒法之间的这种中华道统主干内生性的矛盾从未远离过去与今天正在发生的历史。

最近的,深刻意识到这种矛盾的巨大历史动力潜能者,莫如毛泽东重视封建论之学术争论,给郭沫若写下“百代多行秦政治”,此犹如当年在延安给傅斯年手书“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如出一辙的深远历史洞见。 

第五篇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宝黛早就知道爱情悲剧必然性

姑肉不还家决定了宝黛婚恋悲剧的必然性--这个观点不是我的,是启功大师解释红楼梦时候说的,我这篇也算代圣人立言。

无独有偶,同样描写贵族世家生活的《战争与和平》里也有当时的俄国当时的风俗是小姑不能嫁给嫂嫂的兄弟,此外,一对兄弟不能娶一对姐妹;也就是说如果安德烈和娜塔莎结婚的话,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就不能娶安德烈的妹妹玛利亚;但是最后是尼古拉与玛利亚成婚了,因为娜塔莎与安德烈订婚悔婚,真正开始相爱时候安德烈又牺牲了。原著所有人对这一点都心照不宣。

-----这是统治俄罗斯很长时间的蒙古人把中华家的贵族伦理风俗传播给他们的,嗯,也可以反过来讲,如上,如果林黛玉的弟弟还能长大成人,贾探春嫁给林小弟毫不犯规,同时也就是反推了林黛玉不可能嫁给贾宝玉成为贾探春的嫂嫂。从上一辈来说,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也绝不应该嫁到嫂嫂王夫人的王家,与之联姻。有些人考据说贾赦的结发妻子即邢夫人的前任是王夫人的姐妹或者堂姐妹,显然也不符合这样的东方贵族联姻伦理习俗---那就等于荣国府的兄弟俩都娶了王家的一对姐妹。 

红学是一百多年显学,各色彪悍学人及其背书纷纷登场,唯独淹没了启功与老舍先生这样亲身经历过或见证过《红楼梦》故事里旗人各阶层生活(亲历了满族贵族到士绅、到平民贫民的巨变的真正文化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声音,所以我要代圣人立言,背书下启功先生对红楼梦的这个重要诠释。

启功先生的弟子、中华书局编审、敦煌吐鲁番学专家柴剑虹先生回忆,启功先生任教北师大中文系带研究生时专门开过一门课程叫“猪跑学”,来自北京一句俗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所谓“猪跑学”就是最普及、最基本的知识,因启功先生认为,即使读到硕士、博士,还是不能忽视语言文字、文献、民俗、宗教文化等最基础的知识。启老对《红楼梦》所做的准确而简明的注释,正是他成功运用这些知识的范例。本篇“”姑肉不还家“”即为一个重要范例。

从1953年版《红楼梦》开始,启功先生就参与注释工作,到了1957年重新整理程乙本《红楼梦》时,启先生更是以一己之力重撰注释,他渊博的学养鲜明体现在《红楼梦》注释中。此版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图书市场上成为一统天下的《红楼梦》读本。到了图书出版市场化后,这一局面才被打破。然后,启功的观点因为其恬淡的性格使然,如今被淹没了。

启功先生是书法家,同时在古代语言文字、古典文献学、文物鉴定等很多领域都有建树。在《红楼梦》研究方面,他更有自身的优势,他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对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掌故十分熟悉。比如《红楼梦》中常见的称呼老年仆妇的“嬷嬷”和“妈妈”,启功先生说一般读起来很容易认为是同义词,但按北京的习惯,奶姆称“嬷嬷”,保姆称“妈妈”。

从前旧家规矩,姨家表兄妹可以结婚。这说明在亲戚中姨表的关系最疏远,疏远得子女可以自由结婚。然而“”姑肉不还家“”,也就是说,姑姑的女儿不能嫁回舅舅家去,但舅舅的女儿可以嫁到姑姑家去。也就是说姑比姨亲,姑表更接近亲兄弟姐妹这样级别的血亲,子女婚姻是有限制的。

有童鞋就要问了,从生物学血缘上看,姑家、舅家、姨家表兄妹跟堂兄妹的血缘关系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也就是都是现行法律禁止婚姻的范畴啊?!

