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红楼梦》中秋佳节的一顿饭,让我看见人性的美丑以及命运的无常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1-09-21 7:47 已读 1095 次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红楼梦》中秋佳节的一顿饭,让我看见人性的美丑以及命运的无常 

《红楼梦》第一回虽不长,但却写到两个节日,一个是中秋佳节,一个是元宵佳节。同时还写到两个人,一个是淡泊自在的小乡宦甄士隐,一个是穷困落魄的穷书生贾雨村。



第一回是个引子,在此之后,甄士隐家先是女儿走丢,后又因隔壁葫芦庙失火波及而烧个精光,投靠的岳父又哄又赚用光了他的银两,导致那甄士隐“竟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第一回)”,而那贾雨村反因科举仕途而做官,回本县当了老爷,一时间,两人命运都来了个急转弯,令人生叹。


下面从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共度中秋佳节一事,看两人处事态度及性情特点。


佛教中常谈因果,也有很多人常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太上感应篇》认为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但这个观点,放在《红楼梦》第一回,恐怕有些不合适。


甄士隐家虽谈不上富贵,但在姑苏阊门当地也就是个望族,很受当地人推崇敬重,而这甄士隐又是个恬淡知足的性情:“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第一回)”,用书中的话说,倒的确是个神仙一流的人物。这样的日子,在现代社会,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性情淡泊也不是不好,但首要的一点是扛风险能力太低。如果生活一直平顺,甄士隐会有个还不错的晚年,但一旦遭遇不测,他的生活品质可能一落千丈,而书中,甄士隐最后是“贫病交攻”,跟着和尚道士去了。


按书中所说,士隐是个读书人,后来因落魄了也曾想置些房地,但因他“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也就是说,他原打算通过将田庄变卖的钱通过置办地产,种田种地来支撑生活,但因没做过农活,因此支撑不下去,日子越过越难。可见,士隐虽是读书人,却并无一技之长,在经营管理方面也不擅长。


但论及士隐为人,却是极好。他是个古道热肠的人,喜欢亲近读书人,也并不在意对方贫富,反倒很愿意在别人急难的时候帮人一把。


士隐日子过得潇洒自在,如前文所说,每天不过是观花种竹,酌酒吟诗,闷了就引着女儿玩耍一回,偶尔见到那贾雨村,也时常邀请他到书房小斋一聚,且待客礼仪十分周到。单说他曾因偶然请贾雨村来家小聚,但忽然家人来报,说有严老爷来拜,这甄士隐十分谦逊,起身向贾雨村让道:


“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


原本谈不上诳驾与否,只是事出偶然,但甄士隐心里过意不去,因此和贾雨村招呼一声,又在贾雨村跟前自称“弟”,可知不是个狂傲的人。


甄士隐对贾雨村的情分,并不寻常,在这次两人未能一叙后,他又趁中秋节家宴之后请来贾雨村,而这次,我们知道甄士隐其实一直在找机会想要帮贾雨村。



甄士隐是读书人,他也知道像贾雨村这样的读书人的心思,读书人多少有些清高,但贾雨村却正是落魄时,落魄之人,最怕被人看见自己的短处。


因此,甄士隐虽然想帮贾雨村,但却不能明说,一来怕伤及贾雨村的自尊心,二来又怕是自己造次。因此,借着元宵佳节两人谈兴渐浓时,他才好开口,如此既不显得唐突,又不会伤及对方自尊。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二人归坐……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久有此心意,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 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

从上文看,现代人可能难以理解,明明甄士隐是施舍钱财的人,贾雨村是接受施舍的人,可两人姿态反而完全不同,若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甄士隐显得比较低调,而贾雨村显得十分高调。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应该是施舍钱财的人更高调才对。


由此可见古代读书人的高风亮节,他们在助人之后,并不以助人者自居,反而因为自己主动热心助人而害怕伤及对方的尊严和面子,因此会摆出一副比较小心低调的姿态来。


士隐不仅热心,更是个细心的人,不仅送银子,还送冬衣。中秋当晚因喝酒太多,因此没考虑那么周全,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他才睡醒,忽然想起应该写两封荐书给雨村带去,好让他投靠一个仕宦人家寄身。这番思虑,值不值当?未必值当。



说完甄士隐的性情人品,再说说贾雨村。


贾雨村是个十分实际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他绝对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却枉为读书人。他有知识,但无良心。论人品,他并不可靠。


他做官后,明知手里的案子牵涉到恩人甄士隐那被拐卖了的女儿,口中说着会把女儿找到,背地里却什么都不做——讽刺的是,他却不忘向甄家娘子将那甄家丫头给讨要回来,这种人狂妄自负,略有些才情本事,但这种人一旦得利,恐怕就得有人要失利。传言贾雨村后来极有可能投靠忠顺王府并在贾家衰败之后临门一脚,将曾帮过他的贾家也推向抄家的结局!



贾雨村有才华有抱负,但这抱负却不用于利民,而是用来利己。他不是那么讲理的人,也不是个谦虚的人,他不计较细节,凡是只以自己的需要为首要考虑。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 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对帮助自己的恩人,他也不当面辞谢,拿到银子后,当晚睡了几个小时,第二天天不亮就立刻进京赶考,从这个细节来看,贾雨村行动力很强,从他留话给和尚可见,他不拘小节不重礼节,更无需在乎恩人的感受。有这个细节的支撑,日后他做出忘恩负义的事,倒不足为奇了。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和贾雨村在中秋节晚上的一顿饭,读来确实令人扼腕叹息,当年中秋及元宵之后,甄家一落千丈,贾雨村却风光回来,他回来却不是来报恩的,是来作威作福的,人们常感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世态和人心自古如此,倒不如读懂人性,少抱期望为好。


参考文献:《红楼梦脂汇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岳麓书社。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