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间隙-【同一间隙(20)道与上帝】

送交者: 沙河粉[♀★★沙和尚★★♀] 于 2022-11-11 9:10 已读 3085 次 4赞  

沙河粉的个人频道

+关注
                                            同一间隙(20)道与上帝

她在集体厨房里很麻利地做好了俄式咖啡,用一个IKEA的托盘,上面有一个俄式咖啡壶,一个咖啡杯走了进来。这个咖啡壶造型新颖,咖啡壶盖是一个小咖啡杯,因此,这个咖啡壶大约是一至二人咖啡壶。她边走边得意地介绍说,这个咖啡壶和2只杯子也是花5马克在“跳蚤市场”买回来的。我们又坐回了写字台旁。她介绍说:
“我们的俄式咖啡叫热的摩加佳巴,有别具一格浓厚的咖啡味。 因为热量非常高,它适宜在寒冷的俄罗斯享用。”她说着,就将壶中的咖啡倒入两个咖啡杯中,然后撒点巧克力粉末,说:
“妳可以试试了。”我抿着嘴吸喝着咖啡的表面,说:
“味道很浓烈,”我咂着嘴说:“很好喝,既有咖啡的味道,又有奶油的香味儿。”薇拉很高兴地继续介绍说:
“这个咖啡的原料是这样的:1、德国Tchibo咖啡豆粉;2、巧克力;3、牛奶;4、砂糖;5、浓缩炼奶;还有鸡蛋、少量伏特加酒”当我听这杯咖啡有这么多的食材加在一起炮制成,吓了一跳,越发感觉这么好的咖啡要慢慢地品尝。薇拉以为我慢慢喝是因为咖啡少不够喝,所以她说,尽管喝,她还有煮好的咖啡。
和薇拉第一次在她的房间里讨论圣经,不自觉地,“相对论的时间”过得很快。我看着还沉浸在圣经里面的薇拉,她的背影是那样地专注。这样看着她的样子,自感有点像一个窥视者一样。她整洁的淡金色的头发在白炽灯照射下反射着金色的光环。我想她今晚能邀请我在这里过夜,可嘴上说的是掉头的话:“时间太晚了,我该早点回家了。”她回头看着我,心有灵犀地看着我,想我能收回我的回家请求。可是,我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我没有那种由胸部和腹部及大腿部燃烧起来的腾腾雾气膨胀的诱惑,没有那团想激情拥抱她、想我的全身都进入她温情与炙热的胸怀和间隙里包裹着的燃烧的欲火,当时我的确没有——没有欲情泛滥的经验与感受。我看着她那爱意绵绵的眼光,不知所以地微笑避开了她的眼光。
扭转尴尬的时刻是再继续交谈下去。她说:“等一下,我再说几句话,首先妳要知道,上帝就如同大气一样在我们的生命里。”薇拉对我说:“《圣经》里的上帝-耶和华是宇宙的首因,甚至可以说是万物的本源,可见他不是受造的,而是无始无终的。祂在人类眼中是——‘我继续观看,见有宝座安放好了,万古常在者坐在上面。他的衣裳洁白如雪,头发好像洁净的羊毛。他的宝座是火焰,座轮是燃烧的火。(但以理书7:9)——雪与火的对立。’因为上帝,人类有了时间的概念——‘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圣经》创世记1:1)’;进而因为撒旦引诱夏娃犯错,又有了受时间羁绊的人类的‘罪恶’。‘罪恶’的产生,使人类明白了两个最简单又最复杂的词,一是真理,一是自由,二者之间是永恒的耶和华。”听到薇拉说到这里,我感到了与她加深对话内容的话题,对她说:“在中国的《道德经》里,将妳说的真理谓之为‘道’,‘德’是约束自由的。我虽然不大精懂得‘道’和‘德’,但殊途同归,相信两种文化阐述的天理是一样的。”薇拉很敏锐地揭开了圣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对立统一的序幕。她说:
“上帝,首先他是神。凡是受人崇拜的个体或事物,都可以称为“神”,因为崇拜者认为,受崇拜的对象在自然界中力量、智慧、公平及博爱比自己(人类)大,因而加以尊崇。这样定义神,在现实中就可以出现众多的神,而基督宗教的《圣经》则将众多的神归纳为一个神,这就是‘耶和华上帝’。这个唯一的神的确立,很遗憾是经过像你们的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通过斗争或者是战争得来的。”薇拉笑着开了个形象比喻的玩笑,我可以欣然接受,的确如此。她又继续说下去:
“基督宗教又找到了‘上帝’存在”的‘理论’依据,‘永活的上帝’存在的证据是:上帝创造的天地万物(创世记1:1-31),无论巨细,都显出惊人的秩序、力量和复杂性,足以证明上帝是实际存在的。而上帝,在中国却不能“扎根落户”深入人心,这实在让我着迷——为什么中国一个科技既不发达、又没有崇拜神的习俗国家却偏偏不信上帝这个神?中国人的信仰与印度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更是不一样。可是,我有理由的预感,无神信仰的中华文化将会是促进基督宗教渐进改革为无神文化的强力推动者。”薇拉说到此,微笑地看着我又说:
“《道德经》的‘道’和‘德’是形而上的东西,而上帝既是形而上又是被崇拜上帝的活人(神职人员)从人的思维的任何一个角落里填满了人类的智慧,无死角地、无阴影地用光明描述了一个有人格的永恒的‘人’,他就是完美的‘上帝’。他是希腊众神和希腊哲学集于一身的非逻辑又逻辑的独一神。我为什么说这句话?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获得同一的结论,他说:‘上帝若不存在,我们就必须发明一个。’”薇拉看着我喝完了咖啡,帮我再倒入新的咖啡。又再说道:
