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西双版纳,一颗朴素的宝石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3-03-26 9:13 已读 2297 次 3赞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西双版纳,在泰国和老挝,都习惯叫“景龙”,不少人知道;在中国,说到傣族,人家就会联想到西双版纳,后面紧跟着就是美丽,祖国的绿宝石,等等好听的词。


所以版纳人自豪地称“我们西双版纳名声在外”,真不是乱吹。


过去,内地人对少数民族的想象,一般就是野蛮落后,不开化;而对傣族,却往往和“美”联系在一起。我们该为有西双版纳这样的家园感到骄傲和自豪,更应该珍惜这里的一切。


西双版纳是傣泐的中心,过去傣族习惯称之为勐泐,一般的看法是公元六世纪左右,已有十二个傣族部落即“泐西双邦”建立勐级的小政权,至于傣族先民何时进入西双版纳,从哪里来?还没有定论。

1986年摄于嘎晒泼水节

傣历542年(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龙金殿国”。所谓“金殿国”就是傣语的“勐贺罕”,许多地方的傣族过去一般称国王为“昭珲贺罕”,意即“金宮殿之王”。


这只是一种敬词,并不等于这个统治者真正拥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宮殿。性格淳朴而实在的傣泐,并不总是生活在对辉煌的想像中,不知道什么开始,这个地方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召片领”----这片土地之王。太确切,太实在了!我不管有没有巍峨的大宮殿,城墙高厚的大都城,但是我就是这片土地上的最高统治者,每一片土地每一滴水都在我的管辖之下,老百姓也承认是“南昭领昭”----水和土地都是王的。


《泐史》记载帕雅真有嫔妃一万二千人,人民八百四十四万,白象九千条,马九万七千匹,兰纳(今泰国北部),勐交(今越南北部),勐老(今老挝),以及许多对不上号的地名,都在他的统治下。


这些数字也是一种夸词,表明他统治的地方很大,人口众多。但是这种统治只是一种征服行为,也就是那些地方对景龙表示臣服,定期贡珍宝,必要时服从征调(包括粮食和军队),如果景龙的统治者到了那个地方,则要负责提供嫔妃,有专门的宫殿(大寨子里的大房子)给他住。除此之外,一切管理还是当地统治者自行安排。

西双版纳的佛寺现状

很显然的,景龙对兰纳和勐老等地的控制时间并不长,此后的记载就基本上只限于勐泐范围了。但是景龙的名声已却传出去,因为是同族的原因,所以那些地方一直和这里有联系,有时还会有冲突。但是总体来说景龙直接控制的勐泐地方变化不大。元灭宋后,在云南设立行省,也征服了勐泐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元贞二年(1296年),设“车里路军民总管府”,后改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车里这个汉名就被一直沿用下来,但傣语一直把这个政权称为景龙,地方则叫勐泐。


傣历932年(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十二个千田(应该是一千片田地之意),即傣语“西双版纳”,这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

1985年作者和嘎晒一个寺庙的小和尚合影

几百年来景龙的召片领有效地统治着这地方的各族民众,对上接受中央朝廷的任命,定期进贡;对内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大小各勐的昭勐都要服从他的领导,没有和中央朝廷再发生关系;对周围泰老缅等国各土司有一套自己的交往传统和礼仪。因此内部虽有纷争,但没有形成碎片化土司区,外部也曾遭受侵略,但也没有被彻底征服。就这样基本平稳平顺又平淡如森林中的溪水一样流淌着,无声无息地迎接着中央王朝的改朝换代。


到民国时期,延续自清末的改土归流政策进入实质性阶段。此刻勐泐地区和中国各地一样,遭受各种内忧外患,地方已凋敝不堪,甚至可以说土司制度在新时代面前已走到了尽头。

1985年在大勐龙的曼飞龙白塔

民国十六年(1927年),勐泐地区始设车里、佛海、五福(南峤)、象明、普文、芦山(六顺)、镇越等七县和临江行政区,属普洱道。这些莫名其妙的地名充分反应了国民政府大汉族主义的思维,那时的观念就是:要维护国家的统一,最好大家都承认是一家人,傣族其实古时候也是汉族变来的。


淳朴的傣泐也许汉文化程度不高,也许内心有自己的主张,虽然顺应历史大潮接受了改土归流,但始终低调地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土司到百姓,也没有象滇西傣族土司那样把家族历史和汉族朋友挂靠。


新中国成立,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地名也进行了重新整理,换掉了那些莫名其妙的名称,而按照傣族传统习惯来命名,州名叫“西双版纳”,所属三县分别叫景洪,勐海,勐腊,充分反应新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照顾,此举得到傣族的普遍拥护。

