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莱布尼茨:一位志在扭转西方哲学乾坤的实践哲学家(9)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勋衔13★★★] 于 2023-03-23 2:19 已读 1259 次 1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莱布尼茨:一位志在扭转西方哲学乾坤的实践哲学家(9)


——莱布尼茨《实践哲学文集》编译者序 


作者:段德智


 


 七、莱布尼茨的法哲学


莱布尼茨在西方哲学史上享有其他法学家难于觊觎的地位,这就是他不仅是西方法学史上提出法哲学Rechtsphilosophie)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是西方法学史上第一个致力于从普遍法学普遍正义的角度和高度昭示法哲学本体论基础的法学家。[175]其法哲学的要点如下:


首先,莱布尼茨持守自然法原理,批判法律权威制定说。权威制定说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希腊时代,智者派哲学家塞拉西马柯(Thrasymachus)即提出了正义无非是强者利益的主张。[176]莱布尼茨之所以要批判这样一种学说,乃是因为在他看来,法律权威制定说不仅违背了自然法原理,而且还因为这样一种邪说在他的时代由于霍布斯和普芬道夫的倡导而大行其道。莱布尼茨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明确指出:他(指霍布斯——引者注)极力主张的观点几乎和塞拉西马柯的没有什么两样。他坚持认为:上帝有权做任何事情,因为他全能。”[177]莱布尼茨严厉地批评道:“‘让我的意志代表理由stat pro ratione voluntas) 绝对是暴君的座右铭。况且,这样一种意见使得我们将上帝与恶魔区别开来成为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178]之后,在《对普芬道夫原则的看法》一文里,当谈到自然法的动力因时,针对普芬道夫把法律界定为至高无上者一道命令的观点,莱布尼茨将普芬道夫所说的法律斥为意志法,批评说: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那就没有谁会自发地履行他的义务了;而且,倘若没有一个至高无上者迫使其履行义务,那也就根本不存在任何义务了,对于那些心里根本没有装着至高无上者的人来说也将因此而没有任何义务了。据此,莱布尼茨得出结论说:自然法在我们身上的动力因是永恒理性之光,这样一种光是由上帝在我们的心灵之中点亮的。”[179]


其次,莱布尼茨针对法律实证主义强调法律外在有效性的片面主张,特别倡导和强调了法的道德属性。1693年,莱布尼茨在他的《万民法典档案》的著名序言里,就明白无误地指出:法是一种道德力量(potentia moralis正义即是支配着希腊人称作博爱(φιλανθρωπιαν)情感的德性,也就是


遵循智慧命令行事者(sequentem sapientiae dictata)的仁爱[180]不仅如此,他还进而将自然法区分为三个等级,这就是严格法(亦称纯粹法)、衡平法正直或虔诚,断言严格法只是一种法律要求,但更高等级的衡平法正直或虔诚却是一种道德要求[181]之后,莱布尼茨于1702年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不仅将正义规定为与结合到一起的智慧和善的一致,而且还进而将行善规定为衡平法的法律准则,断言:勿伤害任何人是被称作严格法的法律准则,但衡平法却要求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行善,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182]


第三,莱布尼茨为了批判霍布斯和普芬道夫的法律实证主义而明确提出了普遍法学概念。他的普遍法学概念内涵丰富,值得深思。在我看来,至少有下述三层含义;


首先,莱布尼茨的普遍法学概念不仅涵盖人的法而且还涵盖上帝的法,不仅涵盖人类法庭而且还涵盖了上帝法庭1702年,莱布尼茨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从恶法亦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上帝的法与人的法的根本区别,指出:上帝的法总是正义的,而人所制定的法则可能是不义的,而且人如果缺乏智慧或善良意志,情况便每每如此。[183]此后,于1706年,莱布尼茨在《对普芬道夫原则的看法》一文里,不仅对普芬道夫将人类法庭上帝法庭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而且还进而斥责他的这样一种做法既切断自然法的目的,又极大限制自然法的对象[184]而且,即使莱布尼茨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所使用的正义公共概念这一措辞,也内蕴着同样的意思。因为正义公共概念既然内蕴有人的正义上帝的正义,它便自然而然地构成了后者的上位概念,而人的正义上帝的正义也就因此而自然而然相应地构成了正义公共概念下位概念。同时,正义公共概念人的正义上帝的正义之间既然存在有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则它便自然而然地具有普遍正义的逻辑地位。在莱布尼茨看来,他的普遍正义说之内蕴有上帝的正义上帝的法,是他的普遍正义说高于或超越古希腊普遍正义说的一项重要指标。[185]


