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金石玉贝:先秦十四子解读(2)墨翟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2-01-02 12:51 已读 10355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先秦十四子解读(2)墨翟


墨翟的生卒年不详。从《墨子》来看,他似乎曾经居住在鲁国,后来又搬到了齐国,但是不明确当时的鲁国、齐国处在哪位国君的时代。可以确定的是,墨翟与楚献惠王(前488年~前432年在位)有交集。


楚献惠王时代,楚国从破楚入郢(前506年)的沉重打击中逐渐恢复过来,先后灭陈(前478年)、灭蔡(前447年)、灭杞(前445年)。同时,楚国东方的越国灭亡了一度称霸的吴国(前473年),但它却没有能力完全统治吴国江淮流域的广袤领土,楚献惠王趁机向东扩张。《墨子》记载,最初楚国与越国在长江水战,楚国时常败北。后来鲁国巧匠公输般来到楚国,为其改造战船,增添了名为钩强的设备,楚船机动性大增,击败了越国。公输般由此留在楚国,因他来自鲁国,被称作鲁般。


在楚国,公输般又建造了一种名为云梯的攻城兵器,准备用于进攻宋国。墨翟听闻此事,自齐国(一说鲁国)出发,兼程十昼夜,抵达了楚国都城郢,劝说楚国罢兵。在楚献惠王面前,墨翟和公输般进行了一场攻城模拟战。二人将腰带围作城墙,以牒(小型书简)作为攻守的器械。公输般模拟了所有兵器的攻城方法,墨翟一一化解,似乎还游刃有余。墨翟宣称,其弟子三百人已根据这套守城之法在宋国等待楚军的来临。最终,楚献惠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公输般和墨翟不打不相识,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另一个与墨翟有交集的人是楚国贵族鲁阳文子(《墨子》中作鲁阳文君),《墨子》中有多段二人间的对话,但关于鲁阳文子,也只能从《国语》得知他是楚献惠王封于鲁阳的贵族,并没有太多其他的信息。此外,墨翟与公输般也另有两段对话。据此推测,墨翟可能在楚国逗留过一段时间。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墨翟曾任宋国大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引用西汉梁孝王门客邹阳的狱中书,说宋君听了子罕的建议而囚禁墨翟,虽未说明具体时间,但此时墨翟应在宋国。


墨翟早年曾学习儒术,因不赞同儒家的观点,才选择自己另立门户。此后他经常与儒者辩论,巧言善辩闻名天下。《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翟的弟子众多,他会直接安排弟子到各国政府或者政要家中工作,《墨子》中提到的有宋国、卫国和齐国,他也会派弟子到各国君主面前游说,目的都是为了宣扬自己的理论。


二、墨翟总结的社会规律:天志尚同


什么是科学?依据现象,建立理论(又可分为基本假设和推论),寻求证实,这就是科学。墨翟对社会科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称之为三表,证明一个社会规律需要核实的三种表现:古代有没有记载、当代有没有发生、施政能不能得到反馈。通过对这三种表现的观察,墨翟总结出了天志尚同的社会规律。


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墨翟和孔丘的思想有一定继承性,义同样是指利益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明确,社会秩序就稳定。墨翟认为,社会总是倾向于建立制度,这种趋势被称为天志。


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天下人总是希望天下的利益一致。如果天下间的利益不一致,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利益相互矛盾,那么冲突就无法避免,是以厚者有斗,而薄者有争。墨翟认为,社会总是引领制度朝着利害一致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被称为尚同。


共和行政(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的标志性事件、中国正史纪年的开端。而共和行政的起因——国人暴动,就是由国君与民争利引起的。周厉王是西周朝第十代天子,他在位时重用了荣夷公为大臣。这位荣夷公擅长的就是专利,也就是把利益都集中到国家财政,大幅剥夺国民的日常收入。国民怨声载道,厉王又派卫国巫师集团加以监视,有怨言的就杀掉。最终,国君暴行导致国人暴动,周厉王流亡国外,由大臣代行国政,史称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的具体细节尚有争议,此处不论。)直到周厉王死后,政权才交还王室。