2010年和老兄弟们去勐伦参加泼水节,这是原汁原味的乡村节日

傣泐一般有名无姓,男都以“艾”音开头,但汉字都习惯写成“岩”(这个字云南人念AI),于是在不太了解情况的内地人面前就经常闹误会,岩当然念“yan”,版纳的男子变成了老YAN,念严,言,盐都可以;女的都带玉,或依。


无论男女,同名者特别多,但是版纳人就是不愿取汉化的名,这一点是非常可爱又可敬的。


有姓直接都用“刀”,据说过去是官种才能用。果如是,那应该是“昭”的“涛”转误音译。汉族来到当地,问那些官员叫什么名字,这个叫“昭相教”那个叫“昭玛哈猜”,那个又叫“涛曼阁”,于是听的人也搞不太清楚,以为第一个都是姓,又比较懒,就直接写成“刀”,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姓。

1985年的大勐龙白塔

确实,到今天,版纳傣族还不习惯随便给自己取刀姓,且带“刀”者都是干部或知识分子,当然没有字派一说,也不存在刀与刀之间是家门关系。这和德宏傣族用汉姓后正儿八经排字派,讲辈份,家谱连到内地大城市以示源远流长是有区别的。


傣泐老傣文与泰国兰纳文接近,佛教经典居多。过去寺庙即是学校,男孩子进寺庙当和尚一是为学文化,二是学做人的道理。佛经有几种,小和尚学念经,有的念起起来速度如打机关枪,估计没人能听懂;有的抑扬顿挫,应该是祝福;最好听的是经典故事,要吟唱,那声音仿佛能穿越千古,闻者无不如醉。假如哪个已成年的和尚能念出动听的经书,必会引来小姑娘亮汪汪的眼光,他一还俗很快就能选到意中人。


傣泐最普及的艺术是“赞哈”,其实音更接近“章哈”,章就是匠人的意思;“甘哈”,可理解为“砌起来的歌”;所以章哈可直译为“砌歌匠”。


这可是费脑力的活,歌词必须押韵顺畅,词意还要含蓄精妙,音调还要清晰动听,总之没有创作才能的人是当不了歌手的。这种民间艺术应该很古老,肯定是佛教传入之前就有。这是作为西双版纳的一个名片,大家随便一搜就有解释,这里就不重复了。

2019年摄于景洪的人工景点

傣泐婚姻实行一夫一妻,结婚后先去女方家上门,之后再回男方家,是分家另过还是和父母过,要看家里弟兄姐妹的情况而定。过去离婚较多,但对子女还是比较负责,因此虐待前妻或前夫孩子的很少;将心比心,既然都有重组家庭的情况,自然就不能对别人的孩子刻薄。


西双版纳的新年是泼水节,即傣历的六月,俗称“楞霍桑堪比迈”,一般是公历的四月。作为最大的节日,这几十年都是政府组织进行,已经被赋予了各种意义,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因了这个节日以及各种旅游资源,每年来西双版纳旅游的人都以千万计。疫情前2019年,西双版纳国内外游客330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60多万人次,


到今天,西双版纳的变化已是真正的那句用得快要破了的话---“翻天覆地”,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已经通到老挝。总之名声更响,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新问题自然也跟着冒将出来。

2010年的乡村泼水节街景

最突出的就是傣族元素越来越少了,许多外地人来开发,商业气息越来越重,内地游客会时不时抱怨被宰;到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景洪周围几十个傣寨全部淹没在高楼中,除了时不时从楼房林中冒出个黄顶“傣族帽”,还有特意保存的寺庙,佛塔,再也看不出和内地有什么区别。城区及其周围的年轻人,哪怕父母都是傣族,都已经基本不会傣话。


失地的傣族没有更好的谋生手段,都拿着卖地得来的钱吃喝玩乐,骑摩托去撞死,等等。对于这些隐忧,当地有识之士,无论是傣族还是汉族,都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却又显得有点无奈。


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人工景点“告庄西双景”,山寨自泰国的水上市场等等,都是这种为保护傣族文化而做的尝试。


开放与保护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整个中国面临的难题,旅游发达的泰国也遇到这个难题。


怎么解决?仅靠政府还不够,得靠每一个人从细微之处慢慢努力。


只愿美丽的西双版纳继续美丽。


不急不躁淡定平和的傣泐,在淡定中多一点奋进和紧迫感,愿景龙之光不要暗淡下去。




2023年3月26日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