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漫谈人工智能

送交者: 半山清溪[★★人民共和★★] 于 2021-09-18 18:38 已读 16071 次  

半山清溪的个人频道

+关注
趁着版里聊AI的热度,把我这篇几年前的旧文拿出来晒晒,虽然有点霉味,但大致还没完全过时。我在文末再加入一些我当前的想法。

最近几年,特别是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一下火了。围棋被认为是所有棋类游戏的最后堡垒,其复杂性唯有人类可以驾驭,也被机器攻克了。人工智能随即成为大众口中的时髦词汇,大有聊天不扯两句人工智能就跟不上时代的形势。但其实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新概念,在计算机发明之初,人工智能的理论已经开始建立,英国数学家图灵被公认为人工智能之父。
从人工智能诞生到现在几十年时间里,它其实已经经历了春季式萌芽,夏季式火热,和冬季式严寒。人工智能上一次火热是二十多年前,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当时这个事件对大众的冲击远远超过阿尔法狗,毕竟是机器第一次在如此复杂的游戏中击败人类冠军。但是在那之后,人工智能陷入沉寂,主要原因是在商业应用中,人们发现其故事很光鲜而现实很骨感。随后人工智能局限在学术研究的小圈子里,不被大众关注,直到阿尔法狗又重新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说了半天,对于业界外的人士,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呢?所谓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有些书或文章介绍AI时会说是模仿人类智能,我觉得不全面,AI应该是人造智能,不局限于人类的智能。任何生物,如果有像大脑一类的信息处理器官,就会有智能。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动物在某些方面有超于人类的智能,比如信鸽在图像识别方面的能力超过人类,它可以被训练从组织切片图像中区分恶性和良性肿瘤,准确性远高于受训多年的医师。我觉得Machine Intelligence即机器智能更能清楚定义,并和生物智能区分。
如果抛开复杂的数学公式,AI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大体分为基于知识和不基于知识。基于知识(konwledge-based)也可以称为基于规则(rule-based),即如果你对于一个任务有全部的知识,可以制定一整套规则。就如同你已经有一张地图,不管你要从地图的任何一个地点去另一个地点,都可以转化为一组规则,指导你行动。深蓝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目前有些医疗产品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把医学知识转化成规则,通过病人的症状进行诊断。但是这种智能的几个问题,一是对于复杂任务,我们不可能有完备的知识,二是对于实际问题如医疗诊断,不像棋类游戏,观测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基于规则的智能普遍缺乏统计意义。这是AI上一个寒冬的主要原因。
不基于知识(non-knowledge-based)也可以称为数据驱动(data-driven),它依赖的是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我们今天不贪多,改天再详细漫谈机器学习。我们现在只需要知道,机器通过已有数据学习一定的规则,这叫训练;然后对未知数据作出判断,这叫预测或者推导。这种判断包括聚类,分类和回归,详细解释放在下一篇。重点是,机器训练前,除了杂乱无章的数据什么规则都不懂。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习算法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下的“潜规则”并建立模型。训练之后,模型就可以把学习到的“潜规则”用于分析未知数据。由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天然对数据的渴求,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就决定了这种方法能否广泛应用。目前,互联网时代,海量数据出现(这里又有了大数据概念,留待以后再细说),数据采集已经不再是困难,瓶颈在于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处理又有两方面的困难:处理算法(软件)和处理芯片(硬件)。阿尔法狗的成功就是软硬两方面的成功。
以我在行业内十几年的经验来看,AI其实才刚刚起步。现在AI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定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但随着时间推移,优胜劣汰,AI技术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说AI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一点都不过分。作为AI的技术工作者也常常会被问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的问题,我的观点是:不是取代而是融入。未来人类一定是机器与生物的混合物,不管是以内部植入还是外部佩戴的方式,机器会成为人类的一部分,这不是Science Fiction。

