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淮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胡適故居】安徽省績溪縣

送交者: Haisen2023[♂★★學翥吉奥★★♂] 于 2023-06-05 13:22 已读 630 次 3赞  

Haisen2023的个人频道

+关注

胡適故居位於中國安徽省績溪縣上莊鎮上莊村,1998年5月4日公布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1],2013年3月5日,胡適故居和胡適私塾、胡傳舊居、胡壽基宅、敦履堂、胡開文舊居、胡恆德祖屋,共7座建築,作為上莊古建築群的子項目,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胡適故居由胡適之父胡傳(胡鐵花)建於1897年,前後兩進。


上莊古建築群
胡適故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适故居你不得不来的地方


胡适在上海寓居时,接受光华大学教授聘任,同时又与徐志摩、梁实秋、邵询美等筹办《新月》杂志和新月书店。1927年4月30日,他就任母校中国公学校长,又兼文理学院院长。1930年9月,《胡适文存》(三集)由上海东亚图书馆出版。景点开放时间:09:00-17:00
景点门票:无需门票
景点游玩方式:步行游玩
游玩建议:胡适故居就在武宁南路,万航渡路路口出,非常好找,故居现在是有居民住着,没有正式开放,但弄内居民很热情地为您介绍胡适故居。



安徽皖南是一个山清水秀,文风昌盛的地方,这里群山环绕,众峰耸立,古村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着岁月静好的美,位于绩溪县城西41余里,黄山东麓有一个叫做上庄的淳朴村庄,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长大。



胡适故居是一个典型的徽派院子,胡适故居是清光绪三年到六年所建{1877~1880} ,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院子里很幽静,有着寻常徽派小院的美。


这里是胡适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娶妻的地方。


胡适最后一次回到这里是母亲去世,回来奔丧的。这里可能不是他生活的最长久的地方,但却是对他人生有着深远影响的地方。



走进胡适故居,可以仔细的看一下这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的生平介绍和事迹。


胡适 以倡导''白话文 ''、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幼年的时候就读于家乡私塾,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童年生活。



上庄村的自然环境很古朴,在清乾隆时期改称上庄,别名八都,1941年,因村人胡适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当时的绩溪县长为了奉承他,送匾立碑,一度将上庄改为''适之村''。不久仍恢复上庄原名。可见在当年,村人都以胡适为骄傲。



阳光的间隙透过窗户的花格洒在书桌上,这里是少年胡适读书的地方。


在我国,徽派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房间小,客厅大,且房间没有窗户,所以显得有些昏暗阴沉。


当年,胡适先生就是在这栋院子里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虽然不是心中所爱,但出于对母亲的孝心,最终走进了封建社会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时光荏苒,故居内的布局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岁月却已流转了140年。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 文学改良刍议 》。同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回安徽绩溪的故居与江冬秀结婚。这些都是他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iframe][/iframe]

胡适故居,转过正厅就是后堂,中间隔一小天井,小厅上悬一块红底金字大匾,上书''持节宣威''四字。是当年胡适出任美国大使时,国民政府所赠。在这里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岁月的痕迹。


胡适故居分两处,一处故居坐落于绩溪上庄村,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古建筑,小青瓦,马头墙,三开间,两层楼。门罩门楼,水磨砖雕;一处是1926年5月间,在沪西极司菲尔路49号租的一幢小洋房。

中文名胡适故居性    质徽派古建筑建造时间1877~1880朝    代清光绪三年

景点简介


胡适故居
胡适故居为清光绪三年-----六年所建{1877~1880} ,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官名胡传,原名守珊或单名珊,铁花系自号)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

前庭有天井,两旁有厢房,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出自胡开文墨庄制模高师胡国宾之手,反映出胡适“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出风格。辟为庵堂。

