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PART II

送交者: 冷猫居士[♂★★猫帅★★♂] 于 2021-09-13 19:37 已读 115 次  

冷猫居士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关于马化腾,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由 冷猫居士 于 2021-09-13 19:36

腾讯五位创始人,马化腾、陈一丹、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他们几位的QQ号是10001-10005

1999年4月,一次出差马化腾和陈一丹在招待所看到OICQ在线用户超过了500,两人手忙脚乱翻出杯子,买了一瓶啤酒庆祝。实际上OICQ的用户在9个月后就已经超过100万人,并在随后十几年里成为腾讯的基石。

QQ用户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维护压力,服务器承受不住必须要添置新的,可是最便宜的也要五六万,根本出不起。于是张志东去华强北买了一堆零件,和马化腾一起自己装了一台山寨机。

腾讯早期,同事们上下班没有时间概念,但在公司里的时间必然超过家里。后来怀疑是用QQ聊天,因为家里上网费贵。马化腾和太太就是通过QQ认识的,马化腾:“不过当时她也不知道我是谁,我就说我是工程师。”

马化腾:“那个时代身处改革开放浪潮最汹涌、最前沿的深圳,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那种拼劲和闯劲。时代赋予我们一种谋求新变化、新发展的紧迫感。从我在深圳上中学的时候,校园里就流行一个词叫‘时不我待’。老师用无比急切的口吻告诉我们,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时代,机会就像河流里的泥鳅,处处可见,但都无法轻易抓获。那个时代的精神感召对我们这些创业的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当时的创业环境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的资源支持,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几个创始人都把自己的薪水减半,收入只够填饱肚子。时至今日,我们当年在赛格科技创业园的办公室还保留着,尽管已经空无一人。但它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凝聚着我们在那个时代的精神与激情。

深圳的国贸大厦,曾经是80年代全国游客来深圳旅游必去的地方

除了早期创业阶段,有几次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我们和MSN的竞争。那时候MSN很强势,但我们的产品每天及时迭代,做得比国外产品更适合中国人。我们针对中国特殊的网络结构做了大量优化,让用户的使用感受最好、传文件最快,还做了聊天室和个性化的创新,小步快跑,锲而不舍,帮助我们最终赢得了竞争。”

马化腾和创业好友

创业初期,几个创始人每天必定在一起吃午餐或晚餐,用这个时间来沟通,意见不同时他们之间会吵架拍桌子,甚至冷战。马化腾从来不吵,只会生气,生气的时候言语刻薄,他的管理能力、领导风范都是后来的事。

圣诞节腾讯五虎在娱乐

当时ICQ的信息只能保留在单机上,一旦用户更换机器登陆,所有联系人的信息都将丢失。在计算机在当时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对用户而言,无疑影响了使用者的便捷程度。许多专业分析人士分析“QQ能够在网上风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符合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沟通方式”。

早期马化腾在办公室

马化腾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了500万用户。QQ用户数呈几何基数增长,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当时每月每台服务器几千元钱的托管费,让腾讯入不敷出。

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却挣不到钱,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计算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当时公司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只为了活下去。”

马化腾记得,当年腾讯的资金危机,到了只剩1万元现金的地步。迫于生计的腾讯创业团队不得不利用深圳的地理优势,去香港‘投机倒把’,把廉价笔记本电脑高价转卖给内地的企业主。

为了获得风险投资,1999年下半年,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但往往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商并不认可腾讯试图用“注册用户数”来融资的想法,在当时,没有人能看懂互联网的模式。

马化腾决定把QQ卖掉,“当年卖QQ的时候,我们先后跟四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谈判,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出价又偏低。”马化腾回忆,“这让我非常犹豫。”

有意向收购的公司“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联想、网易、广东电信,马化腾找了几家大佬商谈出售QQ,前两家都拒绝了,只有广东电信愿意出60万买QQ,马化腾坚持要100万,最终出售QQ的谈判告吹。

如果不是看到老友丁磊拿到了风险投资,马化腾很有可能60万卖掉QQ。

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挽救了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凭借QQ仅半年占领的用户市场,马化腾幸运地拉来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为腾讯找到了活路。

同时马化腾开始积极寻找各种可能赢利的点,当时韩国流行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网络服务,马化腾开始联系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把他们最新款的衣服放在网络上,供QQ用户付费使用。马化腾是第一批QQ秀用户,他给自己买了一头长发、一副墨镜、紧身牛仔裤。

QQ秀

QQ秀

由此开始,腾讯才真正生存了下来。“如果做其他不熟悉的业务,腾讯也许很早就死掉了”,马化腾后来坦承认腾讯在发展初期确实危机重重,值得庆幸的是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

初期发展过程中,腾讯发生了一场赔偿官司,在1999-2000年左右,仿照ICQ开发的OICQ抢了很多ICQ的中国大陆用户,后来ICQ公司起诉腾讯,法院判定腾讯败诉,停止使用OICQ这个名称,同时赔偿了一定金额的费用,自此腾讯便使用了QQ这个名称。

