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索达吉堪布《能断》:《金刚经》第十四品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1-01-11 14:24 已读 200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具有空性智慧,才能生起大悲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此时,须菩提听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通达了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不禁悲泪俱下,陈白佛言:“希有,世尊。”

【涕泪】

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了此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究竟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正如《入中论》所形容的:“若有众生听闻空性后,内心数数生起欢喜,由欢喜而泪流满面、汗毛竖立,这种人就是空性法门的根基。”可见,须菩提完全符合这个条件。

【悲泣】

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希有】

藏文中有两个“希有”,玄奘译的是“甚奇希有,世尊!最极希有,善逝!”也是用了两次感叹。须菩提为什么赞叹“希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在凡夫的心中可以种下善根,遣除一切迷乱,斩断生死轮回,而一般的法门根本不具备这种功德。

《金刚经》为什么如此希有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佛陀您宣讲如此甚深的《金刚经》,我自从获得慧眼以来,没有听过这么殊胜的经典。”

须菩提是大阿罗汉,从预流果开始,就已经获得了慧眼。我们的肉眼只能见色法,而阿罗汉的慧眼什么都能看得到,可以见到众生的心,也能听到一切声音。当然,作为小乘阿罗汉,不可能完全通达空性,智慧肯定与大乘菩萨有极大差别。佛经中说:“声闻所证空性,犹如牛蹄迹之水;菩萨所证空性,犹如大海之水。”

由此可知,声闻阿罗汉虽然证悟了空性,但境界并不是特别高。《金刚经》能断除疑惑和“有”“无”的执著,揭示一切法相不存在的真理,而且功德也非常大,如此殊胜之法,在小乘经典中根本找不到,须菩提也可能是第一次听,因此觉得非常希有。

我对《金刚经》十分有信心,也确实感觉此经非同寻常。以前弘扬《金刚经》的法师非常了不起!听受、持诵《金刚经》的信士也非常了不起!

有信心,就能证悟空性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若有人将来听闻《金刚经》,生起清净的信心,同时也产生证悟的境界。当知此人的证悟并非一般,而是成就了世间上第一希有的功德。”

我们成办世间的琐事,或得到一些名闻利养,并不算特别希有,因为很多凡夫都可以办得到。但如果对《金刚经》的功德生起清净的信心,证悟了实相智慧,这个功德是最希有的。

【信心清净】

什么叫清净的信心呢?认为《金刚经》十分了不起,是佛陀宣讲的非常殊胜的法,这就是清净的信心。什么是不清净的信心呢?一边认为《金刚经》很殊胜,一边又怀疑有没有这么大的功德,这种信心被疑惑所染污,所以不清净。
若对《金刚经》生起一种清净信心,那他必定会生起实相的智慧——最了义、最究竟的证悟境界。因为弥勒菩萨说过:“胜义谛唯一通过信心而证悟。”《华严经》亦云:“信为道源功德母。”

在世间成办大项目、大工程,人们常会认为很希有,其实这没什么;还有不少人认为,有神通很了不起,实际上外道、鬼神也有这些,这不是特别值得赞叹。只有像六祖一样,依靠对《金刚经》的信心而证悟实相,才是世间上最最希有的功德!

不执著有,更不执著无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所谓的实相,并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如来称之为实相。”

在藏文中,此句之前还有“何以故”。连结上文,这句是在解释:为什么生起实相是第一希有呢?因为“是实相者,则是非相”。

凡夫之所以无法解脱,是由于执著相状,不是执“有”,就是执“无”,以至于被贪嗔痴一直束缚。而圣者并不会这样,他的境界中无有任何执著,现见了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实相的境界呢?《入行论·智慧品》中说:先要长时间观修空性,断除执诸法实有的习气;然后进一步观万法无所有,断除对空性的执著,最终达到“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的离戏境界。

总之,在真实义中观察,任何相状都了不可得。佛陀在了义经典中也说,胜义中没有真实之相,所谓的“相”,只是在虚幻的世俗法中暂时安立的,因为如来从来没有说过一个成实之法。

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须菩提说:“世尊,我现在听闻、受持这部经典,并不是特别困难。最难得的是,将来末法五百年时,若有众生听到这部经,并能信解受持,这才是最为希有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佛陀在世时是果法期,佛法相当兴盛,证果的现象非常多,常有众生得阿罗汉果、菩萨果。所以,无论从当时的年代,还是众生的根基来讲,能听到《金刚经》不是非常难得,也不是特别希有。(前面须菩提刚说,自己从得慧眼以来,从未听过这么殊胜的法,非常希有。现在他又想了一下:“这也不是特别希有,因为此时佛教很兴盛,再加上我是解空第一,信解受持这样的空性法门,也不算难事。”)

按照莲花戒论师的解释,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不是很大,只是一部分,所以须菩提说:“我听闻经典而证悟的空性,境界不是很高,所以我与这样的空性相遇,也不是非常希有。而将来的大菩萨,依靠《金刚经》证悟究竟空性,才是最希有难得的。”这也间接说明了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渺小,菩萨证悟的空性广大无边。

禅宗经常说“解悟”与“证悟”,须菩提相当于达到了解悟的程度,显现上只是理解这种大乘空性,但还没有真正现见,而将来的大乘菩萨却会完全证悟。

【后五百岁】

这个概念前面已讲过,汉地的说法与藏地比较相似。还有些人解释为:佛在世时佛法非常兴盛,佛涅槃五百年后佛法也兴盛,过此之后即为末法。因此,“末法五百年”不是只有五百年,而是可以包括很多个五百年。

有些经典中说,佛法有兴盛期和隐没期,但了义的经典却告诉我们:佛法永远不会隐没。如密宗《时轮金刚》中讲:“所谓的末法,只不过是佛法在一处示现灭尽,但实际上,它又会兴盛于另一处。就像阳光一样,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显宗《不可思议经》也说:“佛陀无灭度,佛法恒住世。”因此,所谓的“末法五百年”,只是在有些众生面前的显现。

要知道,佛在世时听闻到《金刚经》,并不是特别希奇,而当今时代五浊特别猖獗,我们有缘听到这个法门,领悟空性不可思议的法味,真的是非常希有。龙猛菩萨也说:“知此诸法空性已,一切业果依缘起,希有又此极希有,希奇又此极希奇。”

有些人或许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发大财、得高位、有名声才是非常希有。其实,这都是小事,真正希有的是什么?在如此恶劣的末法时期——佛已涅槃多年、行持佛法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听到空性法门,体会到佛法不可思议的甘露胜味,获得了解脱轮回的空性智慧,这才是希有中的希有。

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为什么说这种人希有呢?因为此人通过闻思修行获得了正见,已经远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没有一切相的话,当然是最高境界了。三界轮回中的众生,始终摆脱不了烦恼,原因就是执著这四种相,如果断尽了这四种相,就会远离一切痛苦。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