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日本健康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堵」出来的,5种疾病

送交者: 漢和源[♂★汉和源★♂] 于 2021-08-25 1:18 已读 9937 次  

漢和源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万病之源源于血

百病之由由于气

经络通,百病消

血液清,颜如玉

影视剧中常常会出现“打通经络”的武林高手,而民间也流传着“经络一通,走路如风”的说法……

实际上,这些说的都是中医学里的“经络”,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运行气血、连接人体五脏六腑的重要通道,影响着全身机能的运行。一旦经络被“堵”住了,气机运行不畅,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气“堵”了——气郁

1

气郁:不良情绪是“元凶”

若是长期心情压抑不得发泄,气机郁结于心,体内的器官就容易发生淤塞,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发生。

气郁人群往往有精神不振、失眠多梦、易怒善哭、胸胁胀闷、腹部胀满、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女性可能还会有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等表现。


2

“出气穴”——膻中穴

膻中穴是心包经的令官,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此外,膻中穴还有较好的强心作用。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的位置。

3

陈皮+玫瑰+枸杞:疏肝理气

【配方】:取玫瑰花5克、枸杞10个、陈皮10克,泡水代茶饮用。

血“堵”了——血瘀

血液运行不畅,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时,就被称为血瘀。

而血瘀又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内结之血,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二是污秽之血,包括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三是离经之血,主要指脑出血、胃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1

判断血瘀,看4个征象

①出现色斑、皮肤干燥脱屑。色斑,多是说明本身有血液瘀滞的情况,且斑越多,往往血液循环障碍的程度越重。

②舌下静脉曲张变粗、嘴唇青紫。

③心脏出现不适症状。心脏血管瘀堵,则可演变为冠心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胸闷憋气的症状,再严重就会胸痛、背部疼,还可能放射到肩膀等部位。

④情绪改变。若是脑部血液循环不好,供给给脑神经的养分不足,就容易使人失眠,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

治疗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合谷穴

合谷穴又称“万能穴”,它的作用很广,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经常按揉还可以缓解便秘,预防老年痴呆等症。

【位置】:双手拇指交叉,拇指按住的地方即为合谷穴。如果位置正确,按压时会有轻微发麻、肿胀的感觉。

3

补气活血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活血药大多辛温发散,长期服用容易耗散人体真气,反而加重血瘀。因此日常用活血药调理身体时,一定要注意补气,两者相得益彰,效果更理想。

【配方】:取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丹参30克,共同煎煮15分钟后饮用即可。

湿“堵”了——湿邪

夏季湿邪更易入侵人体。

一方面,夏季气温不断升高,雨水又多,暑湿较重;再加上不少人喜欢吃烧烤、火锅、冰镇啤酒等油腻寒凉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在体内形成痰湿。

里应外合,体内湿气越来越重,还可能导致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疾病。

1

如何判断是否有湿气

如果以下症状出现2个及以上,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①头发爱出油,脸色黯黄易起痘;

②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

③起床后昏沉乏力,整日嗜睡,容易水肿发胖;

④食欲不振,大便粘滞不畅,小便浑浊;

⑤口臭,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⑥手脚冰凉,爱出虚汗。


2

最有效祛湿穴位——承山穴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在小腿肚下“人”字型的中点;用四指轻轻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两侧各按揉510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3

石菖蒲+佩兰:健胃醒脾、祛湿豁痰

石菖蒲,又叫“野韭菜”,有补五脏、通九窍的功效,若是和佩兰配伍,能够帮助排除脾胃中的湿邪,让其变得更有活力。

【健脾祛湿方】

【配方】:取石菖蒲3克、藿香3克、佩兰3克、苍术5克,煎煮后代茶饮即可。

热“堵”了——热毒

热毒,其实指火热郁积在体内堵塞经络,像浑身发热、皮肤红肿热痛、起痤疮、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等都是热毒的主要症状。

热毒未能及时排出体外,大多是因为肝功能受损所致,所以肝脏受损也是热毒的一个典型症状。

1

夏季解热要穴——曲池穴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祛风、消肿止痛的作用,尤其对于关节疼痛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位置】:轻抬手臂,屈肘后将手臂内弯,此时手肘关节的凹陷处即是曲池穴。

2

双花藕节饮:清热凉血

有热毒的人平时可吃些寒性及凉性的食物,比如莲藕、竹笋、冬瓜、丝瓜、苦瓜、菠菜等。

寒“堵”了——寒邪

1

寒气生痰、瘀、湿、痛

寒气堵塞经脉,就会刺激血管收缩、神经和肌肉痉挛,产生疼痛。

虽然夏季气温较高,但食用过多冷饮、过度吹空调、用冰凉的水洗澡等贪凉行为,都容易破坏人体的防寒和免疫能力,让寒气在内腑瘀滞。等到冬季就容易爆发,引起腹泻、腹痛、胃痛、呕吐、手脚冰凉、下肢无力等症状。


2

阳中之阳温热袪寒——大椎穴

按大椎穴时,若深按感觉手底有个筋团疙瘩,这就是寒气聚集的外在体现。

经常按摩大椎穴可以补充阳气,间接的补充人体的肾中之阳-元阳。肾中元阳充盛,就可以保持强有力的抗御外邪的能力。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头时用手顺着脖子向下摸,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突起的骨头,那就是第七颈椎。

3

温阳散寒,试试干姜茶

姜是温阳散寒的“法宝”:生姜偏重于发散外在的风寒;炮姜只适用于人体内部虚寒;而干姜既能发散外在风寒,也能祛脾胃的虚寒,非常适合有畏寒、消化不良、腰膝酸软、心悸怔忪等阳虚症状的人群食用,能够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疏通血管▼

•日本纳豆激酶协会推荐产品•

纳豆激酶活性含量2500FU


产品功效:


溶解血栓


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


属性温和,平稳血压


软化及增加血管弹性


抑制血小板凝结

原料:

纳豆菌培养萃取液,大豆磷脂等。

产地:

日本。

规格:

30/盒,GMP认证,JNKA认证。

用量:

每日一次,每次1粒,晚餐后就寝前用水冲服。


喜欢漢和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