其次,与普芬道夫割裂人的法 人的正义上帝的法上帝的正义的做法不同,尽管莱布尼茨同样既承认人的法人的正义又承认上帝的法上帝的正义,但他却明确反对人们将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他鲜明地强调了人的正义与上帝正义的差别只是一种等级方面的差别,断言:我承认在人的行义的方式与上帝的行义方式之间存在有重大的差别,但这样一种差别只是一种等级方面的差别。因为上帝的正义是完全的和彻底的,而人的正义却由于人的本性的不完满而混杂有不义,带有过失和罪孽。他还进而强调指出:如果有谁想主张上帝的正义和善与人的正义和善具有全然不同的规则,他就必须同时承认它们关涉的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他若将正义归于两者,如果不是蓄意的含糊其辞,便是全然的自我蒙骗。”[186]其实,早在1693年,莱布尼茨就在《万民法典档案汇编》的里,比较系统地阐述过法或正义的等级问题。按照莱布尼茨的说法,自然法有三个等级,这就是:交换正义(justitia commutativa)中的严格法(jus strictum);分配正义(justitia distibutiva)中的衡平法(aequitas)(或作为狭义平等的仁爱);普遍正义(justitia universali)中的虔诚或正直(pietas vel probitas)。”[187]不难看出,其中严格法和衡平法属于人的法人的正义,而虔诚或正直则属于上帝的法上帝的正义1702年,莱布尼茨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把他的两种法或两种正义的真实意涵表达得更为直白,断言:勿伤害任何人是被称作严格法的法律准则,但衡平法却要求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行善,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但是,决定适宜、习俗或每个人他应得东西的规则却能够藉公平规则或平等原则而得到认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就是理性规则,也是我们主的规则。”[188]


最后,莱布尼茨不仅将自然法区分为人的法上帝的法,区分为严格法衡平法虔诚或正直,而且还特别地强调了上帝的法虔诚或正直的优越性。他在将严格法称作最低等级的法,把衡平法称作中间等级的法的同时,却将虔诚或正直称作最高等级的法。他写道:我将最高等级的法名之曰正直(probitatis),或是毋宁名之曰虔诚。”[189]他给出的理由是:纯粹法或严格法是由维持和平的原则(principio servandae pacis)派生出来的;平等或仁爱谋求某些更多的东西:当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有益于他人的时候,他就可以在他人的幸福中增加他自己的幸福了。换言之,严格法避免了痛苦,更高等级的法却趋向于幸福(jus strictum miseriam vitat, jus superius ad felicitatem tendit),不过,只有符合这种道德标准的人才能够做到这一步。但是,我们应该使这样一种生活本身以及使这种生活成为令人向往的一切都从属于他人的巨大的善,以至于它理所当然地要求我们为了实现他人的幸福而去承担最大的痛苦。”[190]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莱布尼茨将以上帝或对上帝的模仿为基础的超越交换正义和分配正义亦即超越作为特殊美德特殊正义正义称作普遍正义[191] 