国人暴动是比较早期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间的矛盾冲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阶级矛盾不断地在变化,每种阶级矛盾最终都会消亡,社会总是会设法消除内部的利益冲突,这就是墨翟的天志尚同,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墨翟尚同定律。


墨翟的天志尚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孔丘的观念中,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仅仅依靠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制度外的判断力——仁。尽管孔丘希望用礼制来覆盖仁,但他显然对制度不够自信,他的礼制本身也不具有很高的强制性,在推广过程中仍然很依赖个人判断,所以孔丘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仁。而墨翟则明确了,分配制度是会不断完善的,依赖个人判断的部分会越来越少。所以,尽管二人都谈仁义,但孔丘更多谈论仁,墨翟更多谈论义。


三、墨翟的执政纲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义,利也。墨翟相信社会引导着利益分配制度向利害一致的方向发展,而他本人在构建政治制度时,也尽量遵循着利害一致的原则,以保证制度的稳定性,所以与孔丘不同,他的政策均以利益为核心。墨翟的执政纲领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翟虽然比孔丘更注重制度建设,但在制度之外,他依然推崇着所谓兼爱的思想。在列举自己的十大思想时,兼爱名列其中。墨翟的兼相爱其表现形式是交相利,也就是人民互相帮助。互相帮助,利益就一致,就能实现尚同。然而,这种互相帮助不是同时互利双赢,而是如墨翟所引用的古诗所说一般,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先无私奉献,然后将希望寄托在对方未来的回报上。奉献对回报不具有约束力。这种提倡奉献精神的兼爱思想后来遭到了杨朱的批判。


墨翟的兴利除害和兼爱对应着孔丘的礼和仁。但孔丘讲究文质彬彬,礼和仁难分轻重,墨翟则以制度为手段、以利益为核心,最终希望达到同利同害的尚同境界,其政策的重心在兴利除害,兼爱只是一个口号,并没有具体的政策来实行。


四、墨翟的经济政策:去无用之费


在墨翟的思想中,隐含着机会成本的概念。他将各项消费支出进行比较,同等支出前提下,对生产力推动比较小的,就被归类为无用之费。这无用之费,是墨翟兴利除害政策中所认定的国家大害,必须取缔。建筑装饰、服装佩饰、大型乐器的生产、乐队的演奏、珍禽异兽的捕猎,都占用了大量劳动力和物质资源,必须取缔。频繁的战争占用大量男子、国君的宫室占用大量女子,影响了劳动力的增殖,必须取缔,同时鼓励早生早育。儒家所提倡的三年丧期,占用太多时间成本,必须取缔,改为三日丧期。当时流行厚葬,为了办葬礼,平民百姓也要倾家荡产,必须取缔,改为薄葬。墨翟说过,我不是不知道音乐、美食的好处,但其好处仅此而已,如果同样的人力物力去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国家和人民获利会多得多。无用之费,并不是真的毫无效用,而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说,墨翟已经摸到了经济学的边界。


以上,就是《墨子》中《节用》、《节葬》、《非乐》的主要内容。尽管这三篇的篇幅不短,但墨翟的思想高度统一,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翟拿来开刀的主要是些娱乐行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当时,这些行业占比太高,阻碍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而且其消费者主要集中于少数贵族,对整个社会贡献很小。部分上层贵族的收入水平或许能支撑其较高的消费水平,但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这些娱乐性项目的效用不如将同样资源投入到第一、第二产业。同时,这些高消费行业的发达也在刺激贵族去剥削平民,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墨翟希望通过政策上削减贵族的娱乐性消费,来减少贵族对平民的剥削。


墨翟也注意到,贵族和平民的阶层固化是导致收入不平衡的因素。他提出,没有永远的贵族,人无幼长贵贱,社会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是之后会谈到的墨翟的人才选拔机制。