大门前和正厅上各悬着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的“胡适故居”直,横两块黑底金字牌 匾。厅内摆设如旧。胡适先生当年结婚用的房间里,有张“月宫床”朱漆描金,富丽典雅,镂徽派雕刻各种戏文及花鸟。床额上方装有刻着’诰命“二字的小红漆箱。是胡适父亲胡铁花的遗物。床右侧还悬挂一把胡铁花当年佩用七星宝剑。两厢陈列胡适家书,还有许多现代社会名流题赠的字画。

转过正厅就是后堂,中间隔一小天井,小厅上悬一块红底金字大匾,上书“持节宣威”四字。是当年胡适出任美国大使时,国民政府所赠。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2)

參考文獻
[編輯]


^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皖政〔1998〕16号. 中國安徽(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站). 1998年5月4日 [2009-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3月3日).^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安 徽 省) (PDF)[2018-06-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2-23).

{附}访绩溪看胡适故居
发表于 2023 年 05 月 30 日 由 陈向阳


古徽州的六个县中,绩溪名气偏小。县城里没啥可看,游客也不多。离开县城倒有些自然风光,比如大鄣山峡谷。还有徽杭古道,据说有些驴友身背行囊一走几天,踏着崎岖的山路,从安徽走到浙江去。这等艰辛我和太太不敢想。那我们到绩溪干嘛呢?看胡适故居。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上庄是胡适生活过的故乡。

有公交车到上庄,一两个小时一班。车上人不多,到达上庄时,下车的几个人里,只有我和太太是游客。下车后,沿一条小河前行。我正为胡适遭游人的冷落摇头,却见到上庄人对胡适的挚爱:路边灯柱上挂着胡适的像,在一面墙上写着介绍上庄的文字,其中形容胡适的声名用了“响彻环宇”,还写到:“他那自由民主的思想,今天已成为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这简直有点民主思想首创者的意思了。

河边好大一棵树,一半的树荫遮蔽了马路,另一半又去遮那小河。再向前是片空场,有一座胡适的青铜立像。铜像背后不远处有座院子,却是胡开文纪念馆。这胡开文是谁?不知道。咱孤陋寡闻,进去一看才知,那是清代的制墨大师,而且一家六七代人持续250余年从事制墨,创出徽墨名牌,曾在1910年代获得国际金奖。

出了胡开文纪念馆,我俩继续沿着河边走。这边是村庄,白墙黑瓦的房屋,河对岸有片片农田,油菜花还开着,远处青山连绵,蓝天白云,暖阳高照,让人心旷神怡。走了有一公里多,我俩才断定,胡适故居不在这个方向,转身返回。

原来胡适故居在小街巷里,不宽的巷子拐来拐去。开在窄巷里的故居大门也不大。门旁一边的墙上有块“胡适故居”的小木牌,另一边的墙上是块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示牌,而被保护的名义是“上庄古建筑群”,没胡适什么事儿。

进了这个不大的大门却是个出人意料的空院子,长宽数十米。院子尽头有一座胡适的青铜坐像。大院子的左边(南侧)有看似新盖的房屋,其中有“胡适书屋”,里面陈列着一些胡适的著作和关于胡适的书籍。而房屋的山墙一角刻着一首伦勃朗的诗,由胡适改译的,标题为“你总有爱我的一天”。想到胡适在解放后曾被狠批为最反动的文人,而今才悄悄地“平了反”,名誉冉冉上升,再看此诗,颇具影射之意。

大院子的右侧(北侧)才是胡适故居。也真是一百多年的徽州老宅,迎面二层楼高的砖墙仅在高处开了两个小小的窗。走进这堵大砖墙呢,又满眼是木头:木墙、木柱、木梁、木天花板,只有地面是大块青砖。故居不算小,不止一个天井,主堂屋和“次堂屋”,即客厅、起居室、饭厅之类都是三面墙,另一面完全向着不大的天井敞开。夏天的蚊蝇和冬天的取暖咋办?只有睡房是完整的房间。但这才是典型的徽州古民居。

