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庞统临死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3-07-26 20:25 已读 2845 次 1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先有官渡之战,曹操一统北方;后有赤壁之战,形成了孙权与曹操南北对峙,形成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但是此时有一股力量在双方压迫下不断崛起,在西边谋划着自己的未来。而这股势力的领头人,便是那后来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刘备。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为人仁义宽厚,一直都以兴复汉室自居,所以在民间颇受欢迎,并且其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但就是这样的仁义之人,却被庞统看出来他的“真实面目”。在庆功宴上,公开指责其假仁假义,并非那真君子。


那么庞统是如何看清刘备的“真实面目”的呢?并且在席间庞统又对魏延作出何等暗示呢?魏延又为何没有明白庞统暗示的含义呢?


跨有荆、益,重中之重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跨有荆、益”,这是刘备军事集团重要的战略设想。


益州、荆州两地,对于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有占有益州、荆州,才可以放开手脚,两地出兵,包夹中原,恢复汉室,指日可待。


并且当时曹操雄踞北方,孙权占据长江天险,刘备的势力还无法与这二人相争锋,所以只有荆州与益州才是刘备可以夺取的关键地盘。


所以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没有将荆州归还给孙权,而是将荆州从孙权处“借”过来。这样便是完成了“跨有荆、益”的第一步,便是占据荆州。


但是此时占据荆州的刘备却因为益州是同族刘璋的领地,不想背负夺取同族领地的骂名,也不想因此失信于天下,所以对夺取益州有些拿捏不定。


面对主公的犹豫不前,刘备的谋士法正私下里向刘备提出建议,指出要尽早占领益州,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但刘备依旧没有下定决心。



此时庞统献言指出,荆州历经战乱、百姓疲惫、民不聊生,不适合长期发展。反观益州,战乱极少、又有良田沃土、百姓富足。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发展自己的势力。


占据了益州,虽然将会失信于天下,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兴复汉室,完成统一的大业。最终刘备听从了庞统的建议,决定夺取益州。


献三策,定益州


在决定夺取益州后,庞统向刘备献上上中下三种策略。


庞统提出的上策,便是要挑选精兵,昼夜兼程,进军成都。在刘璋没有准备之前,打个措手不及,攻下成都,奇兵制胜。



虽然此计最佳,但是采取偷袭的方式,有损刘备仁义之师的名声,不可取。


中策是刘备从葭萌关假装返回荆州,刘璋必定大为欢喜,会派遣杨怀、高沛两位将军来送别。“擒贼先擒王”,“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刘备认为此计尚可,对比上策,即不有损自己的名声,又能够出兵成都,占据地盘。


对于下策“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刘备认为此计不合适,因为此时刘备在荆州,受到曹操和孙权的包夹,尽早占据成都,才能扭转局势的不利。


最终刘备选择了中策。军队势不可挡,很快就攻下了涪城,挥兵成都指日可待。面对如此酣畅淋漓的胜利,刘备也十分的喜悦,在涪城大摆庆功宴。对于献策的功臣庞统,刘备对其大加赞赏,并且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然而庞统的答复却让刘备大为吃惊。庞统回复道:“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指责刘备是假仁假义是假君子,并非是真正的仁义之师,恢复汉室只是刘备的借口,其真实目的是要扩大自己的势力,想要自己称王称帝。


刘备听完庞统的回复后大怒,反驳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将庞统赶出宴会。


但是没过多久,刘备就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在宴会这样的公共场合,自己如此对待有功之臣,如此对待自己的谋士,宴会上的其他人会如何看待自己,这完全违背了自己的仁义人设。



所以刘备又令人去请庞统,庞统也深知伴君如伴虎,刚才自己的回答确实过分了,所以很快归席。在庞统归席后,二人和好如初,宴席也继续进行。


建安十九年,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不幸死于流失,年仅三十六岁。刘备对庞统的逝世感到十分的悲痛,亲自选择落凤坡为庞统的墓地。



魏延与庞统同是荆州出身,二人性情相投,战场合作也是默契十足。当时在宴会上,庞统看清刘备真面目,心中不免对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的好兄弟魏延有些担忧,所以暗中提醒。


然而,虽然魏延目睹了全过程,但是他没有理解刘备与庞统的争论以及刘备驱逐庞统的深层含义—伴君如伴虎,每一句话都要小心谨慎,“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刘备在世时,魏延称得上是忠心耿耿。但是刘备死后,面对诸葛亮的指挥,魏延虽时有不满,但依旧是对诸葛亮保持敬重,掩盖自己的锋芒。


在诸葛亮死后,杨仪主持事务时,魏延便蠢蠢欲动。他认为杨仪,甚至是刘禅不足以压制自己。于是与杨仪针锋相对,处处反对杨仪的命令,甚至有了谋反之心,最终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惨遭杀害,夷灭三族。



总结


俗话说的好“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于庞统而言,其在最后才看清刘备的真实面目,什么兴复汉室、仁义之师,都是刘备的借口,都是虚假的,无奈为时已晚。


但是如果我们从刘备的角度出发,荆州与益州作为刘备的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拿下两地,刘备才可能拥有主动权,才能重新占据北方,兴复汉室,做此选择也是无奈。


当利益与名誉相抉择时,刘备选择了前者,但是作为后人的我们,不应该如庞统一般只是看到刘备假仁假义的一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刘备在选择与夺取益州中的无奈。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