有人说,墨翟太功利,只注重物质文明,不注重精神文明。也有人说,墨翟太短视,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远期利益。


说墨翟太功利的,多数是因为墨翟的非乐,他们认为墨翟忽视了文化产业的力量。然而,当时的音乐是文化产业吗?《墨子》中说,王公大臣为了造乐器,将必厚措敛乎万民,这是奢侈品产业吧?现在的歌手、舞蹈家去唱首歌、跳支舞,全世界都能看到,还能无限循环。当时呢?《墨子》中说,齐康公喜欢的舞蹈需要一万人同时跳,一万人跳舞,观赏者只有齐康公一人而已。《墨子》中多次引用诗歌、古文,证明墨家并不是没有文化的流派。


说墨翟太短视的,多数是因为《墨子》中他与公输般的一段对话。公输般发明了一种木鹊,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不落地,向墨翟炫耀。墨翟却说,你的木鹊之巧不如车辖。看上去,墨翟贬低了飞行技术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步伐啊。等等,车辖是什么?车辖是一种将车轮固定在轴上的装置。正是因为车辖的存在,车轮才不至于脱落,墨翟将它作为车辆承重的标志。所以后来衍生出了管理的意思。再看看我们现在的飞机,飞机有没有车轮?也有,只不过那叫机轮,飞机固然会飞,但它同样依赖于机轮实现起飞、降落。墨翟称赞车辖之巧,说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这句话用来称赞机轮也是可以的,小小的机轮要承担飞机降落数百吨的冲击。所以,墨翟短视吗?


五、墨翟的人才选拔机制


墨翟曾列举自己游说诸国的十大思想,分别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其中,尚贤名列第一。墨翟的尚贤与孔丘的举贤才大不相同。孔丘的人才选拔标准是德行,而墨翟的人才选拔标准是——利益,他的一切思想都以利益为核心。在墨翟的定义中,能对大家有利的就是善,对大家不利的就是不善,或者叫暴。


判断是否对大家有利的依据是什么?是人民自己。墨翟认为,人才应由地方逐级推举,人民推举给里长、里长推举给乡长、乡长推举给国君。从人民的角度来说,一定会推举最可能对自己有利的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民的判断就一定准确吗?群众的眼睛一定是雪亮的吗?墨翟没有说。后来另一位思想家慎到帮他说了,即使人民推荐的这个人最终证明对他们是不利的,但因为是他们自己推荐的,也不会来怨政府。


除了推荐以外,人民还可以举报,举报那些对他们不利的人,然后由政府施予惩罚。


在地方上推荐或者举报之后,政府该如何奖励和惩罚?墨翟称,对善人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善人,也就是为大家带来利益的人,要同时享有财富、地位、名誉。而对于暴人,也就是损害大家利益的人,自然就要剥夺他的财富、地位、名誉。墨翟称以上的整个过程为赏善罚暴。这种赏罚是无差别的,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墨翟希望通过这种推荐和举报的机制,打破阶级壁垒,弱化阶级矛盾。


里长是人民选拔出来的,里长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乡长是里长选拔出来的,那么乡长的利益也和里长的利益是一致的,进而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下一步呢?国君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一致吗?理论上来说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国君就应该换人。可是这句话一说,各国的国君当然不能同意,墨翟的理论就不可能在各国传播了。于是,尽管人民有推荐和举报的权力,但只是扮演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又叫做耳目,任免权仍在上级机关。你可以推荐善人、贤人,但是具体的任免,还是国君说了算。既然如此,谁来任免国君呢?墨翟说,天来任免。天子之所以称为天子,就是由天任命的,代表天志,只能由天来任免。天要撤免一个国君,就会显现天志,而天志往往表现为各种自然灾害。这就使墨翟的理论带上了迷信色彩,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但是它保证了国君的权力,除了天,没有人能任免国君,而除了国君之外的其他贵族和平民,都是可以流动的。在战国时代,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都是拿贵族开刀。可见,这种流动是时代的需要,这也使墨翟思想在战国大行其道。


