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辣笔生花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国庆主旋律票房只有往年1/10,老百姓为什么不买账?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2-10-05 23:39 已读 21349 次 2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关注

文章作者:北风雪林


因为有七天长假期,而且因为疫情有许多人都选择本地过节,因此这几年的“国庆档”电影市场被称为“小春节档”。


小春节档的特点是:有几部阵容强大制作精良的“大片”撑场面,同时周票房也仅次于春节一周。

当然国庆档也有一个“褒贬不一”的特色。赞美的民众认为比起更商业化类型更繁杂的春节档,国庆档“更正”,影片类型更“主旋律”。


反对的民众则认为国庆档的“影片类型过于单一”,只有“主旋律”,宣传教育的意义大于“假期娱乐”,让许多人不愿意走入电影院。


我国近几年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的票房走势,不仅仅是影视文化产业或者是“娱乐圈戏子”的小事。


过去几年国庆档的观影人次曾经破亿,所以国庆档票房的背后是超过一亿老百姓的“用脚投票”。


老百姓对“主旋律电影”的集体情感,就是他们当下“民意”的投射,我们当然应该认真对待与分析。


壹,今年国庆档票房如何?


今年国庆节,主旋律电影《万里归途》与《平凡英雄》都泛起了一阵的水花,特别是《万里归途》成功从电影圈破圈,“外交英雄撤侨”成为全民热议的新主题。


可是对比今年国庆档的票房,我们会“大吃一惊”,表面看来和往年“热度相似”,可是老百姓的“花钱投票”差远了。


今年国庆前三天,电影院统计票房累计7.87亿。

在此之前,国庆档的“票房纪录”是疫情前的2019年,国庆七天总票房43.8亿,其中国庆前三天的票房累计22.4亿。


今年多地还有散发疫情,部分影院歇业,而且大家对疫情与封控的担忧,阻挡了前往电影院的意愿,因此与疫情前的市场对比是不公平的。


可是即便对比同样是疫情后的2021年国庆档,去年国庆前三天票房超过19亿。


也就是说,同为疫情之后,担忧感染和封控的国庆节市场,今年前三天票房下滑了11亿还多,只有去年的40%。


在40%的大盘中,还有大家觉得成绩不错的《万里归途》,如果将另一部主旋律电影《平凡英雄》拿出来对比,票房只有往年主旋律电影的“十分之一”!


仅仅用疫情干扰,或者老百姓没钱消费,或者拍摄质量比往年差这些理由中的任何一个,恐怕都无法解释90%的“暴跌”。


为什么今年的“主旋律电影”,老百姓不买账了?


贰,救援电影大对比


从9月30日上映,到10月3号,《平凡英雄》的票房突破8000万,按照走势评估,最终票房会在1.7~1.8亿。


如果相对于中小体量的小成本电影,4天8000万算是不错的成绩。可是《平凡英雄》是博纳影业投资,李冰冰,冯绍峰主演,黄晓明,张一山客串出演的电影。


最主要的是,《平凡英雄》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演员阵容,而是影片改编自“新疆和田营救断臂男孩”的真实事件。


类似“轰动全国正能量事件”改编的电影,同样是博纳影业投资的同类型的《中国机长》,2019年国庆档上映,票房29.03亿。


与《平凡英雄》投资相同,导演相同,阵容接近,以“消防英雄”为主人公的《烈火英雄》,票房17.03亿。

《平凡英雄》的预估票房只有1.7亿,是2019年黄晓明《烈火英雄》的十分之一。


票房差这么远,是《平凡英雄》的“背景故事”太平凡么?


并非如此!


《平凡英雄》改编自去年4月30日,发生在新疆和田“营救断臂男孩”的真实事件。


去年4月30日晚上七点左右,新疆和田,一个母亲带小儿子在核桃园进行“农药喷洒作业”。


结果小男孩的手臂被喷洒农药的拖拉机【绞断】。


随后小男孩的哥哥和母亲送小男孩到医院急救。小男孩生命危在旦夕,沿路交警,民众齐心协力,为“断肢男孩”提供生命绿色通道。


小男孩到医院后,和田的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后,给出“截肢保命”与“断肢重接”两个救治方案。


