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居百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江苏无锡,何以强大【1】

送交者: 尘一了[☆龙之侠☆] 于 2021-09-20 15:32 已读 718 次  

尘一了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江南水乡的氤氲烟雨中,一座座繁华都市接连坐落,令人艳羡。




过去,它们是一处处“温柔富贵乡”,如今,它们则是占据全国GDP近20%的超级城市群。




我国东部夜间卫星图,中间大面积连续的明亮区域为长三角地区 | 图片来源@NASA





这里经济极为发达,坐拥数个特大城市堪称“高手如云”。




在重重高手之中,颇显低调的无锡,竟以高达16.58万元的人均GDP脱颖而出。




长三角部分城市2020年人均GDP示意 | 制图@陈志浩&陈随/星球研究所 





而无锡的实力,远不止于此。




它是中国第二个集成电路产业超千亿级产值的城市,物联网产业营收约占全国的1/4。




从无锡市区远望太湖;物联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 摄影师@吴亦丹





见证中国万米深潜记录的“奋斗者”号诞生于此,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也在这里繁忙运行。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同样在无锡研制而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摄影师@应威




回首过往,工商业发展迅猛的无锡曾比肩上海,享誉一时。
古运河两岸见证了无锡的往日繁华 | 摄影师@尹士

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的吴文化也在此发源,至今吴韵犹存,熠熠生辉。
无锡荡口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摄影师@李玉

无锡,到底有多强?它的实力又从何而来?
答案,还要从三个时代讲起。

创业 1.0 -开拓时代

远古时期,无锡所在的太湖流域,还是一片荒野沼泽。其东、南、北三面临江滨海,西部则为天目山等山麓丘陵。
天目山上云雾缭绕 | 摄影师@潘劲草

从海上跋涉而至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俯瞰整个太湖流域,大江大河肆意奔腾,沼泽湖泊密如星斗。
5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种植水稻,于玉器、陶器上雕琢刻画,形成了著名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其中良渚古城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良渚文化遗址分布示意 | 制图@陈志浩&陈随/星球研究所

至于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风起云涌,太湖流域的发展却未有太大突破,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此处才开启了璀璨的篇章。
无锡这片土地,正是这一篇章的起点。
无锡太湖鼋(yuán)头渚景色 | 摄影师@朱金华

彼时,黄河流域的“周部落”受商王赐地,周人建国。周太王欲立三子季历为王,却有违礼制。
而长子泰伯年逾四十且膝下无子,早已深谙父意,遂决定放弃王位,离开周地。
《史记•吴太伯世家》片段节选;文中的“太伯”即“泰伯” | 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泰伯与二弟仲雍告别族人,一路南奔,直到太湖流域的梅里,才停下了脚步。
这里气候湿润、水源充足,于是两人在此定居,传播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第一代开拓者。
古梅里即今无锡梅村 | 摄影师@应威

历经数年,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碰撞融合,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吴国

相较中原各国,此时的吴国仅是一个偏远小国。在吴国近700年的历史中,每一代君主的使命便是“强国”。
用于纪念泰伯的泰伯庙守望千年;下图是无锡泰伯庙附近的泰伯塑像 | 摄影师@应威

而对于河湖遍地的吴国来说,“强国”的关键之一,便是治水
为了防洪防涝、灌溉农田,第一代吴王泰伯便带领吴人开凿了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条人工河流——泰伯渎
泰伯渎又名伯渎河,至今已有3200余年的历史 | 摄影师@梁俊杰

河道既有农田灌溉之便利,又是连接四方之要道。历经一代代吴人的辛勤开拓,一条长达200千米的“吴古故水道”就此形成。
第二十四代吴王阖(hé)闾()挥师征楚,吴国水军经此西进,被视为“以卵击石”的战役以吴胜而告终。
吴王阖闾伐楚示意;自此战役后吴都迁至姑苏(今苏州) | 制图@陈志浩&陈随/星球研究所

此后,更多的河流被疏浚,更长的河道被开凿。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在梅里附近始建无锡县,城池拔地而起。
无锡城在今梁溪区,因城池形似龟背又名“龟背城”,城中河网密布;相传无锡之名或源于“吴墟” | 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摄影师@应威

800余年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始成,流经无锡城的古运河,便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擅于造船的无锡人,沿运河可通京杭,溯长江可上巴蜀,畅行五湖四海。
京杭大运河交通示意 | 制图@陈志浩&陈随/星球研究所

至此,无锡迎来了大运河时代
凭借如此优势,无锡渐趋成为“南粮北运”的枢纽之一。
至今无锡境内仍有数千条大小河流 | 摄影师@尹士

到了明清时期,运河两岸已是码头遍地,“米市”规模日益扩大。
而苏北等地的部分棉花,也由购米船队运至无锡。无锡乡间棉纺织业逐渐兴盛,城中“布市”绵延百米。
荡口古镇在过去有“江南粮赋第一乡”的美誉 | 摄影师@赵永清

随着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钱庄、货栈纷纷于此坐落。
无锡成为名噪一时的“米码头”、“布码头”、“钱码头”,堪称“商贾云集”。
南长街依无锡古运河而建,有 “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之称 | 摄影师@梁俊杰

江河上飞驰的货船,不仅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催生了文化的繁荣。

东吴时期,无锡便有佛教传入。始建于梁的南禅寺塔,共八角七层,檐角悬铃,蔚为壮观。
南禅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 摄影师@尹荣明&杨柯峥

坐落惠山的惠山寺,门前则常有商客聚集。
人们斥资置地,共计80余个氏的百余座祠堂在此修建,规模极为庞大。
惠山古镇与惠山阁同框 | 摄影师@尹士&张康年

除此之外,书院、学社、私塾、蒙馆等大小学院也纷纷建立,明清两代共建有800余所。
无锡东林书院始建于宋,享誉盛名 | 摄影师@尹士&杨柯峥&徐海洁


沐浴在书香中的无锡人,历史上共走出了5名状元以及500余名进士,可谓人才济济。
无锡古代部分名人示意 | 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然而自有建置以来的2000余年,无锡始终为县,或隶属常州,或隶属苏州,发展水平与苏州等大城无法相提并论。
直至近代,这座城市才获得了崛起的契机。它所积蓄的千年之力,即将厚积而薄发。

喜欢尘一了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