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经纬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轰炸机和攻击机第一部分,实装型号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1-10-18 20:44 已读 5621 次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这次我们说说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陆军轰炸机,日语中称为爆击机。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袭击机的,其实是对应的常规意义上的攻击机,也连带说了。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可能不多,一方面咱们有自己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日本陆军轰炸机的型号不多,性能平庸,外形古旧,也确实无甚亮点。


在太平洋战争以前日本陆军并无战略轰炸的观念,其轰炸机最主要的目标是敌方机场,以消灭机场上的飞机为主要作战目的。因此虽然曾建造过九二式重爆这样的巨型四发飞机,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继续发展,后来的所谓“重爆击机”其实也只是双发飞机,在其他国家只能算作中型。


更为后人诟病的是日本陆军轰炸机载弹量普遍偏小,甚至无法和太平洋战争后期的美国单发战斗机载量相比。日本当时的航空技术在总体上还是落后于西方的,要在某些性能上拔尖就必须作取舍。日本陆军认为在大陆上作战,机场间距离不会很远,可以凭借速度优势反复多次袭击进行压制,通过投放大量小型炸弹形成无死角的轰炸火网杀伤地面敌机,因此航程和总载弹量可以偏小,而强调飞机的速度和防护。客观上来说,日本陆军轰炸机比同期的海军轰炸机更为完善,比如九七式重爆就已配有防弹装甲和防漏油箱、自动灭火装置,而海军的九六式陆攻是玩裸奔的。


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在大洋上作战,岛屿机场之间的距离一般都不近,设想的依靠速度优势反复攻击根本就不现实,而载弹量低的劣势倒是暴露无遗。至于速度、防护性能这些所谓优势由于整体技术的落后,在和盟军战斗机的实战较量中并不明显,真实表现还未必及得上海军那些性能极端的产品。


甚至包括日本的航空爱好者对于这些陆军轰炸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话,大致就是“那个技术水平下也就做得出这样的东西”。倒有人列举了日本和德国三个主要轰炸机型的生产数量对比:


德:He 111/1935年/6508架—>Ju 88/1939年/15383架—>He 177/1942年/1169架


日:九七式重爆/1938年/2055架—>一〇〇式重爆/1941年/819架—>四式重爆/1943年/633架


(年份指开始装备部队的时间)


意思是这个生产量不管啥性能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吧。


好了,下面我们列举型号,先介绍实装机,其后是原型机或纸面型号。此前还有一些老飞机留下来搞运输什么的就不算在内了。



一、实装型号


1、三菱 キ21 九七式重爆击机

飞行第60战队第3中队九七式一型甲

1944年老电影《加藤隼战斗队》中的九七式二型甲

1937年首飞的九七式重爆是典型的按日本陆军思路设计的重轰炸机,在太平洋战争前期和中期都是一线主力,战争后期转为巡逻、反潜、运输等二线任务,盟军代号为Sally


九七式一型最高速度为432千米/小时,二型最高速度达478千米/小时,速度高于同期的大多数欧美双发轰炸机,日本人对此颇为自得。然而这个速度并不足以摆脱战斗机的拦截和追击,在实战中并无明显优势。至于750—1000千克的载弹量,感觉和多达7人的乘员组颇为不配。


九七式重爆的型号发展和外形变化可以参看老文日本陆军三菱九七式重轰炸机的型号发展与识别特征。


2、三菱 キ30 九七式轻爆击机

战争初期驻泰国的飞行第31战队第2中队的九七式轻爆

1942年巴丹半岛防线上空的九七式轻爆

为替换老旧的九三式单发轻爆,1936年时日本陆军要求设计新一代轻型轰炸机。当时参与竞争的包括立川 キ 29、三菱 キ30、中岛キ31和川崎キ32,立川和中岛的设计早早出局,三菱キ30因为可靠性高最终战胜川崎的设计,命名为九七式轻爆击机,盟军代号Ann


九七式轻爆击机是在三菱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基础上设计的。乘员2人,配备2挺7.7毫米机枪,最高速度423千米/小时,弹舱位于两名乘员之间,载弹量为400千克。该机易于维护,出动率高,并且能够进行俯冲轰炸,因此前线部队评价较高。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该机仍为一线机型,但很快因性能落后从前线撤出。九七式轻爆共生产了686架。


3、川崎 キ32 九八式轻爆击机

飞行第6战队第3中队的九八式轻爆

飞行中的九八式轻爆

川崎 キ32盟军代号为Mary。该机设计参照引进的德国He 118俯冲轰炸机,使用ハ9-II乙液冷式发动机。在试飞测试中性能与三菱キ30不相上下,但因发动机可靠性差而落败。


但1937年时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三菱产能不足,不得已之下日本陆军只得重启キ32设计,命名为九八式轻爆击机。该机乘员仍为2人,因为定型较晚得以改进设计,主要性能略优于九七式轻爆,载弹量为450千克,也要大一些。