选择“截肢救治”,技术成熟,成功率高,但是7岁小男孩未来一生都会是失去右手的残疾人。


可如果选择“断肢重接”,就只能在“断肢八小时内”,到乌鲁木齐进行手术,才能提高成功率。

和田虽然和乌鲁木齐同属新疆,但距离却长达几百公里,和田到乌鲁木齐的航班,都要飞“接近两小时”。


于是乌鲁木齐医院,乌鲁木齐与和田的机场管理方,加上航空公司与机组人员,通力合作,为营救小男孩,开启一场与死神“生死时速”的较量。


最终,小男孩手臂被重新接上,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努力复健,如今已经能完成同龄小朋友的绝大多数常规动作。


这一“营救断臂男孩”事件,本身极具冲击力,并且小男孩得救,依靠的是“各行各业”通力合作的“英雄群像”。


这些平凡人身上的“伟大”,应该能引起老百姓共鸣才对?


为什么愿意走入电影院的民众,只有两年前“天津港救火”改编的“救火英雄”十分之一?


我今天去看了这部电影。因为晚上要写文章,所以我看的是上午场,观众不多。


这部电影的一大优点或者说导演的风格特点,就是“偏写实风格”的代入感。


比如男孩“断肢”与急救的手术过程,应该是国内影视剧第一次真实还原“断臂”与“断臂重接”手术。


正因为“太真实”,小男孩的表演也很到位,以至于我后排的一个小男孩直接被吓哭了。


从“小男孩被拖拉机绞断手臂”,我后座的小孩就开始哭,然后小孩母亲在旁边安慰解释了很久。


因此这暴露本片的一个“短板”,那就是“真实到不适合亲子合家欢”。


另外,这一真实“远程营救”的电影,让我想到另一部同类型的“高速营救”电影。


2008年,后来打造经典剧集《琅琊榜》,《欢乐颂》,《山海情》的孔笙导演,拍了一部电影频道出品的电影,由当年还算新人的李晨主演的《极限救援》。

《极限救援》讲述的是一个计程车司机,深夜送“鱼刺卡喉”的男孩,到省城医院动手术的故事。


14年前的《极限救援》同样呈现了城市的普通民众、交通台、高速公路交警和出租车司机们,为了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所做的努力。


剧本设计了遭遇堵车、撞车、交通高峰等一系列危机,将影片的危机感提升到最强,


十四年前的“救援”电影,能够明确感受到“艺术加工”的紧张感,那种争分夺秒的“感官刺激”,不高级,但是观众很有共鸣。


我敢说,14年前只要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电影部分片段的人,14年后还会记得一个计程车司机“千里送卡喉小孩就医”的故事。


今年的《平凡英雄》,着重呈现“真实感”,用“纪录片”手法呈现平反英雄的付出。


这种风格“很高级”,但是普通大众的反馈是“没有紧张感”,剧情和节奏过于单一。


叁,“现实改编”的短板


要说感人,许多观众觉得《平凡英雄》90分钟的电影,还比不上结尾“拯救断臂男孩”真实影像资料的90秒感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90秒的“纪录片影像资料”,让我看到这次“现实改编”的桎梏。


14年前的《极限救援》,其实是根据“哈尔滨出租车司机暴雨中给孩子送准考证,保住考生正常考试”的事件改编的。


将“送准考证保高考”改编成“送卡喉小孩救命”,升华了主题,也可以自由加入各种戏剧冲突。


但是这次“8小时营救断臂男孩”事件,涉及到过去很少呈现的新疆,而且事件“纪录片精确到事件发展的各个时间段。”


通过对比会发现,《平凡英雄》里的时间线也是完全按照“纪录片”的时间线来拍的。


这类题材,要吸引观众,就必须增加“矛盾冲突”,在这次营救事件中,就是应该增加“营救小男孩的波折和难度”。


这种波折,一般是“人为”和“环境”两方面。


第一条路,就是塑造“反派”,因为人为因素,阻挠小孩的断臂及时救治。可是民族地区的真实案例与“纪录片”就摆在那里,把“谁”打成反派都不合适。


第二条路,就是增加波折事件,比如“断臂小孩”是飞机送到乌鲁木齐的,可以增加飞行途中的“危险事件”,增加紧张感,也加强机组人员排除万难的刻画。


可同样是因为“真实呈现”的束缚,飞机什么时候起飞,什么时候到达,这些都按照“真实事件”来拍,也就没办法为“空中惊魂”加戏。

这方面,还可以和三年前的《中国机长》进行对比。《中国机长》虽然也是根据川航客机真实案例改编,但是在空中惊魂与灾难冲突的刻画方面,比“真实事件”是做了升级的。


只有“升级难度”,电影才能更加抓住观众的痛点与爽点。


《中国机长》的29亿票房,也就成为了“国内重大灾害救援”改编电影的票房巅峰。


如果是将《中国机长》和今天的《平凡英雄》对比,前者票房会高达后者的15倍。


肆,如何“争回民心”?