墨翟的流动机制,实际上是把土地和职务从贵族的财产,变成了其收入来源。看上去贵族仍然拥有自己封地的所有权,但国君可以随时因其工作不力而剥夺其封地。贵族的土地和在政府中的职务也无法由下一代贵族继承,丧失了财产所应具备的继承权。


继承,是所有阶级矛盾的起因之一。


生产要素可以分为资本、劳动力和没有归属权的公共要素。劳动力本来也可以算作资本,但是奴隶制瓦解以后,劳动力只归属于本人,没人能拥有复数的劳动力(原本奴隶主可以),所以劳动力有其特殊性,被单列了出来。因为劳动力的所有权非常分散,远不如资本的所有权集中,所以在生产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往往居于弱势的一方。少数情况下,如果一个团队拥有很高的凝聚力,或者已经选出了代表团队利益的领袖,那么劳动力也可以做到利益分配的谈判桌上。又或者,在这一生产关系中恰好其他要素的所有权更为分散,那么劳动力的所有者也可能占优。


自古及今,生产关系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产品所有制。生产所得的产品,最后必然会成为某一项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所有物,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则根据契约关系获得约定的收入。这些没有产品所有权的要素提供者,被称为无产阶级,他们的收入是根据自身提供的要素量和该要素的市场价格决定的。而产品的所有者,他们的收入与自身提供的生产要素价格无关,产品的收入减去其他要素支出,就是他们的收入。以企业的股东为例,他们的收入与资本的市场价格无关,部分股东可能还参与企业的经营,但是他们的总收入也与管理市场的价格无关,他们是整个企业的所有者,收入仅仅取决于整个企业的业绩。这些产品的所有者被称为资产阶级。劳动力的所有者也可能成为资产阶级,比如说,他的场所、设备、启动资金都是租借来的,但是因为劳动力所有权太过分散,这种形势不容易做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剥削关系。因为资产阶级的收入与无产阶级相抵触,二者存在天然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多数时候是资产阶级比较强势,因为他可以解除与无产阶级的契约关系,在谈判上居于主动,但也有例外,比如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东比经营者更分散,股东的利益就有可能被经营者窃取,再比如房东,虽然只收固定的租金,是无产阶级,但是所有权集中,没了房子没法生产,所以也能占据主导地位。


一个优秀的资本家,懂得尽量调和剥削关系,尽量不被扣上与民争利的帽子。但是产品所有制这种制度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调和的,那就是前文所说的继承。拥有产品的所有权,产品也就成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财产,个人财产是可以继承的。一个优秀的资本家,他的继承者不一定还是个优秀的资本家,继承者的继承者就可能是一个愚蠢的资本家。而生为产品的所有者,再愚蠢的资本家都可以左右生产。只要产品所有制还存在,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分离就是不可能的。君主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大的原因就是继承的弊端。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生产关系不改变,墨翟的尚同就不会真正实现。然而,墨翟无力改变这种关系,即使到了现在,尽管人类做了无数尝试,这种关系依然普遍存在。墨翟所能做的,就只是把原本身为资产阶级的贵族也变成给国君打工的无产阶级,这样,似乎能少一些愚蠢的资本家,多一些聪明的工人。


六、墨翟的国防思想:非攻


墨翟反对侵略战,他认为战争对世界人民是不利的。所以他提倡非攻,反对互相攻伐。非攻不同于兼爱,它不只是一个口号。墨翟的理论均以利益为核心,而他阻止战争的办法,就是提升国防,让侵略者无利可图。《孙子兵法》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理想的战争就应该是伤亡很小,迅速制伏敌人,胜者得利,败者也认为没有继续作战的必要,不如投降。以防御为主的军事建设,提高了攻城略地的成本,侵略成本太高,超过了所能获得的利益,战争也就不会那么频繁。


