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历史名人吃火锅,都有哪些「怪」癖好?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0-05-27 22:32 已读 343 次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0-05-27 22:29





最早的火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陶制「火锅」虽然简陋,但人们已经具备了对「火」和「同火而食」的认知。



外出打猎的年轻人回来了,所有人围坐在火堆旁烹饪享用熟食。「共食」的形式,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来了安全感与慰藉。



而中国第一个将单口火锅改良成「鸳鸯锅」的人,不是外出劳作的平民百姓,而是西汉江都王刘非。在江苏大云山西汉墓中,曾出土了一件「分格鼎」。这件「分格鼎」将一口鼎分割成若干个空间,可将不同的味道分隔开来。 西汉江都王刘非的这一发明,可以说是「鸳鸯锅」和「九宫格」的前身了。




火锅最雅致的故事,要数宋朝诗人林洪「雪中烹兔肉」的经历。他的著作《山家清供》专门记录考证了生长在山林田野中的蔬菜、水果、山禽、水族等主要食材,并撰写了用料和烹制的方法,充满了文人墨客的山野情趣。



林洪在书中写道,他去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时,突然天降大雪,碰巧林洪抓到一只滚落山岩的野兔,于是想烤来吃。隐士止止师却教他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架上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涮着吃。蘸料用酒、酱、椒、桂调制。林洪吃了夸赞甚为鲜美。



当时,屋外大雪纷飞,三五好友围聚一堂,热气腾腾,谈笑风生,实在快活。于是他写下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借由当时雪中红霞的光景,这道涮兔肉也有了一个食景双关的名字:「拨霞供」。后来,林洪在临安诗人杨泳斋家里也发现了同样的吃法。



还好,这样阳春白雪的美味被流传了下来。有人认为,如今的「八生火锅」就是源于这道「拨霞供」。所谓「八生」,是指八种生鲜主料。诸如鸡脯肉、猪里脊肉、鲜虾肉、猪肚头、牛肚领、猪腰子、净鱼肉、鸭胗、鸭肝、鸡胗、鸡肝等,都可以作为主料使用,择其八种即可。





若逢「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的深秋季节,配以清香宜人的白菊花,则有「八生菊花涮锅」。席间食客亲手将薄如纸的主料在沸汤中涮透蘸食,佐料酸、辣、咸、鲜、香,可按照食客喜好自由调配。吃完主料,原汤下绿豆面条,带汤而食,情趣盎然。



说到菊花,江浙一带的「菊花暖锅」据说是由东晋诗人陶渊明首创的。每到秋天,陶渊明便「采菊东篱下」。有一年,陶渊明食火锅时忽发奇想:若将菊花瓣撒入火锅中,其味定然不错。于是他将庭院中盛开的白菊花剪下来,掰瓣洗净,投入火锅中,味道果然十分惊艳!



从此,每逢菊花盛开的时节,陶渊明都以菊花火锅招待他的好友,菊花火锅就此传开了。



至清代,菊花火锅被慈禧太后列入冬令的御膳之中。慈禧太后为了保持她的青春年华和长生不老,下懿旨一道至御膳房,将「养生三宝」的人乳、珍珠和菊花作为她的特殊饮食。每至深秋初冬,御膳房每日都会采摘鲜白菊数朵,用明矾水漂过,清水洗净,然后让慈禧用暖锅鸡汤涮而食之。




慈禧太后吃菊花火锅前,总是十分兴奋。开餐前,先从御膳房端出一具银质的小暖锅来。暖锅里已盛着大半锅原汁鸡汤或肉汤,暖锅的盖子做得非常合缝,易于保温。



此时,慈禧太后座前已由管理膳食的大太监张德安放好了一张比茶几略大的小餐桌,这桌子的中央有一个圆洞,恰好可以把暖锅安安稳稳地架在中间。和暖锅一起端出来的是几个浅浅的小碟子,里面盛着已去掉皮骨、切得很薄的生鱼片或生鸡片,外加少许酱醋。



张德把暖锅的盖子揭起来,擎在手里候着,慈禧太后便亲自拣起几许鱼片或肉片投入汤内,张德忙将锅盖重复盖上。五六分钟后,张德又将盖子揭起,太后自己将菊花瓣抓一把投下去,接着仍把锅盖盖上,再等候五分钟,这一味特殊的食品便煮成了。



每次揭锅盖投菊花的时候,慈禧总是不住口地指挥着。鱼片在鸡汤里烫熟后的滋味已经鲜美可口,再加上菊花所透出来的清香,更是人间美味。 菊花味苦平,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是慈禧太后的养生秘方。「菊花暖锅」到了现代,则盛行于菊花高产的江浙一带了。




现代名人对吃火锅的认识更加丰富了, 学者胡适家的徽州火锅就是一绝。胡适是安徽绩溪县人,该地风俗,凡喜庆待客,最讲究的是不用大盘大碗,而只用一口大铁锅,锅里放宴客用的全部菜肴,边煮边吃。



当年胡适任北大校长时,在家中常以此种「一品火锅」招待友人。一品火锅是用大号的铁锅将各类菜肴分铺七层:底层铺冬笋、萝卜、冬瓜等蔬菜;稍上一层是切成长条的半肥半瘦的猪肉;再上一层是油豆腐塞肉;第四层是蛋饺;第五层是红烧鸡块与鸭块;第六层是油煎豆腐;第七层是碧绿的菠菜或其他蔬菜。



吃的时候先用猛火烧至汤沸,继而用火慢烧三四个小时,然后边烧边吃,逐层而吃,极富情趣。这是徽州人待客的上品,酒菜、饭菜、汤都在其中。




当年名作家梁实秋先生便在胡适家中吃过此种「一品火锅」。胡适与梁实秋是惺惺相惜的忘年交,梁实秋心高气傲,如果说他一生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便是胡适。



自从两人通过新思想杂志《新月》月刊结识后,梁实秋每次处于人生低谷,胡适都为他雪中送炭,还多次为梁实秋的学术事业精心提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便是胡适建议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并以此为终身事业。



历经近40年的耕耘,梁实秋终于完成了这一鸿篇巨制,《莎士比亚全集》也成就了他在文学上坚固的学术地位。这一成就,胡适功不可没。




梁实秋曾写过一篇《胡适先生二三事》,其中写道:「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一英尺,热腾腾地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白菜。」 这便是《新月》月刊同仁们到胡适家聚餐时,胡适和妻子招待客人的地道家乡菜。



这一品火锅,在家中自己烹饪,虽朴实却是极品美味。「火锅」让人沉醉于舌尖的欢愉,又让心灵得以放松。「新月社」志同道合的好友团团围坐,这样的亲热、归属感与心灵慰藉,是应酬酒席上的华服美酒所无法企及的。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