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育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穿越者带来中医,AI 让它枯木逢春?

送交者: 大狮子吼[☆★无狮自然不通★☆] 于 2021-10-09 3:19 已读 59396 次  

大狮子吼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以降,如同一部超级长篇连载,从未断更。

然而细看每个方面,却远不乐观。比如数学,至今存世者多为孤本残卷、零星散篇。而在西方研究中,提及在某某数学课题方面,世界各地前人成就,说到中国这里,往往会说“莫须有”,就是理论上完全可能,实际上只字未存。

而说到诸多领域各类具体发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则如恒河沙数、不知凡几。

这些发明,往往伴随着某位著名人物的登台落幕而昙花一现,更象是一个个穿越者们随身带来的异种文明的产物。因为这些发明无一例外地超脱人类文明发展到2021年的理解能力,也没有实物流传下来。我们只能根据历史记载,知道它们曾经“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地存在过。

比如春秋鲁班发明的无人机(木鸟)和著作的《鲁班书》,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三国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八卦阵、诸葛连弩。

而说到中华文明当中,比这些惊鸿一瞥般的单项发明,更加完整且自成体系的存在,则首推中医。既有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也有多部传世之作,更有历经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药方偏方。当然最关键的,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令人一头雾水、从而难以为继的窘境。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医的日渐式微,同时满心期待着下一位穿越者的横空出世、继往开来、将中医发扬光大。

历史上著名的中医大师,都有轰动时代的成就,和神乎其技的口碑。其中一头一尾两大殿堂级的泰山北斗般的人物,更是有着现今科技无法理解的百毒不侵的体质,也靠着这万中无一的体质,和简单粗暴的穷举法,分别留下一部巨著:《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

那么为什么如今的中医,只能日渐衰落呢?这其中最大的限制,在于中医理论的真正掌握,不能仅仅依靠“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而是同时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而这种积累,意味着医术有成的代价,是医者的从医年岁,和大量病者的前赴后继。在军事战争史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情形,其实中医也是一样。对于常人来说,一番从庸医到神医的蜕变,无法脱离大量难以避免误诊的实践活动。而随着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普及,越来越少的病者需要面对走投无路、“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困境。而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困境的中医们,也自然难以得到足够的锻炼。

经济角度来看,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为中医的发展打上了一束炫目的高光。

随着各类数据分析平台的实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一旦在各地的中医实践者之间形成数据链接网络,共享病例病症甚至辨证开方,中医实践的准确性和经验积累的速度都将得以迅猛提升。同时,大数据的支撑,也将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让中医理论的继续发展,第一次有望摆脱对于穿越大能的完全依赖。

AI可以把大量数据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比对,找出其中关联,这就是常说的机器学习的最基本形式。 可以说,凡是统计学涉及的领域,都可以由AI接手,因为机器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知疲倦,不怕枯燥,无脑堆经验。

中医实践最大的障碍之一,是各种完全不同的病因,具有极为近似的脉象。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切脉的初学者,很不友好。而有了AI辅助,就可以采集病者包括脉象在内的诸多指标。一旦病者规模上去了,数据量就上去了,那么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就更容易显露出来。 传统中医实践中,一个医者,要看过众多的病者,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医术。从本质上来说,这和AI同时采集大量病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是一样的经验积累。
喜欢大狮子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