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内圣外王之关系微论

送交者: 余东海[♂★★义勇兵★★♂] 于 2021-01-26 18:11 已读 1223 次  

余东海的个人频道

+关注

内圣外王之关系微论

 

内圣外王,是体用本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兹事体大,不可不辨。蒋庆先生和一些儒家认为内圣外王是并列关系,东海期期以为不可,十年前就曾写过《内圣外王的关系》一文与蒋先生商榷,兹进一步阐发如下。

 

内圣外王,同归于仁,同归性与天道。天道当然是第一性、最高性的体。但内圣外王并非并列关系,因为没有内圣就没有外王。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圣功夫,才能成就相应的外王事业,故内圣外王只能是体用关系。两者也是本末、先后关系,圣本王末,先圣后王,终而复始,相得益彰。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关于内圣外王的本末先后关系,《大学》说得很清楚:“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根本,格致诚正齐治平七条目都属于修身功夫。但七条目有先后之别,作为功夫有主次之别。内圣功夫是主要的,外王功夫是辅助性的。没有治平的机会,照样可以成德成圣,明明德知天命;没有格致诚正修养,修身就无从谈起。

 

因此,王道只能由圣人和圣学开出来,而不能直接上达天道、或者由天道直接开出来。因为只有圣人才能上达天道,只有圣学才能圆解天道。王者如果不具备圣功,就无法上达天道,也无法建成王道,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王。2021-1-26

 

附《内圣与外王的关系》

内圣与外王的关系,是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立己达为内圣,立人达人为外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为内圣,兼济天下为外王。

 

《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尽己之性是成己,为内圣;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是成人成物,为外王。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致诚正为内圣,齐治平为外王,内外统一于修身。《大禹谟》说“正德利用厚生”,正德为内圣,利用厚生为外王。

 

《易经》说“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王道事业致力于对万物特别是“人物”的曲成。“曲成”一词值得深长思,古注:“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者也,则物宜得矣。”成就万物,让万物各得其宜,体现了对万物的仁爱。曲成万物,是在维护和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的基础上成就万物。

 

一些儒者主张内圣外王为对等并列关系,蒋庆先生就持这一观点。非也!内圣与外王的关系是体用、本末关系。内圣外王是“内圣统外王”、“内圣通外王”而不是“内圣与外王”。《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两段话都讲得很清楚,内圣是更为根本性的。

 

没有内圣为基础的外王不是外王,至少王道有缺;没有外王追求的内圣不是内圣,必然圣境未达。尧舜只要得势得位,必能开出王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圣贤不能开出王道,必是外在条件不备,不得其位。

 

政治儒学也好,生活儒学也好,都是根源于心性儒学。心性才是儒学的核心和根本。
王道通三,强调三重合法性,其中道统合法性为最高。外王学即礼学,《礼记》强调“礼必本于天”,认为天乃是礼的本源。这里的天,即指天道、天命、天性、天理。《礼记》又说礼以义起,礼本于义,义本于仁。可见儒家的礼乐制度必须以仁为本或者说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丧失了这一基础或根本,礼乐就不成其为礼乐了,王道也就不成其为王道了。

 

从春秋、董子发展而来的政治儒学传统并非“在心性儒学传统以外”。唯荀子对心性认知有误,于心性儒学有所偏离,却也并未另成一统。只是荀子的偏离后果严重,为法家邪知邪见的泛滥和成灾大开了方便之门。荀子的弟子韩非子李斯与荀子一样重视制度法律建设,却因完全背离了仁义原则而走上了邪路。政治儒学一旦摆脱心性儒学的制约和统帅,就不成其为儒学了,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重视。

 

政治和制度建设是否植根于内圣,以仁道为本,不仅是儒家与法家的根本分岐所在,也是王道政治与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所在。

 

就个体而言,内圣修养一定会体现为外王追求,即怀抱“兼善天下”的心愿。同时,外王追求有助于内圣的圆满,各种政治社会实践,说到底都是道德实践。能不能成就外王功业是一回事,有没有外王追求又是一回事。孔子之所以为孔子和圣人,就在于他终其一生致力于行道的努力。

 

另一方面,外王有所待,内圣无所倚,外王有赖于内圣,内圣无待于外王。易言之,外王有赖于一定的条件配合,条件不具备,求之不可得;内圣则无条件,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并非可以成就尧舜的事业,而是可以成就尧舜的德性。人人皆有仁性故。能不能成徳成圣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一生没有成就外王功业,不影响其内在的伟大光明。此所以内圣更为根本也。2010-9-21余东海

 


贴主:余东海于2021_01_26 18:13:47编辑
喜欢余东海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余东海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