工作人员也说,这胡适故居在解放后虽然曾被他人占用过很长时间,但没有被改动,还是原来的老房子。当然,家具和摆设就另说了。那架子床、桌椅、柜子,虽说也看似“老物件”,但恐怕早不是原来的了。不过这不重要,甚至这老屋也不那么吸引人。真能让人驻足细看的是墙上的文字和照片,它们介绍这老房子里曾经的主人和他们的生平。内容不算少,基本都来自胡适写的那些回忆文章,不仅介绍胡适自己,还介绍他的父母和妻子。是啊,胡适所以是胡适,离不开这些人的作用。

胡适的父亲虽是清朝的中层官员,但胡适把他认作文人、学者。这有道理,是父亲的亲授让3岁的胡适就认识了700多个汉字。一般人恐怕都很少能记得3岁时的事情,而胡适3岁就记住了700多个字!仅凭这点就是神童。

而胡适的母亲呢,用胡适的话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胡适3岁就丧了父(死在台湾做官的任上)。而作为父亲第三任妻子的母亲,当时才23岁,从此守寡一生。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到胡适身上,集严父慈母于一身,每天都督促他。干嘛?读书。胡适三岁多就上了私塾,每天从私塾回到家还要接着读书。他的生活中很少有小孩子应该有的游戏时间。这故居中有两尊塑像:少年胡适和母亲对桌而坐,他在读书,母亲做针线,共一盏油灯。

母亲还主动交了三倍的学费给胡适的私塾先生,要求他把书中字句的意思都讲解给胡适。这样胡适就不会像其他学童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这对胡适的学业帮助很大。而胡适14岁时决意出去闯荡去上海求新学时,母亲对这唯一的亲骨肉没有拖后腿。大概从一开始母亲就希望并相信胡适的使命是在中国大舞台上扮演一个大角色。

这样一位母亲很值得敬重么?从当代流行观念出发,回答恐怕是Yes加No。她对孩子实行完全的控制和包办,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着胡适。也是碰对了,胡适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非常聪慧,很能读书。若不是这样呢?母亲会不会尊重胡适的意愿,任由他去选择另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呢?胡适的童年没有多少孩童的嬉戏,这是出于他自己的天性还是由于母亲的缘故呢?

当然,望子成龙,推着孩子走“学而优则仕“”的路是中国父母的老传统,至今也没根本改变。这方面恐怕不能苛求胡适的母亲。而且反过来还可以问,如果没有这样一位母亲,还会有这样的胡适么?

但母亲肯定给儿子带来过不小的痛苦,至少是违背了胡适意愿的包办婚姻。胡适完全是因为服从母亲才与一位相貌平平、裹着小脚的乡下女人江冬秀结了婚。他曾写道:“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但是,胡适与江冬秀却也白头到老,生活可算和美,这也曾被称为“民国七奇事”之一。

胡适曾遇到过自己的真爱,还不止一位。比如表妹曹诚英(知识女性,后为大学教授,一生未嫁)。胡适也曾向江冬秀提出过离婚,但她立即大怒,抄起菜刀就要去杀两个孩子,声称既然离婚,那她与胡适的孩子也就不要了。吓得胡适再也不敢提离婚。

但江冬秀脾性暴烈的一面在胡适故居中只字未提,只介绍她贤妻良母的一面。她会烧一手好菜,无数次招待胡适的亲朋。她曾在抗战时帮助胡适把150余箱书籍搬出北平。为此胡适感激她说:“北平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带书,只有我的书搬出来了,这是你的一个大功劳”。反正江冬秀主持家政,全力支持胡适做他的学问。还曾帮助胡适收集绩溪的民间歌谣。在胡适去世后,她还主持出版了一些胡适遗留下来没有发表过的手稿。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胡适杂记》书中写道:“江冬秀死心塌地的相夫教子,为他而生存,为他而服务,使他在学问上横冲直闯而无后顾之忧”。此处“死心塌地”一词很贴切。这位仍属旧时代的女人坚定地信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还有“从一而终”。胡适的母亲23岁守寡,决不再嫁。若江冬秀被胡适休了呢(离婚),肯定一样,这辈子将孤苦到终,所以她才“拼了”。

问题是:这种旧观念、旧道德、旧习俗,或者说旧文化,不正是新文化旗手胡适矛头所向、力图扫荡的么?怎么自己碰上就低头妥协了呢?反抗显然不易,直接站在自己对面的是母亲,她既是旧道德的受害者,也是旧道德的忠实贯彻者。而作为大孝子的胡适怎敢挑战母亲呢?

