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也谈道教。

送交者: 空行菩提[♂☆★★声望品衔12★★☆♂] 于 2021-01-02 0:26 已读 133 次  

空行菩提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已清空) 由 79ying 于 2021-01-01 10:16

道教和道家不一样,道敎产生于东汉时期末年,是张道陵在四川创建的。但初期的道教跟我们现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初期时的道教沒有道观。那时,張道陵在四川和陕西成立了24治,后发展成28治。就是修行单位,没有规范化,后来才强化的。

道敎的强化是在晋代以后,尤其是南北朝后才开始的。这时南派还是在家修行,北派即王重阳创立的派别,才要求进入道观修行的。但道家功夫高的修持者还在民间,因此,道家修持的主航道在民间而不在道观。

道家的南派在張伯端以后,分了很多派,东派,西派,山峰派,等等。这些都不需要进入道观,只要在家修持,也不要戴方巾,只有北派才需要这些。全真派实际上只要道家练丹的方法。而道教的修持方法很广很广,比如符箓派等等。宗教是其外表形式。道教的主航道实际上是修持。道敎为什么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败?其主要原因是与人本身的修持相结合。如果他纯粹是个"误",是对老百姓无用的东西,可能他就是短命的。正因为他是与人的修持相结合,所以他才得到延续。

我们学静坐,也必须把握准,要与人的修持为中心。一旦我们强调了教条和框框,那么,我们就开始宗教化的过程。现在有一些人也有这样倾向,就要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当成"凡是"一样。比如,道家的意守上丹田,他就只会守上丹田的。实际上他对道家历史一点都不懂。道家有几个派,有意守上丹田的,有不意守,还有任意守的。这也就是"一即一切",的道理。張伯端在《金丹四百句》的序言中说:"此窍非凡窍",你说出他的具体名字就错了,实际上是无处都有非凡窍。

道家和佛家的修持境界都很接近。唐代以后的斋颧方法实际上是束缚了道家和佛家的发展。因为当时的道敎没有生財之道,只好给别人的做红白喜事。一开始做红白喜事就出来了斋颧形式。比如孝子就要披麻戴孝,就要磕头等等形式就出来了。这实际上是为了巩固他本身发展的一种假象的形式。一些善男信女不了解这一点,就把假象的形成当作主体形式来崇拜,以至使我们的修行者很难从宗教的圣殿中解放出来。实际上,道教的核心是练功而不是外在的一些形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取其合理的内核发揚光大我们东方文化传统的核心,这样,我们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社会上有些人宣扬一个十分错误的观点,就是宣布只学他一种功夫,这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功利,只学自己的功夫,不能学别人的功能。这不等于人拒绝了吃饭吗?不从其他功夫中接收营养,他本身就没有生命力。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国道家有个好习惯"互为师友",道家的吕洞宾和汉钟离形成这种互为师友的观念,包括陈抟老祖,都是道家的好传统,有的道家还称不分辈数,谁得道谁是老师,谁的功夫高谁是老师。

历史上,释迦牟尼有九十六个老师,只有从各个老师中吸收营养,我们才能当集大成者,我们不能当集小成者,如果我们还没有超过老师,就等于没学到老师的东西。因为老师的东西我们不能全盘接收,否则,我们就有漏了,就比老师所了解的内容还少,必须超过老师,这才能等于老师,所以,必须要从其他功法中学习。否则,是学不到功夫的。
喜欢空行菩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读完《能断》了。 - 雨地 (964 bytes) 01/02/21
堪布是职称,有点教师的意思。 - 空行菩提 (435 bytes) 01/02/21
哈哈哈?!说真话,我差太多,他们是基础 - 空行菩提 (103 bytes) 01/02/21
不是。只是各宗门中的大法王。 (无内容) - 空行菩提 (0 bytes) 01/03/21
谢谢!让您破费了。 (无内容) - 空行菩提 (0 bytes) 01/02/21
只要是正道,都重实修。 (无内容) - 79ying (0 bytes) 01/02/21
是的,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实践道教,或 - 空行菩提 (117 bytes) 01/02/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