“许多人都像伏尔泰一样——中国人也一定——认为宇宙万必然有个起因,这个逻辑起因既然能够产生我们所见的万物,它就必然具有人才有的认识的规律、收发的能量和彰显的特质,例如太阳的升起落下、地震和人与空气的关系、科学与艺术为谁而为、爱心和智慧为谁而发。我们在地球上,所见的万物都反映出这些带着疑问‘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不是属于物而是属于人的。因此我们遂产生了有一位至高主宰——上帝——存在的观念。”听到薇拉说人与空气的关系,我想跟薇拉交流一下中国人对“道”的理解。我说:
“薇拉,妳说的人与空气的关系,借此来证明上帝与人的生死关系,即上帝——当他没有思维时——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当你紧捏住鼻子不让自己呼吸时,当‘他’思维时,他就是你不能离开他的人格化的神了。”这时的我,突然想到了我的一个巨大的疑问,也因为是疑问,我也看了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大气的理解。我想就此跟薇拉讨论一下。这时薇拉说:
“妳说得对,现在初学圣经的人——当他们第一次接触上帝这个名词时——教他们认识圣经的人都会说,上帝就是空气,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上帝,这样,初学者都牢牢地记住了这位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了。”薇拉微笑着看着我还在喝咖啡的眼睛。我轻轻地放下咖啡杯——里面还有很多咖啡,很有信心地说: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当人没有空气(婴儿在母腹中用脐带呼吸氧气)时,鱼类没有氧气时,人和动物的生命就会马上完结。而当人与动物没有水时,却仍然有生命。我看了圣经的‘创世记’中,没有描写上帝创造了大气。‘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大地混沌,空无一物,黑暗笼罩着茫茫大水的表面。上帝发出的动力运行在水面上。’(创世记1:1-2)以至创世记的从第1~31节整章中,无一上帝创造了大气的描述。仅仅是‘上帝发出的动力运行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只‘创造’了水,而没有创造人类最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先知们的疏忽?还有,‘大地混沌,空无一物,黑暗笼罩着茫茫大水的表面。’这句话,我暂且不谈及上帝还未创造大地是大地已经存在的存在,我只想就‘大地混沌’这个词加以分析,大地是‘混沌’的吗?我不觉得大地是混沌的,这个课题咱们以后再聊。”薇拉这时很惊讶地看着我说:
“上帝,妳这是研究圣经的新问题——还有两个新问题,对此我也无言以对。那么中国的哲人对空气有如何的解释?”说着,薇拉将自己的椅子搬过来靠近我,并用手揽着我,看着我。我看着她充满青春气息的靓丽动人的脸,也笑着说出了中国古人对空气(“气”)的理解: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对“道”有描述:‘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一章-天地之始)“道”是老子乃至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哲学范畴,是老子哲学的核心。“道”是什么?我以为‘道’是上帝没有被创造的大气,即整洁的‘气’。而不是像《圣经》创世记中描述的‘大地混沌’(大地上空充满了混沌的大气,我对‘大地混沌’的理解)。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道’是永恒的。‘道’(气)既然是整洁的,她就有《圣经》中说的光明与黑暗:【上帝说:‘要有光。’光就出现了。在上帝看来,光是好的。上帝开始把光和黑暗分开。上帝把光称为‘’昼’,把黑暗称为‘夜’。过了晚上,到了早晨。这是第一日。】(创世记1:3-5)也就是《道德经》的阴(为暗)阳(明)二极,阴阳二极之间必定有-1和1的0——-1为阴(黑暗),1为阳(光明)。这个‘0’就是理,就是我想的一个新词‘间隙’。我想,从老子的‘道’到‘气’到‘理’的认识,中国古代先哲思考了一千多年。中国的先哲们与上帝的先知们走的是两条关于认识宇宙规律的路。即上帝(‘气’)人格化;‘道’,玄极,太极化。人格化,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魔鬼,产生了竞争,以至以后发展为为捍卫一神的价值而产生了攫取的战争。而玄极或者太极化则是天人合一,形成了和谐的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就演变成了中华文化中的哲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及所涉及的社会变更变得更加自然了。这种趋于自然的哲学与科学相结合的实践结果,反映在科学的进步上——因为没有与‘魔鬼’竞争的无形的和有形的动力,而且为了保护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中国-世界中心之统一的国家)的农耕土地,修建了长城——产生了一种踏步走甚至向后看的哲学理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80章-小国寡民)由此看来,我定义中国的哲学(与之相适应的中华文化)是阴性文化和哲学。而圣经文化则是利用了充满动力的科学创造力的阳性文化从而快速地改变了世界,并经过‘欧洲三大思想运动’比中国更早地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大变革-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符合圣经文化的价值世界观的。”说到这,我一直感到薇拉在抚摸我的手臂和背脊,她在认真地听着,也在跟着我说话的节奏思考着。我有顾虑我的表达不完善,所以,尽量口齿清晰地表达我要说出的词句能准确。