九八式轻爆装备部队后果然以动力系统故障频发闻名,1942年后该机转入训练部队,总产量为854架,比当初的胜利者九七式轻爆还多不少。


4、川崎 キ48 九九式双发轻爆击机

1942年春飞行第8战队第3中队的九九式二型

飞行中的九九式双轻爆

九九式双轻爆的设计思路来源于苏联著名的斯勃-2,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斯勃的日本山寨版本。该机的设计思路是以高速规避战斗机的攻击,因此装甲薄弱,乘员也仅有4人。


九九式双轻爆和二式复战大致同期开发,因此两架飞机有很多零件通用。该机可胜任俯冲轰炸,自九九式二型甲后期生产型起安装了俯冲轰炸用的减速板,实战中的俯冲角一般是50°。


九九式双轻爆最高时速达505千米/小时,载弹量为300至500千克。该机共生产了1997架,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都作为主力轻型轰炸机使用。战争最后阶段11架キ48-II乙改进行了特别改装,在机身内装载800千克炸弹,机头安装加长的触发引信杆,用于自杀攻击。


由于可靠性高,速度快,日军对该机评价较高,直到战争末期该机仍有突破盟军空中拦截的战例。但另一方面盟军认为该机载弹量小,自卫武装薄弱,且无自动灭火装置,与九七式或一〇〇式重爆相比极为脆弱,因此评价相当低。该机的盟军代号是Lily


5、中岛 キ49 一〇〇式重爆击机 “吞龙”

新几内亚战线使用的百式二型乙,单位不明

飞行中的一〇〇式重爆

百式重爆盟军代号Helen,是九七式重爆的后继机型。日本陆军希望这种飞机能够在无战斗机护航条件下执行任务,因此除速度外,也要求更强的防御火力。该机设置了尾炮塔,全机配备一门20毫米炮和7挺7.7毫米机枪,在后期型号上进一步将其中3挺机枪的口径增加到12.7毫米。


虽然与九七式重爆相比该机的设计大约晚了五年,但最大速度不过为492千米/小时,载弹量也只有750—1000千克。由于中岛公司此前并无生产双发轰炸机的经验,其发动机很不可靠,设计和气动外形也有问题,部队对其评价很低,将其昵称“吞龙”以谐音“钝重”替代。据说在不同战线上都出现过机组出击前哀求上级允许换回九七式二型的事,而第一批129架百式一型据传无一投入前线实战,也就是说军方上层其实也知道该机缺乏实用价值。


百式重爆产量不及九七式重爆一半,战争后期同样转为二线使用。在该机基础上衍生出若干发展型,比如加强武装的キ58编队掩护机キ80武装强化指挥官机,但都停留在样机阶段。


6、三菱 キ51 九九式袭击机

飞行第10战队的九九式袭击机,1944年被盟军缴获于新几内亚荷兰蒂亚

飞行中的九九式袭击机

1935年苏联提出“斯图莫维克”即攻击机的概念,日本陆军对此进行跟进,于1938年下令开发新式“袭击机”。这种飞机强调在超低空对敌方机场和设施进行炸射,与以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方式作战的轻爆击机概念不同。虽然该机是在1940年定型,但当时日本陆军还没有考虑好“皇纪2600年”的命名方法,于是按上年命名为九九式袭击机,盟军代号为Sonia


九九式袭击机配备两名乘员,安装两挺7.7毫米前射机枪和一挺7.7毫米后座机枪,1943年后为增强火力前射机枪改为12.7毫米。该机发动机下部、驾驶舱下部和后部、机体、主翼下方均铺设6毫米防弹钢板,使用自封油箱。由于重量增加,该机载弹量仅为200千克,一般为50千克炸弹4枚,或15千克炸弹12枚。战争末期一些九九式袭击机进行了改装,可外挂一颗250千克炸弹用于自杀攻击。


九九式袭击机的衍生型为九九式军侦察机,撤去了装甲和后座副操纵系统,增加了照相机,编号仍为キ51,两型一共生产了2385架。


虽然航程短且载弹量小,但该机可靠性好,可适应前线机场且有装甲防护,使用部队多有好评。因为执行任务性质,地面部队亦对其评价颇高。该机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都是一线机型,美军损失的最后一艘军舰牛头鱼号潜艇(USS Bullhead SS-332)就是被两架九九式袭击机炸沉的。


7、三菱 キ67 四式重爆击机 “飞龙”

1944年11月飞行第7战队第3中队四式重爆反舰挂载

富岳特别攻击队と号机

四式重爆实机

四式重爆是日本陆军最后量产的重型轰炸机,是其轰炸机设计技术和经验的集大成者。该机仍由对大型机设计较有经验的三菱公司开发,采用两台1900马力发动机,机动性非常好,是所有“重爆”中唯一一种能完成筋斗机动的。三菱参考了此前为海军设计一式陆攻的经验,擅自加强了该机的航程指标,其最大航程达3800千米。虽然仍不及海军飞机,但在陆军飞机中却是佼佼者。