QQ名称的变化

2000年7月的新版QQ聊天软件已经植入广告条,虽然广告销售开展得还不错,但对于每天新增几十万的QQ用户,一个月之内就要新增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那点网络广告收入显得微不足道,腾讯苦于没有向用户收费的渠道。

用户QQ头像

马化腾:“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

当年年底,腾讯的营收接近5000万元,净利润已经超过1000万元。腾讯随即开通了移动QQ业务,发展收费会员,并针对收费会员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2002年,腾讯的净利润是1.44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0倍之多。

2003年推出腾讯游戏、腾讯网,腾讯净利润为3.38亿人民币,比2002年又增长了近一倍。

到了2004年,腾讯不仅摆脱了生存之忧,而且形成了三大块业务收入来源: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电信增值收入以及网络广告的收入。

接下来腾讯利用通过资本市场融得的资金,迅速实现了“花瓣式扩张”,推出http://QQ.COM门户网站、QQ邮箱、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游戏、互联网搜索(soso)和个人电子商务网站(paipai)等,腾讯开始涉及几乎所有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2004年6月16日,腾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马化腾:“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QQ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2004年马化腾结婚了,过去几年,他几乎每天都晚上10点之后才离开公司,大家常常也要晚下班。结婚之后,他开始按时下班,大家也以为解放了,好日子没过多久,大家经常在半夜12点之后收到他的工作邮件。

据传图片中的女孩是马化腾的妻子(未确认),马化腾和妻子是QQ网友,在北京见面认识的。马化腾把妻子和女儿的隐私和照片保护得非常好,也许这样妻儿就可以做一个不被围观的普通人,可以大大方方去逛街吃饭过平常人的生活,不被声名困扰

2005年马化腾提出“在线生活”的新战略,决心围绕腾讯核心产品QQ重新布局,搭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生活社区,满足年轻人的所有娱乐需求,这一年QQ推出了QQ空间。

腾讯发展情况

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联众、盛大、网易、MSN、51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与360等游戏、社交、工具领域的企业。

腾讯和竞争对手

但校园招聘时,最好的学生都抢着进微软,没人愿意来腾讯,马化腾调侃说腾讯在用二流三流的人才与微软打仗。

2006年2月,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任腾讯总裁的马化腾忽然辞职。他从台前到幕后,一心一意地做产品规划和战略规划。在腾讯,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马化腾不仅喜欢首席体验官的身份,更喜欢将自己看成腾讯最高级别的产品经理,对每一款产品进行体验。

腾讯在全面拓展业务的同时,腾讯员工数目激增,管理日渐复杂。马化腾坦言:“未来,如何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对我是一种挑战。腾讯并不是我一个人搞起来的,假如有分歧就要谈,要以理服人。假如这个决策是由你的个性、性格决定的,人家就要怀疑你的能力了。”

“我们要找职业经理人跟我们搭配,你再努力,很多的专业管理知识可能还是跟不上。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技术上的东西,我们可能可以做得好;但管理这方面,你不可能做得完美。我们每个人都在找接班人,都在进行双打的配合,包括我本人,都是双打的匹配。这是为了避免最后要么撤要么退,这对公司影响太大。有些公司的‘老人’,有职业经理人没有的优点,你放弃其实是很浪费的。”

从这件事来看,马化腾深知个人因素在一个成功企业内部的利弊。他曾经表示“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领导人的魅力尤其重要。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需要从个人英雄主义阶段过渡到科学的管理体系”。“辞职”是为了能更专注于工期的战略方向和产品规划。实际上,马化腾仍然是腾讯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辞去的只是“总裁”头衔。

马化腾将业务经营交给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刘炽平,而专注于自己在技术和客户体验上的专长。马化腾:“刘炽平先生对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贡献良多,正是在他和其他管理团队的协助下,我才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公司战略方面。”

自刘炽平上任以来,腾讯的股价已经从五六元上涨到二十几元,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在几年的合作中,刘炽平监督公司日常管理和运营,而马化腾侧重战略和产品开发。

马化腾经常每天轮着使用产品,他觉得“这个周末不试,肯定出事”。马化腾在公司里要求“10/100/1000”原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2006年马化腾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2006年QQ在线用户超过2000万,熊明华问马化腾:“你估计什么时候可以超一个亿?”马化腾说:“也许我有生之年看不到。”2010年3月5日晚上7:52,QQ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个亿。

2010年9月27日,3Q(360和QQ)大战爆发,360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

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互联网之战,并走上了诉讼之路。

在QQ、360二选一的界面上,腾讯职员想要把“卸载360“这几个字体调的大点,好引导用户选择,不过马化腾坚持“卸载QQ”和“卸载360”两个按键的字体一样大,把选择权交到用户手中。

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微信,微信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