第四,当莱布尼茨宣布上帝的法是一种最高等级的法,上帝的正义是一种最高等级的正义,亦即一种普遍正义时,他虽然因此而大踏步地走向了他的法哲学本身,却依然未达到他的法哲学的底部。为要达到莱布尼茨法哲学的本身乃至其底部,我们便必须继续前进,直抵它的本体论根基。每当莱布尼茨解释上帝的法何以能够成为最高等级的法以及上帝的正义何以能够成为普遍正义时,他便无不指向他的法哲学的根基或底部。1693年,莱布尼茨在论及他为何将上帝的法称作最高等级的法以及将上帝的正义称作普遍正义时,解释说:上帝所治理的国度是一个道德王国,在这样一个最完满的国度里,不仅凡为他殚精竭虑的人都一无例外地获得幸福,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正确的行为得不到其奖赏,也没有任何一个罪过不受惩罚;因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一切都归功于上帝[192]1702年,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针对霍布斯拘泥于严格法的法律实证主义立场,莱布尼茨强调指出:在坚持严格法时,我们必须始终补充上除了需要衡平法和虔诚之外这样一个前提。否则,下面这句谚语就会应验了:法律越多,不义也就越多”[193]1706年,莱布尼茨又进而从能否配得上法哲学家的高度来考量作为普遍正义上帝的正义,断言:在一个为上帝所治理的普遍社会中,每一种美德,……都是在普遍正义的各种义务之中得到理解的。不仅外在的行为而且我们的所有情感都为某种法的规则所规范。这样,那些配得上法哲学家这一称号的人士便不仅要考虑人们之间的一致,而且还要考虑与上帝的友谊,惟其如此,方能确保我们享有经久不息的幸福。”[194]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为要本真地理解人的法和人的正义,我们就必须深刻理解上帝的法和上帝的正义乃至上帝本身。而为要深刻理解具有无限完满性的上帝本身,我们就需要深刻认识到:尽管我们人作为理性生物或小神既是宇宙的一面镜子,又是上帝的一面镜子,但我们从本质上讲,归根到底都是上帝的造物正是有了”“上帝的城邦上帝才有了善这个上帝的城邦,这个真正普遍的君主国,乃自然世界之内的一个道德世界;上帝一方面是建造宇宙机器的建筑师另一方面又是精神神圣城邦的君主,从而能够通过自然途径本身将各种事物引向神恩,将福德相配的正义普遍实现出来:将不会有任何善行得不到报偿,也不会有任何恶行不受惩罚,一切都必定导致善人的福利。但所有这一切都在要求我们从人正论上升到神正论,再从神正论上升到单子论。而法学也就在这样一种攀升过程中演进成了法哲学[195]不过,既然上帝德福相配的正义关涉到对人的奖善惩恶,而人的善恶行为又关涉到人对善恶的自由选择,则从人的正义上帝正义乃至上帝本身的提升过程便不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或纯粹的逻辑演绎,而毫无与人的自由选择、自由决断和道德实践活动直接相关的实践哲学的内容。这是我们在理解莱布尼茨法哲学思想时需要格外留心的。


注释:


        [175] Cf. Leibniz: 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Patrick Ril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73.


[176] 柏拉图:《理想国》338C


[177] 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eroy E. Loemker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 562.


[178] Ibid., p.561.


[179] Leibniz: 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Patrick Ril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70,75.


[180] G. W. Leibniz, Die 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 3, herausgegeben von C.J.Gerhardt, New York: Georg Olms Verlag, 1965, p.386.


[181] Ibid., pp. 387-388.


[182] 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eroy E. Loemker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p. 564, 568.


[183] Ibid., p.564.


[184] Leibniz: 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Patrick Ril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68.


[185] 莱布尼茨在《对正义公共概念的反思》一文里,当谈到亚里士多德的普遍正义概念时明确指出:诚然,亚里士多德也承认这样一种普遍正义,只是他尚未将普遍正义与上帝关联起来。尽管如此,他能提出这么一个崇高的概念,我觉得还是非常卓越的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eroy E. Loemker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 571)。


[186] 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eroy E. Loemker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 563.


[187] G. W. Leibniz, Die 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 3, herausgegeben von C.J.Gerhardt, New York: Georg Olms Verlag, 1965, p.387.


[188] 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eroy E. Loemker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 568.


[189] G. W. Leibniz, Die 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 3, herausgegeben von C.J.Gerhardt, New York: Georg Olms Verlag, 1965, p.388.


[190] Ibidem.


[191] 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eroy E. Loemker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 571.


[192] G. W. Leibniz, Die 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 3, herausgegeben von C.J.Gerhardt, New York: Georg Olms Verlag, 1965, p.388.


[193] 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Leroy E. Loemker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p. 571.


[194] Leibniz: 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Patrick Ril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73.


[195] G. W. Leibniz: Die 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 6, Herausgegeben von C. I. Gerhardt, Hildesheim: Georg Olms Verlag, 2008, pp. 622-623.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