所谓三代内的旁系血亲,是指从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缘的亲属,再向下数三代。

例如,计算男方本人同表妹属于第几代旁系血亲,可先由个人经过母亲上溯至与表妹同一个血缘的外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一代,向下数至表妹的母亲,即本人的姨母,为第二代,再向下数至表妹,为第三代。

听我慢慢道来。古代生物医学不发达,然而父权的、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宗法伦理学是极其发达的-----宗法伦理学不仅是逆向的优生学筛选的结果,例如人们见惯了那些普遍导致近亲婚配畸胎生育的现象后,就会自发地制定伦理学规定,禁止这类婚配,也是财政经济学原理推动的选择,尤其对于封建世家来说,伦理学是父权社会里财经管理学的天然盟友。

比如有三个年轻人:A(贾宝玉)、B(薛宝钗)、C(林黛玉)彼此为姨表、姑表亲,牵扯到A家(贾家)、D家(林家)、E家(王家)、F家(薛家)之间的财产传递伦常。

C(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A家(贾家)的小姐,她出嫁的时候,以陪嫁的形式,把大宗财产带进了D家(林家)。如果她(贾敏)的女儿,即C(林黛玉)再嫁给自己表哥A(贾宝玉),那么C(林黛玉)也是要带着一大笔陪嫁,大宗财产进入A家(贾家)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A家(贾家)大宗财产以陪嫁形式在母女两代人(贾敏与林黛玉),A家(贾家)、D家(林家)之间倒了一回,又流回A家(贾家)了。这就是“姑肉(姑肉)还家”,古代社会民俗伦理比较忌讳的婚姻财产流动形式----等于贾家把给出去的,分割出去给林家的财物(陪嫁)经过两代人又要回来了。

如果每一个诸侯门阀都可以这样把分割出的资源,如此常规常态性地回收,这对于封建伦理宗法的顶层设计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值得鼓励赞许的事。还记得贾谊给汉文帝的建议吗---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说白了就是古代的爵位、财产、封地等,从汉文帝时代起,按照正常政治秩序和政治伦理,应该是累世递减的,这样才可以做到“反垄断”,最高统治者才可以安心,因为尾大不掉的势力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一言蔽之,最高统治者希望贵族门阀的财力、军力等都是越来越被分割的,那时候的宗法伦理都会按照这个核心思想之一来运行。

为什么姨表可以结婚?E家(王家)有两个女儿,大小姐(王夫人)、二小姐(薛姨妈)各自以陪嫁的形式,把E家(王家)的两笔财产带进了A家(贾家)、F家(薛家)。如果她们的子女A(贾宝玉)、B(薛宝钗)结婚,那么财产流转是怎样呢?B(薛宝钗)是把E家(王家)流到F家(薛家)的资产以陪嫁形式带进了A家(贾家)-----这里就不存在任何一家把“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财”回收的行为,也就是不存在资产流转上的实际毁约行为,符合累世递减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学秩序和政治经济学伦理。

那为什么舅舅的女儿可以嫁到姑姑家去呢?假如A家(贾家),也就是C(林黛玉)舅舅家的女儿,比如贾探春,嫁给林黛玉的弟弟(假定那时候林小弟还活着),她是以陪嫁形式,把一部分A家(贾家)的财产资源分割出去到了D家(林家),而不是把A家(贾家)、D家(林家)这两家任何一家把原先分割出去的财产巧妙地“要回来”。

