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金瓶红楼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绛州有个葫芦庙(上)

送交者: 不只拾拾影[♂☆★★一马赫★★☆♂] 于 2025-04-06 11:51 已读 988 次 2赞  

不只拾拾影的个人频道

+关注

绛州,即今日之新绛也。其实新绛并不新,名字春秋已有,只是城头旗帜多变换。县城不大,却是五脏俱全。汾湾湾,水悠悠,缓行慢绕,一步三回头,羞答答走过这片土地,有点像是哼着蒲剧的丫头。地势

西高东低,形若卧牛。自古一条大街,小巷胡同错综,宽窄长短,深深浅浅。就在这绛州古城繁华地段,

立着一座葫芦庙,正是韩家巷和仁义路的交会处。现有碑记,

1987年,新绛县人民政府重修葫芦庙。葫芦庙原系三官庙,庙前竖一精雕细琢六尺许之大石葫芦,俗称葫芦庙。庙对面有一戏台,1978年扩街时被拆除,石葫芦在1968年时遭破坏,如今不知去向。。。相传

混沌初开,洪水滔天。河东大地更有金蛤蟆、银老鼠祸害庄稼。元始天尊心系百姓,冥思苦想多日,孕成三个灵胎圣体,即尧、舜、禹三官大帝,让他们下凡人间,济世救人,教民生息。一天,三帝结伴来到绛州,见汪洋一片,城里城外。更为可恨的是,蛤蟆和老鼠横行,抢粮夺食,祸害百姓,景象凄惨无比。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三官该出手时就出手。天官降妖治水,地官运土播谷,水官用剑雕刻石葫芦堵泉眼,洪水渐退。从此,绛州大地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为了感恩,人们在石葫芦后建了一座三官庙,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都聚集在此祈福,纪念三官的丰功伟绩,亲切地称其为葫芦庙。而这

葫芦庙,全国实属罕见。很多人听说其名,大概率来自名著《红楼梦》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葫芦庙,与绛州葫芦庙,是否存在着某种渊源,是否为《红楼梦》之原型?新绛县原中医院

院长赵存义先生,用了近20年的时间,遍览除西藏之外的全国各地人文景观,最后得出考证结果:“葫芦庙”唯古绛州所独有。史料记载,

曹雪芹生于南京织造府。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二十四日,因江南织造亏空案,曹家被查抄。接任的绥赫德奏报朝廷,希望能给曹家“少留房屋,以资养瞻”。雍正准奏,将在北京的一处住房拨给了曹家。雍正六年(1728),曹雪芹五岁时,全家北迁搬住北京。乾隆五年(1740)秋天,庄亲王允禄之子密谋政变,曹家又被牵连,至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为逃避追抄,曹雪芹在绝望中想起了曹家先祖发迹的地方——山西。山西吉州(今吉县)是他高祖父曹振彦做过知州的地方;与吉州毗邻的太平县(今襄汾县,雍正二年前隶属绛州)有曹家一位同姓亲友,早年定居在绛州城内东街康家巷内。于是曹雪芹跨进娘子关,来到山西绛州,开始了流亡生活。太平县曹家一家,在绛州一直住到新中国成立。曹家后裔曹仁清(约生于同治末年)曾对绛州一位叫肖吾同的老人说过:“听父辈说,北京有个自家同姓的友人,写了一部《石头记》,当时朝廷说这是淫词小说,被查禁了。就是这个写书的人,早年在绛州住过七八年。我‘仁清’的名字也是老人取自《石头记》的”。这七八年间,曹雪芹在绛州是如何生活的?都干了些什么?现在已难以考证,但

通过对葫芦庙地理位置的描述和曹雪芹对石头的钟爱,以及贾宝玉“绛洞花主”的雅号、林黛玉“绛珠仙子”的化身,特别是《红楼梦》里人物间对话,语言,存在着诸多和绛州方言相近的地方。《红楼梦》第八回有这么一段。晴雯说:“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得我们等了一日。”宝玉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握着。”这150多个字里的“早起”“丢下笔”“哄得”“头里”“这会子”“爬高上梯”“握手”等,均为活脱脱的绛州口语,宛如两个绛州人在对话。据此,赵存义推断,曹雪芹在绛州的生活经历,多少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并著书《〈红楼梦〉生活语言与绛州口语》。其实,

《红楼梦》一开篇就和“葫芦庙”拉挂上了。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何况《红楼梦》故事就从石头说起,贾雨村、曹雪芹和书中主人公贾宝玉三人是何种关系,是否同为一人,令人遐想。。。

经多方考量,《红楼梦》和绛州“葫芦庙”真有不解之渊源,难断之情缘。无独有偶,曹雪芹投靠到绛州曹家后所住康家巷,离葫芦庙只有举步之遥。火锅油茶,吃好喝好,咱们下街一同去看葫芦庙。。。

待续

贴主:不只拾拾影于2025_04_07 8:35:29编辑
贴主:不只拾拾影于2025_04_07 8:38:16编辑
喜欢不只拾拾影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不只拾拾影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这么有历史的城市,可以写一部书了,单 - 一窗青山 (33 bytes) 04/11/25
是的 - 不只拾拾影 (42 bytes) 04/11/25
厉害,考据很费功夫的。 (无内容) - 一窗青山 (0 bytes) 04/07/25
我说书 (无内容) - 不只拾拾影 (0 bytes) 04/08/25
改了 - 不只拾拾影 (54 bytes) 04/07/25
😄🌱🌿 (无内容) - Vivian32817 (0 bytes) 04/07/25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