《平凡英雄》在主旋律电影里,也独树一帜。因为这是我国“展现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第一次在院线向全国观众呈现。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聪明的阿凡提”,还有“载歌载舞的买买提”。


但这些形象大多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很多年没在商业电影或者喜剧,武侠等类型片里,看到描述新疆生活的纯正元素了。


西方攻击新疆的谣言还在发酵,我们对新疆的不稳定因素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未来在影视作品中,更多元的呈现“新疆生活”更加重要。


可是从《平凡英雄》如今的票房成绩来看,“大美新疆”的宣传,显然无法到达千家万户。


如果要找疫情风险以及老百姓“不爱看主旋律”的理由,票房成绩一直是《平凡英雄》八倍的《万里归途》显然不服。


过去五年,吴京个人英雄主义的《战狼2》,以及展现我国海军撤侨群像的《红海行动》,都取得过票房,口碑,群众影响力的三丰收。


按道理,从“孤胆英雄”到“特战小队”,“海外撤侨”题材的两大模式,都已经被玩到最高峰了。


这次的《万里归途》,却另辟蹊径,聚焦外令海外民众撤离的“外交精英”身上。

比起《战狼2》与《红海行动》的热血沸腾,《万里归途》最大的优势,也适合《平凡英雄》一样的“真实感”。


相比较特种兵英雄大杀四方,由“外交人员”依靠智慧和勇气,将国人带出“战乱政变国家”,显然更加贴近现实。


同时,《万里归途》在展现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带给民众的苦难,以及和平稳定发展是多么可贵这方面,比《战狼2》与《红海行动》要震撼得多。


《万里归途》能够在今年相对低迷的国庆市场,拿到60%以上的票房,我认为最大的吸引点,就在于张译和王俊凯饰演的两位文职外交官员,没有任何的“主角光环”。


张译和王俊凯两人是外交部的“秘书和随员”,电影风格也追求写实,所以两人都不可能有“战狼”式的武力值。


整部电影,战争双方的战斗场面拍的还是很激烈的。正是这种激烈与强对抗,让我们看到主角个人在这种“枪林弹雨”中,一定是弱小甚至有些怂的。


就是这种“武力值”的怂,让张译和王俊凯最终面对叛军首领,正面抗衡,救下小女孩时,就更加显得智仁勇兼备。


相比较吴京的《战狼2》以及林超贤的《红海行动》,《万里归途》的双男主,在武力值方面同样“平凡”,但剧情设计,让平凡的外交部文职展现的智慧与勇气,坚毅和仁爱,都比《平凡英雄》更加动人。

因此《万里归途》从第一天和《平凡英雄》排片相当,到今天票房是平凡英雄的8倍,也就不出奇了。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同样是“海外撤侨”主题,《红海行动》票房只有《战狼2》的60%。


这次《万里归途》的票房最多也就接近《红海行动》的六成,可以说是衰减的。


同样是“现实拯救题材”,这次还有“宣传大美新疆”,“宣扬民族和谐”的光环加持,可是《万里归途》的票房,只有《烈火英雄》的十分之一,《中国机长》的十五分之一。

我们必须清晰的看到,“主旋律主题”作为单一核心对老百姓的吸引力,已经出现“大幅衰减”。


未来的影视剧,已经很难凭借“主旋律”或者“正能量”的标签,让老百姓“争相买单”。


主旋律与正能量电影,能否让老百姓共鸣,让老百姓买账,关键还是“现实带给他们的内心感受”让他们“用脚投票”!


现实乏力,一切主旋律与正能量的宣导都是无根之木,反而引发老百姓的抵触与反感。


只有现实是走向阳光的,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宣导才会相得益彰,老百姓会“自发传播”,与昂扬向上的民心士气形成正循环!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