一句话,从约定俗成的封建政治经济学伦理和公信力上说,覆水难收是常态,“要回来,收回来”就容易触及伦常信用的穴位了,所以宝玉黛玉的“”姑肉还家“”姑表婚姻是违背封建伦常微妙的秩序要求的,这或者才是长辈们纠结犹豫于他们俩的情感,不鼓励不破例、、、、最后悲剧是可以预见前瞻的,只要您果真以古人的大脑来思忖这件事。

现代生物医学确立了母系血缘的线粒体遗传,与父系的Y染色体遗传是同等的。但在父权社会里可不是这样想的,所以姑肉不还家还有不可以说的乱伦禁忌---以父系血缘为金标准。母系血缘可以不考虑太多。

比如有三个年轻人:A(贾宝玉)、B(薛宝钗)、C(林黛玉)彼此为姨表、姑表亲,牵扯到A家(贾家)、D家(林家)、E家(王家)、F家(薛家)之间的血缘伦常。

C(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来自A家(贾家),是宝玉父亲贾政的妹妹,C(林黛玉)带有一半的A(贾宝玉)的父系血缘,从A家(贾家)的父系血缘看,C(林黛玉)仅次于A(贾宝玉)的亲妹妹贾探春---也就是说在古人眼里,A(贾宝玉)和C(林黛玉)结婚,仅仅比同父异母的兄妹乱伦稍微好一点点的骨肉相交,也是禽兽。

但是如果林黛玉的弟弟林小弟还在,做个假设,作为林黛玉林小弟舅舅贾政的女儿贾探春却是可以嫁到林家,嫁给姑姑的儿子,自己的表弟林小弟的、、、、

为何这样的姑表婚姻在封建宗法里却是允许的呢?

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既是父权为大,也是夫权为主-----同样的父系血缘考量,却是以丈夫一方的父系为主,比如A(贾宝玉)和C(林黛玉)结婚的障碍是他俩都有作为丈夫的A(贾宝玉)的父系A家(贾家)血缘。

而贾探春虽然具备A家(贾家)血缘,但A家(贾家)仅仅是作为准丈夫的林小弟母家,林小弟的父系血缘是林家,贾探春的父系血缘是贾家,于丈夫的父系血缘不冲突,所以是允许的。

A(贾宝玉)和B(薛宝钗)的姨表婚姻呢?A(贾宝玉)和B(薛宝钗)虽然有重合的、都来自王家的母系血缘,但从各自父系上说,B(薛宝钗)的父系来自薛家,与作为准丈夫的A(贾宝玉)父系血缘并不冲突,所以是可以的。 

第六篇 中国古代官与职、考核源流沿革(这最后一篇引用钱穆跟红楼梦结合在一起的这创意本)

要了解四大家族支撑的红楼梦,必须了解古代官职职能

丞相总管,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中央特派专员到地方来调查的叫刺吏。

汉代郡长官叫太守。

汉时县的上面是郡。

尚书,掌管文书之意,为皇帝服务之人;曹,类似于现代的司。

跟现在的政治体制有相似之处,贵族政府转变为士人政府--我们从此看出:这一制度在当时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成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郎官之中虽然也尽有贵族子弟,但究竟是少数。我们也不能称之谓军人政府,因郎官并不是由军人出身的。我们也不能称之为资本主义的政府,因这些郎官,都不是商人资本家的子弟。这样的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他们的出身,也都是经由地方选举而来。并不是由其血统、、、、、

读史可以明今--至于考不上进士翰林的,无论你学问修养好,从政成绩好,总之没办法。这种制度,依然是重法不重人

怪不得明清有这么多汉奸。 

到唐代,才有把以前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换言之,亦即是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的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

哪朝哪代不是迫于时代的需求而发生政治的变动?

其实考试成绩,只是一日之短长,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而该人终于落第的。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才。

真才何惧考试?况且每个制度都不是全死的,必有可以通融之处。 

贴主:大秦帝国111于2022_01_23 12:21:44编辑
贴主:大秦帝国111于2023_06_06 0:56:15编辑
喜欢大秦帝国11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大秦帝国111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