与之前的型号相比四式重爆的载弹量并未提高,但用于特攻作战时载弹量可达到1600千克,其改型桜弹机(キ167)甚至能装载2.9吨弹药,看来其较低的载弹量主要是受传统的战术思想和弹舱尺寸限制。大多数飞龙都进行了外挂鱼雷的改装以应对战争后期的反舰作战需求。


日军对飞龙的作战性能相当满意,列为优先生产的型号,但各种天灾人祸之下也只生产了630余架。该机的改进型和试验型颇多,其中特别改装的自杀型「と」号机机头透明舱和尾部炮塔用金属蒙皮封闭,在机体内装有两枚去除弹尾的海军800千克炸弹,用机头延长探杆上的触发引信引爆,这种飞机据说改装了15架。


四式重爆的盟军代号是Peggy


8、川崎 キ102 试作战斗/袭击机

1945年鉾田基地飞行第45战队第3中队的キ102乙

キ102乙机头安装的57毫米炮

キ102乙实机,摄于美军船运回国时期

キ102盟军代号为Randy,这种飞机包括袭击机、高高度战斗机和夜间战斗机三种型号。其中キ102乙安装一门57毫米航炮和两门20毫米炮加一挺12.7毫米旋转机枪,可挂载4枚50千克或2枚250千克炸弹,用于对地攻击。キ102乙的出现明显是受到日军此前使用安装37毫米火炮的二式复战承担对地攻击任务经验的影响,其57毫米火炮备弹16发,但射速缓慢,大约是每2秒3发。由于与地炮相比航炮结构并不完善,且后坐力巨大,因此实际使用时一般不会打连发。


キ102被非正式称为四式袭击机或五式双发袭击机,虽然叫试作机,但已按乙型标准生产了215架(其中25架被改造为甲型,2架被改造为丙型),并已装备作战部队。该机被保留用于本土决战,对其是否曾参加实战尚无明确说法。


9、中岛 キ115 特殊攻击机 “剑”

キ115采用开敞式驾驶舱和极简的钢管起落架

キ115实机照片

中岛公司1945年1月提出的简易攻击机,主要是可以消耗上世纪20到30年代库存的大量老式“荣”发动机。而日本陆军正发愁没有足够多的老式飞机用来特攻,因此一拍即合,给予编号和命名。


キ115为钢木结构,机体截面为简单的圆形以方便生产。该机可使用半埋式挂架挂载一枚800千克炸弹,除此外无任何武装,使用两枚助推火箭辅助起飞,起落架起飞后自动脱落。


然而该机试飞的结果很糟糕,起降性能和机动性都很差,需要熟练飞行员才能操纵。由于发动机功率不足,最高速度也只有550千米/小时。首席审查官高岛良一少佐分析认为100架キ115出击,30架起飞失败,剩下的70架中被战斗机拦截50架,防空炮火击落15架,剩余5架取得命中或接近命中,综合算成3架攻击成功。考虑到对大型舰艇破坏力较差,可以看作出动100架キ115能够破坏3艘小型舰艇。那还玩个头啊,因此审查不通过,要求进行全面改进。


虽说如此,但中岛的太田制作所和各地作坊工厂已生产了115架。这些飞机也被留作本土决战,但对其是否曾参加实战亦有不同说法。


キ115的海军型拟使用金星发动机,命名为“藤花”,但没有建造实机。


10、三菱 キ167 陆军试作攻击机(樱弹机)

飞行62战队3中队福岛丰少尉座机

樱弹安装位置

樱弹机实物照片

战争后期的疯狂产物,在四式重爆机体内安装一枚“樱弹”作为自杀机进行对舰攻击。所谓樱弹是一枚重2.9吨,直径1.6米的聚能弹,据说威力范围达到前方3千米,后方300米。因为尺寸过大,只能在机背设置一个很大的鼓包,拆除了防御武器以减轻重量,同时减少了燃料载量,乘员也削减至4人。


因为超重,樱弹机的机动性很差。日本陆军认为该机很难成功撞击,并且当时也缺乏能够熟练操作大型飞机的飞行员,所以据说只建造了9架左右。从一些配图的文字说明看,一些飞机参加了1945年5月25日对那霸附近的美军船团的攻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樱弹机的キ167编号是非正式的,这个编号实际被用于一种计划中的教练机。


11、キ174

九九式二型乙改

飞行中的九九式二型乙改

一说是内置800千克炸弹,在机头安装延伸探杆引信用于特攻的九九式二型乙改。1944年下半年改装了11架用于菲律宾的作战,但没有取得战果,后来又被改回常规轰炸型配置。


官方说法这个编号是为立川计划中的新型轻型轰炸机准备的。



好了,量产的型号大致就这么多。下期我们说说那些原型机和纸面型号,不过日本当时技术水平有限,所以也不必期待什么黑科技产品。


最后咱们搞个小测验吧,这期每种型号我都至少放了两张图,那么题图那张上画的是哪种飞机呢?特征很明显啊,答对也无奖。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