另一方面,墨翟注重在军事中运用技术手段。《墨子》中介绍过几种大型武器,其中最著名的是连弩车,一台连弩车需要十人操纵,单发六十枚弩箭,大弩箭可迅速回收、循环发射,堪称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器越先进,人力在军事力量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战争的伤亡也会减少。


二战后的世界,除了国防的威慑力以外,贸易也是带来和平的一大因素。贸易关系让战争的成本更高,获利更少。这一点在《墨子》中没有提及。


七、墨翟思想的宗教色彩和迷信色彩


墨翟思想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其中的迷信成分。在讨论迷信之前,我先简述一下,墨翟的宗教思想。


(一)墨翟思想的宗教色彩


墨翟的思想有其宗教性,满足宗教的三要素:偶像崇拜、仪式和教义。


1)三个信仰阶层:天志、鬼神、人


墨翟认为天是有意志的,鬼神也是存在的。在《墨子》的《非攻》、《天志》、《非命》中,均以上帝、山川、鬼神代表所有的神明,《明鬼》中更是直接说古之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无论是上帝、山水神明还是人死后变成的鬼,都是鬼神一类,也可以叫做天鬼、山鬼、水鬼、人鬼。鬼神是一种夹在天与人之间的阶级,鬼神之上,还有天志。天与鬼神不同,没有拟人化的形态,但天也有自己的意志。《天志》篇说三代圣王禹、汤、文、武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表达了天、鬼、人三阶层的思想。墨翟的尊天、事鬼、爱人,在对待天、鬼、人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对天是尊敬,对鬼则是供奉,对人是关爱。


2)天、鬼、人的关系


天与人的关系:天没有拟人化的形态,并不像鬼神一样需要贡品,但天有其意志。 “天欲义而恶不义,天希望世间能建立秩序。墨翟说,自古及今,秩序完善则社会安定,秩序破败则社会混乱,这是天的意志带来的影响。天子虽然是人民选出来的,但他继承了天的意志,是天的代言人,最终目的是统一天下的秩序,以此满足天的意志,这是尚同的最高境界。


鬼神与人的关系:墨翟认为鬼神是需要饮食的,它们的饮食来源于人的祭祀。鬼神并不贪心,只要求谷物这一类简单的祭品,即使祭品多了也不会有更多的好处。但任何可能导致祭祀停止的行为,都是对鬼神不利的行为,比如战争。一个家族灭亡了,那么这个家族先代的鬼就失去了饲主。不仅如此,天下的百姓都祭祀上帝,上帝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而战争就是减少了上帝的饲主,是对上帝利益的侵害。


鬼神与天、鬼神与鬼神的关系:墨翟认为鬼神比人类中的圣人还要明智得多。既然如此,鬼神自然也明白天志,鬼神之间应该是秩序井然的。


3)教义:兼相爱、交相利


既要做到顺应天志,建立同利同害的统一秩序,又要满足所有鬼神的饮食需求,墨翟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人民之间的相亲相爱、互惠互利。墨翟认为,天对人同样是兼爱的。关于兼爱,之前在墨翟的执政纲领中已经提过,此处不再赘述。


4)简单节约的宗教仪式


墨翟是崇尚节俭的人,对鬼神之事也一样,毕竟不节俭就不是兼相爱、交相利,就违逆天、鬼的意志了。正如他提倡节葬一样,祭祀时他也只要求酒醴、粢盛,也就是谷物以及谷物酿造的酒,至于牲畜则并无要求。墨翟认为,祭祀只是为了表达对鬼神敬意的一种仪式,无论祭品价值如何,都不能祈求更多的福泽。祭祀之后,作为祭品的酒食还有再利用的价值,内者宗族,外者乡里,皆得如具饮食之,最终还是大家一起把祭品吃掉。墨翟说,如果确实有鬼神,祭祀可以让大家已故的亲人得到饮食,利于鬼神;即使鬼神不存在,祭祀也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相当于大家搞个聚会,增进感情。(所以墨翟究竟信不信有鬼呢?)


