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结论是思考停止之处。”这句话可圈可点。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2-01-14 17:08 已读 416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王鸿飞:黑暗中的烛光,科学发展史(4) 由 雨地 于 2022-01-13 12:40

可惜里面的内容并没有进一步的讨论。
“结论是思考停止之处。”
如何停止思考及停止思考前后会发生什么?我为此用了超过八年的时间进行思考。
以下亦是我准备发表的文章的节选:
有人说: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有人说:哲学是钻牛角尖的学问。总而言之就是:哲学是摆在神坛上,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是连“望”的资格都没有的东西。
人类传承至今的思想性学问,笔者将其分成围绕着事物的“存有”或“虚无”而产生的两大类认知。
对两大类认知各自的认可,产生不同的后续思想:
认可“存有”:西方哲学、宗教,无论什么流派,不过是对存有的不同解读。在认可存有的前提下,如何认识存有?就成了“科学”的话题。以“人是目的论”为出发点的西方思想中的“方法论”,就是进行不断的科学上的“分辨”。分辨的结果就是:西方思想成了一种“分化”的思想,也叫做“离散性”思想。
认可“虚无”:以中华文化为主轴的东方思想,是对虚无的不同解读。虚无不是没有,但何谓虚无则是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解读,最终都会产生“和合”的效果。故东方思想具有“凝聚性”。
存有,还是虚无?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就在两种思想里相顾茫然。
我则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为什么会有“存有”或“虚无”?
或者换一种较直观的说法:
笔者认为——古今中外的人类思维,其“范式”皆是在面对某种现象出现时的“应对式”思维,因此皆可叫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思维。所谓“对错”,所谓哲学家思想家的莫测高深,还是下里巴人的直白肤浅,都不过是应对时采取(选择)、执行了什么“策略”,这些策略是否“高明”而已。
问题是:即使是“成功地”挡住了兵,用土掩盖了水,后续的“兵”或“水”还是源源不绝地出现,无时无刻、无日无之。
也就是说:任何没有经过“范式转换”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人类行为,终究是徒劳的行为。
故“高僧大德”们,干脆就劝告世人:不要去挡什么兵,掩什么土啦,没用的啦,“躺平吧”!
而笔者的“兴趣”,不是思考如何去阻挡、掩盖不胜其烦的“兵”、“水”。笔者也没有能力去劝说世人不要做徒劳无功之事。
而是“逆流而上”地思考:
事因之因——为什么会源源不绝地有兵?有水?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