“圣经内容中所未提及的‘气’,即所未被上帝创造的大气,在我们的目力所及的空间是空气,在我们目力所不能及的空间是大气层,而在大气层之外,据研究,在离地球表面1千~2万公里处,仍然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称为地冕气层。这是人类思维的力量,书写圣经的先知忽略了,他们没有称上帝创造了人的生命最不可缺的大气层。可是古中国的先哲们悟知并给予了‘大气’形而上的理论分析:‘气’(大气、空气)就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述的‘道’——中国的宇宙论哲学范畴。这个范畴比‘上帝’更加有哲学的和谐和人与天地共存的‘理’。
“张载(公元1020至1077年)是这样看老子心中的‘道’或者宇宙的:他认为‘气’的字义是与固体和液体相对应一种物质状态,她既抽象又具体。如圣经的先知们所知,他们将在混沌的‘大气’里的永恒‘上帝’描绘成具体的人格的、力量的、博爱的、公平的和智慧的神。而张载看‘气’的气相是接近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质料’,因为亚里士多德最初的‘质料’概念特指的是水、火、土、气四元素。更接近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但是可惜的是,张载只论述到了‘气’的意义是什么。张载认为‘气’就是原始的整洁的‘质料’,各种个体的事物(万物)都是由她而出。张载写到:‘太和所谓道(指太极),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气很盛)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张子全书》卷二)老子的‘道’是指天地人无时间概念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气’,如果将‘气’定义成有时间性,她就是永恒了。在这个永恒的运动中,‘气’的内部阴阳两端循环不已、生生不息,其中的‘浮’‘升’‘动’是阳性;‘沉’‘降’‘静’是阴性的。‘气’受到阳性的影响时,便浮、升、动;受到阴性的影响时,便沉、降、静。‘气’不断或聚或散,‘气’聚的时候,便从中生成具体的个别事物(整体说是万物);‘气’散的时候,这些事物便寿终正寝而腐朽。”我说到这时,感觉薇拉会不能马上领会,就停了下来,看着她。她好像全然已经进入了我说的“大气”的环境中,听得眼睛发光。她说:
“妳的解释很有具体形象,我理解的阳是指男性,阴指女性,比听‘上帝’造天地有意思多了。”我听到她赞扬了张载的话,很高兴。接着我说:
“接下去还有妳更加感兴趣的中国古先哲的论述。朱熹(公元1133至1200年),他开创了中国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的先河。他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朱子语类》卷九十五)朱熹是这样描述宇宙的。在宇宙未生成之前,一切‘理’便都已存在了。《朱子语类》卷一有一段话说:‘徐问:【天地未判时,下面许多都已有否?曰:只是都有此理。】’又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理’是早已存在的。这就是说,‘理’是永恒的。
“朱熹这样说,中国的文化就完全不需要《圣经》中的先知们抛头露面地宣称,天地和亚当、夏娃以及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了。因为,在朱熹的世界观里,每类事物都有它的‘理’的存在,这‘理’便是事物的所以然(圣经称之为‘上帝’)。这‘理’便也存在于万物的‘气’的胎盘上,这个‘气’有一个始、终点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中国哲学里的‘太极’。朱熹说:‘事事物物,皆有个极,是‘道’‘理’极致。总天地万物之理、气(合之为‘道’),便是太极。’(《语类》卷九十四)
“他还说:‘无极,只是极至,更无去处了。至高至妙,至精至神,是没去处。濂溪恐人【道】太极有形,故曰无极而太极。是无之中有个至极之理。’(同上)由这些话中,可见太极在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亚里士多德思想体系中的‘神’的理念,和柏拉图《理想国》中乌托邦的构想里的道德观念。只是朱熹的理论更加具神秘性。他说:‘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语类》卷一)”薇拉这时出声了:
“妳的解说很有说服力,但也抛出了另一个理论的神秘性,朱熹的理论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即上帝()的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问题。1,他是‘大爆炸’时突然生成的?因为上帝没有父母;2,最初,上帝没有创造天地时,《圣经》说的,‘大地混沌*,空无一物,’(创世记1:2)大地在‘最初时’,是混沌的大地先存在,还是上帝先存在?这个‘混沌大地’是否是人类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一样的存在?”我马上想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循环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同样、一直有一个想法,即怀疑宇宙大爆炸形成论。薇拉的问题也戳中了我的想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希望我们有共识 。我说:
“朱熹曾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答黄道夫书》,《文集》卷五十八)
“他又说:‘疑此气是依傍这理行。及此气之聚,则理亦在焉。盖气则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它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语类》卷一)万物(个别事物)全是气的凝聚,而个别事物绝不是孤立于万物之中,它是某类事物中的一分子,就像圣经中的魔鬼撒旦一样,他是一个灵体,而更是一个集体。作为一类事物中的一分子,它不仅是气的一般性的凝聚,而是按照这类事物的理的基因而凝聚的。这就是何以任何时候气的凝聚总有理在其中了。
“关于理和气孰先孰后,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语类》卷九十五)’朱熹显然认为,在思维的世界里,被思维的事物之前,已经先有被思维事物之理。但是一般说来,理是否在气之先?朱熹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语类》卷一)
“《语类》中还有一段话说:‘问:有是理便有是气,似不可分先后。曰:要之也先有理。只不可说,今日有是理,明日却有是气。也须有先后。(同上)’朱熹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同上)但是,他认为,‘不可说今日有是理,明日却有是气。’为什么?因为时间和气是同时存在的,若没有气,便没有时间,因此不能说‘【明日】有是气’。另一方面,理是永恒的,永恒进入时间,又超越时间,因此把理说成在气(时间)之后‘开始存在’是荒谬的,因此提出‘理和气孰先孰后’的问题,在宇宙本体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尽管如此,说‘气的开始’意味着以为先有时间而后有气,可以说是事实上的谬误,而说‘(永恒的)理的开始’则是一个逻辑上的谬误。就这个意义,也就是从宇宙本体论联系到宇宙发生论来说,问‘理和气孰先孰后’的问题,也不能认为就是不正确。
“如果我用‘间隙’论来证明‘理和气孰先孰后’或者‘鸡和蛋孰先孰后’的问题会怎么样?
“当思维者不把‘时间’放入理和气中,我设想‘气’是‘道’,是阴;‘理’是‘人’(所以为人,因为‘理’是人按照‘太极’的标准或者法则‘运动’的),是阳。在这阴阳之间必有‘间隙’,这个‘间隙’就是‘太极’。‘太极’是否定之否定的永恒循环的道,她随着人的思维的更新而更新,她决定最简单的‘鸡和蛋孰先孰后’的逻辑相悖的问题,也决定理和气之间,哪一个是‘第一推动力’的问题。我觉得,‘理’是第一推动力,‘理’的思维能量来源于‘气’,他有意志和幻想,有无穷的创造力,他一直在思维运动着,他在‘气’的‘纯洁、虚空又浩渺的世界’里,他们翱翔,去与‘气’‘联系’,有‘动静之理’,他们是‘理’,动之理使他们‘动’,而他们的‘静’之理,使他们被约束。‘气’一旦‘禀受’了动静之理,她就开始‘动’或者‘静’了。这时,‘气’之动者称为‘阳’,‘气’之静者称为‘阴’。朱熹说:‘阳动阴静,非太极动静,只是理有动静。理不可见,因阴阳而后知。理搭在【阴阳】上,如人跨马相似。’(《语类》卷九十四)因此,太极如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神,它在无时间范畴的定义‘空无’中虽然不‘动’,却是万物的决定者。
“动思‘太极’浩渺广袤,静思‘太极’间隙合转,我认为,这是中国哲学新的发展形式。她的内容,我现在仍然不能厘清”我对听着有点朦胧的薇拉说出了我的哲学理想。为了使她能更好地理解“太极”这个词的重要意义,我又将“太极”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一遍:“太极”就是“理”与“气”(合称:“道”)的标准,是“道”的整洁、动静与新否旧旧更新的“同一性”,是“道”的内在的“间隙”。间隙就是“同一性”。为了使薇拉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我的“间隙”叫法的宏观思度,我想运用三位哲学家的原话做引子:
“列宁有这么一段话,能将‘间隙’放在宏观的层面上让妳看到我的‘间隙’论在其中所起到的形而上的作用的:‘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互相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彼此转化的东西。’(《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
“我感觉,所谓的‘同一性’,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没有哲学家正经八摆地提出来,却有‘太极‘这个我觉得是‘同一性’相似名词提出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系辞上传》)这已经足够说明中国哲学的深邃性了。尽管‘太极’是超越思维要表述成为文字的形而上,但同时,她又是反映现实的实在。朱熹在列宁之前,已经思维到了本体的——一个东西——构成性的同一性。这个构成性,一方面他是阳性的‘理’,他(‘理’)在朱熹的眼中,是在‘气’的约束(对立同一)下进行运动,另一方面,他欲超越‘气’的界限。如果‘气’的同一性与‘理’的同一性相符合,‘理’与‘气’就合成新事物;反之就他越界后成为新的组织能量。即阴阳二者运动同一要不成为新事物,要不成为新的组织能量而不能二者兼顾。”
当我说到这里时,我用余光看着薇拉,她好像没有意识到“二者不可兼顾”这句对一般男女不会产生感情波澜的话。或者她没有听清?我又再重复一遍。她露出了笑容,意谓她的确听懂了,她说:
“我心里有数,妳接着说下去。”我想起了毛泽东有如下的表述:‘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的,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之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列宁所谓辩证法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形。怎样能够呢?因为互为存在的条件。这是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
‘然而单说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双方之间有同一性,因而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就够了吗?还不够。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毛泽东《矛盾论》)
“由朱熹、列宁和毛泽东所说的‘同一性’,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女性的负阴“思意”者,一个在中国坚信之迷信哲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星星之火思维的小树想追溯历史、批判现在、校正未来,把太极和同一性概括为我的负的哲学悖论:‘间隙’的内在内容就是——拥有时间动能无知的‘理’,是寓于‘气’中有组织(秩序)思维的主体,她(主体)通过语言将否定之否定的世界展示出来。她的外在形象是中国的女性。”薇拉这时插话进来说;
“时髦风气的时代,需要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曾经是欧洲的‘女王’,她现在被驱赶了,被遗弃了,就像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妻子赫卡柏那样抱怨:‘不久前我还是万人之上,以我众多的女婿和孩子而当上女王——到如今我失去了祖国,孤苦伶仃被流放她想。’欧洲是哲学的家乡,可你们中国有更胜于欧洲的哲学。欧洲中世纪(古代)与现代哲学的核心是形而上学,而你们中国的哲学不是以概念范畴的方式构造思维的世界,这是——我认为这仅仅是中国哲学的一瞬间的形式,并非中国哲学的全部——顿悟的好似佛教的超验潜默(深入概念中无语)思维方式。这二者之间,形成了哲学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在人性的基础上摒弃‘利己主义’的弊端去追求女性现实的约束,而不是为了利益价值再回过头来炒欧洲哲学的‘冷饭’。”我听了薇拉的话如同某个时候听明娲的话——如天外的话音,暂时没有听明白。我问她:
“欧洲哲学是‘利己主义’哲学?”薇拉笑着说:“这是一个有源头的大课题,来日再说吧。”她笑着,又轻轻地揽我入她的怀抱。我在问号中埋入了她的胸怀。这种有疑问的被爱抚,我感到很别致的智性温暖在周身包裹着。
贴主:沙河粉于2022_11_11 19:05:22编辑
喜欢沙河粉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沙河粉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沙河粉 给 仁剑 端来一杯咖啡! - 沙河粉 (88 bytes) 11/11/22
(^-^) 沙河粉 给 kudoof 端来一杯咖啡! - 沙河粉 (88 bytes) 11/11/22
友情点赞。水平不够就不读了。 (无内容) - 锦绣未央 (0 bytes) 11/11/22
(^-^) 锦绣未央 给 沙河粉 端来一杯咖啡! - 锦绣未央 (88 bytes) 11/11/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