好在江冬秀虽是旧式妇女,但人品不错,又能干,是个“贤内助”。胡适后来的家庭生活可算和谐幸福。但是,这和谐幸福显然也离不开胡适本人的宽容大度,就是他自己说的“好脾气,宽恕人体谅人”。婚后胡适说过:“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但后来胡适肯定也发现了江冬秀的好处,于是自己也有了“欢心”,这才可能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在面对几乎同样的境遇,另一位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却与胡适大相径庭。他也是个大孝子,也被守寡的母亲包办了婚姻,他也没有与母亲对抗到底。但他仅仅是容忍母亲娶进了一个儿媳妇,却没有进一步妥协,始终没有让那个女人(朱安)成为自己真正的妻子。母亲有人陪伴了,鲁迅也在外面有了真正的妻子。但那位名义妻子呢,惨,守了一辈子活寡。用现在的话说,忍受了一辈子的“冷暴力”。但细究起来,这恐怕又不能归罪鲁迅,他顶多就是没有坚决退掉这门婚事。但那样做也未必有更好的结果,也许被退婚的朱安一辈子再也嫁不出去。那么,该怪鲁迅的母亲么?似乎也不妥。包办婚姻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别人做得,为何她就做不得?为何强求她超前地摆脱掉旧习俗旧伦理?此处恐怕只好求助一句陈词滥言:“都怪万恶的旧社会”。

但此处仍要问:面对“旧社会”给出的同样难题,鲁迅与胡适的应对却如此不同,结果一个是悲剧(对于朱安),另一个却变为皆大欢喜。这是因为朱安与江冬秀的不同呢,还是由于鲁迅与胡适的显著差异?二人的秉性确实大不相同:胡适宽容大度体谅人,而鲁迅过于冷峻刻薄。

上面是我当时在胡适故居中想到的。这似乎有点太那个,怎么光注意这位文化巨人的私生活呢?但站在他的故居中,面对的也就是他的私生活吧?

在故居一旁,还另辟了一屋展示胡适的“国际往来与成就”,其中有抗战时期胡适出任驻美大使(1938—1942),为拯救中国的努力。

对了,直到走进胡适故居,我才意外地发现:那首听过无数遍的歌曲“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其歌词竟是胡适写的一首小诗《希望》。真是又一个孤陋寡闻。

但在整个胡适故居中,我没有寻到大陆官方对他的“正式评价”。

等回到绩溪县城,我和太太又去了绩溪博物馆。里面有一部分介绍绩溪的历史名人,当然包括胡适,并且篇幅超过他人。在胡适的头像下是这样的字句:“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胡适一生以36个博士学位和2000多万字的著作而蜚声海内外,是现代中国具有国际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接下来的图板上是更详细的文字介绍胡适的一生,但此处仅把小标题列出如下:-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整理国故,-为抗日开展外交攻势,-为实现民主政治不遗余力,-故乡情深,-永垂不朽。

最后这“永垂不朽”实在意味深远。记得文革中,胡适也被偶尔提起,都是作为批判对象,作为鲁迅那样伟大人物的反派陪衬。而我们这一代学生当时也都确信胡适绝对是“遗臭万年的狗屎堆”。

如今再看,到底“遗臭万年”还是“永垂不朽”,显然不是哪一些人,哪一代人说了算的,非要经过更长时间的洗刷,一代又一代人之后才显露真像。很显然,胡适这个名字决不怕时间的洗刷。

华夏文摘第一六七八期(cm0623a)


贴主:Haisen2023于2023_06_05 13:28:42编辑
喜欢Haisen202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Haisen2023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