PS:成文仓促,还请同行斧正。
14/11/2018 于伦敦

补充:
我认为智能,不管是机器智能还是生命智能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硬条件即大脑结构/模型结构,另一方面就是软条件即经验/数据。对于生命智能,比如人,有些能力是本能,比如饿了吃困了睡,这些不能计入到智能行为,我认为后天学习到的能力才是智能的部份。比如说人几乎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掌握文字的,而狗的大脑结构决定了它再如何学习也无法掌握文字,但是狗可以通过训练理解基本指令比如坐下趴下,而更低等的生物连这个能力也没有。再比如机器智能,比如深度网络的结构一旦定了,这个网络的容量就定了,在不考虑数据的局限时,网络容量越大学习能力越强;但如果不给任何数据训练,不管什么网络都没用,都无法完成任务。

智能还包含了记忆和遗忘,这是由事物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即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的。生命智能,排除自然的遗忘(我们知道人类的学习曲线,自然状况下第二天会忘记第一天所学内容的80%),一方面因为事物发展变化,生物体必须适应变化,遗忘过时的经验;另一方面,生物体认知也是发展的,比如人之前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随着认知提高,这些陈旧的知识要被更新。机器智能也同样需要遗忘来适应动态的环境,在很多算法中都有遗忘因子,这是个hyper-parameter,需要手动调整决定有多少过去的经验/数据要被遗忘。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因素大遗忘因子就大些, 动态因素小遗忘因子就小些。还有些算法,会把遗忘因子作为parameter放到自适应机制中自动调整。假设机器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动态因素,即数据的统计特性不会随时间变化,那算法则不需要遗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遗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机器比人优越的地方一个是运算速度,一个是不会疲倦,最重要的一个是能处理复杂情况。据研究现实人类对超过5个因子/变量的复杂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非常低,机器虽然也有curse of dimensionality,但远远超过5个。但是人类比机器的优势在于人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超过机器(至少是目前情况),即现在始终没有一个general-purpose的机器问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机器学习的分类受限于门限,门限是个相对量不是绝对量,比如图像识别,你拿一堆狗的图片作类1,一堆石头的图片作类2训练出来的模型,你给它一张椅子的图片,它很有可能把它归类为狗,因为四条腿,所以它认为离狗更近。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训练机器是训练数据是多么重要。机器怎么学习?就拿神经网络来说,我们必须要有个代价函数即cost function,这个代价函数通常是错误率,优化这个函数让错误最小化是学习的精髓。这和我们学习之后要考试来判断学习是否正确是一个道理。

最后,对于人们对AI的恐惧心理,我想再多说两句。我们必须明白,人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环,我们现在的人类作为生物最终只有消失这一个可能,但如何消失会有几种可能,最好的可能是人进化为更为高级的生物,现代人如同人类的先祖消失在进化长河中。还有一种是大家的恐慌,即AI取代人类。其实这种恐慌完全没有必要,AI取代人类算是个不错的结局,因为AI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人就是AI的造物主。我说了,机器对人有无可比拟优越性,运算速度不知疲倦不会死亡,可以去完成人类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星际旅行。我们真正应该恐惧的是AI没有自主意识但是具有强大力量而被恶势力控制,并在造成人类完全毁灭前,AI都不能独立生存,那才是灾难呢。
喜欢半山清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半山清溪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有关AI取代人类 - ukkonen (244 bytes) 09/19/21
手机app出不来声音 (无内容) - 锦绣未央 (0 bytes) 09/19/21
专业! (无内容) - shoppersVIP (0 bytes) 09/19/21
我没听说过,他叫什么? (无内容) - 半山清溪 (0 bytes) 09/19/21
我忘记了,我就是听故事呵呵 - 绿岛阳光 (228 bytes) 09/19/21
和孟案件没有相似处 - 绿岛阳光 (102 bytes) 09/19/21
》〉〈机器学习〉 是一门课 (无内容) - 绿岛阳光 (0 bytes) 09/19/21
如果钻牛角尖的看,人类已经机械化了。 - 忍者不忍 (558 bytes) 09/19/21
也许将来AI帮我们做决定约会什么样的女孩 - 游客一枚 (140 bytes) 09/19/21
文笔和归纳总结能力真心不错? (无内容) - 锦绣未央 (0 bytes) 09/18/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