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台州府:江南长城守护的古街

送交者: icemessenger[♂☆★★★SuperMod★★★☆♂] 于 2022-01-21 7:40 已读 366 次  

icemessenger的个人频道

+关注



古城墙。



瓮城。



紫阳古街上的千佛井,又称双眼井。



紫阳古街。


站在古城墙的石板路上,我望向远方,只见城墙依山蜿蜒,随山势游走,直至被裹入无尽绿意中。乍看真有几分八达岭的味道,但我置身之处却是如假包换的江南。

说起长城,世人皆知。可若说起“江南长城”,许多人就会一脸问号。其实江南长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保存完好。明代北方长城更是向其借鉴良多,所以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将之视为八达岭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所谓江南长城,主要指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的台州府城墙。它现存5000余米,依山就势,俯视大江。

台州府城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东晋元兴元年(402年),郡守辛景在临海大固山筑城抵御孙恩乱军,是为台州府城墙的雏形。

唐朝时,临海升为州治,城郭规模也随行政级别的提升而扩大。北宋时期,台州府城墙形成“九门”规制,包括外城的镇宁、兴善、丰泰、括苍、崇和、靖越、朝天七门及子城的顺正、延庆二门,从此定型。

我的步行起点,正是古朴的兴善门。椭圆形城墙沧桑古朴,依山向江,山顶的寺庙与古塔被密林环绕。旧时信众常沿此路上山祈愿,“兴善”之名也由此而来。城门旁的城楼名为“超然楼”,则是取望江景致一派超然之意。

北宋时期,洪水曾冲毁台州府城墙。时任知州彭思雨主持修复工程,“城筑高于前,而坚亦如之”。为提高稳固性和防范洪水,他下令在原有夯土墙外包青砖,城墙下半部分更是直接用条石砌筑,这一形态保留至今。城墙的“马面”设计也为国内所仅见,同样是为了防洪。所谓马面,指城墙向外突出,可供守城士兵三面御敌,消除防御死角。这里的临江马面都设计为弧面或斜面,又或半方半弧,以减轻江水冲击。

防御洪水的功能,不但力保台州府平安,也保护了古城墙自己——为便于统治,元朝统治者曾拆除大量城墙,台州府城墙却因防洪体系而幸存。

这样的情节在数百年后重演。大炼钢铁时,台州府城墙部分城砖被用来修建小高炉,但西面和南面城墙因为防洪作用而被保留。

1995年,台州临海市启动台州府城墙修复工程,1998年完工。与之一起被修复的,还有被誉为“浙江第一古街”的紫阳古街。

从兴善门进入临海古城,穿过小小广场,正前方便是紫阳古街。古街之名得于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他生于北宋时期,据说享寿99岁,曾居临海樱珠巷。

虽是如假包换的千年老街,但可别以为街名也一样古老。紫阳古街这个名字只有二十多年历史,在此前千年时光里,这里一直有街无名。直至民国时期,这小小街区竟分有五十多处地名,如紫阳宫、一洞天、奉仙坊、迎仙坊和炭行街等,多到当地人都搞不清,给邮政系统制造了巨大难题。1949年后,这里被命名为解放街,沿用五十年。1998年,为推动当地历史文化和旅游业,才正式冠名紫阳古街。

南北走向的紫阳古街,全场1080米,贯穿整个台州府老城。古街不宽,路面由青石板铺就。两侧都是宋代与明清风格的木结构或砖墙房舍,二层为多,偶有三层,清一色雕梁画栋、飞檐高挑。这些老房子多半是前店后坊、楼上住人的格局,既然是景点,临街铺位少不了面向游客,吃喝玩乐样样皆齐。

当年朱自清夜宿台州,曾写过一篇《台州的冬天》,称“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这条“二里长的大街”正是紫阳古街,不过如今可不会一团漆黑,白天晚上都颇热闹。

但台州府城墙乃至紫阳老街都算不上网红景点,两侧店面的利用率也就不高,许多仍是原住民的住宅,或是只做街坊生意的商铺,迥异于那些被炸鸡和奶茶店占领的所谓“老街”。

有些住宅开着临街的门,老人坐在门口看着人来人往,一副见惯不怪的样子。老店则招牌陈旧,看得出年月之久。

一间杂货店门口,斑驳墙面上挂着“临海市日杂土产商店”的招牌。本是白板黑字,白板是典型的上世纪80年代款式,字迹因为日晒雨淋,已经显得灰白。店中所卖的蒲扇、竹萝和保温杯,显然只有当地人才会捧场。

还有许多只有老街才会见到的老行当,也自顾自生存,无视游客喧嚣,比如修理缝纫机、配锁配钥匙。仿佛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老式理发店里,摆着不能转动的木椅子,扶手处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黢黑。

古街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黑色大铁门紧闭,从门前罗马柱和墙体失修的痕迹,可见历史之久远。

少不了的还有老字号,路边一座风雨亭里挂着一根数米长的巨型杆秤,为紫阳街上的蔡永利秤店所制。这家号称“江南第一秤”的老店,历史可追溯到1861年,也就是清咸丰年间。只是,如今用秤的人少了,老字号也难免寂寥。比它年岁更老的还有方一仁药号、传承数百年的张家剪纸等……据说古街最热闹的时候应属光绪年间,各种店铺多达400多家。

最让我感兴趣的其实是紫阳古街两侧的街巷。相比临街的商业化,两侧街巷更具生活气息。狭窄的巷道里,原住民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倚墙而立,石板路上有老人缓缓走过。穿插于街巷间的还有一口口古井,多半开凿于明清时期,哺育一代代人。

旧时古井除了供饮用之外,也承担防火功能,所以水井布局很有讲究,务求有需要时可快速取水。同样承担防火功能的还有坊墙,在紫阳古街上,最抢眼的便是那五道高耸的坊墙。

坊墙由青砖砌成,下有拱门,门上方拱墙厚实高耸,又称防火墙。五道坊墙分别名为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和永靖坊,平时可用于通行,火灾时则可以隔绝火势。

穿过一座座坊墙,经过文庙,便可远离游客喧嚣,走到更清静的西门街老街区。这一带的建筑与紫阳古街相似,多数是雕梁飞檐的木结构建筑,但也穿插着一些民国时期所建的西式建筑。

台州府城墙的入口也在这一带,顶着太阳走上去,临海古城便在脚下。老城里不同年代的建筑杂陈,带着人间烟火气。城墙上一座座突出的敌台拱卫着古城,那是台州府城墙的创举。

这种空心敌台的发明者是戚继光,参照的是渔民住宅。当时台州渔民向海而居,房舍以石块砌成,形同碉堡。为防台风,门窗开得极小,但视野却很开阔。戚继光将之仿制于城墙上,楼顶可以放哨,楼下空间极大,可屯兵与储藏粮食武器,作战时可形成立体火力网。这种双层空心敌台是中国军事建筑史上的巨大成就,后来戚继光调任北方,负责长城防务,便将这一经验运用于北长城,如今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天津黄崖关和河北山海关等多处长城,都是戚继光改进的成果。

岁月在台州府城墙上留下的印记,并非只有逐渐演变的规制和样式,还有青砖上的墨绿青苔,城墙上的爬山虎。城墙下的灵江十分平静,一如另一侧的老城。那些旧日战乱与洪水,如今已了无痕迹。城墙所需守护的,唯有眼前的平静。


喜欢icemessen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