那段时间“所有高管都在试用,有什么问题立刻在群里反馈,立刻去改。大家天天工作到凌晨3点、凌晨5点”,最终,微信诞生。

微信和它的开发团队

马化腾:“很多人说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微信的确是唯一一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以前都是在传统互联网上做好,换掉屏幕,转到手机上。但微信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反而特别有魅力呢?因为这个产品让我们看到很多独特的体验。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把移动端变成人随身的一个器官。

微信的诞生源自于腾讯的危机感,因为微博的出现,还是从社交切入,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当时腾讯内部有3个团队报名做一款能够对抗微博、能够解决PC到移动端的产品,最后一个张小龙团队做出来了微信。”

腾讯广州研发中心

张小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2005年3月,腾讯接收了张小龙团队,张小龙创造的Foxmail邮箱用户体验非常好。

张小龙带着二十多人的团队加入了腾讯,负责QQ邮箱的建设,但一开始他总是以“早上起不来”为借口不去参加会议,马化腾就让自己的秘书一大早叫醒他。后来张小龙说路上堵车,以后每周开例会的时候,小马哥派的专车都会准时到楼下来接他。张小龙不想来深圳工作,马化腾就在广州设立了研发中心,张小龙当总经理,只需每周开车赶到深圳参加总裁办公会议即可。

张小龙

在腾讯内部,马化腾和张小龙被认为是顶尖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最主要的作用是研发出让用户体验好的产品。那到底什么是用户体验?张小龙认为,“用户体验”就是一种让自己瞬间变成“白痴”用户的能力。张小龙对马化腾的评价是,马化腾大概能在3秒内让自己变成“白痴”用户,乔布斯用1秒,而他自己大概需要5秒。

马化腾自己每天高频使用产品,不断发现不足,一天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就会引发口碑效应。直到现在,马化腾依旧给自己定位为“产品经理”,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已经写进了马化腾的性格里,这种性格特质也成就了现在的腾讯。

纵观腾讯发展史,即使一开始的QQ,腾讯也不是第一个研发的。但腾讯公司的产品,往往都能后来居上,超越前者,这与马化腾擅长的用户体验密不可分。腾讯打过与竞争对手的战役,最终战胜对手的,也是产品体验好一点,再好一点。

马化腾说:“你把每一步都做到极致的话,出来的产品一定会被很多人喜欢,这是我们一个成功的基础。我非常乐意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我会关注每一个细节,调动公司的人和资源持续改善,直到让用户满意为止。”

2012年3月29日凌晨4点,马化腾在腾讯微博上发:“终于,突破1亿”。微信用了433天,QQ用了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4年。

2013年,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彼时形成的BAT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在BAT三位掌舵者李彦宏、马云、马化腾中,马化腾最年轻。

2013年起,马化腾开始积极倡导“互联网+”的概念。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于2015年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同年推动“互联网+”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了国家行动计划。

2015年马化腾入选“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活动获奖名单。

2015年12月16日,马化腾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

2016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带来五个准备提交的建议案,涉及“互联网+”落地措施、分享经济、互联网医疗、数字内容产业和互联网生态安全。

2016年6月16日,中国“互联网+”峰会在京举行。马化腾现场指出,对每个行业而言,互联网不只是一个新经济、新领域,而是与自己行业息息相关、必须拥抱的。在过去一年,在“互联网+”信息能源的巨大赋能下,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领域都发生巨大的积极变化。

“人要清醒,外面掌声最响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至今日,马化腾仍然把危机感时刻放在嘴边,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中,都提到了腾讯的危机时刻,他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

在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马化腾说:“未来5年,腾讯最大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市场怎么样,大家都看得见,但不一定都拿得住。通过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组织架构保证压力的传导,通过严格考核和末位淘汰制留住好的人才,而所有这些,能把腾讯打造成一个不依赖个人精英,而是依靠体制化动力的成熟体系。”

即便是对用户逾八亿的微信,他也觉得,“这仅仅是一个(互联网)站台票,你能不能坐到终点不知道,你一个人上去,还是一个团队上去不知道,而且很多人也往上挤,是和睦相处,还是最后打起来,也不知道。”他举例子说,比如七八年前那次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你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转不过去,那我们就死掉了。”

马化腾说:“各行各业都开始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快车道,这个过程里会产生大量跨界的新商机。”。他所带领的腾讯也将全力转型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在这个过程中,腾讯要做的,提供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连接问题。”

2019年5月21日,在云南国际智慧旅游大会上,马化腾表示:“在创新能力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发展前沿。最近中兴、华为事件愈演愈烈,我们也时刻关注贸易战是否会演变成科技战。因此,如果我们不继续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下苦功,我们的数字经济就是在沙堆上起高楼,难以为继。”

马化腾(中)在年会上

“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仍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实验室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室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BAT三巨头,马化腾(左)与马云、李彦宏

寻找时空的经纬度里最有价值的传承!更多人与物的传承文章,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传承ROOT”!
喜欢冷猫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