5)墨翟对超自然力量的理解:1%的因素


墨翟认同天志,也认同鬼神会赏善罚恶,但是他并不认为鬼神主宰一切。一次墨翟生了病,就有人问他,你说鬼神会赏善罚恶,你难道不善吗,为什么会生病呢?墨翟回答,人生病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寒暑变化,可能是疲劳,我只是避免了一百种原因中的一种罢了。墨翟认同自然规律,超自然力量与之相比只有1%的影响。而且墨翟认为,这1%属于人为可操控的力量,只要尊天、事鬼、爱人,比自然规律更容易掌握。


墨翟否定鬼神的主宰,同样也否定命运的主宰,他说,暴君、穷民不知兴利除害,以至于财力不足、国家覆灭,到头来却告诉别人这是命运的主宰,命运只不过是他们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所以墨翟称命运为暴人之道,只有暴人才会用的道理。《尚书》中有一篇《西伯戡黎》,说的就是商亡国之君帝辛(名受)作恶多端,在周国崛起将要取而代之时,不知悔改,乃称:我生不有命在天?认为是否亡国都是天命所定,与自己的行为无关。墨翟的非命思想可能就是源出于此。


以上,就是墨翟十大思想中的尊天、事鬼、非命、兼爱,它们共同构成了墨翟的宗教思想。


(二)墨翟思想的迷信色彩


墨翟有时候会忘记他的1%理论,将天罚具体化为雷、雪、雨、霜,有时又称拟人化的鬼神会降下惩罚,确实会误导后人走上迷信的道路。


在墨翟之后三百多年,西汉有个叫董仲舒的,虽然自称儒者,向汉武帝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但是孔丘不语怪力乱神,董仲舒却鼓吹天人感应,认为天子违背了天志,天就会出现各种灾异


将自然灾害与天罚联系起来,古已有之,墨翟并不是第一个,却是董仲舒之前最有影响的一个。实际上,墨翟认为的天志是,也就是秩序。真正的天罚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不力,面对灾害,失去了秩序。治世并非没有自然灾害,国家却能存续,乱世一旦发生大灾害,国家就会灭亡。这才是天罚。


公元前780年,在西周朝的王畿(周王直辖地区)发生了中国正史纪年后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大地震——三川震(又名岐山地震)。《国语》描述这次地震引发了三川竭,岐山崩。三川是指汇入关中盆地的泾、渭、洛三条河流,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泾河和北洛河则是渭河的两大支流。岐山以南的周原是周族的发祥地。虽然不知道当时具体的伤亡情况,单从岐山崩塌、三川枯竭来看,这是一次相当严重的自然灾害。河流枯竭很可能是上游阻塞引起,或许还会造成次生灾害。《诗经》有一首《十月之交》,其中的一段据说是描写此次地震:百川沸腾,山冢碎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当时有个叫伯阳父的人,据此预言周朝将要灭亡。他的依据有两条:其一,社会秩序的混乱才会导致自然秩序的混乱,本次地震正说明了社会秩序已极度混乱;其二,河流枯竭会导致土地贫瘠,人民收入减少,继而国家走向灭亡。他还举了夏朝和商朝的例子,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夏、商二朝均因河流枯竭而灭亡。伯阳父的第一条论点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唐朝学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在他的《非国语·三川震》中批评了伯阳父这种迷信思想。柳宗元认为,自然秩序不是社会秩序所能改变的,这次地震就是自然发生的地震,与社会是否混乱无关;而如果认为是人民收入减少导致了国家灭亡,那和其他因此灭亡的案例也并无区别,不能据此认为地震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征兆。


