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千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十一月十八冬至,老人说:冬至要“做3事,忌2事”,分别指的是啥

送交者: ledtv[★品衔R5★] 于 2021-12-18 11:52 已读 17003 次  

ledtv的个人频道

+关注

冬至节气即将到来,早在秦汉之前,冬至就是一年之岁首,人们常说“冬至大如年”就是由此而来,如今很多地方依然把冬至称为“亚岁”或者小年。老人说:冬至要“做3事,忌2事”,分别指的是啥?





冬至做三事,分别指的是啥?一、护阳御寒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冬至过后,太阳开始北返,白昼开始加长,所以冬至是白昼变成的开始,是阴气增强的顶点,也是阳气初生的开始。正所谓“冬至一阳生”,但初生的阳气是很脆弱的,就如同微弱的小火苗一样,需要呵护。


除了大自然中的阳气萌动之外,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萌动,但此时的阳气很微弱,很容易被寒风扑灭,也就是被风寒之气熄灭。头为诸阳汇聚之处,体内初生的阳气最容易通过头部散发掉,所以要注意头部保暖,可以戴帽子来防止阳气散失过快。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寒从地起入脚心,而脚丫距离心脏最远,最容易受寒。所以每到冬至时,民间还有“送鞋袜”的习俗,最初是晚辈给长辈送,后来就是长辈给晚辈送,正因为有了这个习俗,冬至也被称为“履长节”。


所谓“履长节”也就是通过送鞋袜,让人们保护脚丫不受寒。古人认为,腹为阴,背为阳,而冬至的风寒之气会经过背部进入身体,从而扑灭初生的阳气,阳气灭则百病发,所以冬至三暖,脚暖头暖和背暖。





二、潜藏收敛

冬至是一年中阴气最强的一天,虽然太阴生少阳,但此时的阳气是最弱的。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意思就是冬至节气,夫妻要分开居住。古人认为,一年之中,子午之月都要分开,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和十一月。


俗话说:“不举五月子”,意思就是五月的孩子长大后对父母不好,其实子月是阳气初生的开始,午月是阴气初生的开始,所以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这两个月都是阴和阳的交替之时,季节的力量比较混杂。


书云:“此二月行房,失一如百,五月精薄如水,交甚伤精,十一月液浓缩如浆,交甚伤身”。以前的五月也被称为“毒月”,妻子要回娘家居住,就是避免夫妻在一起。


《黄帝内经》中说:“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体阴阳二气均深藏在内。此时当顺应时令,遵循“冬藏”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宜静不宜动。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所以冬至要避免大量消耗,尽量藏起来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三、多睡适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至是冬季“闭藏”的力量最强的时候,所以冬至也是最佳的补充之时,也就是储藏养分之时。然而冬至是阳气初生之时,所以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食物,也就是选择储藏那种能量,大致可分为四类:气、血、阴、阳。


如果要储藏“气”,那就可以食用花生,山药,胡萝卜等。需要储藏“血”,那就食用:鱼类,肉类,猪肝,木耳等。需要储藏“阳气”,那就是用:韭菜、枸杞等,如果需要储藏“阴气”,那就用梨,鸡蛋,葡萄等,根据自身来决定。


除了“冬补”之外,还要早睡晚起,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因为冬至黑夜最长,白昼最短。《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睡觉的时间也要遵循夜长昼短的规律,天睡我睡,天醒我醒。





冬至忌两事一、冬不坐石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为冬季为太阴,也就是阴中之阴,五行属水代表肾。在《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瘧’;秋伤于湿,徘生‘欬嗽’。”


本身冬至就是阴气最强的时候,也就是最寒气最强的时候,坐在石头上那就会寒上加寒。到了春季之后,积累的寒气就会显现出来,从而出现各种不舒服。





二、早睡早起

很多人喜欢早晨锻炼身体,特别是老年人,天还不亮就起床锻炼,这种习惯放在夏季是很好的。如果到了冬季,特别是冬至,就不好了。因为冬季要归藏,所以要晚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之后,可以护住初生的阳气。





也就是让体内的力量不往外发散,以藏为主。所以夫妻要分开。

喜欢ledtv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