墨翟思想的迷信色彩还让那些想要颠覆政权的人有机可乘。


公元前211年,在秦帝国的东郡,落下了一颗陨石,最早发现它的人偷偷在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秦始皇获知,立即派人彻查此事,审问后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刻过字。于是,始皇杀死了陨石旁的所有居民。但对于已经在外流传的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句话,却也无可奈何了。明年,秦始皇去世。后年,战国群雄纷纷复国。秦帝国的迅速覆灭,一方面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原六国贵族的蠢蠢欲动,绝不是一颗陨石所能左右的。但是有人利用了这颗陨石,利用了比国家权力更高一个层级的天的权力。任何体系,一旦掺杂了迷信,在最高权力之上还有未知的权力,对整个体系来说都是很危险的。


西汉朝建立的时候,汉高帝曾经考察过秦地的信仰,发现秦人供奉的神有四帝,分别是白帝、青帝、黄帝、赤帝。汉高帝为了自高身份,自称黑帝,将四帝祠增设为五帝祠。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汉文帝任命张苍为丞相。张苍是开国功臣,师从战国后期思想家荀况,精通乐律、历法,以其命名的著作被《汉书·艺文志》归入阴阳家大类。《史记》说: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张苍就是汉朝律历的祖师。当时有一套与律历捆绑起来的迷信思想,叫五德说,也就是后世五行说的雏形,可能就是张苍发明的。他认为汉朝代表了水德,对应黑色。这正迎合了当年汉高帝自称黑帝的说法。公元前165年,有个叫公孙臣的人上书汉文帝,声称汉朝应为土德,对应黄色。文帝把这事交给张苍,张苍认为公孙臣胡说八道,驳回。第二年,在成纪县真的出现了黄龙。汉文帝立公孙臣为博士,土德的事得到了汉朝官方的认可。其实,张苍和汉文帝都明白,什么水德、土德,都是狗屁不通,文帝只是借这个事件警告张苍。一切原由都要从汉文帝的即位说起。


在汉文帝即位之前,西汉朝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政变——诸吕之乱(前180年)。诸吕之乱的前因后果过于复杂,此间不再赘述。总之,在公元前180年,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开国功臣集体宣布,当时的汉帝、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是已故汉惠帝(前194年~前188年在位)的亲生儿子,不久便将他们全部杀死。接着,功臣集团在汉高帝的子孙中选择了代王刘恒,拥立他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是高帝的庶子、惠帝的庶弟,即使在庶子中,也不是最年长的,所以他对继承的合法性缺乏自信,加上生性谨慎,身处帝位,时常惴惴不安。文帝初即位时,周勃任右丞相,陈平任左丞相。一个月后,周勃害怕被猜忌,辞职了,陈平成为唯一的丞相。一年后,陈平去世,周勃又被文帝拉出来继任。但只过了十个月,文帝又找借口撤了周勃,由灌婴继任。一年后,灌婴去世,张苍继任。这个张苍不得了,一做就是十几年。当时拥立文帝的开国功臣中,周勃、陈平、灌婴、张苍均为首脑。另外三人在这丞相的位子上不能超过两年,张苍因特别长寿,相传接任时已八十高龄,去世时年过百岁。这样的一个曾经参与过皇帝废立的开国功臣,长期掌握很高的政治权力,令文帝感到不安。于是,张苍犯错了,错在了由他创始的汉朝律历中那一抹迷信色彩。黄龙真的出现了吗?皇帝说它出现了,它就是出现了。经历了这件事,张苍感受到了文帝的警告,此后经常称病称老,终于辞官回家。


无论是至高权力的秦始皇,还是学术泰斗的张苍,只因他们的体系中有那些不可控的力量存在,最后都被他人利用,祸及自身。迷信,不需要。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中哲我在给自己科普 - 塞翁寻马 (47 bytes) 01/03/22
你厉害?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01/03/22
(^-^) 过客无名 给 雨地 献上一支玫瑰花! - 过客无名 (88 bytes) 01/03/22
新年快乐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01/03/22
(^-^) JacksonNg 给 雨地 端来一杯咖啡! - JacksonNg (88 bytes) 01/02/22
我正在读墨子。 - 雨地 (120 bytes) 01/03/22
我还在读的过程中 - 雨地 (1221 bytes) 01/03/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